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
1、經渠:經,經過、路徑也;渠,水流之道路也。
穴名之(zhi)意(yi)指本穴為肺經經水(shui)流(liu)經的渠道。本穴位(wei)置因處(chu)列缺穴之(zhi)下部,列缺穴溢流(liu)潰缺之(zhi)水(shui)在(zai)此處(chu)又回流(liu)肺經,故名。
2、肺(fei)經經。經,動而不居也。因肺(fei)經的(de)經水由本穴(xue)經過,動而不居,故為經穴(xue)。
3、本穴(xue)屬金(jin)。屬金(jin),指本穴(xue)物質表現出(chu)的(de)(de)五行(xing)屬性。本穴(xue)物質為列缺穴(xue)傳來(lai)的(de)(de)地部經(jing)水,為血、性溫熱,在本穴(xue)流行(xing)時的(de)(de)變化是蒸發散熱,為生氣之穴(xue),故其屬金(jin)。
經渠(qu)穴(xue)意(yi)義:肺(fei)經經水(shui)流(liu)經的渠(qu)道(dao)。
氣(qi)血(xue)特征:氣(qi)血(xue)物質(zhi)為地部經水(shui)和天部之氣(qi),地部經水(shui)性溫熱,天部之氣(qi)性涼(liang)濕(shi)。
運行(xing)規律(lv):本穴(xue)的地部(bu)經(jing)水一(yi)方面循肺經(jing)流(liu)向太淵穴(xue),一(yi)方面又不斷氣化上行(xing)天部(bu)。
取穴
取穴方法:
經渠穴位于人體的前臂(bei)掌(zhang)面橈側,橈骨莖(jing)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
功能主治
功(gong)能作用:以氣化水(shui)濕的(de)形式將肺(fei)經氣血的(de)熱能傳輸天部。
宣(xuan)肺理(li)氣,清肺降(jiang)(jiang)逆(ni),疏(shu)風解表(biao) 此穴為肺經經穴,五(wu)行屬性(xing)屬金,肺經肺臟本身(shen)屬金,“經主喘(chuan)咳(ke)寒熱”,故經渠具有疏(shu)風解表(biao)、宣(xuan)肺理(li)氣、清肺降(jiang)(jiang)逆(ni)之功,可用(yong)于治療宣(xuan)降(jiang)(jiang)失常(chang)所致的發熱惡寒,咳(ke)嗽氣喘(chuan),胸(xiong)悶(men)胸(xiong)痛,及肺熱上(shang)壅咽喉(hou)的腫痛;因經渠位于腕關節處(chu),故有舒筋(jin)利節的近治作用(yong)。
主治疾病:咳嗽(sou),氣喘,胸痛,咽(yan)喉腫(zhong)痛,手腕(wan)痛。
《素問·咳論篇》:浮腫;《針(zhen)灸(jiu)(jiu)甲乙經(jing)》:胸(xiong)中膨(peng)膨(peng)然,甚則交兩手(shou)(shou)而(er)瞀,暴(bao)痹喘(chuan)逆。《備急千(qian)金要方》:咳逆上(shang)(shang)氣(qi)喘(chuan),手(shou)(shou)掌(zhang)熱(re)(re),肘中痛(tong)(tong)。《外臺秘(mi)要方》:瘧寒熱(re)(re);胸(xiong)背痛(tong)(tong),腹中膨(peng)膨(peng)然;心痛(tong)(tong)欲嘔(ou)。《針(zhen)灸(jiu)(jiu)資生經(jing)》:足心痛(tong)(tong)。《扁(bian)鵲神應針(zhen)灸(jiu)(jiu)玉(yu)龍經(jing)》:熱(re)(re)病(bing)喘(chuan)逆。《針(zhen)灸(jiu)(jiu)大成》:瘧寒熱(re)(re),胸(xiong)背拘急,胸(xiong)滿膨(peng)嘭(peng),喉痹,掌(zhang)中熱(re)(re),咳逆上(shang)(shang)氣(qi),傷寒,熱(re)(re)病(bing)汗(han)不出,暴(bao)痹喘(chuan)促,心痛(tong)(tong)嘔(ou)吐。《循經(jing)考穴編(bian)》:手(shou)(shou)腕疼(teng)痛(tong)(tong)。養生保健(jian)
艾(ai)灸(jiu)療法: 艾(ai)炷灸(jiu)或溫針灸(jiu)3~5壯(zhuang),艾(ai)條灸(jiu)5~10分鐘。因此穴靠近橈(rao)動脈,不宜瘢痕灸(jiu)。
刮痧療法(fa): 用(yong)角(jiao)刮法(fa)從(cong)上向下刮拭經渠穴(xue)3~5分鐘,隔天一次,可用(yong)于治(zhi)療咳喘、心(xin)煩、嘔吐等。
按(an)摩療法:取穴(xue)位(wei)時要(yao)伸出一(yi)手,掌心向上,用(yong)另一(yi)手給此(ci)手把脈(mo),中指(zhi)(zhi)指(zhi)(zhi)腹按(an)壓其所在之處,稍微(wei)用(yong)力,會有輕微(wei)的酸脹感(gan),用(yong)中指(zhi)(zhi)指(zhi)(zhi)腹揉按(an)左右兩(liang)穴(xue),每次各1~3分鐘。
在氣不太順(shun)或(huo)者氣接不上來(lai)時(shi),可(ke)用中指(zhi)指(zhi)腹(fu)揉經渠4~5分鐘,有降逆平喘的(de)作用,能使(shi)呼(hu)吸輕松順(shun)暢。
四總穴歌
肚腹(fu)三(san)里留(liu),腰背委中(zhong)求;
頭項(xiang)尋列缺,面(mian)口合(he)谷收。
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
酸(suan)痛阿是(shi)穴,急救(jiu)刺水溝。
十六郄穴歌
郗義即(ji)孔(kong)隙,本屬氣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liu)別(bie);
胃經是梁丘(qiu),脾屬(shu)地機穴。
心則取陰郗,小(xiao)腸(chang)養老列;
膀胱(guang)金門守,腎向水泉施。
心包郄門刺(ci),三焦會宗持;
膽郗在(zai)外丘,肝經中都(dou)是。
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xin)期;
陽(yang)維陽(yang)交穴,陰維筑賓知(zhi)。
下合穴歌
胃(wei)經下合三里鄉,上(shang)下巨(ju)虛(xu)大小(xiao)腸。
膀(bang)胱當合(he)委中穴,三焦下合(he)屬委陽。
膽經之(zhi)合(he)陽陵泉(quan),腑病用之(zhi)效必彰(zhang)。
經穴個數
手太陰肺個十一,
大腸二十脾二一,
胃經四五腎二七,
三焦二三膽二四。
小腸一九膀六七,
心包與心個數九,
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絡穴歌
列缺偏歷肺大腸,通里支正心(xin)小腸;
心(xin)包內關三焦(jiao)外,公孫豐(feng)隆脾(pi)胃(wei)詳。
膽絡光明(ming)肝蠡溝,大鐘絡腎膀飛揚。
脾之大絡名大包,任絡尾翳督(du)長強。
十二背俞穴歌
胸三(san)肺(fei)俞厥陰四,心五肝九(jiu)十(shi)膽俞;
十(shi)一(yi)脾(pi)俞(yu)十(shi)二胃,十(shi)三(san)三(san)焦(jiao)十(shi)四腎。
十六大腸小十七,膀(bang)胱(guang)俞與十九(jiu)平。
八脈交會穴
公(gong)孫沖脈胃(wei)心(xin)胸,內關(guan)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dan)經連帶脈,陽維(wei)目(mu)銳外關逢。
后(hou)溪督脈(mo)內眥頸,申脈(mo)陽蹺絡亦通;
列(lie)缺(que)任(ren)脈(mo)行肺(fei)系,陰蹺(qiao)照海膈(ge)喉嚨(long)。
十二原穴歌
肺(fei)淵包(bao)陵心神門,大(da)腸合谷(gu)焦陽池;
小腸(chang)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陰三原太。
胃原沖陽膽丘(qiu)墟,膀胱(guang)之原京骨尋。
中醫針(zhen)灸穴位歌(ge)訣(jue)大(da)全
十二募穴歌
天樞(shu)大腸肺中(zhong)府,關元小腸巨闕心(xin);
中極(ji)膀胱京門腎,膽日(ri)月肝(gan)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shi)門針;
心包募穴何處取?胸(xiong)中膻中覓(mi)淺深(shen)。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血會膈(ge)腧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尋。
六十六穴歌
少商魚(yu)際(ji)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xiang)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xi)曲池大腸(chang)牽。
厲兌內(nei)庭陷谷(gu)胃,沖陽(yang)解溪三里(li)連;
隱(yin)白(bai)大都(dou)足太陰(yin),太白(bai)商丘并陰(yin)陵(ling)。
少沖少府屬于心(xin),神門靈(ling)道(dao)少海(hai)尋;
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xiao)海小(xiao)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zhong)膀胱(guang)焉;
涌泉然谷(gu)與太溪,復溜陰谷(gu)腎經傳。
中沖勞宮心包(bao)絡,大陵間使(shi)曲澤連;
關沖(chong)液(ye)門中渚焦,陽池支溝(gou)天井言。
竅陰(yin)俠(xia)溪臨(lin)泣膽(dan),丘(qiu)墟陽(yang)輔陽(yang)陵泉;
大敦行(xing)間太沖(chong)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第二章: 中(zhong)醫針灸穴(xue)位速記歌訣
頭面頸項部病癥
面口針(zhen)合(he)谷(gu),眩暈配太沖;
風(feng)池(chi)清(qing)頭目,顳痛太(tai)陽(yang)攻。
鼻塞迎香穴,印(yin)堂眉額中;
目(mu)疾睛明(ming)取,承泣(qi)球后同。
牙關面頰(jia)癥,下(xia)關與翳風;
口眼歪斜疾,頰車地倉從。
陽白羽四白,面痛治亦(yi)同(tong);
牙痛(tong)(tong)咽喉痛(tong)(tong),合谷透勞宮。
落枕成斜頸,外關或懸鐘;
急(ji)性項背強(qiang),均(jun)可取人(ren)中。
耳(er)聾取耳(er)穴(xue),耳(er)門透聽(ting)宮(gong);
中渚外關配,啞門與翳風。
廉泉主喉舌,治啞先(xian)治聾;
新穴供選用,聽會及聾(long)中。
胸腹部病癥
心(xin)胸(xiong)內關取(qu),肚腹(fu)三里求;
胃痛刺中脘,天樞治臍周。
下腹三陰交(jiao),關元氣海由;
中(zhong)極(ji)陰(yin)陵(ling)伍,能導尿潴留。
泌尿生殖癥,上穴一般(ban)優;
脅痛刺夾(jia)脊,陽陵(ling)與支溝。
腹痛背俞(yu)穴,夾脊相應投;
若遇闌(lan)尾炎(yan),闌(lan)尾穴(xue)針留。
中醫(yi)針灸穴位(wei)歌訣大全
腰背四肢部病癥
急(ji)性腰(yao)脊痛(tong),下可(ke)取殷門;
夾脊按部取,腰穴(xue)適(shi)當深。
下腰大腸(chang)俞,上腰腎(shen)俞存;
胸(xiong)背須謹慎,脅肋(lei)不可深。
上肢取(qu)曲(qu)池,肩髃(yu)合谷(gu)分(fen);
下肢陽陵(ling)泉,環(huan)跳絕(jue)骨捫。
痛取(qu)局(ju)部穴(xue),阿是(shi)亦(yi)可針。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癥
昏迷人中主,足(zu)心取涌(yong)泉;
有熱刺(ci)出血(xue),十(shi)宣(xuan)十(shi)指端。
曲(qu)池降(jiang)血壓,退(tui)熱(re)亦可兼;
瘧疾取大椎,至陽間使連(lian)。
三(san)里調(diao)腸(chang)胃,內(nei)關利胸間;
寧心止嘔吐(tu),并可治失眠。
神門(men)三(san)陰交,安神療效(xiao)傳;
啞門治癔病,人中內(nei)關捻。
癲癇(xian)長(chang)強(qiang)穴(xue),百會(hui)大椎(zhui)延;
風池及太沖(chong),頭昏眩暈旋。
喘發定喘穴,胸(xiong)悶配膻中;
天突能止咳,痰多(duo)加豐隆。
肝炎(yan)肝膽俞,至陽及太沖;
陽陵(ling)足三(san)里,大椎(zhui)作用洪(hong)。
天樞足三里,止瀉有奇功(gong);
脫肛(gang)承山穴,長(chang)強百會中(zhong)。
三里
三(san)里在膝下,三(san)寸兩筋(jin)間(jian)。
能(neng)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并積聚,腫滿膝脛酸,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ban)。
人過三旬后,針灸眼能寬。
取穴(xue)當舉足,得法(fa)不為(wei)難。
內庭
內(nei)庭足(zu)兩間,胃脈(mo)是陽明(ming)。
針(zhen)治(zhi)四肢厥,喜(xi)靜惡聞聲,
遍身風癮疹。伸欠(qian)及(ji)牙(ya)疼,
瘧病不思食(shi),針(zhen)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chi)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
挽弓開(kai)未得(de),筋緩(huan)怎梳頭(tou),
喉(hou)閉促(cu)欲(yu)絕(jue),發熱(re)竟無休,
遍(bian)身(shen)風(feng)癮疹,針灸(jiu)必能瘳。
合谷
合谷(gu)名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疼并(bing)面腫,瘧(nve)疾病(bing)諸般,
熱病汗(han)不出,目(mu)視暗漫漫,
齒齲(qu)鼻鼽(yan)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an)。
委中
委(wei)中(zhong)曲(qu)腘里,動脈偃中(zhong)央(yang)。
腰重(zhong)不能(neng)舉,沉(chen)沉(chen)壓(ya)脊梁,
風(feng)痹髀樞痛,病熱不能涼(liang),
兩膝難伸屈,針下少安康。
承山
承(cheng)山名(ming)魚腹,月專下分肉(rou)間。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da)便難(nan),
腳氣(qi)膝下腫,戰栗(li)腿疼(teng)酸,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an)。
中醫(yi)針(zhen)灸穴位歌訣大全
昆侖
昆(kun)侖足外踝,后向(xiang)足跟尋。
月專腫腰(yao)尻痛。腳胯(kua)痛難禁(jin),
頭疼肩背(bei)急,氣喘上沖心(xin)。
雙足難行(xing)履,動作(zuo)即呻吟(yin)。
要得求安(an)樂。須將穴(xue)下(xia)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xia)足舒,
上足曲求得(de),針得(de)主攣拘,
冷風并濕(shi)痹,身體或(huo)偏枯,
呆癡針與灸(jiu),用此沒疏虞(yu)。
陽陵泉
陽(yang)陵泉居(ju)膝下,一寸外(wai)廉中。
膝腿難伸屈,拘(ju)攣似老翁(weng),
欲行(xing)行(xing)不得,冷痹及偏(pian)風。
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tong)里(li)腕(wan)側后,度量一(yi)寸中(zhong)。
善呻并數欠,懊憹及心忪,
實即四肢腫,喉間氣難(nan)通;
虛則(ze)不能語(yu),苦嘔痛連胸,
肘(zhou)膊(bo)連臑(nao)痛,頭腮面頰紅。
針入三(san)分妙,神(shen)功甚不窮(qiong)。
列缺
列缺腕(wan)側上,手指頭交叉。
主療偏(pian)風患(huan);半身時木麻,
手腕(wan)全無力,口(kou)禁不開牙(ya)。
若(ruo)能辨補瀉(xie),諸病恰如(ru)拿(na)。
-針灸學歌訣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中的關系:
1、金克木 心得: 金可以做成金屬,比如鐮刀、斧頭,這樣可以用來伐木,所以金就可以用來克木。
2、木克土 心得:木多了可以長成森林,茂密的森林都是長在土里,根也扎進了土里,所以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 心得:大家都知道洪水來了要拿土來擋吧,這個非常好理解。
4、水克火 心得:起火了要拿水來滅
5、火克金 心得:要想把金屬融化必須放在火紅的煉鋼爐里。
五行相生中的關系:
1、金生水 心得:金屬很涼,空氣溫度降下來后可以凝結成水,所以金和水是相生的關系。
2、水生木 心得:花草、樹木要想長的好,必須需要水的灌溉。
3、木生火 心得:要想得到熊熊的大火,要用木材做原料啊。
4、火生土 心得:大火燃盡后就成了灰,不就是土嗎?
5、土生金 心得:要想得到各種金屬礦石,我們不都是深入到土里去挖的嗎?
人體六臟六腑共分有十二經絡,腑(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為陽,臟(心、肝、脾、肺、腎、心包)為陰。每個經絡都自己的五行屬性。象胃、脾屬土;大腸、肺屬金;膀胱、腎屬水;肝、膽屬木;小腸、三焦、心、心包均屬火。
通常我們說相表里的關系,其實都是屬性相同的兩個經絡。比如肺與大腸相表里,其實兩個都是屬金;膀胱與腎相表里,兩個同屬水;肝與膽相表里,同屬木;小腸與心同屬火是表里關系;三焦與心包也同屬火是表里關系;脾胃也是表里關系,同為土。所以平時我們按摩某一條經時,對屬性相同的令一條經絡,也起作用。
每條經絡都有自己的五輸穴,是特效穴,位于從手、足的末端開始向上到肘、膝附近。古人按順序非常形象的比喻并命名為井、滎、輸、經、合五個穴位。
而且這五個穴位每個都有各自的五行屬性。從井穴到合穴,其中陰經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陽經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附十二經絡五輸穴的穴位:
經絡 井穴 滎穴 腧穴 經穴 合穴
肺經 少商 魚際 太淵 經渠 尺澤
大腸經 商陽 二間 三間 陽溪 曲池
胃經 厲兌 內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脾經 隱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陰陵泉
心經 少沖 少府 神門 靈道 少海
小腸經 少澤 前谷 后溪 陽谷 小海
膀胱經 至陰 通谷 束骨 昆侖 委中
腎經 涌泉 然谷 太溪 復溜 陰谷
心包經 中沖 勞宮 大陵 間使 曲澤
三焦經 關沖 液門 中渚 支溝 天井
膽經 竅陰 俠溪 足臨泣 陽輔 陽陵泉
肝經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曲泉
用五行的方法找穴位來治療身體的不適時,首先你要先分清疼痛點在哪條經絡上,然后再分清是實癥還是虛癥。通常實癥都是象寒、濕、熱三邪在作怪產生的不適,象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急性腸胃病、頭痛、牙疼等都可以當做實癥來治。虛癥一般是身體里的正氣不足,象脾虛、腎虛都是虛癥。
穴位的選取采取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的原則。
所謂的母子都是相對來說的。形象的來比喻一下,有3個不同年齡的女人站在一起,50、30、10。對30歲的女人來說,50歲的女人叫母,10歲的女孩叫子。所以是上為母,下為子。
我們通常都是拿有病的那個經絡的五行屬性來定位。然后插入到這個經絡的五輸穴的的五行中去排隊(陰經是木、火、土、金、水;陽經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肺屬金,肺經屬陰經。陰經五輸穴的的五行排列木、火、土、金、水,所以金的上邊就是土,下邊就是水。然后再把這帶屬性的穴與 井穴、滎穴、 腧穴、 經穴、合穴再對應起來,這樣就知道土穴就是腧穴,水穴就是合穴。再去查找肺經的腧穴是太淵穴,合穴是尺澤穴。如果肺實就取水穴(子),如果肺虛就取土穴(母)。從而得出如果肺實就揉尺澤穴,如果肺虛就揉太淵穴。
用五行的方法把喉嚨中的痰化掉了 最近兩周一直熬夜,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罪過啊,罪過!
知道這樣下去肝火會旺的,就每天晚上不時的按摩大腿的肝經,希望能多少起點作用。但是....麻煩還是來了!開始出現喉嚨里有不適的感覺,雖然沒有痰能吐出來,但那里肯定有個東西。睡覺時喉嚨開始發癢,禁不住的要咳嗽兩聲。
自我分析,屬于肝火旺,五行中火克金,肺屬金,所以我這個癥狀屬于“木火刑金”,肝火影響了肺的宣發,就形成了痰卡在喉嚨里了。
自我分析應該屬于肺經的實證。根據五行補瀉之法里“實則泄其子,虛則補其母”,那么我就要“泄肺經的子”了。肺屬金,其子就是水,肺經五輸穴得水穴就是尺澤穴,于是在雙肘的尺澤穴上各點按了2分鐘。把肺熱給清了。
老師說了中醫中最奇妙的就是導引術,那么我也來試試好了。把肺熱化成能量不浪費多好。
肺屬金,金能生水(腎),那么我把這清除的熱氣化成水吧。于是就繼續按了腎經中的五輸穴中的金穴(復溜穴)1分鐘,通過這個穴位來接通肺經的氣血,然后再按摩腎經的水穴(陰谷穴),把肺的多余熱量轉化到腎經化成水來儲存,不浪費掉。同時五行中水又能養木,既是養肝了,不至于肝火太旺,一石二鳥。
整個按摩過程用了20分鐘,緊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那喉嚨里的痰突然間就給化開了,而且象是個小泉眼一樣,需要我不停的往外吐粘液。
中醫五行學說:“金、木、氺、火、土”,肺、大腸屬金,心、小腸屬火,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腎、膀胱屬水,心、三焦也屬火。每條經還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輸”就是傳導的意思,經絡的傳導比喻為水流從小到大,從淺入深的變化過程。
“五輸穴”各自的含義: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經的少商穴和脾經的隱白穴。“井”就是水的源頭,“井之為義,汲養而不窮”。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腳掌)趾關節上,如肺經的魚際穴和脾經的大都穴。“滎”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細流。 “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關節部,如肺經的太淵穴和脾經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傾瀉而下。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如肺經的經渠穴和脾經的商丘穴。“經”是主道,像寬廣的江河,暢行無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如肺經的尺澤和脾經的陰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匯入大海。 五輸穴以“井、滎、俞、經、合”來說明經氣由四肢末端向心臟方向流于肘膝關節,經氣由微至盛,由淺入深,匯入臟腑的過程。
五臟(心、肝、脾、肺、腎)所主的經絡叫“陰經”,六腑(小腸、大腸、膀胱、膽、胃、三焦)所主的經絡叫“陽經”。不管是陰經還是陽經,都有其各自的無輸穴,各自的屬性也不同。
陰經的“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
陽經的“井”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
中醫經典《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井主“心下滿”,是指胃脘部痞滿,郁悶之癥。五臟六腑皆有可能成為“心下滿”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隱白”,胃的井穴“厲兌”。若因肝氣郁結引起,可刺激肝經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腸經的井穴“商陽”。
滎主“身熱”,身熱可理解為“上火了”,如發燒,咽喉腫痛,可選肺經滎穴“魚際”。口瘡,小便短赤,可選小腸經滎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結,可選胃經“內庭”。心煩不眠,五心煩熱可選心經滎穴“少海”。牙齦腫痛,眼紅赤,可選三焦經的滎穴“液門”。各經絡的滎穴可以配合使用,祛熱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體重節痛”,是指渾身酸懶,身體倦怠,關節腫痛,行走困難的,可選肝經俞穴“太沖”,膽經俞穴“足臨泣”,上肢關節痛,可選肺經俞穴“太淵”,心包經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臥,無精打采,可選脾經俞穴“太白”腎經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體酸痛,可選膀胱經的俞穴“束骨”,胃經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祛濕,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經(jing)主“咳(ke)(ke)喘寒熱(re)”,是(shi)說經(jing)穴善治咳(ke)(ke)喘之(zhi)癥,且無論是(shi)寒性(xing)、熱(re)性(xing)還是(shi)陰(yin)虛、發熱(re)的(de)(de)(de)咳(ke)(ke)喘,都可(ke)選(xuan)經(jing)穴治療(liao)。《內經(jing)》上(shang)說:“五臟六腑(fu)皆令人咳(ke)(ke),非獨肺(fei)也”。如外(wai)感(gan)咳(ke)(ke)嗽,可(ke)選(xuan)肺(fei)經(jing)的(de)(de)(de)經(jing)穴“經(jing)渠”和(he)膀胱(guang)經(jing)的(de)(de)(de)經(jing)穴“昆(kun)侖”;腎虛的(de)(de)(de)咳(ke)(ke)喘,可(ke)選(xuan)腎經(jing)的(de)(de)(de)經(jing)穴“復溜(liu)”;肝火(huo)旺(wang)引起的(de)(de)(de)咳(ke)(ke)嗽可(ke)選(xuan)三焦經(jing)的(de)(de)(de)經(jing)穴“支溝”;肺(fei)氣不(bu)足的(de)(de)(de)咳(ke)(ke)喘,可(ke)選(xuan)脾經(jing)的(de)(de)(de)經(jing)穴“商丘”。經(jing)穴有清肺(fei)化痰、理氣鎮咳(ke)(ke)之(zhi)效,平時可(ke)作為保養肺(fei)臟和(he)預防咳(ke)(ke)喘的(de)(de)(de)要(yao)穴。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一)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二)
序言:找準穴位,為自己的身體開方
人體穴位速查表
常見病穴位按摩速查表
上篇 穴位:自愈的良藥
第一章
認識身體的守護神:穴位
概述:穴位究竟是什么
人體穴位知多少:穴位的分類
穴位的神奇功效:平衡機體功能
第二章
經絡,氣血運行的要道
中醫理論的瑰寶:經絡
河床之于流水:經絡對人體的重要意義
十二經脈:守護身體的忠實哨兵
奇經八脈:航行間歇的避風港
穴位與經絡的關系:穴位如開關
第三章
精準找穴:四大定位法
自然標志定位法:目標最明顯的取穴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自身測量是關鍵
指寸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第四章
經穴祛病四大常用操作法
按摩:最綠色的自然療法
刮痧:給邪氣以出路
拔罐:以熱攻毒
針灸:針到病除
下篇 認準小穴位獲得大健康
第一章
手太陰肺經
中府穴:讓肺呼吸更暢快
云門穴:肺氣出入的門戶
天府穴:消炎抗過敏
俠白穴:驅走恐懼和憂慮
尺澤穴:治療腹痛的奇效穴
孔最穴;坐得再久也不怕得痔瘡
列缺穴:止頭痛,最有效
經渠穴:呼吸系統疾病的必用穴
太淵穴:身體的平衡劑
魚際穴:摸摸小魚解疲勞
少商穴:常按少商穴不感冒
第二章
手少陰心包經
極泉穴:寧心安神,心臟的警衛員
青靈穴:消除疼痛無煩惱
少海穴:手臂不舉按少海
靈道穴:心靈的通道
通里穴:音嘹亮,面生輝
陰郄穴:踏實睡眠不起夜
神門穴:神門一開,氣血通
少府穴:調養心與腎
少沖穴:急按壓,救性命
第三章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穴:池水落,活力添
天泉穴:保證心臟供血
曲澤穴:定心寧神
郄門穴:心絞痛急救穴
間使穴:直接影響心臟功能
內關穴:平復胃氣止打嗝
大陵穴:心火散,口臭清
勞宮穴:手心瘙癢掐勞宮
中沖穴:快速除去眼部脂肪粒
第四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穴:釋放體內熱氣和汗水
二間穴:清掃面部小疾病
三間穴:消便秘,止手疾
合谷穴:掐虎口,治牙痛
陽溪穴:緩解手肩綜合癥
偏歷穴:專消水腫
溫溜穴:驅趕身體內寒流
下廉穴:收斂疼痛
上廉穴:讓不遂的半身動起來
手三里穴:掌管肚臍以上的疼痛
曲池穴:濁水氣,穩血壓
……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jingluo/57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zuo)者(zhe)版(ban)(ban)權(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fa)(fa)核(he)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未能(neng)及時(shi)與作(zuo)者(zhe)取(qu)得(de)聯系(xi),或(huo)有版(ban)(ban)權(quan)異議的,請(qing)聯系(xi)管(guan)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zhan)部(bu)分文字與圖(tu)片資(zi)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xin)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zhu)錯(cuo)誤或(huo)侵犯了(le)您的合(he)法(fa)(fa)權(quan)益(yi),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管(guan)理員郵(you)箱:),情況屬實(shi)(shi),我們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人體(ti)穴(xue)位:太淵穴(xue)
下(xia)一篇: 人體穴位:列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