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經絡穴位

人體十二經脈——足厥陰肝經循行路線圖及14個穴位位置圖

學(xue)穴(xue)位 2023-05-29 18:45:34

人(ren)體(ti)十(shi)二(er)經脈——足(zu)厥(jue)陰肝(gan)經循(xun)行路(lu)線圖及14個穴(xue)位位置圖

足厥陰肝經活躍時間:丑時(1點~3點)

丑時(shi)不(bu)睡晚(wan),臉上(shang)不(bu)長斑(ban)。如果(guo)過(guo)了凌晨1點(dian)還不(bu)入睡,肝(gan)臟仍在(zai)輸出能量,就無法完(wan)成(cheng)新陳(chen)代謝。人會面(mian)色青灰,易生肝(gan)病(bing),臉色晦暗長斑(ban)。

經絡循行

足(zu)(zu)(zu)厥陰肝(gan)經(jing)起于(yu)(yu)(yu)(yu)足(zu)(zu)(zu)大趾毫毛(mao)(mao)部(大敦穴),沿著足(zu)(zu)(zu)跗部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經(jing)過距離內(nei)踝(huai)前(qian)1寸處(chu)(中封穴),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至內(nei)踝(huai)上(shang)(shang)(shang)8寸處(chu),交出于(yu)(yu)(yu)(yu)足(zu)(zu)(zu)太陰經(jing)的后(hou)方,上(shang)(shang)(shang)行膝內(nei)側(ce),沿著股部內(nei)側(ce),進入陰毛(mao)(mao)中,繞過陰部,上(shang)(shang)(shang)達小腹,挾著胃旁,屬于(yu)(yu)(yu)(yu)肝(gan)臟,聯絡(luo)膽,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通(tong)過橫(heng)隔,分(fen)(fen)布于(yu)(yu)(yu)(yu)脅肋,沿著喉嚨的后(hou)面,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進入鼻(bi)咽(yan)部,連接(jie)于(yu)(yu)(yu)(yu)“目系”,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出于(yu)(yu)(yu)(yu)前(qian)額,與督脈會(hui)合于(yu)(yu)(yu)(yu)頭頂;目系的支(zhi)脈下行頰里(li),環繞唇內(nei);肝(gan)部支(zhi)脈從肝(gan)分(fen)(fen)出,通(tong)過橫(heng)膈(ge),向(xiang)(xiang)上(shang)(shang)(shang)流注于(yu)(yu)(yu)(yu)肺,連接(jie)于(yu)(yu)(yu)(yu)手太陰肺經(jing)。

聯系臟(zang)腑(fu):屬肝(gan),絡(luo)膽,與肺、胃、腎(shen)、腦有(you)聯系。

足厥陰肝經起(qi)于大腳(jiao)(jiao)趾(zhi)(zhi)趾(zhi)(zhi)甲旁的(de)大敦穴,沿著趾(zhi)(zhi)后的(de)腳(jiao)(jiao)背向上,順著下肢內側到前陰部,再向上到小腹、脅肋。它頭部分支向下正好環繞嘴唇一(yi)(yi)周(zhou),單(dan)看(kan)一(yi)(yi)側的(de)循環圖,就像一(yi)(yi)個“調(diao)皮”的(de)勺子(zi)。

足厥陰肝經經穴歌

足(zu)厥(jue)陰(yin)(yin)(yin)經一十四(si),大敦(dun)行(xing)間(jian)(jian)太(tai)沖(chong)是(shi),中封(feng)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陰(yin)(yin)(yin)包次,五(wu)里(li)陰(yin)(yin)(yin)廉(lian)上急脈,章門過后期門至(zhi)。據《針(zhen)灸甲乙經》及(ji)《醫宗金鑒》等書(shu)載,足(zu)厥(jue)陰(yin)(yin)(yin)肝經所(suo)屬穴(xue)計有(you)大敦(dun)、行(xing)間(jian)(jian)、太(tai)沖(chong)、中封(feng)、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yin)(yin)(yin)包、足(zu)五(wu)里(li)、陰(yin)(yin)(yin)廉(lian)、急脈、章門、期門,共14穴(xue)。

本經脈主治癥候

肝(gan)主(zhu)(zhu)怒,怒氣過盛會引(yin)起肝(gan)火過盛。肝(gan)經和肝(gan)、膽、胃、肺(fei)、膈、眼、頭、咽喉都有密切關系,也是主(zhu)(zhu)管人體排毒和生血的經絡(luo)。本經上的穴位除了主(zhu)(zhu)治肝(gan)、膽、脾、胃病(bing)以外(wai),對婦科病(bing)、前陰病(bing)等也有很好的療效(xiao)。

本經脈關鍵穴位

大敦治疝氣、崩漏;
行間治肝火上亢之頭痛、目赤及莖中痛;
太沖治脅痛、腹脹、嘔逆、驚風抽搐;
中封治黃疸、淋證、足踝腫痛;
中都治崩漏下血、腹痛、泄瀉;
曲泉治前陰諸證、小便不利、視力減退;
章門是脾之募穴,主治肝脾疾患、腰脅痛、泄瀉、腹脹、腸鳴;
期門是肝之(zhi)募穴(xue),治胸脅痛、嘔逆(ni)、吞酸、黃疸。

足厥陰肝經14個穴位

足(zu)厥陰肝經循行路線圖及(ji)14個穴(xue)(xue)(xue)(xue)位位置圖大敦穴(xue)(xue)(xue)(xue)行間穴(xue)(xue)(xue)(xue)太沖穴(xue)(xue)(xue)(xue)中(zhong)封穴(xue)(xue)(xue)(xue)蠡溝穴(xue)(xue)(xue)(xue)中(zhong)都穴(xue)(xue)(xue)(xue)膝關穴(xue)(xue)(xue)(xue)曲泉穴(xue)(xue)(xue)(xue)陰包穴(xue)(xue)(xue)(xue)足(zu)五里穴(xue)(xue)(xue)(xue)陰廉(lian)穴(xue)(xue)(xue)(xue)急脈穴(xue)(xue)(xue)(xue)章(zhang)門(men)穴(xue)(xue)(xue)(xue)期(qi)門(men)穴(xue)(xue)(xue)(xue)

1、大敦穴

精確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zhi)疾病:疝氣(qi)、遺尿、癃閉(bi)、月經不調、崩漏、陰挺、癲癇。

2、行間穴

精確取穴:在足背側,第1、第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zhi)疾(ji)病:1.中(zhong)風、癲癇、頭痛、目眩。2.月經不(bu)調(diao)、黃疸(dan)。

3、太沖穴

精確取穴:在足背側,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主治疾(ji)病:1.月經不調、帶下、遺尿(niao)。2.頭痛、眩暈。

4、中封穴

精確取穴:在足背側,足內踝前,商丘穴與解溪穴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1.下肢痿痹、足(zu)踝腫痛(tong)。2.腹痛(tong)、疝氣、遺精、小便(bian)不利。

5、蠡溝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疾病:1.足脛疼痛。2.月經不調、赤白帶(dai)下、陰挺、小便不利、疝氣、睪丸腫痛。

6、中都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疾病:1.脅痛、下肢痿痹。2.疝氣、痛經、崩漏、惡露(lu)不盡。3.腹(fu)痛、泄瀉。

7、膝關穴

精確取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上髁的后下方,陰陵泉穴后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主治疾病:膝股(gu)疼痛(tong)、下肢痿痹。

8、曲泉穴

精確取穴:在膝內側,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主治疾(ji)病:1.膝(xi)股(gu)腫痛(tong)、下肢痿痹。2.小腹痛(tong)、月經不調、痛(tong)經、帶下、陰挺、遺精、陽痿。

9、陰包穴

精確取穴:在大腿內側,股骨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主(zhu)治疾病(bing):1.腰骶痛(tong)(tong)引小腹痛(tong)(tong)。2.月經(jing)不調、小便(bian)不利、遺尿。

10、足五里穴

精確取穴:在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主治疾病:1.小(xiao)(xiao)腹脹(zhang)痛(tong)、小(xiao)(xiao)便不(bu)通(tong)、帶下、陰挺、睪丸腫痛(tong)、遺尿。2.嗜臥(wo)、四肢倦怠。

11、陰廉穴

精確取穴:在大腿內側,氣沖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主(zhu)治(zhi)疾病:1.股內(nei)側痛(tong)、下肢(zhi)攣(luan)急。2.月經不(bu)調、赤白(bai)帶(dai)下、小腹痛(tong)。

12、急脈穴

精確取穴:在恥骨結節的外側,氣沖穴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
主(zhu)治(zhi)疾病:1.股內側痛。2.小腹(fu)痛、疝氣、陰挺、陰莖痛、陽痿。

13、章門穴

精確取穴:在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主(zhu)治疾病(bing):1.胸脅痛、黃疸。2.腹(fu)脹痛、腸鳴、腹(fu)瀉、嘔吐、痞塊(kuai)、小兒疳疾。

14、期門穴

精確取穴:在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疾病:1.胸脅脹(zhang)痛、乳癰、咳嗽。2.嘔吐、吞(tun)酸、呃(e)逆、腹脹(zhang)、腹瀉、疝氣。

十二經絡(luo)分布(bu)在哪些位置

十二(er)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脈(mo)(mo)的(de)體表分(fen)(fen)布(bu)(bu)規律:十二(er)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脈(mo)(mo)在(zai)(zai)(zai)(zai)體表左右對稱地分(fen)(fen)布(bu)(bu)于(yu)(yu)頭面(mian)、軀(qu)(qu)干和(he)四(si)(si)肢(zhi)(zhi)(zhi)(zhi),縱(zong)貫全身。六(liu)陰(yin)(yi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分(fen)(fen)布(bu)(bu)于(yu)(yu)四(si)(si)肢(zhi)(zhi)(zhi)(zhi)內(nei)側(ce)(ce)和(he)胸(xiong)腹(fu),六(liu)陽(y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分(fen)(fen)布(bu)(bu)于(yu)(yu)是四(si)(si)肢(zhi)(zhi)(zhi)(zhi)外(wai)側(ce)(ce)和(he)頭面(mian)、軀(qu)(qu)干。十二(er)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脈(mo)(mo)在(zai)(zai)(zai)(zai)四(si)(si)肢(zhi)(zhi)(zhi)(zhi)的(de)分(fen)(fen)布(bu)(bu)規律是,三陰(yin)(yi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上(shang)肢(zhi)(zhi)(zhi)(zhi)分(fen)(fen)別(bie)為(wei)(wei)手(shou)(shou)太(tai)(tai)(tai)陰(yin)(yin)肺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前、手(shou)(shou)厥(jue)陰(yin)(yin)心包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中(zhong)(zhong)、手(shou)(shou)少陰(yin)(yin)心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后(hou),下肢(zhi)(zhi)(zhi)(zhi)分(fen)(fen)別(bie)為(wei)(wei)足(zu)(zu)(zu)太(tai)(tai)(tai)陰(yin)(yin)脾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前、足(zu)(zu)(zu)厥(jue)陰(yin)(yin)肝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中(zhong)(zhong)、足(zu)(zu)(zu)少陰(yin)(yin)腎(she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后(hou),其中(zhong)(zhong)足(zu)(zu)(zu)三陰(yin)(yi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足(zu)(zu)(zu)內(nei)踝(huai)以(yi)下為(wei)(wei)厥(jue)陰(yin)(yin)在(zai)(zai)(zai)(zai)前、太(tai)(tai)(tai)陰(yin)(yin)在(zai)(zai)(zai)(zai)中(zhong)(zhong)、少陰(yin)(yin)在(zai)(zai)(zai)(zai)后(hou),至內(nei)踝(huai)8寸(cun)(cun)(cun)以(yi)上(shang),太(tai)(tai)(tai)陰(yin)(yin)交(jiao)出于(yu)(yu)厥(jue)陰(yin)(yin)之前。三陽(y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上(shang)肢(zhi)(zhi)(zhi)(zhi)分(fen)(fen)別(bie)為(wei)(wei)手(shou)(shou)陽(yang)明(ming)(ming)大(da)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前、手(shou)(shou)少陽(yang)三焦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中(zhong)(zhong)、手(shou)(shou)太(tai)(tai)(tai)陽(yang)小(xiao)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后(hou),下肢(zhi)(zhi)(zhi)(zhi)分(fen)(fen)別(bie)為(wei)(wei)足(zu)(zu)(zu)陽(yang)明(ming)(ming)胃(wei)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前、足(zu)(zu)(zu)少陽(yang)膽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中(zhong)(zhong)、足(zu)(zu)(zu)太(tai)(tai)(tai)陽(yang)膀胱(gu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后(hou)。十二(er)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脈(mo)(mo)在(zai)(zai)(zai)(zai)軀(qu)(qu)干部的(de)的(de)分(fen)(fen)布(bu)(bu)是,足(zu)(zu)(zu)少陰(yin)(yin)腎(she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在(zai)(zai)(zai)(zai)胸(xiong)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2寸(cun)(cun)(cun),腹(fu)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0.5寸(cun)(cun)(cun)處;足(zu)(zu)(zu)太(tai)(tai)(tai)陰(yin)(yin)脾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行于(yu)(yu)胸(xiong)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6寸(cun)(cun)(cun),腹(fu)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4寸(cun)(cun)(cun)處;足(zu)(zu)(zu)厥(jue)陰(yin)(yin)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循行規律性不(bu)強。足(zu)(zu)(zu)陽(yang)明(ming)(ming)胃(wei)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分(fen)(fen)布(bu)(bu)于(yu)(yu)胸(xiong)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4寸(cun)(cun)(cun),腹(fu)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2寸(cun)(cun)(cun);足(zu)(zu)(zu)太(tai)(tai)(tai)陽(y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行于(yu)(yu)背部,分(fen)(fen)別(bie)于(yu)(yu)背正中(zhong)(zhong)線(xian)(xian)旁(pang)開1.5寸(cun)(cun)(cun)和(he)3寸(cun)(cun)(cun);足(zu)(zu)(zu)少膽經(jing)(jing)(jing)(jing)(jing)(jing)分(fen)(fen)布(bu)(bu)于(yu)(yu)身之側(ce)(ce)面(mian)。

十四(si)經循行及穴位歌訣

十四經循行及穴位歌訣

1:任脈

?循行: 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穴位:

任脈穴行二十四,會陰潛伏兩陰間。

曲骨之前中極在,關元石門氣海邊。

陰交神闕水分處,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闕連鳩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宮華蓋循璇璣,天突廉泉承漿止。

2:督脈

?循行: 脈起下極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 鼻柱 ,屬 陽脈之海 。

?穴位:

督脈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長強。

腰俞陽關入命門,懸樞脊中上中樞。

筋縮至陽歸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啞門連風府,腦戶強間后頂排。

百會前頂通囟會,上星神庭素髎對。

水溝兌端在唇上,齦交上齒縫之內。

3:手太陰肺經

?循行: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穴位: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云門天府列。

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拇指白肉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4:手陽明大腸經

?循行: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穴位: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濟,下廉上廉三里長。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5:足陽明胃經

?循行: 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 下廉 ,出 大迎 ,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 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 缺盆 , 下膈 ,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 下乳 內廉,下挾臍,入 氣街 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 髀關 ,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 外廉 ,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穴位:

四十五穴足陽明,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登頰車,下關頭維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尋。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里。

水道歸來達氣沖,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底。

下巨虛下有豐隆,解溪沖陽陷谷同。

內庭厲兌陽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終。

6:足太陰脾經

?循行:脾足太陰之脈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 舌本  ,散舌下。

?穴位:

足太陰脾由足,隱白先從內側起。

大都太白繼公孫,商丘直上三陰交。

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前。

府舍腹結大橫上,腹哀食竇天溪連。

胸鄉周容大包盡,二十一穴太陰全。

7:手少陰心經

?循行:心手少陰之脈 ,起于心中,出屬 心系 , 下膈 ,絡 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 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 腋下 ,下循 臑內 后廉,行 太陰心主 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 掌后銳骨 之端,入掌內后廉,循 小指 之內出其端。

?穴位:

手少陰心起極泉,青靈少海靈道全。

通里陰郄神門穴,少府少沖小指邊。

8:手太陽小腸經

?循行:小腸手太陽之脈 ,起于 小指 之端,循手外側 上腕 ,出踝中,直上循 臂骨下廉 ,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 肩解 ,繞 肩胛 ,交肩上,入 缺盆 ,絡心,循咽, 下膈 ,抵胃,屬 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 目銳眥 ,卻入 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 目內眥 ,斜絡于顴。

?穴位:

手太陽經小腸穴,少澤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間,陽谷須同養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貞,臑俞天宗秉風合。

曲垣肩外復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經穴數一十九,還有顴髎入聽宮。

9:足太陽膀胱經

?循行: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 內眥 ,上額,交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 夾脊 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 髀樞 ,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后,循 京骨 至小趾外側。

?穴位:

足太陽經六十七,晴明攢竹眉曲差。

五處承光接通天,絡卻玉枕天柱邊。

大杼風門引肺俞,厥陰心督膈肝膽。

脾胃三焦腎氣海,大腸關元小膀胱。

中膂白環皆二行,去脊中間一寸半。

上髎次髎中下髎,會陽須下尻旁取。

還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當。

魄戶膏肓與神堂,噫嘻膈關魂門旁。

陽綱意舍及胃倉,肓門志室連胞肓。

秩邊承扶殷門穴,浮郄相鄰是委陽。

委中再下合陽去,承筋承山相次長。

飛揚跗陽達昆侖,仆參申脈過金門。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側至陰尋。

10:足少陰腎經

?循行: 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穴位:

足少陰腎二十七,涌泉然谷出太溪。

大鐘水泉連照海,復溜交信筑賓立。

陰谷橫骨趨大赫,氣穴四滿中渚得。

肓俞商曲石關蹲,陰都通谷幽門直。

步廊神封出靈墟,神藏彧中俞府畢。

11:手厥陰心包經

?循行: 心主手 厥陰 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 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 太陰 、 少陰 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穴位: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澤郄門認。

間使內關逾大陵,勞宮中沖中指盡。

12:手少陽三焦經

?循行: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出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穴位:

少陽三焦所從經,二十三穴起關沖。

液門中渚陽池立,外關支溝會宗逢。

三陽絡入四瀆內,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濼臑會肩髎穴,天髎天牖經翳風。

瘛脈顱息角耳門,和髎上行絲竹空。

13:足少陽膽經

?循行:膽足少陽之脈 ,起于 目銳眥 ,上抵 頭角 ,下耳后,循頸行 手少陽 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 缺盆 ;其支者,從耳后入 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 銳眥 ,下 大迎 ,合于手少陽,抵于, 下加頰車 ,下頸、合缺盆,以下 胸中 ,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 氣街 ,繞 毛際 ,橫入 髀厭 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 季脅 ,下合髀厭中,以下循 髀陽 ,出 膝外 廉,下 外輔骨 之前,直下抵 絕骨 之端,下出 外踝 之前,循 足跗 上,入 小指次指 之間;其支者,別 跗上 ,人 大指 之間,循大指 歧骨 內出其端,還貫 爪甲 ,出 三毛 。

?穴位:  

足少陽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聽會上關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

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至。

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是。

風池肩井淵腋長,輒筋日月京門鄉。

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市中瀆。

陽關陽陵復陽交,外丘光明陽輔高。

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俠溪竅陰閉。

14:足厥陰肝經

?循行:肝足厥陰之脈 。起于 大指叢毛 之際,上循 足跗上廉 ,去 內踝 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陰 之后,上腘 內廉 ,循 股陰 ,入毛中,過 陰器 ,抵 小腹 ,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 脅肋 ,循 喉嚨 之后,上入 頏顙 ,連 目系 ,上出額,與 督脈 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 頰里 ,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穴位:

足厥陰經一十四,大敦行間太沖是。

中封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陰包次。

五里陰廉上急脈,章門才過期門至。

《井滎俞原經合穴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知。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十五絡穴歌》

列缺偏歷肺大腸,通里支正心小鄉;

心包內關三焦外,公孫豐隆脾胃詳;

膽絡光明肝蠡溝,大鐘腎絡膀飛揚;

脾有大絡名大包,任絡尾翳督長強。

《八會穴歌》

血會隔俞氣膻中,脈會太淵筋陽陵,

骨會大杼髓絕骨,臟會章門中脘腑。

《十二募穴歌》

肺募中府心巨闕,肝募期門脾章門;

腎募京門胃中脘,膽募日月焦石門;

小腸關元大天樞,膀胱中極膻中絡。

《下合穴歌》

大腸下合上巨虛,小腸下合下巨虛,

三焦委陽膽陽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溫溜,脾郄地機胃梁丘,

心郄陰郄小養老,膽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門焦會宗,膀胱金門腎水泉,

陽維陽交陰筑賓,陽蹺附陽陰交信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銳眥外關逢,

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隔喉嚨。

《原穴穴名》

肺經太淵心經神門,心包經大陵,大腸經合谷,小腸經腕骨,三焦經陽池脾經太白,腎經太溪,肝經太沖,胃經沖陽,膀胱經京骨,膽經丘墟

《十二經納天干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歸入癸水。

《十二經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you)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chou)肝通。

人體全(quan)身經(jing)絡圖(tu),要詳細的

雷公接著又問黃帝了,問經絡究竟有哪些呢?它們是怎么運行的呢?
黃帝回答說經絡在人身上非常多,有經、有絡。經有十二正經,有奇經八脈等。經就是道路,是有路線的,非常清晰的。黃帝介紹得非常詳細,描繪得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看到,是不可能描繪得這么清晰、形象的。
從黃帝的描繪中我們可以看到經絡在我們人體周身上下都有,是縱橫交錯的,就像網絡。今天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詞,叫“網絡”,經絡就是網絡。你瞧古人多先進,早就在用現在最時髦的詞匯了。
具體地說,“經”和“絡”是有區別的,其中縱行的干線稱為經脈,由經脈分出網絡全身各個部位的分支稱為絡脈。人體上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于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于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里我主要介紹經脈。經脈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十二正經,一種叫奇經八脈。
那么,為什么經脈要分一正一奇呢?十二正經有什么作用呢?奇經八脈又有什么作用呢?先看十二正經,是指每一條經脈都可以與臟腑一一對應的,就是這個通道,這個“經”把臟腑聯系起來,而且十二正經具有表里關系,分為六陰六陽,陰陽是可以一一對應起來的,很有規律,跟臟腑聯系又非常密切,所以叫做“正”。
奇經八脈,它不直接和臟腑相對應,同時這八條經脈又沒有表里對應關系,所以把它稱為“奇”。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這張十二正經圖。圖片字十二正經圖十二經脈是經脈的大道十二經脈是從人體的手、腳運行到全身的,所以稱為手六經(三陰三陽)、足六經(三陰三陽)。它們是怎么運行的呢?
手上的三根陰脈,是從胸開始發出的,然后沿著手臂的內側往下走,一直走到手指。內側為陰,外側為陽。所以在內側走的是三條陰脈,叫“手三陰”;而到了手指后,又往手背開始循行了,這就是手上的三根陽脈,叫“手三陽”,從手一直走到頭。然后由頭往下,循著人體外側往下一直走到腳,所以稱為“足三陽”。足三陽脈到了腳趾以后又往上走,沿著內側由小腿大腿往上行了,走到腹又走到胸。因為是從腳開始、在內側走所以叫“足三陰”。足三陰到了胸后,又和手三陰脈交接到一起。但請注意,它不是三根陰脈、三根陽脈一起走的,而是一根陰脈接一根陽脈,一根陽脈接一根陰脈,這么一根一根走的。

省略內容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肝經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jingluo/57781.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chu),未(wei)能及(ji)時與作者取得聯系(xi),或有(you)版權(quan)異議的(de)(de),請聯系(xi)管理員,我(wo)們(men)會立即(ji)處(chu)理,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zi)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于(yu)傳遞(di)更多(duo)信息(xi)之目的(de)(de),若有(you)來(lai)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de)(de)合法(fa)權(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們(men)(管理員郵(you)箱:),情況(kuang)屬(shu)實(shi),我(wo)們(men)會第一(yi)時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nin)表示歉(qian)意,謝(xie)謝(xie)!

上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