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中醫學人體部(bu)(bu)(bu)位名(ming)稱(cheng),泛指肋(lei)弓(gong)以下之腹上部(bu)(bu)(bu);俞(yu),氣血轉輸之處(chu)。穴在背(bei)部(bu)(bu)(bu),能治胃脘部(bu)(bu)(bu)痛癥,故名(ming)。該(gai)穴又有許(xu)多別名(ming)胰俞(yu)、胃管下俞(yu)、胃管下俞(yu)三穴、胃下俞(yu)、脺俞(yu)、八俞(yu)。
胃(wei)脘下俞穴位于背部(bu),第(di)8胸椎棘突下,旁(pang)開1.5寸。
俯臥或坐位。取一(yi)線(xian)過(guo)雙肩胛(jia)骨下角(jiao)水平繞背一(yi)周,此線(xian)與(yu)前正中線(xian)交點處(chu)再(zai)往下推(tui)一(yi)個椎(zhui)體(即第8胸椎(zhui)),從該椎(zhui)體棘突下緣旁開2橫(heng)指,按壓(ya)有酸脹感處(chu)即為(wei)此穴。
功能作用(yong):健脾(pi)和胃(wei),理(li)氣止痛。
主(zhu)治疾病:消渴、咽喉干燥、腹痛(tong)嘔逆、胸脅疼痛(tong)、咳嗽等(deng)。
穴位配伍:
胃脘下俞配肺俞、脾俞、腎俞、足三里、太溪,治療(liao)消渴病。
臨床(chuang)運用:現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胃炎(yan)、胰腺炎(yan)等。
艾灸療法(fa):用艾條回旋灸胃脘下俞穴,5~10分鐘,一天一次(ci),可以緩解治療消渴(ke)、咳(ke)嗽、咽干、嘔吐等。
刮痧療法:用面(mian)刮法刮拭胃(wei)脘(wan)下俞(yu)穴(xue)2~3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胰腺炎、糖尿病等。
拔罐(guan)療(liao)法(fa):用氣罐(guan)留(liu)罐(guan)10~15分鐘(zhong),隔天一次(ci),可以治療(liao)胸(xiong)脅痛、胸(xiong)膜炎等。
按(an)摩(mo)療(liao)法(fa):用大拇指指腹推按(an)胃脘(wan)下俞穴2~3分鐘,長期(qi)按(an)摩(mo),可(ke)以治療(liao)消(xiao)渴、胃痛等。
原穴,經氣匯聚的位置,長在手三陰,手三陽的手腕附近,足三陰,足三陽在踝關節附近。
一、肺經(從中府到太淵)
原穴:太淵(脈之會)會是匯聚的意思,八大會穴除了調本經,還可以隨癥取穴,調肺部問題,脈搏心率出現問題同樣找太淵。
無論原穴寒熱虛實,都可以找原穴。
中府穴:府是房子,肺住在這里。久咳找中府,可以拔罐。和后背對應的天宗同時拔罐,可治療久咳。
二、大腸經(從商陽到迎香)
原穴:合谷,止痛萬能穴,唯一不能的是孕婦禁用,孕婦三大穴位禁用:合谷、肩井、三陰交。
面口合谷收,左病右治。
曲池:瀉熱大穴,美容大穴。瀉刮曲池再艾灸,面部長痘的人,刮肺經和大腸經,艾灸脾胃,祛濕化痰。痰都向上走,一般長在面部后背,所以要刮上肢,艾灸下肢。
迎香:迎接香味的地方,鼻部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找迎香。
慢性鼻炎:印堂、上迎香、迎香。
眼鼻灸可以先灸印堂,再將上迎香和迎香一起灸。
慢性鼻炎,有的人灸好了,后來又發作了,還有大量流清鼻涕,這說明有濕寒,中脘,足三里、沖陽,合谷、太白再灸,效果很好。
三、胃經(從承泣到厲兌)
原穴:沖陽,沖向陽光,得胃氣者得生。
內庭:減肥大穴,瀉熱大穴。減能吃能喝的實胖的人、胃火上炎的人,治上牙痛。
豐隆:減肥穴,減虛胖的人,特別是脾胃虛的人,白白胖胖,肌肉松弛走不動路,什么不吃也胖。脾虛運化能力弱,喝水都胖。
條口:上病下治的穴位,治肩周炎,條口也叫肩凝穴。
梁丘+足三里:治急性胃痛,遇到任何重大疾病都會用足三里,調動氣血,增強體質非常快。
歸來:不孕閉經用歸來。
水道:水液的通道,去眼袋效果好。肝腹水病人可以用水道,水分,中脘,太沖,可以減輕腹腔壓力,病人感覺舒服。
四、脾經(從隱白到大包)
原穴:太白
隱白:止血,出血和脾有關,崩漏說明脾不統血,對腸道出血,長期溶血便,灸了以后出現大量溶血便,慢性結腸炎慢慢止血效果好。艾灸的過程中,推動氣血的運行,把腸道垃圾排出去,繼續灸,補氣血,腸道內潰爛的地方愈合了。
大都:補鈣穴,用腳灸儀歪著灸。
地機:地下有生機,不孕不育,降糖穴,經常揉地機然后再灸,能刮痧就刮,不能刮就點按揉,然后才能灸進去。
陰陵泉:祛濕大穴,下肢浮腫可見效
今天開始一定重點關注下肢,脾經和胃經也主要在下肢,三高病人都是下肢堵。
五、心經(從極泉到少沖)
原穴:神門。心主神志,神門就是神出入的地方。失眠,心血管出現問題都可找它。
極泉:腋窩的中點,這個穴位點到時會從腋下一直麻到小指。極泉可直接把血液打到心臟的一個穴位,當我們出現胸悶氣短,心慌胸痛時,趕快找極泉。
六、小腸經(從少澤到聽宮)
原穴:腕骨
養老穴:隨身灸多灸養老穴,和眼鼻灸結合起來,可以明目,調肝腎,延緩衰老。
天宗穴:和中府一起調理久咳。天宗可調理肩周炎,還可調理乳腺增生的疼痛。包塊不痛不癢,要趕快去醫院檢查。乳腺癌的區別就是包塊不痛。
女性要查找肝氣郁結的原因,遇到乳腺就是增生,遇到子宮就是肌瘤。
七、膀胱經(從睛明到至陰)
原穴:京骨
兩排:內膀胱經和外膀胱經,背部有背俞穴,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背部的內膀胱經(督脈旁開1.5寸),調五臟六腑的疾病,可以用背俞穴。
大杼:骨之會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骨頭縫隙里。
肺俞:肺熱時不用肺俞,用腎俞,涌泉,太淵。發熱要先艾餅泡腳,刮大椎肺俞,灸太淵、腎俞。腎水足時,肺熱有了水源可去燥。
膈俞:血之會,氣血不足,血瘀,血液問題都可以找膈俞,加上血海穴對氣滯血瘀調理很好。情志不暢的人再加合谷、太沖可調理。
八髎+三陰交:調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很好。
第八胸椎棘突下是經外奇穴——胃脘下俞,調理糖尿病。
委中:可用刮痧神器拍打出痧,高血壓病人有腰部疾病,灸腰陽關、腎俞、腰眼,腰疼的特別厲害,用抽氣管在委中拔罐。腰背委中求。用罐打開關節的穴位,艾灸就能解決深層的問題,所有關節都是排毒的關口,每個關節、先拍痧再拔罐,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特別是腰疼的厲害,灸腰上面,用罐拔委中把寒濕向下引。
八、腎經(從涌泉到俞府)
原穴:太溪
涌泉:雙向調節,對失眠和嗜睡都有效。老年人嗜睡不醒的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干燥長皺紋,說明氣血不足,血液中70%是水,常灸涌泉穴。
揉腹對痛經有效,痛經先揉腹再艾灸,效果更好。
九、心包經
原穴:大陵
為心臟遮擋風雨,對心血管疾病有效
勞宮: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五心煩熱,出汗失眠都要用勞宮穴。
內關:腕橫紋上2寸,雙向調節,對高血壓和低血壓,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雙向調節,胃疼、嘔吐、暈車,急救穴,對心絞痛,胸悶氣短都可用內關,重癥心肌梗死時間比較長,并伴有大汗淋漓的要趕快到醫院去。和心絞痛不一樣,心絞痛來去都快。出現大汗淋漓一定要先撥打120,再揉內關,向腋下推,讓病人大聲咳嗽,減緩心肌壞死的速度,等待120來救助。
十、三焦經
原穴:陽池(陽氣特別足),三焦是最大的腑,陽氣最足,手腳不熱可用陽池艾灸。
支溝:調理便秘,三焦主津液,腸道沒有津液,大便就無法排出,支溝是給腸道輸送津液的。便秘分實秘和虛秘。實秘用支溝,虛秘用氣海,長期慢性病如老人、孕婦等氣血不足的人一般為虛秘。
虛秘醫院用瀉藥不行,越瀉氣越虛,我們用揉腹再艾灸。
十一、膽經
原穴:丘墟
懸鐘:癲癇,帕金森
光明:用眼鼻灸之前,先要用眼部按摩儀點按揉,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灸完再加光明穴。
陽陵泉:筋之會,肩關節和膝關節都要用陽陵泉,為筋之腑
風市穴:祛風去寒的穴,與風有關的問題都用風市穴。
帶脈:帶脈出現問題免疫力會下降,帶狀皰疹病毒侵蝕了帶脈,現在帶狀皰疹會長在全身。帶脈這里會出現游泳圈,皮松弛,不是因為胖,說明脾虛形成的肌肉松弛,脾主肌肉,說明身體機能下降。
帶狀皰疹是身體在警告我們免疫力下降,首先要調理脾胃,后患會引起神經痛,我們用氣罐把毒水吸干,敷上云南白藥,用360對著局部艾灸,不停的灸,可以止痛,加合谷,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帶狀皰疹的毒都在水中,濕疹也是,把水濕拔罐去掉。案例帶狀皰疹用朱老師方式15天治好,其他病人在醫院吊了35天的水還沒好,然后幫這個人也治好了。
肩井穴:抗疲勞穴,用眼鼻灸灸1-2小時,如果膽經通暢,灸上面,下面也會熱。
風池:治療頭痛的要穴,月子病后遺癥,風池上的包塊都能灸沒了,要重灸風池。
十二、肝經
原穴:太沖
章門:臟之會,五臟精氣匯聚的地方。
期門:疏肝理氣的穴位,胸腹部脹滿,從中間向兩邊刮,刮完后再灸期門,胸腹部脹滿的感覺立馬舒暢。
十三、任脈
任脈和督脈是身體上最大的河流,打個比方就像是長江,黃河。
膻中:氣之匯,多刮刮,再灸。與氣有關的問題,乳腺增生、脾胃肝膽問題,心肺問題都可找它。
中脘:腑之匯,胃的募穴。中脘可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但是長期慢性病,特別中焦有問題的人,因為下肢不通,有可能一灸出現濁氣向上走的情況,會出現胸悶氣短,嘔吐,惡心,頭痛,失眠等現象。灸解溪、內關可改善氣逆、濁氣向上的情形,達到理氣,濁氣下行的目的,從四肢末梢排出去。
中極:與三陰交、八髎,這3個穴位一定要放在一起,記住記牢。調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十四、督脈
百會:雙向調節,百會是天,為陽,涌泉是地,為陰。百會作用凝心安神,醒腦開竅,對嗜睡不醒也有作用,扶陽舉陷,中氣下陷都可以找百會。
大椎:雙向調節,既驅寒又瀉熱,容易長富貴包,其實是毒包,垃圾堆積在這里,用刮痧從包中心位置放射性刮,再重灸。發燒灸大椎,排毒效果好,出汗就可以退燒。
身柱:小兒身體免疫力,身高,調脾胃:身柱,中脘,沖陽。
至陽:調脾胃調肝膽,調心血管疾病,出現心絞痛,點按至陽。
筋縮:與筋有關的都可以找筋縮,脊柱側彎可能也會和筋有關,要想恢復側彎,治骨先治肉。出現背部莫名疼痛,可以用筋縮穴。股骨頭壞死,強制性脊柱炎都和筋有關,筋得不到氣血的濡養,一定要把血液供養上來,問題才能解決。
命門:生命的大門,增強免疫力,調理體質。
腰(yao)陽(yang)(yang)關:腰(yao)部疾病都要找腰(yao)陽(yang)(yang)關。
1.神聰
[取法]在百(bai)會穴前后左右各(ge)開1寸處取之(圖8-107)。
[主治]頭(tou)痛、眩(xuan)暈(yun)、失(shi)眠(mian)、健忘(wang)、癲狂癇癥;偏癱;腦積水、大腦發(fa)育不(bu)全。
[刺灸法]平(ping)刺0.5~0.8寸,可灸。
圖8-107
2.印堂
[取法]正(zheng)坐仰靠或仰臥位(wei),當兩(liang)眉頭(tou)連線中點取之(圖(tu)8-108)。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鼻淵、鼻衄;目(mu)赤腫痛、重舌;嘔吐(tu);產婦血暈、子癇;急(ji)慢驚風;顏(yan)面療(liao)瘡(chuang);三叉神(shen)經痛。
[刺灸(jiu)法]提捏局部皮膚,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jiu)。
圖8-108
3.太陽
[取(qu)(qu)法]正坐或側伏,當(dang)眉梢與目外眥連線中點外開1寸(cun)的凹(ao)陷(xian)中取(qu)(qu)之(圖8-109)。
[主治]偏正頭(tou)痛(tong)、目赤腫痛(tong)、目眩、目澀、口眼歪斜、牙痛(tong)、三叉神(shen)經痛(tong)。
[刺(ci)灸法(fa)]直刺(ci)或斜刺(ci)0.3~0.5寸,或點刺(ci)出(chu)血,禁(jin)灸。
4.魚腰
[取(qu)法]正(zheng)坐或仰臥位,兩目平(ping)視(shi),當眉毛中間與(yu)瞳孔直對處取(qu)之(圖8-108)。
[主治(zhi)]目赤(chi)腫痛、目翳(yi)、眼(yan)瞼瞤動(dong)、眼(yan)瞼下(xia)垂、口眼(yan)歪斜、眶上(shang)神經痛。
[刺(ci)灸法]平(ping)刺(ci)0.3~0.5寸,禁灸。
5.球后
[取(qu)法]囑(zhu)病人正坐仰靠,輕輕閉目(mu),目(mu)平(ping)視,于(yu)眶下緣(yuan)外1/4折點處取(qu)之(zhi)(圖8-108)。
[主治]目疾,如視神經炎、視網膜色(se)素變性、青光眼、近(jin)視、早期白內(nei)障(zhang)。
[刺(ci)灸法]輕壓眼球向上,向眶緣緩慢直(zhi)刺(ci)0.5~1.5寸(cun),不灸。
6.牽正
[取法]正坐(zuo)或側(ce)伏,在(zai)耳垂(chui)前(qian)方0.5~1寸(cun),與耳垂(chui)中點相平處取之(圖8-109)。
[主(zhu)治]口(kou)(kou)眼歪斜、口(kou)(kou)瘡、口(kou)(kou)臭、下牙痛(tong)。
[刺(ci)灸法]向前斜刺(ci)0.5~0.8寸,可灸。
7.翳明
[取(qu)法]正(zheng)坐,頭略前傾,在風池與(yu)翳風連線中點(dian)取(qu)之(圖8-109)。
[主(zhu)治]目疾,如(ru)近視、遠(yuan)視、雀目、青盲(mang)、早期(qi)白內(nei)障;以及頭痛、眩暈、耳鳴、失眠(mian)、精神病。
[刺灸(jiu)法(fa)]直刺0.5~1寸,可灸(jiu)。
8.耳尖
[取法]正坐或側伏,折耳(er)(er)向(xiang)前,在(zai)耳(er)(er)廓上端所指處(chu)取之(zhi)(圖8-110)。
[主治]目赤(chi)腫痛、目翳;偏正頭(tou)痛;喉痹;麥粒(li)腫。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yong)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圖8-110
9.頸臂
[取(qu)法]仰臥去枕,頭轉向對側,在(zai)鎖骨(gu)內1/3與外2/3交點處直上1寸,胸(xiong)鎖乳突(tu)肌(ji)鎖骨(gu)頭后緣取(qu)之(圖8-111)。
[主(zhu)治]肩、臂、手(shou)指麻(ma)木或疼痛以及(ji)上(shang)肢痿痹。
[刺(ci)(ci)灸(jiu)法]直刺(ci)(ci)0.3~0.5寸,不可深刺(ci)(ci),免(mian)傷肺尖。
圖8-111
10.血壓點
[取(qu)法]俯伏,在后正中線(xian)上(shang),當第六、七頸椎棘突間(jian)旁開2寸取(qu)之(zhi)(圖8-112)。
[主治]高血(xue)壓或低血(xue)壓。
[刺(ci)灸法]直刺(ci)0.5~1寸,可灸。
11.腰眼
[取(qu)法]俯伏,在后(hou)正中(zhong)線上,當第四腰椎棘突下(xia)旁(pang)開3.5~4寸處的凹陷(xian)中(zhong)取(qu)之(圖8-112)。
[主治(zhi)]尿頻(pin)、消渴;腰痛(tong)、虛癆(lao)羸瘦(shou)、婦科疾(ji)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cun),可灸。
圖8-112
12.臍中四邊
[取(qu)法]仰(yang)臥(wo),與(yu)神闋穴上下左(zuo)右各開1寸處取(qu)之(zhi)(圖8-113)。
[主(zhu)治]胃(wei)脘(wan)疼痛(tong)、腹中雷鳴、泄瀉(xie)、消化(hua)不良(liang);小兒驚癇;疝痛(tong);水(shui)腫。
[刺(ci)灸法(fa)]直刺(ci)0.5~1寸,可灸。
13.利尿穴
[取法]仰臥,在前(qian)正(zheng)中線(xian)上,于神闕與尺骨聯合上緣連線(xian)中點取之(圖(tu)8-113)。
[主治]癃閉、淋(lin)瀝、血(xue)尿;腹痛、泄瀉、痢疾;子宮(gong)脫垂、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壓,可灸。
圖8-113
14.十宣
[取法]仰掌,十指(zhi)微屈,于(yu)十指(zhi)尖端距(ju)指(zhi)甲游離緣0.1寸處(chu)取之(圖(tu)8-114)。
[主治(zhi)]昏迷、暈(yun)厥、中(zhong)暑(shu)、熱(re)病;小兒驚厥;咽喉腫痛(tong);指端(duan)麻木(mu)。
[刺(ci)灸法]淺(qian)刺(ci)0.1~0.2寸,或(huo)點刺(ci)出血。
圖8-114
15.夾脊
[取(qu)法]又名華佗夾脊,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ji)突下各旁開0.5寸(cun),共(gong)34個(ge)腧(shu)穴(圖8-112)。
[主治(zhi)(zhi)]上胸(xiong)部(bu)穴位治(zhi)(zhi)療(liao)心(xin)肺及(ji)上肢疾病;下(xia)胸(xiong)部(bu)穴位治(zhi)(zhi)療(liao)胃腸疾病;腰部(bu)穴位治(zhi)(zhi)療(liao)腰腹部(bu)以及(ji)下(xia)肢疾病。
[刺灸(jiu)法]直刺0.3~0.5寸,或用(yong)梅花針叩刺,可灸(jiu)。
16.八邪
[取法]微握拳(quan),與手背第一至五(wu)指間(jian)的縫紋(wen)端取之(圖8-115)。
[主治]手背腫痛、手指麻木;頭(tou)項強痛、咽痛、齒痛、目痛;煩熱(re);毒蛇(she)咬傷。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san)棱針(zhen)點刺出血,可灸。
圖8-115
17.八風
[取(qu)法]正(zheng)坐或仰臥,于足背各(ge)趾(zhi)間的縫紋端處(chu)取(qu)之(圖8-116)。
[主治]足跗腫痛、腳弱(ruo)無力;頭(tou)痛、牙痛;瘧(nve)疾;毒蛇(she)咬傷;足趾青紫;月(yue)經(jing)不調。
[刺(ci)灸(jiu)法]斜刺(ci)0.5~0.8寸(cun),或用(yong)三(san)棱針點刺(ci)出血,可灸(jiu)。
圖8-116
18.鶴頂
[取法]屈膝,于髕(bin)骨上(shang)緣(yuan)中(zhong)點上(shang)方的(de)凹陷處取之(圖8-117)。
[主(zhu)治]膝關節痠(suan)痛、腿足無力、鶴(he)膝風(feng)、腳氣(qi)。
[刺灸(jiu)法]直刺0.5~0.8寸,可灸(jiu)。
圖8-117
19.膽囊
[取法]正坐或側臥(wo),在陽陵泉(quan)穴直下1寸(cun)左右(you),壓痛點明顯處取之(圖8-117)。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zheng)(zheng)、膽道蛔蟲癥(zheng)(zheng)、膽絞痛、脅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fa)]直刺1~2寸,可灸。
20.闌尾
[取法]正(zheng)坐或仰臥屈膝,在足三里(li)與(yu)上巨虛之間(jian)的(de)壓痛點明(ming)顯處(chu)取之(圖8-117)。
[主治]急慢性闌尾炎(yan)、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zhi)痿痹(bi)。
[刺(ci)灸法]直刺(ci)1~2寸,可灸。
目錄1拼(pin)(pin)音2英文參考3概述(shu)4經外奇穴名(ming)·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 4.1拼(pin)(pin)音4.2代號4.3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的(de)別名(ming)4.4出處(chu)4.5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穴的(de)定位(wei)4.6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取(qu)穴方法4.7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穴穴位(wei)解(jie)剖4.8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穴的(de)功效與(yu)作用(yong)4.9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穴主治(zhi)病證4.10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穴的(de)配伍(wu)4.11刺灸法 4.11.1刺法4.11.2灸法 4.12特效 *** 4.13文獻摘(zhai)要 5下(xia)(xia)(xia)極(ji)之俞(yu)(yu)(yu)(yu)·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6參考資料附(fu):1古(gu)籍中的(de)下(xia)(xia)(xia)極(ji)俞(yu)(yu)(yu)(yu) 1拼(pin)(pin)音 xià jí shù
2英文參考 EXB5 [中國(guo)針灸學(xue)詞典]
Qìhǎishū BL24 [中國針灸學詞典]
3概述 下極俞(yu):1.經外奇穴名;2.指(zhi)下極之俞(yu)。
4經外奇穴名·下(xia)極俞(yu)(yu) 下(xia)極俞(yu)(yu)為經外奇穴名(EXB5)[1],又名十(shi)五椎。出《千金翼(yi)方》。《針灸經外奇 *** 譜》名下(xia)極之俞(yu)(yu)、《中醫藥學(xue)名詞(2004)》名下(xia)志室。位于(yu)后正中線上(shang),第三腰椎棘突(tu)下(xia)[1][2]。有強腰健腎(shen)的作用。主治(zhi)腹(fu)痛,腰痛,泄(xie)瀉,膀胱(guang)炎,腸炎,下(xia)肢酸痛,小便不利,遺尿,膀胱(guang)寒,腹(fu)瀉等。
下(xia)極(ji)之俞(《針灸(jiu)經外奇(qi) *** 譜》)
下志(zhi)室(《中醫藥學名詞(2004)》)
在腰(yao)區(qu),第3腰(yao)椎(zhui)棘突下[4]。
位于后(hou)正中(zhong)線上,第三腰椎棘突下(xia)[1][2]。
經外奇穴(xue)——下極俞的位置(zhi)
經外奇穴(xue)——下極俞(yu)的位置
俯臥(wo)位,在第3腰椎棘突下(xia)或命門下(xia)一個棘突處取穴[4]。
快速(su)取穴:兩側髂前上棘連線與脊柱交點向上推1個(ge)椎體,下緣凹陷處(chu)即是下極俞穴[5]。
下極俞主治(zhi)腹痛、腰痛、泄瀉;以及膀胱炎(yan)、腸炎(yan)等(deng)[1][2]。
下(xia)極俞穴主治 腰痛(tong),下(xia)肢酸(suan)痛(tong);小便(bian)不(bu)利,遺尿(niao),膀胱寒;腹瀉,腹中痛(tong)[4]。
下極俞配腎俞、中極、氣海、三陰(yin)交,治遺尿(niao)[4]。
下極俞配中脘、天樞、足三里,治(zhi)腹瀉[4]。
4.11.2灸(jiu)(jiu)法 可(ke)灸(jiu)(jiu)[4]。
艾炷灸3~5壯(zhuang);或艾條灸5~10分鐘[2]。
《千金翼方(fang)》:第十五椎下名下極(ji)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澼飲注(zhu)下,隨年(nian)壯灸(jiu)之。
5下(xia)極之俞·下(xia)極俞
《內經》曰:『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為黃腸。』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五臟氣。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
足陽明胃經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內庭厲兌經穴終(左右九十穴)。
取厲兌、內庭、陷谷、沖陽、解溪、三里,與井滎俞原經合也。
起于眼下的承泣穴,下環口再到額角附近的頭維穴,經過頭、胸、腹至大腿的前面到足的第二趾外側的厲兌穴為止,和足太陰脾經相表里、相結合。
主治:腹脹、腹痛、下肢痛、血液病、虛寒等。
《內經》里面說:“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胃為黃腸。
脾胃是黃色,所以胃又叫黃腸;大腸屬金色白稱之為白腸,小腸屬火色紅則為紅腸。
甜味的東西都可入脾胃,像麥芽糖,蔗糖是甜的,是天然的糖,會入脾胃。現在市面上的糖是人工糖,身體排不掉,多吃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胃的本身是黃色的,叫黃土。所有的食物,吃進去以后,像大地的泥土,吸收營養的東西就會肥沃。
胃經,是多血多氣的。早上七點到九點,是胃經在管。所以在早上五點到七點大腸經旺的時候排大便,接下去正好胃經旺,而這是就是早餐的開始。
頭維穴
大腸經循行完了以后交接給胃經,氣血就進入頭維,陽明胃經的第一個大穴。 正好在發際轉角的地方,有一個凹洞,這個穴道,跟本神在同一條線。 頭維,額角入發際,本神旁一寸五分,從神庭旁上開四寸半。頭維穴是足陽明跟足少陽之會。
下關穴
張開就有個洞,閉起來就沒有了。當下巴脫臼了,扎下關。主要治癥包括,中耳炎 ,牙科。 可治牙科、下巴脫臼 、耳流膿 。下臉針的時候,先下合谷,再針下關。
頰車(鬼床、曲牙)
主治: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痛、牙痛、腮腺炎。
針法:本穴直對口角,下針亦向口角(地倉)沿皮刺一至一寸半。
下巴咬牙時,肌肉會起來。肌肉會跳動的地方就是頰車穴。頰車穴可治療中風 、口歪眼斜。用地倉透頰車。地倉透頰車,面部中風用的,病人口歪眼斜。治口張不開,口噤不語、失音,面部中風、口歪眼斜,都可以。
鱔魚血治面癱,把新鮮的鱔魚血一涂上去,血一干,拉的力量很強,就把臉拉回來,歪左邊,就涂右邊。
承泣
承泣是足陽明、陽蹻、任脈會穴,禁針。這穴道用來診斷。這眼珠子,下眼袋拉開一看,如果眼翳從下往上升,就知道是足陽明胃經的問題,所以用在辨證很有幫助。
四白
斗雞眼是因為嬰兒時期,父母不懂,在睡覺的時候,開著燈,小baby脖子很軟沒有力氣,但眼珠子會找光,對這世界很好奇。然后眼睛就對著光,看久了眼睛就偏一邊。
巨髎是手陽明、足陽明、陽蹻脈的會穴。巨髎是在顴骨下方,這里有動脈,可以下針,但不要太深。
有人拔牙完很痛,在這下針,止痛效果會很好。用最多的是治牙痛 ,還有這邊局部的肌肉麻痹。
地倉
地倉是手陽明、足陽明、陽蹻脈的會穴。地倉在嘴角旁邊,臉上有天倉跟地倉,眉毛邊,叫天倉。 有人天倉凹下去,完全沒有天倉,也有人完全沒有地倉。天倉沒有的話,一種是沒有祖業,或身體很差的時候,天倉也是會凹下來的。沒有地倉表示是小偷或身體的胃氣不夠。
胃經在臉上走,所以臉都是胃經,所以很多年輕男女有青春痘,青春痘都在胃經上面。胃很熱,又吃很兇,吃了半天,痘痘就會比較多,又再通宵熬夜,痘子就長出來,都在胃經上面。
大迎,地倉頰車中間是大迎。大迎再下來是人迎,這些穴道你知道就好了,很少用,人迎有人迎脈,這條大筋最上方就是人迎、中間就是水突,再下來就是氣舍。
這幾個穴道在用的時候,水突比較常用,治療瘰疬 ,治甲狀腺腫大 ,下針的時候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順著指甲進去,扎五分進去,在治甲狀腺腫很好用。這人迎很少下針,但用來摸脈,人迎脈有的話,胃氣就有,病人就不會死。脈有三部九候,三部即人迎脈,寸口脈,趺陽脈。
缺盆穴
缺盆穴在琵琶骨、鎖骨正中間。這穴道不會下針。
由缺盆穴再下來是氣戶,氣戶跟缺盆隔了一個骨頭,跳一個骨頭下來就是氣戶,再來就是庫房。與任脈相距四寸的距離,到了乳根后面是兩寸。
乳中,從乳中一路往上看,到缺盆的地方是足陽明經過的地方。“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這幾個穴道,都每隔一個肋骨一個穴。 近取穴一定是乳房的問題,下針的時候不是直下,要斜剌。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塊 的地方。
乳房是足陽明胃經所經過,乳頭的地方是肝經經過。
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脹,但奶水出不來。先用蔥白把乳頭涂一下,蔥白辛辣發散,然后把蔥反過來,用蔥背后的毛一扎一下,奶水就出來了,效果很好。
再來是乳根,一般來說,膺窗,乳中、乳根,乳中不下針,膺窗、乳根都可以下。如果說下針在膺窗跟乳根,可以幫女人豐胸,到時還有豐隆穴,也可以豐胸。
乳癌之針灸治療
乳癌 ,這是現代的醫學理念。過去用巖,硬的意思,硬的像巖石一樣。中醫的觀念,奶水就是月經。
從兩點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女在生完小孩哺乳期間,有人花了十個月、一年,在喂母乳的期間,幾乎沒有月經。偶爾有,還是有人有,因為奶水比較多,所以同時會有母乳,又同時有月經。大多數的人是的沒有月經的。可是在喂乳的時間,雖沒月經但照樣很多人在懷孕。所以說,為什么婦女沒有月經,卻還會懷孕?因為卵就是卵,月經就是月經,這是兩件事情。
中醫認為奶水就是月經,而這個是心臟在管。心臟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之所主。如果說婦女們每天心平氣和,開心、不動怒,那月經來時胸部會脹,脹滿以后等月經來了,奶水就會順著足陽明胃經、沖脈入子宮卵巢。一路月經開始排,排的時候,胸部慢慢會消,排完了,胸部的脹滿也沒有了,這是第一個證據。剛才講的,沒月經照樣會懷孕,這個證明中醫是對的。第二個證明是婦女結扎后就不會懷孕,但結扎的婦女月經還是有月經。
奶水就是月經,所有的癌癥都是因過多的營養沒有去消導,癌在西醫定義不是病毒、細菌,而是細胞的增生。細胞為什么會增生,因為吃太多。
喂母乳的時候,奶水沒有排出來,淤積在管腺、乳腺里面,這些乳水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排出來。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吸出來,小孩子吸出來,但有些小孩子力量不夠,但你也不能用拔火罐,因為力量控制不住。用人為的去吸,不管是先生或太太自己去。在喂完小孩后,決定不喂了,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乳頭會脹滿得很厲害,會發炎,不能碰,因為很痛。給西醫看就是打退乳針,西醫不知奶水就是月經,也不知道心臟在管這些問題。西醫研發了退奶針,無形的去替代了心臟工作,也就傷了心臟。打了退奶針也就等于是身體告訴心臟,“去睡覺,我來幫你做”一樣。
也就好像糖尿病,當血糖很高時,西醫給你吃降血糖的藥或打胰島素,這樣的動作等于叫胰臟去睡覺,你的事我來做。那這一輩子,你就要依賴胰島素或降血糖的藥物。到有一天,還是控制不住時,胰島素沒有用了,降血糖的藥也沒有用了,而你血糖還是很高,那你怎么辦,這是一條不歸路!
所以,身體一定要自己做,不能找代用品。初期是乳房有硬塊,是因為奶水堵在里面,沒有排出來而己,只要把它吸出來就好了。但奶水吸不出來怎么辦,用按摩的方式,放松深呼吸,慢慢推。每天慢慢推,就軟掉了。還有如果很硬怎么處理,千萬不要去做切片。過去有個針叫刀針,與九針里面的刀針很類似。
刀針跟切片是一樣的,會把管腺,淋巴傷到,會產生很多結締組織及淤塊。我們已經知道它是淤了,若再切片,過程中間又會有很多瘀血,造成更多的傷害在里面。所以說,做了半天,一點用也沒有。如果有用,就沒那么多婦女死在乳癌上面。
產生硬塊后,直接放生姜上去,用艾絨去燒。用灸的方式非常好,下針也非常好,下針要按經絡來走,叫循經取穴。如硬塊在胃經上面,就在胃經的子穴、母穴或郄穴,依照虛實來下針。
現在的女人,聽到乳癌就變色。因心臟在管奶水。你是情志有憂,抗生素又吃很多,心臟受到傷害。所以我們人需要維他命C。但要以吃食物來獲得,而不是吃維他命的藥片。所以,營養片雖吃了很多,但都是在傷害心臟。等你摸到硬塊時,更慌,更緊張,又更傷心臟,又更排不出來,造成惡性循環。
西醫找女性荷爾蒙等代用品。因為西醫不曉得這也是心臟在管。一般心臟自己會調整,把奶水排到大腸去。但西醫一介入,又吃女性荷爾蒙。一吃女性荷爾蒙后,很靈哦!情緒變很好,潮熱都沒了,讓你覺得這藥真好!其實你錯了,女性荷爾蒙又取代了心臟的工作。但這是心臟的工作啊! 現在研究出來,吃荷爾蒙會造成心臟損傷、心臟瓣膜閉鎖不全。
我們有很多經絡都經過乳房,按這些經絡來取舍,在有硬塊的地方去灸,在最初期,100%會好,連藥都不需要。然后要告訴婦女,要保持心情愉快,讓自己開心,很多事不要去想它。
膺窗跟乳根用在美容,可讓胸部大一點。
不容
從巨闕外開兩寸是不容。不容就是食物不容納!吃東西很脹,不能容納,就在不容上治療,這是所謂的近取穴。不分虛實寒熱,只有在手腳上面,才有子母補瀉。
比如說有一個人說心口很痛,喝水就吐。心口痛 ,就是心臟巨闕,喝水會吐 就是不容!所以,中醫針灸穴道有它的名稱和意義。
承滿就是上脘旁開,承滿的意思是你吃一點就飽了,胃口不開,吃不多,一下就飽了,這是近取穴。
關門穴,顧名思義,就是不想吃東西,吃東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樣,知道就好了。以任脈的穴位為準,這些穴道為輔,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還有痛,可以在旁開兩寸的穴道再扎。
隔鹽灸神闕,灸完后,腸鳴腹瀉 還有就可以配合天樞穴。太乙和滑肉門都可以用在長高 ,下針,灸都可以。小孩想長高,可以幫他灸。
增高三個穴道:身柱、太乙、滑肉門。灸完胃口大開,再灸身柱,小孩子就會長得人高馬大。
天樞穴
主治:婦女病(如月經不調、白帶多、痛經),腸疾病(如腸鳴、腹脹腹瀉、痢疾、消化不良及尿路感染)
天樞這個穴道,正在神闕外開兩寸。是大腸的募穴。
大腸的募穴還有一個意思,當病人便秘時,要確定便秘是堵在大腸、小腸或十二指腸里面,還是在胃里面。就看大腸的募穴天樞,手放肚臍旁,一按天樞,病人大叫慘叫一聲,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干的宿便。
這種燥矢若不出來,會讓人發精神病,橫膈膜在心肺的下面,小腸屬火,食物跟水的殘渣在大腸,小腸火在下面燒,水會因此氣化上來,氣化上來以后,有大腸的燥氣,很臟的氣在里面,這橫膈膜會把濁氣隔掉,讓氣不會往上走。只讓清氣上升。當燥矢太強時,橫膈膜擋不住了,人就會發狂奔走。神經病患者,十個病人九個便秘。
宿便有兩種,一種是寒,一種是熱。寒的定義是大腸沒有蠕動了,沒有蠕動了就累積很多,但病人不會感到難過。一種是熱,腸子有蠕動,但大便排不出來,肚子會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熱。有東西在里面,不管寒熱,就叫實。
便秘時肚子痛就叫熱實。還有一種是寒,叫寒實,寒就是沒有動。熱實的病人,小便是黃褐色的,寒實是清白的。
腹四針(中脘關元天樞)
中脘臍上四寸(胃的募穴),臍下三寸是關元(小腸的募)。臍左右兩寸是天樞(大腸的募),這四個穴道治一切消化道疾病。
外陵穴至氣沖穴
陰交穴外開兩寸叫外陵,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沖,一路下來二寸全是陽明經。
石門穴外開兩寸,是大巨,關元穴外開兩寸是水道,這都是近取穴,腸鳴 、腹瀉 都可以治。
腹水治療:神闕上一寸叫水分,水分和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消腫,用于腹部的水腫比較好,有一種灸法叫“懸針灸”,就是專門治療腹水。下肢水腫是“下三皇”(陰陵泉、地機、三陰交)。
中極外開兩寸,叫歸來。看這兩個字,睪丸不見啦,睪丸上縮到腹部,下針歸來就好了。因為男人的睪丸縮到里面去了。還有一種癥很特殊,睪丸會一直轉,西醫會把睪丸拿掉,不然一轉,血管會轉在一起,血液會壞死。以后介紹到肝經會更多,肝經直接絡到陰器的地方。
從曲骨外開二寸是氣沖,孕婦禁針。
氣沖這個穴道平時可以用灸的。這些穴道,中極、氣沖、關元都圍繞在婦人子宮、卵巢這邊,所以可以助孕。
髀關穴至梁丘穴
找伏兔,這個穴道過去跪著時,肌肉隆起就像兔子一樣,所以叫伏兔穴。但跪著找穴道,從膝蓋頭往上六寸,叫伏兔穴。賀普仁用它治療下肢麻木。
從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關穴,伏兔有時用到,髀關幾乎沒有用到,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腳沒有力。 伏兔穴管的像腳膝冷 。
陰市、梁丘與犢鼻穴。從膝蓋頭上二寸,往外開一寸,這個穴道,叫陰市,這個穴道叫梁丘。在膝蓋頭外側有個直角的骨頭,這個直角骨頭上一寸,有個奇穴叫解穴。
倪師醫案:
陰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蓋冰冷 ,好像有水在里面一樣,近取穴。古代可能就有夜市,為什么呢?我有一個病人腳痛,脾經、胃經痛,下完針就不痛了!但回去后,晚上又痛,這就奇怪了?老是發在晚上,問它做什么工作,回說“夜市里賣東西!”。好吧!就下陰市,下一針,馬上就好,也從此就好了。因為晚上在交易嘛!很好玩的!
梁丘是足陽明胃經的郄穴,在炎癥時用來消炎用的。舉例:有人膝蓋受傷,偏偏傷在膝蓋頭,膝蓋頭每天在那彎來彎去,最不好收口。我們曾經有個護士,膝蓋摔破了,但膝蓋也沒辦法不動,變得通通是膿。西醫就把蓋子拿掉,把膿清出來,但再長一次又化膿。藥都還沒用,梁丘一下去,病人就覺得好癢,二十分鐘針起來,整個膝蓋傷口就結在一起,效果很好。梁丘是消炎穴,而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陽明胃經上面,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時候。針梁丘穴,摸兩個肌肉中間,針下去。無所謂補瀉,主要是消炎,像紅腫都可以用。
解穴有幾種功能,第一種,下完針以后,比如說下太淵、經渠時,不小心扎到動脈,脹起來了。這個時候,腫在這邊,下對面的解穴,解穴就是當下針后的針感、很痛、很難過,包括下針腫起來,一下解穴,病人會感到有個東西跑,就那么快,壓力馬上就去掉了。
過去武功高強的點穴,點穴后解不掉,解穴一點就解掉了。有兩個,一個在腳上的梁丘,一個在手上是少府穴。
犢鼻,這個犢鼻穴在那里,膝蓋的蓋子跟脛骨中間有個韌帶,中間這個叫做犢鼻。下針如果下得很深,會傷到膝蓋的油囊。旁邊有兩個凹洞,稱膝眼,膝眼屬經外奇穴。
五穴四針(治療關節炎 )
治療風濕關節炎、膝蓋傷痛的時候,有五穴四針。第一個穴在膝蓋的頭叫鶴頂,再加上兩個膝眼。在雙膝眼上下針時,要注意針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從上面看是直角,從前面看是八字。扎膝蓋的地方,針是直進直出,不要捻針,因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針的話,一旦把油帶出來,膝蓋會受傷。再來是陽陵泉和陰陵泉,膽經的陽陵泉透脾經的陰陵泉用三寸針,五穴但用四支針,可治所有膝蓋的問題,效果都很好。
足三里穴:胃經合穴
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兩筋肉分間,舉足取之。極重按之,則跗上動脈止矣。足陽明胃脈所入為合土。
主胃中寒,心腹脹滿,腸鳴,臟氣虛憊,真氣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悶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氣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腸氣,水氣蠱毒,鬼擊,痃癖,四肢滿,膝胻酸痛,目不明,產婦血暈。
秦承祖云:『諸病皆治。』
華佗云:『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胸中瘀血,乳癰。』
《千金翼》云:『主腹中寒脹滿,腸中雷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腸脹皮腫,陰氣不足,小腹堅,傷寒熱不已,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噤鼓頷,腫痛不可回顧。口噼,乳腫,喉痹不能言,胃氣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脅下支滿,不能久立,膝痿寒熱,中消谷苦饑,腹熱身煩狂言,乳癰,喜噫,惡聞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罵,霍亂,遺尿失氣,陽厥,凄凄惡寒,頭眩,小便不利,喜噦,腳氣。』
《外臺秘要》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沖目。』
東垣曰:『飲食失節及勞役形質,陰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氣、榮氣、清氣、胃氣、元氣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陽氣,是五陽之氣,先絕于外。外者天也,下流入于坤土陰火之中;皆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后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當于三里穴中,推而揚之,以伸元氣。』又曰:『氣在于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又曰:『氣逆霍亂者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復治。』又曰:『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噎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以補之。』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錯取于胃之合(三里穴),大危。』又曰:『有人年少氣弱,常于三里、氣海灸之,節次約五七十壯,至年老熱厥頭痛,雖大寒猶喜風寒,痛愈惡暖處及煙火,皆灸之過也。』
主治:消化不良、胃痙攣、視力減退、高血壓、失眠、腹痛腹瀉、便秘、嘔吐、頭痛、脹氣、胸脅痛、口腔潰瘍、腰痛癱瘓、貧血、下肢前側痛、泌尿生殖系統。
最準確的定位手法:手指頭順著這個脛骨,從下往上推過來,推到高骨擋手處,外開一個指頭,就叫足三里。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有個穴道叫沖陽脈,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沖陽脈就沒了,這代表你找到穴道了。
中醫的觀念是男人年過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陽經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胃經本來就是土經,胃經的本穴就是足三里,屬性相同。
引火下行:腳不能走遠,腳沒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針都可以用,宜多灸。另外它可以把燥熱的氣導下來,比如灸中脘、關元,灸得太過了。再灸足三里,它會把熱往下導。后面還會介紹到灸膏肓穴。灸的時候,感覺很燥熱,就灸足三里,把火氣往下導。
這個足三里是胃經本身的合穴,也是屬土為本穴,虛癥、實癥都可以在這治療。如果乳癌硬塊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
在治療病人有血壓上升的時候。中醫說是陽亢,臉充血,西醫說是血壓很高,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陽明熱就慢慢瀉下來了。
常常灸足三里,可讓人健康長壽。脾胃為后天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臨床上有很多看法。在治病的時候,不管是肝癌、肺癌,或感冒。處方下去,病人如果胃口恢復,就代表救回來了。胃口沒有回復,所謂胃口沒有恢復就是,病人不感到餓,不會想要吃,代表胃氣還沒有回來,就是沒有胃氣。如果胃氣回來,代表病人就救回來了。
奇穴—闌尾穴
在足三里下一寸,闌尾穴。
所有的穴道,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也幫助知道病好了沒有!現在這個病人來了,如果有盲腸炎患者,在這個穴道上一般可以按壓到疼痛 。
上巨虛、條口與下巨虛
足三里下三寸,叫上巨虛。再下三寸,叫下巨虛。下巨虛上一寸叫條口穴。
上巨虛穴顧名思義,對乳房的硬塊很好,把上面巨大的東西虛掉了。
下巨虛,肚臍以下硬塊 ,比如女人子宮卵巢有腫瘤,可以在下巨虛治療。當我們發現實癥,實就是有東西。虛就是沒有東西。遇到實癥是用瀉的手法,瀉時逆向行針,補瀉做完再往前扎一點,就是瀉。
條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診治)
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一個杯子灌滿水,另一個杯子灌半杯的水。現在各丟一塊方糖下去,糖是一樣的劑量,那么少水的那個杯子的水會比較甜。這就是糖尿病粗淺機理。
現代醫學檢驗,只看到血,沒看到還有水,所以沒有驗水報告。可是身體上有百分之七十是水。糖尿病患者一般表現為“三多一少”,說明身體是處于缺水的狀態,而如果單單用胰島素治療,讓血糖下降,這不是只在那半杯水做文章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把缺失的那半杯水補起來。憑空讓東西變不見,那是魔術。以物質不滅定律來說,當用胰島素把糖消失,糖不會憑空不見,而是糖會沉積在下面。日積月累以后,血糖慢慢會積在腳底下,腳就慢慢硬化。只要腳破一點傷口就不能收口,這就是糖尿病足。
所以在治糖尿病時第一個要務是把水補足,中藥里有很多生津的藥。第二個要務就是把陳舊的糖導引回身上。所以,在糖尿病初期的時候,中醫開始治療時,會有一段時間血糖變得比較高,這是正常的!因為這是老糖從腳底回到血中,本來糖就不會積在腳底,吃了西醫降血糖的藥,打了胰島素才會沉淀下去的。這時,我們把下面積的糖去掉,同時把水補滿。
條口透承山:承山在膀胱經,兩個大肌肉中間。條口穴一針,可以透到承山穴。專治五十肩,比如說病人肩抬不起來,從對側條口穴下去,拿三寸針,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針時叫病人抬手。
下巨虛。下巨虛治女子乳房硬塊,腹部硬塊都可以。那以上巨虛治肚臍以上最好。肚臍以下找下巨虛。這硬塊局限在足陽明胃經上面。
豐隆穴與導痰針灸法
主治:痰多、下肢神經痙攣麻痹、眩暈、頭痛、哮喘、胸腹痛。
顧名思義,可以此穴可以豐胸。針灸美容時要做療程隔天扎針。
豐隆穴最有名是用在去痰。豐隆穴是很有名的導痰穴,導痰的方式很特殊。針扎到豐隆穴以后,左右轉捻針,病人感到酸時就是氣到了。氣到了后,針慢慢起針,但針不要出來,只要提到皮層。再把它倒過來,斜針45度,往身體的上方下針。然后再捻針,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針提出來,又到皮層,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針就留在那邊20分鐘。就是導痰術。
古時說豐隆穴治“見鬼好笑”,什么叫見鬼好笑,意思是沒有什么事自己在傻笑。這種其實是痰濕蒙蔽心神。
解溪穴與沖陽穴
解溪是胃經的母穴,屬性是火,母穴的意義是虛癥治此。
所謂的虛癥,像頭痛在胃經,已痛好幾年了,就扎對側的解溪。順著這經絡下針,虛癥在這治療。
沖陽,摸到動脈,動脈下就是沖陽,大約在解溪穴下二寸,沖陽穴是胃經的原穴。有沖陽脈代表胃氣還在。
《素問》說,沖陽是禁針,因為過去針很粗,像火柴棒那么粗。沖陽穴里面有個動脈,一下針就會扎到動脈。但現在針很細,摸到沖陽脈時,先把脈撥開來,針就下去了。這是下針的手法。因為它是原穴,原穴補瀉都可以做,實癥、虛癥通通可以治。
陷谷、內庭與厲兌穴
陷谷, 從內庭上二寸是陷谷。是足陽明胃經的俞穴所在,俞穴治“時間病”,就是按照時辰發病,胃經氣血流注的時間是上午七點到九點。假設有個病人每天早上七點開始到九點就不痛了,這樣不用管他在那個經絡,只要是按時間發的病,都可以下這個胃經的俞穴。
每天早上臉腫。起床臉腫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氣排不掉。胃經走在臉上面,所以會在臉腫 ,在陷谷穴下針。
內庭,是胃經的榮穴主水。厲兌穴是井穴,屬金。厲兌是子穴,但子穴正好是井穴時。
有個法則,叫做“補井當補合,瀉井當瀉榮”。遇到要在井穴做補瀉的時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就改用榮穴。如果井穴剛好是母穴時,就補用合穴。
牙痛治療:下牙痛下陽明經,上牙痛扎大腸經。所以牙痛合谷出現的時候,一定是上牙。采對側治療,門牙痛兩邊一起下。若里面化膿發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內庭,全部都痛,內庭合谷兩個都扎。近取穴扎頰車、下關等。
厲兌是胃經的井穴, “井主心下滿”,心下是指心臟的下方,像心口的悶痛,因為胃經經過胸口這樣下來。病人有心口痛,胃經的下方直接絡到肝經,中間經過腎經。我們治療心臟動脈血管阻塞 ,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厲兌,這針一下去,病人會感到好像有掃把在洗刷心臟,這是非常好用的穴道。
尸厥放血
《針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 。一開始介紹到十宣放血,所有的井穴本來就是用在急救上面。可是急救時,少商、商陽等等的井穴直接把手一抓。指頭尖一次放完。因為指頭放速度比較快,十宣放血的理論就是井穴在旁邊之故。
心下滿(man)時會脹滿(man)悶到,血一放(fang)出來,脹滿(man)馬上就沒了,病人就會醒過來。井穴(xue)本身就是它的子穴(xue)、經穴(xue)。所以(yi)厲兌治心臟病效果很好。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luo/56928.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于保護作者(zhe)版(ban)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核實真實出(chu)(chu)處(chu),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zhe)取(qu)得聯系(xi),或(huo)有(you)版(ban)權(quan)異議的,請聯系(xi)管理員(yuan),我們(men)會立即(ji)處(chu)理,本站部(bu)分文字與圖片資(zi)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you)來源(yuan)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了您(nin)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xiang):),情況屬實,我們(men)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歉意(yi),謝謝!
上一篇(pian): 經外(wai)奇穴:外(wai)勞宮穴
下一篇: 經外奇穴:腰痛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