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 道德經注解

黃元吉《道德經講義》第五十四章

德玄 2024-10-30 09:41:44

修道必備的“財侶法地”,你有了嗎?-興趣-國學一字堂

原文  修之于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其德乃其;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鄉,其憄乃長;

修之于國,其德乃豐;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天地之生人也,賦之氣以立命,即賦之理以成性。理氣原來合一,性命兩不相離。要皆清空一氣,盤旋天地,盈虛消息,純乎自然,造化往來,至于百代者也。


人類雖有不齊,造物縱有不等,而此氣同,即此理同,終無有或易者。圣人居中建極,亭亭矗矗,獨立而不倚,中行而不殆,雖窮通得喪,憂樂生死,萬有不同,而此理此氣,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乎兩大之內,絕不為稍挫。謂非“善建者不拔”乎?否則有形有質——即巖巖泰山,高矣厚矣,猶有崩頹之患。


蓋以有形者雖堅固而難久;惟無形之理氣,不隨物變,不為數遷,歷萬古而常新焉。此道立于己,化洽諸人,自然深仁厚澤,淪肌夾髓,斯民自愛戴輸忱,歸依恐后,無有一息之脫離而不相聯屬者。雖日膠漆相投,可謂堅矣;水乳交融,可謂和矣。而聚散無常,變遷亦易,不轉瞬而立見睽違。


惟仁心仁聞,被其澤者愛之不忘,即聞其風者亦懷之不置,何異子弟之依父兄,如臂指之隨心,無有隔膜不屬者。謂非“善抱者不脫”乎?自此君子賢其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無非垂裳以治,共仰無為之休。圣人雖不常存,而其德澤之深入人心者,終古未常稍息。



《詩》曰:“世世子孫,勿潛引之。”其斯之謂乎?昔孔子贊舜之大孝曰:“宗廟享之,子孫保之。”足見德至無疆,子孫祭祀,亦萬古蒸嘗不絕,千秋俎豆維新。


語云:“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之子孫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至于大德垂之永久,雖億千萬年,而子孫繼繼繩繩,愈悠久愈繁盛,其理固有如是之不爽者。此皆以無為自然之道,內修諸已而不墜,外及諸人而不忘,所以天體滋至,世享無窮焉。


人以此道修之一身,而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道即身、身即道,是道是身,兩無岐也,德何真乎!且道修之鄉,鄉里聯為一體;道修之國,國家視如一人。其德之長之豐,又何如乎?果能靜鎮無為,恬淡無欲,自然四方風動,天下歸仁,民懷其德,無有窮期,德何普乎!此非以勢迫之,以利啖之也。蓋本固有之天良,以修自在之真心,如游子之懷家,故老之重逢,樂有莫之至而至者。


人與己異體而不異心,同命而應同性,故明德即新民,安人由修己,無或異也。況鄉為家之所積,國為鄉之所增,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無非一家一鄉一國之所漸推而漸廣,愈湊而愈多。


知一人之道即家國天一之道,一己之修即家國天下之修。反求諸己,須推諸人,自有潛孚默化,易俗移風,而熙熙皞皞,共樂其樂也。故曰:“有德化而后有人心,有人心而后有風俗。”其道在乎身,其德及乎家,而其化若草偃風行,無遠弗屆,將遍鄉國以至于天下。嗚呼噫嘻!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故也。


《易》曰:“大哉乾元。剛健中正,純粹精矣!”是知道為先天乾金,至剛至健,卓立于天地之間,流行于萬物之內,體物無遺,至誠不息。勢常伸而不屈,直而不撓,擎天頂地,摩漢沖霄,國未嘗稍拔也。


然皆無極之極,不神之神,以至于卓卓不搖如此。人能以無極立其體,元神端其用,即古云采大藥于不動之中,行火候于無為多內,居中建極,浩然之氣,氣依于神,神氣交感,紐結一團,即歸根復命,道常存矣。


夫人之生也,神與氣合;其死也,神與氣離。人能性命會合,神氣融和,即抱元守一。我命由我不由天矣,何脫之有?由是神神相依,氣氣相守,一脈流傳,一真貫注,自能千變萬化,沒鬼出神,有百千萬億化身,享百千萬億大年。


謂非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萬代明禋不輟乎?要不過以元氣為藥物,以元神為火候而已。夫元氣者無氣也,元神者不神也。以神煉氣而成道,如以火煉藥而成丹。凡丹有成有毀,神丹則無終無始,故曰“金丹大道歷萬年而不磨”。


無非以己之德,修己之身,非由后起,不自外來,其德乃真矣。天地生人雖清濁不同,賢否各異,而維皇誕降,由家庭以及天下,無不厥有恒性。故一心可以貫萬姓,一德可以孚萬民。


是修身齊家,德有余矣;修身化鄉,德乃長矣。至于治國平天下,莫非垂衣裳而天下化,究無有外修身而可以普獲帡幪者,此治世之常道也。反之修身,又何異焉?論國家天下,原是由近而遠,一層一層之意,如精氣神三者一齊都有,不是一步還一步。


自初功言曰煉精,而氣與神在焉。二步曰煉氣,而神與精在焉。三步曰煉神,而精與氣亦在焉。即還虛合道,道合自然,自始至終,俱不離也;離則無道矣。身比精,精非交感之精,乃受氣生形之初,所稟太虛中二五之元精。修之身,即煉精化氣。修行人初持也,人得此精以生,亦得此精以長。以精修身,不啻以身修身,其真為何如哉!以氣而論,精為近于身者,氣則稍遠。


“修之家其德乃余”——夫采外邊真陽之氣,煉內里真陰之精,即如以身齊家,其得于己者,不綽綽然有余裕耶?鄉視身又更遠,比家稍近,猶之神,然神如火也。熱者屬氣,光者屬神,是二而一。修之鄉即煉神還虛。故曰“其德乃長”,以其長生而悠久也。


至于國視鄉為近,比身又更遠,其廣寬非一目可睹。國比虛也,修之國即煉虛合道。夫煉至于虛,與清虛為一,朗照大千,而況天下乎!故曰:“其德乃普。”它如以身觀身,家觀家、鄉觀鄉、國觀國、天下觀天下,無非以一己之身家為天下身家之表率,以一人之鄉國為天下之鄉國觀太上取喻,其意切近,其義精微,大道無它,精之又精,以至于虛無自然。盡矣!


學大道者亦無它,惟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盡矣!然內藥外藥,內丹外丹,取坎填離,抽鉛添汞,種種喻象比名,要不外以身中稟受于天地之精氣神——以其生來素具,只因陷入血肉軀殼之中,故曰“陰精、陰氣、陰神”;以其與生俱來,故曰“內藥”。


修士興工之始,必垂簾塞兌,凝其中,調其息,將三元會合于一鼎,一鼎烹煉乎三元——名曰煉精,實則神氣都歸一竅。直待神融氣暢,和合為一,于是氣機發動,蒸蒸浮浮,是曰氣化,又曰水底金生,又曰凡父母交而產藥。此是人世男女,須以生人之道;若不知逆修之法,頃刻化為后天有形之精,從腎管而泄。


故“固氣留精,決定長生”。人欲長生,此精之化氣,即是長生妙藥。如有沖突之狀,急須內伏天罡,外推斗柄,進退河車,收回中宮再造。此為煉內藥也,精氣神亦混合為一者也,豈僅氣化云哉!一內一外,一坎一離,始而以身之所具,交會黃房,溫養片晌,則氣生焉,此以神入氣,以身中之精,煉出天地外來靈陽之氣,即煉精化氣。


繼以此氣采之而升,導之而降,送歸土釜,再烹再煉,即是以鉛制汞,以陽氣伏陰精。蓋精原己身素具,故曰“離己陰精”。氣由精化而產,故曰“坎戊陽氣”。非精屬心中,氣生腎內也。自涌泉以至氣海皆屬陽,陽則為坎;自泥丸以至玄關皆屬陰,陰則為離。是水火之氣為坎離,非以心腎為坎離也明矣。又曰坎中有氣曰地魄——在外藥白虎是也,在內藥金丹是也。


此丹從抽鉛添汞,合一而生者也,均屬水府玄珠。內外之說,一層剝一層,非真有內外也。離宮有精曰天魂——在外藥青龍是他,在內藥己之真精是也。水中金生,即精中氣化——在外藥白虎初弦之氣是也,在內藥鉛中之銀是也。又曰金丹長生大藥。只此乾元一氣陷入人身,非以神火下煅,則沉而不起。且欲動而傾,此如燈之油,燈無油則息,人無氣則滅。人之生生于此,故為長生大藥。以其自乾而失于坎,今復由坎還乾,金丹之說所由來也。


夫人欲求長生,除此水鄉鉛一味,別無他物。但此金丹,雖曰人人自有,然非神火烹煎,別無由生。及真金一生,再將白虎擒龍,自使青龍伏虎。龍虎二氣復會黃房,二氣相吞相啖而結金丹。運回土釜,會已真精,再以神火溫養而結圣胎。既結胎,內用天然真火,綿綿于神房之中,外加抽添凡火,流轉于一身之際,即日運己汞包固真精,久則脫胎而出。升上泥丸,煉諸虛空,務歸本來自然之地。不是精氣神三寶攸分,亦不是內外二藥各別,茍非坐破蒲團,磨穿膝蓋,自苦自煉,安能了悟底蘊?吾今聊注大概,不過為后學指條大路耳。


且道本平常,非有奇異,愈精愈平常。它如變化莫測,在世人視之,以為高不可望,妙無從窺,而以太上道德一經思之,即如三清太上,亦只是一個凡人造成。但凡人以生死為喜憂,仙則視生死如晝夜。一生一死,即如一起一臥,須而行之,不盡安然。有謂長生不死為仙家樂事者,非也。人以長生為榮,仙則以須理為樂。雖殺生成仁,舍生取義,亦所素甘。不然刀鋸之慘,誰不畏哉?


古來志士仁人,多視鼎鑊為樂地,死亡為安途者,蓋見得理明,信得命定。其生其死,無非此心為之運行。生而不安,不如速死,猶醒而抱痛,不如長眠。


只要神存理圓,生何足榮,死何足辱?一聽造化運行,決不偷生于人世。如好生惡死,是庸夫俗子之流,非圣賢須時應天之學也。否則,孔子何以七十而終,顏子何以三十而卒?須天而動,不敢違也。此豈凡人所能見哉?竊愿學者只求于內,無務于外,患難生死,一以平等視之。此心何等寬闊,何等安閑?


諺云:“認理行將去,由天擺布來。”如此落得生安死泰,永為出世真人,豈不勝于貪生怕死之徒,時而欣欣于內,時而戚戚于懷,此心終無寧日耶?況有道高人,天欲留之以型方訓俗,我不拒之,亦不求之,但聽之而已,初何容心于其間乎?蓋生死皆道也,盡其道而生,盡其道而死,又何好惡之有哉?凡有好惡于中者,神早亂,性早亡,不足以云仙矣。


R-C.jpg


本文地址://n85e38t.cn/daodejingzhujie/5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