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髎穴別名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絹,此指穴內氣血為肺金之性的涼濕水氣。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則散熱縮合為水濕云氣并由本穴歸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從細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素髎穴,屬督脈。位于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素,白色與高潔之意。指鼻尖地位尊貴,且在養生靜坐時此處能出現白影之謂。
圣而不王名曰素王,為孔子的尊稱。穴居準頭,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義,故又稱面王、面正。
《東坡志林-養生說》引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注謂:“靜坐之際,雙目微合,垂視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謂。”是素髎之名,亦與道家學說思想有關。
2、面王。面,頭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內氣血為頭面陽氣冷降的地部經水。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水濕之氣不斷地液化為地部經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氣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與面王近同,正指穴內氣血為地部水液,為面部氣血的主流物質,土則指穴內氣血所在為地部。
穴位含義:督脈氣血在此液化而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運行規律:水濕之氣冷降歸地,地部經水則循督脈下傳水溝穴。
取穴方法:素髎穴位于人體的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
功能作用:除濕降濁。
主治疾病: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淵,酒鼻,驚厥,昏迷,新生兒窒息。
穴位配伍:
素髎配百會、足三里,治低血壓休克。
素髎配迎香、合谷,治鼻淵。
素髎配曲差、上星、迎香、水溝、齦交、通天,治鼻塞、喘息不利。
素髎配攢竹、天柱、風池、肩井、肩外、手三里、合谷,治衄血。
素髎配內關、少沖、少澤、中沖、會宗、人迎、人中,治休克。
素髎配少商、關沖、少澤、委中、合谷、太沖、大都,治霍亂。
臨床運用:現今常用于治療休克、低血壓、驚厥昏迷、心動過緩、酒皶鼻、鼻炎、鼻息肉等。
艾灸療法:不灸。
素髎穴是一個能治多種急癥的穴位。歷代中醫文獻均認為:素髎穴能治昏迷、驚厥、新生兒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癥。從中醫來分析,確有道理。
素髎居于督脈,而督脈入絡腦,故素髎與腦相通,能治腦病。
素髎居于鼻尖,鼻通任脈,刺此一穴,則督任二脈皆可互相貫通,而周身之血脈,亦因之可貫通。
肺開竅于鼻,刺素髎能治療鼻病,兼及喘息、新生兒窒息、呼吸衰竭等肺系疾患。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皆至鼻,且按面部全息理論,鼻尖又屬脾,故能治療呃逆、嘔吐、霍亂吐瀉交作等脾胃疾患。
人身凡處于尖端的穴位往往能治急癥,如手足尖點刺能醒腦開竅,大概尖端位于陰陽相交之處,能貫通陰陽,平衡臟腑。
有人研究發現,鼻與肺之形態相似,鼻中隔對應的是胸廓中的縱隔,素髎相當于縱隔、心包,故刺激素髎穴可興奮呼吸中樞,搶救休克,調節血壓。臨床所見,素髎能治心、腦(神志)等疾病,其機理當與此相關。
人人皆有鼻尖,遇到各種急癥時,勿忘我們的鼻尖還有一個可以救急的素髎穴。
按摩手法:刺激素髎穴可以采用點按的方法,用食指的指尖對準素髎穴進行點按,每次點按3-5分鐘。
用右手掌心(勞宮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時針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順時針方向揉50下。可治療鼻炎。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luo/570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