足太(tai)陰(yin)脾(pi)經是人體十二(er)經脈之(zhi)一,簡稱(cheng)脾(pi)經。
循行部位(wei)起于(yu)足大(da)趾內側端(隱白穴),沿(yan)內側赤(chi)白肉際,上(shang)(shang)(shang)行過內踝(huai)的前緣,沿(yan)小腿內側正中(zhong)線(xian)上(shang)(shang)(shang)行,在內踝(huai)上(shang)(shang)(shang)8寸處(chu),交出足厥(jue)陰肝經之前,上(shang)(shang)(shang)行沿(yan)大(da)腿內側前緣,進(jin)入(ru)腹部,屬脾,絡胃(wei),向上(shang)(shang)(shang)穿(chuan)過膈肌(ji),沿(yan)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fen)支(zhi)從(cong)胃(wei)別出,上(shang)(shang)(shang)行通過膈肌(ji),注入(ru)心中(zhong),交于(yu)手少(shao)陰心經。
據《針灸甲(jia)乙(yi)經》及(ji)《醫(yi)宗金鑒》等書(shu)載(zai)述(shu),足太陰脾經所屬穴(xue)(xue)計有:腧穴(xue)(xue)有:隱(yin)白穴(xue)(xue)、大都穴(xue)(xue)、太白穴(xue)(xue)、公孫穴(xue)(xue)、商(shang)丘穴(xue)(xue)、三(san)陰交穴(xue)(xue)、漏(lou)谷穴(xue)(xue)、地機穴(xue)(xue)、陰陵泉穴(xue)(xue)、血海穴(xue)(xue)、箕(ji)門(men)穴(xue)(xue)、沖門(men)穴(xue)(xue)、府舍穴(xue)(xue)、腹結穴(xue)(xue)、大橫穴(xue)(xue)、腹哀(ai)穴(xue)(xue)、食竇(dou)穴(xue)(xue)、天溪穴(xue)(xue)、胸鄉穴(xue)(xue)、周榮穴(xue)(xue)、大包穴(xue)(xue)。共21穴(xue)(xue)。
循行路線
足太陰脾經(jing)(jing)(jing)循行(xing)路線圖足太陰脾經(jing)(jing)(jing)從大(da)趾(zhi)末端開始(隱白(bai)),沿足大(da)趾(zhi)內(nei)(nei)側赤(chi)白(bai)肉際(大(da)都,足背皮(pi)膚(fu)與足掌皮(pi)膚(fu)交(jiao)界處),經(jing)(jing)(jing)過足大(da)趾(zhi)本節后(hou)第1跖趾(zhi)關節上行(xing),到達內(nei)(nei)踝前(qian)面,向上行(xing)于至小腿內(nei)(nei)側,沿脛骨后(hou)緣(三陰交(jiao)、漏谷),與足厥陰肝經(jing)(jing)(jing)交(jiao)叉(cha),行(xing)于肝經(jing)(jing)(jing)之(zhi)前(qian)(地機、陰陵(ling)泉(quan)),向上經(jing)(jing)(jing)過膝關節和大(da)腿內(nei)(nei)側前(qian)緣(血海、箕門(men)),進入腹(fu)(fu)部(沖門(men)、府舍、腹(fu)(fu)結、大(da)橫);屬于脾,聯絡于胃(腹(fu)(fu)哀),通過膈肌,夾(jia)食管兩旁,連系舌根,散布(bu)于舌下。
胃部的支脈
從胃部分出,向上(shang)經過膈(ge)肌,流注(zhu)心(xin)中,與(yu)手少陰(yin)心(xin)經相接(jie)。
足太陰脾經21個穴位圖
隱白(bai)穴(xue)(xue)(xue)(xue)(xue)大都(dou)穴(xue)(xue)(xue)(xue)(xue)太白(bai)穴(xue)(xue)(xue)(xue)(xue)公孫穴(xue)(xue)(xue)(xue)(xue)商(shang)丘穴(xue)(xue)(xue)(xue)(xue)三(san)陰(yin)交穴(xue)(xue)(xue)(xue)(xue)漏谷(gu)穴(xue)(xue)(xue)(xue)(xue)地機穴(xue)(xue)(xue)(xue)(xue)陰(yin)陵泉穴(xue)(xue)(xue)(xue)(xue)血海穴(xue)(xue)(xue)(xue)(xue)箕(ji)門穴(xue)(xue)(xue)(xue)(xue)沖門穴(xue)(xue)(xue)(xue)(xue)府舍穴(xue)(xue)(xue)(xue)(xue)腹(fu)結(jie)穴(xue)(xue)(xue)(xue)(xue)大橫(heng)穴(xue)(xue)(xue)(xue)(xue)腹(fu)哀(ai)穴(xue)(xue)(xue)(xue)(xue)食竇穴(xue)(xue)(xue)(xue)(xue)天溪穴(xue)(xue)(xue)(xue)(xue)胸鄉(xiang)穴(xue)(xue)(xue)(xue)(xue)周榮(rong)穴(xue)(xue)(xue)(xue)(xue)大包穴(xue)(xue)(xue)(xue)(xue)
1、隱白穴
精確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疾病:1.腹脹、嘔吐、泄瀉。2.月經過多(duo)、崩漏、便血(xue)、尿血(xue)。
2、大都穴
精確取穴:在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疾病(bing):1.腹脹、胃(wei)痛、泄瀉、便秘(mi)。2.熱病(bing)無(wu)汗。
3、太白穴
精確取穴:在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疾病:胃痛(tong)、腹脹、腹痛(tong)腸鳴、泄(xie)瀉、痢(li)疾、便秘、納呆。
4、公孫穴
精確取穴:在足內側緣,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凹陷處。
主(zhu)治(zhi)疾病:1.胃痛、胃酸過(guo)多、腹脹(zhang)、痢疾。2.心痛、胸(xiong)悶。
5、商丘穴
精確取穴: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疾病:1.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疾。2.足踝腫痛。
6、三陰交穴
精確(que)取穴:在小(xiao)腿內側,足內踝(huai)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疾病:1.月經(jing)不調、崩漏、帶(dai)下、遺精、陽痿、遺尿、小(xiao)便(bian)不利。2.腹瀉、失(shi)眠(mian)。
7、漏谷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tui)內(nei)側,內(nei)踝尖與陰陵泉穴的(de)連(lian)線上,距內(nei)踝尖6寸,脛骨(gu)內(nei)側緣后方。
主(zhu)治疾病:1.腹脹、腸(chang)鳴。2.小便不利、遺精(jing)、水腫。3.下肢痿(wei)痹(bi)。
8、地機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疾病:1.腹痛、腹脹、泄瀉。2.月經不調、遺精、水腫、小便(bian)不利(li)。3.腰痛、下肢痿痹。
9、陰陵泉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bing):1.腹脹、泄瀉(xie)、水腫(zhong)、黃(huang)疸、小便不利。2.遺精、陰(yin)莖(jing)痛(tong)、婦(fu)人陰(yin)痛(tong)、帶(dai)下(xia)。
10、血海穴
精確取穴:在大腿內側,屈膝,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主治疾病:1.月經(jing)不調、痛經(jing)、崩漏、經(jing)閉。2.濕(shi)疹、癮疹、丹毒。
11、箕門穴
精確取穴:在大腿內側,血海穴與沖門穴連線上,血海穴上6寸。
主(zhu)治疾病:1.小(xiao)便不利、遺尿。2.腹股溝(gou)腫痛。
12、沖門穴
精確取穴: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主治疾病:腹痛、崩漏、帶下(xia)、疝氣。
13、府舍穴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4寸。
主(zhu)治(zhi)疾病:腹(fu)痛、腹(fu)滿(man)積聚、疝氣。
14、腹結穴
精確取穴:在下腹部,臍中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疾(ji)病(bing):1.腹痛、泄瀉、便秘(mi)、痢疾(ji)。2.疝氣。
15、大橫穴
精確取穴:仰臥,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主治疾病:腹(fu)痛、泄瀉、便(bian)秘(mi)。
16、腹哀穴
精確取穴: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zhi)疾病:腹痛、便秘、痢(li)疾、消化不(bu)良(liang)。
17、食竇穴
精確取穴:在胸外側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zhi)疾(ji)病(bing):1.胸脅(xie)脹痛。2.腹(fu)脹腸鳴、反胃、水腫、食入即吐。
18、天溪穴
精確取穴:在胸外側部,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疾病:1.乳(ru)汁少、乳(ru)癰。2.胸脅(xie)疼痛、咳(ke)嗽。
19、胸鄉穴
精確取穴:在胸外側部,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疾病:胸脅(xie)脹(zhang)痛。
20、周榮穴
精確取穴:在胸外側部,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疾病:1.咳嗽、氣逆(ni)。2.胸脅(xie)脹滿、胸脅(xie)痛。
21、大包穴
精確取穴: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第6肋間隙處。
主治疾病(bing):1.全身疼痛、四肢無力。2.胸脅痛、咳喘。
本文地(di)址://n85e38t.cn/jingluo/57783.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li)于保護作者版(ban)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zhang)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ban)權異議的(de),請(qing)聯(lian)系管理(li)員,我(wo)們(men)會立(li)即(ji)(ji)處(chu)理(li),本(ben)站部(bu)分文字(zi)與圖片資(zi)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xi)之目(mu)的(de),若有來源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合法權益,請(qing)立(li)即(ji)(ji)通(tong)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 人體(ti)十二經(jing)脈——足厥陰肝經(jing)循(xun)行路線圖···
下一(yi)篇: 人(ren)體(ti)十(shi)二經(jing)脈——足陽明(ming)胃經(jing)循行路線圖(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