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經絡穴位

讓身體一直年輕的3步曲-: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學(xue)穴位 2023-05-29 18:58:49

讓身體一直年(nian)輕的3步曲-: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為什么現在化妝品銷量這(zhe)么好,因為女性朋友都喜歡能保(bao)持容顏,都希望自己永葆年輕,但是這(zhe)只是表象。

雖然我們都想一直年輕,青春常在,但是衰老之于凡夫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延緩衰老、強身健體卻是我們日常隨手就可以做到的。
下面(mian)分享的這(zhe)三(san)步方法(fa),簡單實用,是中(zhong)醫養生保健(jian)三(san)部曲,只要練習,就能改善!

一、通胃經

衰(shuai)老(lao)是(shi)從陽明脈開始(shi)的,因(yin)為足陽明胃(wei)經起始(shi)于臉部(bu),在臉部(bu)是(shi)氣血最旺盛的地方。

胃(wei)經不(bu)通(tong),陽(yang)明(ming)氣血不(bu)足(zu),不(bu)能濡(ru)潤,臉上就會出現各種(zhong)各樣的問題。

胃(wei)是六腑(fu)之首,大腸(chang)小腸(chang)皆(jie)屬(shu)于胃(wei)。脾胃(wei)為(wei)后天氣(qi)血生化之源,以通(tong)為(wei)順。養胃(wei)的(de)(de)方法就是要通(tong),通(tong)胃(wei)經促進胃(wei)和腸(chang)的(de)(de)通(tong)暢和蠕動的(de)(de)能力(li)。

通胃經方法:

在小腿外(wai)側自上而下(xia)(xia)點揉胃經。自足(zu)三里經上巨虛至下(xia)(xia)巨虛,自上而下(xia)(xia)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bu)管是不(bu)是穴位,均(jun)要停留(liu)片刻。

改點(dian)按(an)(an)為先點(dian)后揉,即(ji)用力點(dian)下(xia)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鐘,然后再繼續(xu)沿經(jing)脈向下(xia)點(dian)按(an)(an),如此反復操作(zuo)10次(ci)后換另外一條腿繼續(xu)。

二、補脾經

脾管理(li)著人(ren)體的運化功(gong)(gong)能,把(ba)腸胃消化吸收的營養(即氣(qi)(qi)血(xue)),包(bao)括水分(即津液(ye))運送到全身,可以(yi)形象地將脾的這一功(gong)(gong)能比喻為人(ren)體氣(qi)(qi)血(xue)的傳(chuan)送帶(dai)。

傳送帶(dai)工作正常了,人(ren)體(ti)的各個組織器官才會得(de)到(dao)氣(qi)血(xue)的充(chong)分滋潤。脾對(dui)人(ren)體(ti)的氣(qi)血(xue)有統攝和管理的作用(yong)。特(te)別對(dui)女性的月(yue)經有重要的調節作用(yong)。

因此,通暢脾(pi)經,可以(yi)促進運化,補氣益血,還可以(yi)清除(chu)痰濕(shi),加強對氣血的(de)調節和(he)統攝作(zuo)用,從(cong)而調經止帶(dai),呵護女性(xing)健康(kang)。

通脾經方法:

在小腿內側自(zi)下往(wang)上點揉脾(pi)經(jing)。自(zi)三陰(yin)交至陰(yin)陵泉,自(zi)下而上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gan)處,不管是(shi)(shi)不是(shi)(shi)穴(xue)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點按(an)為先點后(hou)揉,即用力(li)點下10-15秒后(hou),稍(shao)放松揉1分(fen)鐘,然(ran)后(hou)再繼續沿經脈向下點按(an),如此(ci)反復操作10次(ci)后(hou)換另(ling)外一條(tiao)腿(tui)繼續。

三、摩關元

脾為后天之(zhi)本,化生氣血又統(tong)血,女性(xing)(xing)屬陰以陰血為本,陰血足、任脈通暢,才能月經正常(chang)(chang),所以常(chang)(chang)摩關元實為女性(xing)(xing)保健根本之(zhi)法。

常摩關元(yuan),有助三(san)陰(yin)經氣血匯(hui)于任脈(mo)(mo),有助任脈(mo)(mo)通暢,而促生(sheng)殖保健康。

摩關元方法:

用掌(zhang)心摩熱(re)(re)關(guan)元(yuan)。兩手搓(cuo)熱(re)(re),在腹部(bu)肚臍(qi)下三寸摩熱(re)(re)關(guan)元(yuan)。

關元是(shi)足三陰(yin)經(jing)與任脈(mo)的交會穴,足三陰(yin)即肝脾(pi)腎經(jing),腎藏(zang)(zang)精主生殖,精化血,肝藏(zang)(zang)血,肝腎合稱為先(xian)天之本。

了解(jie)自己的身體——十二經絡(luo)

我是一個膽小的人,學了不少時間的中醫,也看了不少方子,但不敢用。始終記著這句老話“是藥三分毒”,吃下去的東西還是要慎重又慎重。在沒有對癥的情況下,只會使用單方,復方不敢用。

一個機緣巧合,我認識了一個自稱是老中醫的老爺子。

老爺子年輕的時候是個按摩師。當時我想按摩師能算老中醫嗎,這不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嗎。但我一直在堅持給孩子背部按摩,搞不懂那個是什么穴位,但效果挺好的。如果那天晚上孩子還是興奮過度不想睡覺,我就會給他按摩,從頭部按摩到背部按摩,然后是臉部按摩,最后是手部按摩,這一套下來,孩子已經呼呼大睡,很有安神的效果。當時也看了一些有關按摩的文章,真是興頭上,于是乘著機會預約了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十二天。

于是帶著書,帶著按摩穴位圖,我經歷了十二天的大套按摩。所謂大套按摩就是全身按摩,十二條經絡依次按摩,還有任督二脈,總共十四條。老爺子看我學習挺認真,也愿意教,所以一邊按摩一邊講解,我都細心聽著,虛心請教。十二天下來,收獲頗多。才體會到按摩的妙用,把按摩歸屬于中醫也不為過。按摩的好處是不用吃藥,隨手就可以對癥按摩,方便。

可想要學會,得了解清楚人體的十二經絡和任督二脈,還要會找穴,還得有一定功力,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

我是今天看過,隔日就忘了,還好現在網絡發達,手機搜尋一下也方便。

親身看到了按摩的好處,我來說說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孩子那天從學校回來,發高燒,用體溫表測得體溫是39度。于是我查得發高燒的按摩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十宣穴(十個手指指尖),每個穴位各按摩200下。

除了大椎穴是一個穴位,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都是左右手各一,十宣穴就十個手指,得按摩十個地方。

我從大椎穴開始,到十宣穴結束,整整按摩了兩個小時,手指和手臂全都發酸,不過效果很好,再測量溫度,已經下降到38.5度,而且孩子微汗。

孩子睡了一覺,第二天早上測量體溫正常,我給孩子吃了我經典的生病食療:一小碗糯米稀飯,到九點再吃一碗,到中午孩子就想吃肉了,完全好轉,神奇呀!

還有一例是落枕,一天早上起床,孩子爸說自己落枕了,剛好我前兩天看過這個穴位,就在手背上食指跟中指中間,從指跟向手腕推凹陷處的酸痛部位就是落枕穴。我給他推了大約100下,讓他感覺一下,他動了動脖子,發現轉動正常。哈,又好了,不得不服呀,這個穴位確實簡單,易上手,而且無副作用。

其實想一想,經絡通則氣血通,氣血通則百病消。我們通常所說的病大多只是外表,正真的原因在于身體內部的陰陽不和,經絡不通,氣血不通。

在生活中,一遇到病就會往醫院里跑,把自己的健康交給我們并不了解的醫生,實在是一件膽大的事情。

我之所以想寫這些文字,是想告訴大家,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專家,把病痛預防在起發之初,不要混混沌沌,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才急匆匆地把自己交給一個你毫不了解的醫生。

如果遇到良醫,是祖上積德了,可是良醫難求,庸醫遍地,我想我們還是相信自己比較好,學一點中醫知識,防范于未然。

下面的知識是我摘取網絡的,一是為了自己再次看一遍,這些真是看得越多越好,看百遍也不嫌多。二是如果有緣,你看到了這篇文章,對你有所所獲,這真是太好了。

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向上前行至陰-毛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直上,經咽喉,至下頜,環繞口唇,沿面頰,分行至目眶下。

(1)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2)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于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關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作用】:溫腎益精,回陽補氣,調理沖任,理氣除寒。 【主治】:①陽痿,遺精,遺溺,小便頻數,小便不通。②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陰挺,陰癢,不孕,產后出血。③中風脫癥,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④泄瀉,脫肛,完谷不化。

氣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作用】:益腎固精,升陽補氣,調理沖任。 【主治】:①腹痛,泄瀉,便秘。②遺溺。③疝氣。④遺精,陽痿。⑤月經不調,經閉。⑥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陰交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 【作用】:溫腎益精,調理沖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腫。②疝氣腹痛。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癢,產生出血。

神闕 :在腹中部,臍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 【主治】:①中風脫證,四肢厥冷。②泄瀉,偏身出汗。③水腫。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主治】:胃脘痛,腹脹泄瀉,嘔吐,呃逆。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理氣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嘔吐,呃逆,吞酸。②腹脹,泄瀉,飲食不化。③咳喘痰多。④黃疸。⑤失眠。

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內為肝下緣及胃幽門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氣化濕,寧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嘔吐,腹脹。②癲癇。

膻中 :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寬胸理氣,寧心安神。 【主治】:①氣喘,胸前,胸悶。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膈。

起于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里邊直向上行,至項后風府穴處進入顱內,絡腦,并由項沿頭部正中線,上行顛頂,沿前額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帶處。

命門: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壯陽益腎,強壯腰膝,固精止帶,疏經調氣。 【主治】:①遺精,陽痿。②月經不調,帶下。③泄瀉。④腰脊強痛。

大椎: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 【主治】:①熱病,瘧疾,骨蒸盜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③癲癇。④咳喘。

風府:在項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作用】:疏散風邪,清心開竅,通利機關。 【主治】:①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癲狂。②頸痛項強,眩暈,咽痛。

百會: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平肝熄風,升陽益氣,醒腦寧神,清熱開竅。 【主治】:①眩暈,頭痛。②昏厥,中風偏癱,不語。③脫肛,陰挺。④癲狂不寐。

所以沒事按摩一下肚子,在墻壁上撞一撞后背,就打開了任督二脈,一代武林高手就這么出爐了,好不威風,也挺簡單的一件事,關鍵在于堅持。

我一般在睡覺前會按住神闕(肚臍眼)順時針100下,再逆時針100下。至于撞墻還是蠻少的,這得改過來,怪不得我的功夫一直沒進展,懺悔中……

肺經的原穴是太淵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八會穴,脈會。

位置:橈側腕屈肌腱的橈側,肱橈肌的尺側,橈動脈處(或尺側或橈側),第一或第二腕橫紋處,相當于寸口部位。

功效:補益肺氣,調氣利水。

主治:因肺氣虛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盡,遺尿,尿頻,尿色變,卒遺矢;氣短自汗,少氣,乏力,胸悶,心悸,心痛;逆氣;經閉;水腫,腫脹;目赤痛,白翳,數欠,咳血,嘔血。

太淵穴可改善肺通氣量,使肺呼吸機能加強。

人體還有一個肺三角,左右各一個,尋找起來很方便,用左手敲右上方,用右手敲左上方,尤其是咳嗽的時候更要敲,使自己使勁咳嗽,把肺部的廢氣排出、廢水咳出,從而達到了養肺的功效。

手太陰心經的原穴是神門穴

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識;神門,即意識出入之處。說明此腧穴對神志病有調節作用。

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橈側下緣,在第一或第二橫紋,但不完全在橫紋。位于尺側腕屈肌腱和指淺屈肌腱之間,尺動脈處(其尺側或橈側),在豌豆骨的橈側緣,于尺骨和腕骨的關節縫中。

功效:安神養血,益心氣。由于心經主火,且神門是土穴,能瀉本經的浮火,故有引火歸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淺,易醒),膽小,臟躁,心煩,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癡呆,健忘,伏梁,癲癇,五癇。心陽不足導致的氣短、喘氣、胸悶、少氣、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瘡,舌頭潰瘍。小便紅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心臟傳導束障礙導致的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慌、心律不齊等。

手厥陰的原穴是大陵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于月骨和手舟骨之間,靠近手舟骨尺側緣,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寬胸和胃,和營血,清郁熱,清浮熱,清心包經的熱毒或火毒。該腧穴較特殊,其溫陽益氣之功不明顯,反而清瀉功能較明顯。原因是厥陰經為三陰之里,本身易產生郁熱。此外,由于心包是臣使之官,輔助心完成血液的運行,也易出現實熱,而虛、寒證較少見。

主治:煩心掌熱,口臭,口舌瘡。由于心包火毒,或有郁熱、浮熱而致多種精神方面的病癥,如善笑不休,狂言不樂,煩躁不寧,小兒夜鬧不安。心痛,心悸,心懸若饑,胸悶。頭痛,瘡癬,皮膚濕疹,乳癰。

手腕一圈都是穴位,所以沒事在手上帶一個銀鐲子,木串子,不僅彰顯你的與眾不同,更多的是可以按摩手腕部位。你就隨手一甩手,手腕一圈的穴位都按摩個遍,多劃算的事,你干嘛不干?

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回陽九針穴之一。

合谷是人體大穴,可治療很多外感病、經絡病,在治療外感疾病方面居諸穴之首。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間,在第一骨間背側肌的近端。

我們有一句話叫“虎口拔牙”,合谷也叫虎口,如果拔牙的時候,按住合谷,拔牙會一點都不疼。

還有如果我們想變得漂亮,除了遺傳,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顏面合谷求”,臉上出現各種問題,多按按合谷準沒錯。

功效:溫陽、益氣。淺刺有解表、宣發、開竅、升陽之功,深刺有利濕、降逆、下氣、固脫之功。

主治:頭面、鼻、目、咽、皮膚疾病;縱隔、食道和氣管的上部疾病;大腸和肛門疾病。由于手陽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對津的分泌異常和津的成分異常有重要調節作用。

(1)溫陽解表:主治風寒外感導致的咳嗽、頭痛、哮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風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溫陽固脫:陽經快脫者,可通透溫陽,引動三焦原氣以固脫;例如由出汗過多而致腹瀉進而出現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瀉、遺尿、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等;根據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選擇不同的配穴,如子宮下垂可配關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脫肛可配百會。

(3)溫陽化濕祛痰: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可配陰陵泉、三陰交。

(4)溫陽解毒:疥瘡,面部瘡瘍,蕁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筑賓或三陰交。

(5)益氣行血:中風,多發性神經炎,腦外傷后遺癥。可配前頂、后頂、風府、風池、曲池或三陰交。

(6)益氣散結:急性結膜炎,淚囊炎,瞼緣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紅眼病,電光性眼炎。可配風池、太陽、頭維、懸顱。

(7)益氣通絡: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過敏性鼻炎,三叉神經痛。可配大椎、風池、天柱、上星、耳門、復溜(按經絡診察結果及癥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氣升陽:各種麻痹,包括軟腭麻痹、眼瞼下垂等;習慣性下頜脫臼,視神經萎縮。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頂、氣海。

陽池是手少陽三焦經原穴。

位置:位于腕關節的關節縫隙處,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間的縫隙中。

功效:行陽益氣,益氣增液,溫陽通絡。

主治:陽虛感冒,陽虛便秘,大便干燥,消渴,口干。少陽經的肩背疼痛,煩悶。

腕骨是手太陽小腸經原穴。小腸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凈化、解毒、潤滑的東西,液則包含更多營養物。

位置:第五掌骨與三角骨之間

功效:安神定驚,通絡開竅,益氣增液。

主治:驚風,狂言,驚恐,易膽小,瘛疭(包括小兒多動癥、小兒驚風、小兒陽虛瘛疭)。項強(往往由于項背肌腱受寒而致),項部腫脹,手腕無力,肩背痛,偏枯。黃疸,熱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變,包括角膜病變、目流冷淚、目生云翳、鼻塞喉痹、耳鳴等。消渴,口干,口渴,口腔炎,口腔潰瘍,貧血,痄腮。

沖陽是足陽明胃經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大致在內庭上5寸(但必須摸穴),陷谷上3寸。

功效:溫陽和胃,溫陽通脈,益氣化痰,益氣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納差、腹堅大等。陽明頭痛,面癱,因睡眠不足而出現的頭面腫脹,牙痛,身前痛,足緩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癥,如癲狂、久狂不識人、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甲狀腺腫大,慢性牙齦炎。

丘墟是足少陽膽經原穴。

位置:外踝關節的前下方凹陷處。

功效:溫陽散寒,溫陽通絡,益氣開竅。

主治:少陽經循行部位的頸項疼痛、腰髖關節痛,如髖關節骨膜炎癥(多數由于少陽經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現血液循環障礙而引發疼痛;與坐骨神經痛的區別在于,坐骨神經痛的疼痛癥狀沿著坐骨神經發生)。胸膜炎,膽囊炎,腋下淋巴結炎,腫脹,胸脅滿痛。慢性眼病,結膜炎。

由于肝虛陰竭或疲勞過度導致膽管的收縮力差,經針刺丘墟后,膽管收縮節律加強。證明丘墟有溫陽益氣的作用。

京骨是足太陽膀胱經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緣,小趾展肌的上緣。

功效:溫陽疏經,益氣升陽。

主治:頸項強,包括背部脊柱兩側肌腱的疼痛。痔瘡(瘢痕后出現疼痛)。身后側痛,心痛,髀樞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癲癇,腰腿痛,膝痛腳攣不得屈伸。目眥眵爛伴有炎癥,慢性結膜炎,淚囊狹窄,目眩(多屬虛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礙。

太白是足太陰脾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第一跖骨頭的后側緣,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縫隙中。

功效:補脾益氣。

主治:腹脹,不欲食,善噫,身體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瀉);脾虛低熱(37.4℃左右);胸脅脹,下肢腫,腫脹。

太沖是足厥陰肝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在趾本節上緣,第一、二跖骨之間,跖骨頭略后方,位于短伸肌和骨間背側肌之間,較大的縫隙。

功效:補肝血,益肝氣,溫通下焦,強腰膝。肝主血液的凈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導作用。太沖接受三焦運行的原氣,通過溫陽益氣來提供血液運行動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這是使用太沖的重要原則。

主治:腰膝酸軟無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經虛寒導致的臍痛而牽連少腹。腰引小腹痛。脛酸,足腹腫脹,腳軟無力,下肢虛勞浮腫,下肢痙攣。溏泄,便難,便血。囊縮,遺溺,淋濁,疝氣,小兒卒疝,小便不利。婦科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等。慢性結膜炎(急性結膜炎用行間),虛性的青光眼。頸淋巴結結核。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回陽九針穴之一

“太”與“大”通,太溪即大溪,與江河相比水量較少,河道較窄。故此處為一細窄縫隙。由于腎主水,屬命門火,太溪對人體的津液運行起重要調節和控制作用。

功效:壯腎陽,滋腎陰,理胞宮,強腰肌。

主(zhu)治:遺精(jing),陽(yang)痿;咳(ke)逆(ni),喘息;吐(tu)血(xue),嘔吐(tu)黏痰(tan);口(kou)中如(ru)膠;手足(zu)寒至節(jie),手足(zu)厥冷;腎(shen)虛牙(ya)痛(牙(ya)神經痛,可灸(jiu)太(tai)溪),頑固性咽(yan)峽炎,咽(yan)腫;心疼如(ru)針刺;腎(shen)陽(yang)虛的腰(yao)腿(tui)(tui)痛;月(yue)經不調(diao);兩腿(tui)(tui)生瘡。

《古法經絡》常見病經絡調理的方法

1 調理:心慌、氣短、胸悶、無力

心腦、心臟是特殊且重要的部位,早有癥狀應該盡早調理;心開竅于舌,可以先觀舌下血管異樣;每一個臟腑都有自己對應的本經,只有心臟是兩條本經,即心包經與心經。這兩條經絡疏通后就能很好的改善。心包經,由下向上扣到腋下;心經順小指由下向上扣,肘彎處是重點。

發生原因: 三焦不通,氣滯、氣阻中焦

調理方法: 打開中焦,改變氣滯,上下三焦貫通,使氣血順暢

調理穴位: 中脘穴、淵腋穴、輒筋穴

調理原理:

1.1中脘穴: 打開中脘穴就是把三焦當中的中焦打開,氣可以上下貫通,可以改善腹脹、胸悶、氣短的現象。氣上下貫通,血自然上下流動,這樣可以改善無力的現象。

1.2 淵腋穴: 是膽經的循經路線,長時間出現氣滯以后,會造成兩肋脹滿,其實就是淵腋穴這個位置遇阻導致膽經不通暢,結合氣滯的原因,就會導致人出現胸悶、痛脹的情況。對淵腋穴進行排瘀扣痧,把已經產生的氣滯血瘀排出來,改善胸悶、痛脹的癥狀。

1.3 輒筋穴: 和淵腋穴起到一樣的作用,可以改善乳腺脹痛、胸悶氣短、兩肋脹痛的狀況,同時可以增加心肺空間功能、提升氣血,對胸悶氣短、無力的人群有很大的幫助,也改變了病癥的根源,而不是單單去治癥。

2 調理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的疼痛直接影響行動,對生活質量與壽命都有影響。

發生原因:百病皆經絡不通,膝關節疼痛是風寒入侵,導致經脈閉塞,造成了關節疼痛癥狀的出現。

調理方法: 打開經絡,清除關節內的寒濕,使關節的氣血升陽,緩解關節疼痛,也讓關節進行正常的氣血循環、代謝,減少關節疼痛,令組織生長。

脾經扣痧可很好地疏通腳脹,再在膝關節內側扣;選胃經、膝關節外側扣,最后繞膝關節一圍扣痧;如果有滑囊炎的要在委中也要扣痧。

調理穴位: 陽陵泉穴、陰陵泉穴、血海穴、膝陽關穴

調理原理:

2.1 陽陵泉穴、陰陵泉穴、血海穴、膝陽關穴

把關節周圍的穴位打開,讓氣血暢通、充足,溫度提升,讓關節去除寒濕。促進關節部位的回流代謝,氣血循環正常。使腿部內側的韌帶松解,改變關節彎曲和羅圈腿的癥狀。使關節腔內產生的血瘀積水,能通過氣血回流,形成一個代謝排泄的過程。

2.2 膽經、脾經: 關節的循環代謝出現了障礙,風、寒、濕無法排除。我們通過陽經來注陽氣使關節溫潤,打開陰經使氣血回流,進行身體的一個正常反應代謝,促使關節生成自我所需營養,來代謝里邊多余的淤積物和寒濕,使關節逐步恢復正常。讓身體進入自我康復的過程。

3 緩解視疲勞、眼干澀

緩解方法: 先解決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再打開眼部周圍經絡瘀阻。

發生原因: 陽經、膽經有火,腦供血不足造成視疲勞,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代謝失常造成眼部干澀。

調理穴位: 風池穴、頭臨泣穴/本神穴、陽白穴

調理原理:

3.1 風池穴: 腦供血不足最大的原因,是膽經的風池穴不通暢,風池穴這個位置產生了經脈瘀阻,對風池進行按壓與扣痧排于、排火。使腦部供血充足,也就是眼球攝血充足,就會改變眼部疲勞和眼部干澀的現象。

3.2 頭臨泣穴/本神穴: 兩者相連相通,也是膽經的循經路線。經脈瘀阻會出現青筋、青血管。可以用手指彈這個青筋,也可以用扣痧拍輕輕的扣痧,打開眼部周圍經脈瘀阻,恢復眼部供血,讓眼睛清涼明亮;

3.3 陽白穴: 陽白穴是膽經在我們眼周的一個循環穴。頭臨泣/本神、陽白三者互相轉換,使氣血就循環,改善眼周疲勞疏通眼部周圍的瘀阻點

4 調理小孩消化不好

小孩消化不好與脾胃發育不良有關系,可以通過增強體質,提升陽氣來改善。

調理方法: 增強代謝,輔助孩子進行消化代謝發生原因:孩子脾胃比較虛弱,沒有能力代謝,不能消化過硬、寒涼或者過多的食物。

調理位置: 腹部

先摸肚子,了解哪部位硬、熱、冷、水聲;再揪肚皮或揉肚子(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最后揪胃經(大腿小腿)

調理方法:

以肚臍為中心,進行腹部按摩,順時針揉按,直到孩子開始排氣,肚子變軟,有的直接排便,這個時候孩子的肚子就會通暢。有的孩子會感覺到餓,但不要給孩子多吃,特別是夜間不要給吃的,這樣慢慢可以把孩子的脾胃調節好。

5 調理小孩感冒發燒

小孩感冒的發展: 會咳嗽、扁桃體發炎,會感染會有鼻炎、嚴重時會傷到心臟及大腦。

發生原因: 炎癥、風熱、風寒

調理穴位: 坎宮、天門穴、太陽穴、推天河水 、捏脊

先坎宮、天門、太陽穴;再揉手心、手指頭,并推天河水(熱的推不熱了為好),上下搟脊,也可改為上下揪脊。

調理原理:

5.1 推天河水: 自手腕內關推至曲折,成人的叫心包經,小孩叫天河水,引天河水降心火,可以改善孩子發熱問題,抹上潤滑油,從下往上推,至少推 300 到 500 下,心火下行可以讓小孩兒退燒退熱。

5.2 捏脊: 從腰往大椎的方向搟皮,通暢他的陽經督脈、膀胱經,使氣血通暢。內在真正的氣血通暢就不會有外在的假熱。

5.3 開天門穴: 發燒期間有頭痛的現象,可以開天門,從印堂處一直推到發際處,反復往上推。

5.4 推坎宮: 從印堂處一直刮至眉梢,這一段為推坎宮,可以改善小孩兒的頭痛,推坎宮在 150下左右

5.5 按揉太陽穴: 順時針按揉太陽穴 150 次,可以改善孩子的頭痛。

5.6 推無名指: 自手掌根推到指尖,清肺止咳;推食指:手臂端向指端推,推200到300下,清肺潤大腸改善小孩的咳嗽、發熱、頭痛的癥狀

6 緩解痛經

緩解方法: 提升自身的熱量,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做提肛杠的動作,提肛就會使內在生熱、升陽。對于已經造成寒涼聚集的人可通過扣痧來改善。

產生原因: 身體代謝過程中的一種反應,有的人是由寒涼引起,有人是天生體寒造成,不論是哪種原因,總之都是因為寒而產生。

主要人群: 青年、中年女性調理穴位:關元穴、八髎穴

調理原理:

6.1 關元穴: 驅除寒涼,在扣痧的過程中就會感覺到小腹變暖變熱。

6.2 八髎穴: 八髎是 8 個穴位,八髎扣痧時間要久一點,力度不要太重,痧扣出來的時候就能能明顯的感覺到,從八髎到小腹都是變暖變熱的,痛經癥狀得以改善。

7 婦科調理(月經不暢、宮寒、肌瘤、囊腫、積液)

產生原因: 寒濕過重,濕氣和寒癥讓子宮內出現了宮寒及經血不暢引起的一系列癥狀,主要通過排濕升熱來改善。

調理方法: 排濕升熱

調理位置: 脾經 、三陰交穴、血海穴、陰包穴

八髎部位是重點,上下扣到位,如有卵巢囊腫則順著作髎再向兩邊扣。這叫前病后調,因為有反射區。

調理原理:

7.1 脾經、三陰交穴: 疏通脾經,可以代謝濕氣。

7.2 血海穴:是女性子宮的排污口,與子宮相通,血海穴扣出的痧多臟,宮內淤血就多多,血海穴扣痧、排于,看到血瘀就是宮內在排淤,可以排泄掉很多殘留的血瘀。

7.3 陰包穴: 可以改善一些婦科問題引起的疼痛、炎癥問題,可以改善婦科寒濕而引起的肌瘤、囊腫、積液等問題。如果問題嚴重可以搭配上關元穴與八髎穴,這樣既可以改善痛經、月經不暢的問題,也改善了其他問題。

8 調理面部長痘

調理方法: 打開中脘穴,臍周扣痧

產生原因: 吃東西不當或者身體代謝不正常引起面部長痘,是內在的濕氣不能代謝,在臉上才表現出這種濕熱的痘痘

調理位置: 中脘穴/中焦

調理原理: 把中焦打開,濕熱就不在上行,就會下行,臉上痘痘就會改善。

9 調理牙痛

調理方法: 打開三焦經

產生原因: 火癥引發炎癥,引起牙痛。

調理位置: 翳風穴、肩井穴

調理原理:

9.1 肩井穴

9.2 手指點住翳風穴 ,閉著嘴,咬著牙,用力呼吸然后瞬間的咳嗽一聲,手指用力往上一點,可以瞬間改善牙痛,如果點按效果不明顯,可以用扣痧拍扣翳風穴。

10 腰椎疾病調理

這個發病很多,一但發病就易出現一系列癥狀,嚴重者會導致坐骨神經痛,行動不便,甚至癱瘓。

產生原因: 經絡閉塞,腰肌發生痙攣,力量失衡,雙側受牽拉力不一樣,甚至導致腰椎偏斜出現突出增生、突出。

調理方法: 把膀胱經這一側打開,氣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牽拉力把腰椎又牽拉回正位。

調理位置: 腎腧穴/大腸腧穴,環跳穴,承扶穴,委中穴

腰肌勞損就先扣腰肌,腰柱的問題就要在腰柱上扣,其中大腸腧要重點扣痧;再配合環跳、承扶、委中效果會更好!

調理原理:

通過調理大腸腧穴,環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把膀胱經這一側打開,氣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牽拉力把腰椎又牽拉回正位。真正從根源上改善這個問題,而不是癥狀上去改善。

補充:

乳腺疾病調理:

乳腺疾病有乳腺增生、結節、纖維瘤等。也是運用了反射區先病后調,不碰乳房乳腺在后背扣痧即可。定位是找對應的位置不是交叉。扣痧時可扣全區域,都要扣到位扣透。

泌尿疾病調理:

泌尿疾病包括尿頻、尿急、漏尿等,都是經絡閉塞導致,對于男性,往往是腎氣虧虛導致前列腺引起這些癥狀;對于女性,往往是下泄受限、下口關閉來嚴引起。調理重點是帶脈,帶肪的位置即腰帶一圈的位置,帶脈對各經絡都有疏通作用,扣帶脈效果明顯。

頸椎病調理:

頸椎病的原因很多,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癥狀,嚴重者則影響大腦供血,甚至有腦血栓,頸椎部位較特殊,可以說是心與腦的橋與紐帶。

扣痧主要是針對三經一脈,扣痧時要讓補扣部位繃緊,否則膽經、三焦經不易扣到位。

肩周炎調理:

肩周炎又稱為五十肩,即50歲的人都會有,現在年青人也有了,主要是空調、開車、保暖不當,風寒侵入經絡導致的經絡不通。調理往往是一次見效,多次很好恢復到正常的活動狀態。扣痧部位在肩外側肩縫,繞半圈(除了腋下)。

如(ru)果手向后(hou)痛則(ze)扣(kou)上(shang)與前(qian)部(bu),嚴重者順三焦經扣(kou)到肘部(bu);手由(you)前(qian)向上(shang)伸(shen)舉(ju)痛則(ze)在天宗穴區域多扣(kou)。

在十二時辰養生(sheng)法中,每個時辰對應的養生(sheng)方法是怎樣的?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1、卯時(上(shang)午5~7點):晨光(guang)初放即披衣(yi)起床(chuang),叩齒(chi)300次,轉動兩(liang)(liang)(liang)肩,活動筋骨;將兩(liang)(liang)(liang)手(shou)(shou)(shou)搓熱,擦鼻兩(liang)(liang)(liang)旁,熨摩兩(liang)(liang)(liang)目6、7遍(bian);揉搓兩(liang)(liang)(liang)耳5、6遍(bian);再以兩(liang)(liang)(liang)手(shou)(shou)(shou)抱后腦,手(shou)(shou)(shou)心掩耳,用食(shi)指(zhi)(zhi)放中指(zhi)(zhi)上(shang),以中指(zhi)(zhi)叩擊頭枕部各24次,這叫“鳴天鼓”。然后去室外導引。


2、辰時(上午7~9點(dian)):導引結束后(hou)飲白(bai)開水或(huo)茶一杯;用手代梳(shu),梳(shu)發百(bai)余遍,以(yi)醒(xing)腦明目,防(fang)止脫發;然后(hou)洗臉、漱(shu)口、刷牙;入廁(ce)排便。早(zao)餐宜吃(chi)飽(bao)吃(chi)好。飯后(hou)徐徐行走百(bai)步,邊走邊按(an)摩腹部,以(yi)助脾健(jian)運(yun)。

3、巳時(上午9~11點):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或養花。疲倦時即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唾液)。老年人氣弱,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說話耗氣,宜“寡言語以養氣”。
4、午(wu)時(11~1點(dian)):午(wu)餐(can),只宜吃(chi)六(liu)七分飽。食后(hou)用茶(cha)葉水漱口(kou),可去油膩,但剛飯后(hou)不宜飲茶(cha)。靜(jing)坐或午(wu)休。

5、未時(午后1~3點):或午睡,或練氣功,或邀友弈棋。
6、申時(午后3~5點):或(huo)讀書,或(huo)寫作,或(huo)練(lian)字作畫,或(huo)撫琴(qin)吟詩(shi),或(huo)瀏覽(lan)報(bao)刊,或(huo)去田間小勞。

7、酉時(午后5~7點):練一段導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飲酒一小杯。晚飯后可在庭院散步、觀落霞、聽鳥鳴。
8、戌時(晚7~9點):睡前漱口刷牙;用熱水洗腳,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實下虛,上重下輕,坐床上練靜功,然后安眠。睡時宜“臥如弓”,向右側,以防壓迫心臟,以利膽汁排泄。
9~10、亥、子時(晚9至次日凌晨1點):“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宜屈膝臥,醒時則伸腳舒體,變換姿勢,流通氣血。環境宜靜,安睡寧神以養元氣。
11~12、丑、寅時(凌晨1~5點):此時精氣發生,陰莖勃起。人以精氣為寶,老年人宜節制房事,但又不宜強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為宜。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jingluo/57882.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yi)的,請(qing)聯系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hui)立(li)即處(chu)理,本站(zhan)部(bu)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出于(yu)傳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ao)注錯(cuo)誤或侵(qin)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qing)立(li)即通(tong)知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shi),我(wo)們(men)會(hui)第一時(shi)間予以(yi)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