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我國現存最草藥學專著。
神農本草經集注,南北朝梁陶弘景著,校訂了《神農本草經》原有365種藥,又增添新藥365味,是我國古代藥物學又一集大成者。
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著,內容包括傷寒和雜病,北宋校正醫書局將其分為傷寒部分和雜病部分,分別定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
金匱玉函經,為《傷寒雜病論》古傳本之一,經北宋校正醫書局,內容與宋本《傷寒論》內容基本相同。
金匱要略,北宋校正醫書局取《傷寒雜病論》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取名《金匱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
千金要方,唐代孫思邈著。
千金翼方,唐代孫思邈著,為《千金要方》的補充。
中醫四大經典:
中醫四大經典指的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經典巨著,對古代乃至現代中醫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關于四大經典的具體組成存在爭議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看做是中醫四大經典。也有部分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典。目前采用前者說法的較多。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著作可謂是數量巨大。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孫思邈的《千金方》等等數不勝數。其中被譽為中醫界的“四大名著”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
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二、《難經》
它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難經》”解。“經”乃指《內經》,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后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沖門(消化道的7個沖要部位)和八會(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并對五臟之積,泄痢等病多有闡發,為后世醫家所重視。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并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
三、《傷寒雜病論》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繼承了《內經》、《難經》等經典的醫藥理論,結合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了“辨證論治”的診療法則,創立了許多寶貴的診治方法,總結發展成為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的偉大著作《傷寒雜病論》一書。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后亡佚。經后人整理將其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共16卷。
四、《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成書于東漢,并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搜集、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草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藥物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因此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它是醫生和藥師學習中藥學的教科書,也是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這四(si)部(bu)著(zhu)作(zuo)一直被醫家奉為(wei)必讀經典。其書中所闡(chan)述的觀點不僅見解獨到和(he)(he)深(shen)厚,而且(qie)具有類似于現代(dai)醫學(xue)的科學(xue)性和(he)(he)先(xian)進(jin)(jin)性。隨著(zhu)科學(xue)技(ji)術的進(jin)(jin)步和(he)(he)研究的深(shen)化,它們(men)的價值有待進(jin)(jin)一步挖掘。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論一首 證三條 方十二首)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
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
百合知母湯、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百合洗、栝蔞牡蠣散、百合滑石散、甘草瀉心湯、苦參湯、雄黃熏方、赤小豆當歸散、升麻鱉甲湯。
......
注:
黃煌:學中醫之后,才知道百合還是一味藥,能夠安神。東漢的《傷寒雜病論》里居然還記載一種以百合命名的疾病,叫百合病。這種病,表現非常怪異,用張仲景的話來說,是“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很長時間我不明白這是什么病,臨床多了,才發現百合病其實是情志病,是抑郁癥的一種類型。江南的秋天,秋雨淅瀝,秋風蕭瑟,人們不免平添幾分憂愁,于是,失眠、胸悶、煩躁、疲勞、口干舌燥等癥狀就出現了,這正是吃百合的最佳人群。百合能消除莫名的煩躁(除煩),睡覺之前吃點放糖的百合羹讓人安眠,如果癥狀嚴重,百合還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百合知母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等經方。我用百合,常與溫膽湯、酸棗仁湯同用,對于那些百般無奈,虛煩不眠的患者,此方有助眠、安神、除煩的效果。除安神以外,百合還有其它功效。上次門診遇到一位痛風患者,他告訴我,每天食用百合,也能降尿酸,我查百合藥理,居然含有秋水仙堿,而這種化學物質,是痛風的特效藥。
......
百合知母湯
原文:百合病,發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普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
滑石代赭湯
原文: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湯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兩,碎,綿裹? 代赭石如彈子大一枚,碎,綿裹? ?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
百合雞子湯
原文: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雞子黃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
......
百合地黃湯
原文: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黃汁 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注:
三部九侯:地黃近時均作涼血、補血、養陰藥,其實它還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之功。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主要功效為:“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別錄》也記載“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藥性論》還說其有“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亦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圖經本草》稱之為“傷折金瘡為最要之藥”。在傷寒雜病論中治療“內有干血”的“大黃蟅蟲丸”中用大劑量的干地黃(十兩)。可見,生地黃具有消積、除痹、通經、散血、和傷,外用消血腫等治療作用。遺憾的是,這一大功用被后世所疏忽,使之未能“物盡其用“。裘沛然先生也為此在其著述中提出:“眾所用知的血府逐府湯中就有生地黃即取其活血逐痹之功效。《普濟方》中的地黃散中用地黃合烏賊骨以消血癥”。裘氏臨床也每多以生地黃作活血行瘀藥,用于腫瘤、痹證、月事不調、心痛等,收效滿意。
? ? 在《傷寒雜病論》中應用地黃,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治療百合病的“百合地黃湯”。原文中記載了百合病的發病癥狀為“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其治療為“百合病,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百合七枚(劈)生地黃汁一升。中病,勿更取。大便當如漆。” 現階段對百合病的病機通行的看法為“心血肺陰兩虛,陰虛內熱”。對百合地黃湯的方解也為“滋陰涼血”。但是陰虛內熱,依仲景用藥習慣為什么不用“麥冬”卻重用“生地黃”。而且在方后還特意注明“大便當如漆”。對此用通俗的話解釋應為“柏油狀大便”。用現在的醫學術語應該為“大便潛血陽性”(地黃含有鐵質,鐵質也可以使大便色黑)。對于此病有獨樹一幟見解的就是:北京已故著名傷寒學家“胡希恕”。在其《經方傳真》一書中對此做了如下闡述:“此為典型表現為精神系統異常的疾病,病機當有血瘀,服藥后大便如漆,為瘀血已祛。”無獨有偶的是在《傷寒雜病論》陽明病篇中的“抵當湯”證也提到了“大便黑”。抵當湯也是用于治療主要表現為精神系統異常的病癥:發狂,喜忘。抵擋湯證與百合地黃湯證的區別:正如《經方傳真》中所闡述的那樣:“虛實不同而已。一個是登高而歌,棄衣而走。一個僅僅為默默如有神靈。”
云閑山人:生地黃有“逐血痹,破惡血”之功,這可能是正確的,對此本人有體會。
? ? ? 我妻年輕時,面色黑黃,多惡夢,常驚醒,腰沉重鈍痛,經期錯亂,經血黑少帶血塊,舌尖及邊可見大量淤血點,癥狀已經持續多年,用過多種方法,服過多種藥無效。27歲時加重,又無方可用,我思考再三,決定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解決最復雜的問題,給予生地黃粥:鮮生地黃50克,加水50克,搗為泥,絞取汁,加入沸騰白米粥中,攪勻即離火。每天晨起空腹服一劑,連服5日,但效不顯,第6日突然隨大便泄下大量黑血,多年沉疾一時得解,當是生地黃之功。
? 我認為,中藥之功效、性味,古人簡單直白的觀察和體會可能更接近真實,后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念、社會環境去解說,一人一說,一人一解,摻雜了太多本不是藥性的東西在里邊,越解越繁,越解越亂,反失其真。
小吹:廣州市名中醫黃仕沛老師深諳仲景用藥之道,臨床用藥謹守仲景用藥法則,不妄加減。黃師在臨床中一步一個腳印,數十年如一日實踐經方,詮釋經典,堪稱嶺南繼陳伯壇、黎庇留、譚星緣、易巨蓀之后的新一代的“經方家”。筆者有幸師從黃仕沛老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其治使用地黃劑經驗的經驗總結如下:
? ? ? 一、《傷寒雜病論》中使用地黃的方劑
? ? ? ? 《神農本草經》謂干地黃“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脈,填骨髓,長肌肉,……除寒熱、積聚,除痹。”
? ? ? ? 《傷寒雜病論》中使用地黃的方劑有10首,分別是:膠艾湯、當歸建中湯、黃土湯、炙甘草湯、薯蕷丸、三物黃芩湯、百合地黃湯、防己地黃湯、腎氣丸、大黃庶蟲丸。
? ? ? 漢時并無熟地,仲景用的是生地黃、干地黃,但仲景用地黃總體是用來治虛的,而且地黃在配伍上有廣泛的親和力,如與養血、活血、益氣、溫陽、清熱、養陰、利水均可配伍。
? ? ? ? 試分析一下仲景的10首地黃劑:方中地黃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黃湯,用生地黃二斤;其次是炙甘草湯用生地黃一斤;百合地黃湯則用生地黃汁一升;大黃庶蟲丸用干地黃十兩;腎氣丸用干地黃八兩;當歸建中湯的加減法中,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膠艾湯、三物黃芩湯用干地黃四兩;黃土湯用地黃三兩;薯蕷丸用干地黃十分,用量皆相當大。
? ? ? 二、葉天士、吳鞠通使用地黃經驗
? ? ? 世人一般認為,熟地補血,生地敗血,所以一般滋養補虛用熟地,涼血則用生地。其實并非如此。嘗試分析一下葉天士、吳鞠通兩位溫病大家使用地黃的經驗:
? ? ? 首先,熟地補血,生地敗血,此說可能來自葉天士的“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如生地……”。但葉天士又有“舌淡紅無色者,或干而色不榮者,當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不可用寒涼藥” 之說。由此可見,葉氏認為重用一斤生地的炙甘草湯并不是寒涼藥,而是改善胃津損傷的補虛藥,那么葉氏當然不會認為方中的生地會敗血。
? ? ? 其次,吳鞠通《溫病條辨》增液湯的條文 “陽明溫病,無上焦癥,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行承氣者,增液湯主之。”條文后的按語,明確指出了生地的功效:“生地亦主寒熱積聚,逐血痹,用細者取其補而不膩,兼能走絡也”。
? ? ? 再看《溫病條辨》中使用生地的各方,如“陽明溫病,下后汗出,當復其陰,益胃湯主之”;“下后無汗,脈不浮數,清燥湯主之”;“下后數日,熱不退,或退不盡,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黃色,脈沉而有力者,護胃承氣湯微和之”;此外還有新加黃龍湯、增液承氣湯。
? ? ? 上述各方中用生地都是為了滋陰養血,而且如吳氏在增液湯的按語所言,“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計,故湯名增液,但非重用不為功”。
? ? ? 由此可見,生地固可涼血,也能滋陰養血,而且非重用不為功。
? ? ? 三、黃仕沛老師運用地黃經驗
? ? ? 黃仕沛老師善用地黃,臨床上常用大劑量地黃治療各種常見病。
? ? ? 從地黃的使用指征來看,黃師認為,地黃用于皮膚干燥枯槁,大便干結,口干舌干,唇干裂,舌瘦苔少,或唇紅舌紅,脈細數、結代。后世溫病驗齒,葉天士“看舌之后,亦須驗齒”,所以地黃的藥證當是唇舌干燥,牙齒枯槁。從地黃的“藥證”來看,黃師認為,地黃之用在于滋陰養血,具體效能主要包括:1.潤燥,2.制燥,3.定躁,4.安神、5.定悸。除此之外,地黃還可以止血、清熱,本文不一一盡述。從地黃的用量來看,黃師認為,無論用于何證,配伍何藥,地黃都必須重用,非重用不足以為功。黃師用地黃常用30-90克,最大用至180克。
? ? ? ? 1地黃劑的主要功效
? ? ? ? 1.1 潤燥
? ? ? ? 1.1.1用于治療皮膚科疾病
? ? ? 《傷寒論》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此乃陽明久虛,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故法多汗反無汗,而皮膚干燥瘙癢。如蕁麻疹、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等,特別是老年性皮膚干燥癥,考慮為陽明久虛,津液不足,潮紅,脫屑比較明顯者,黃師常用大劑量生地,最大用至90g。
? ? ? 黃師曾治一過敏性皮炎患者,全身片狀皮疹,干紅,瘙癢明顯,以甘草瀉心湯加麻黃、生地、石膏治療,處方:
麻黃十二克(先)川連六克 黃芩十五克 法夏二十四克? 干姜六克? 大棗十五克? 甘草三十克? 黨參三十克?石膏九十克? 生地三十克? ? 十劑后癥狀明顯好轉。
? ? ? 黃師曾述,當年黃繼祖師公,曾治一婦人,身癢久不愈,幾欲自盡,囑予生地煲瘦肉,服之越旬而愈。
? ? ? 我亦曾治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全身皮膚干燥、潮紅,瘙癢難忍,滿布搔抓的痕跡,抓痕處有滲血、諶液。發病已接近1年,時好時壞,本次加重接近1月,反復使用過多種抗過敏藥物,甚至使用過激素,效果不佳。予百合地黃湯合麥門冬湯加減,處方:
? ? ? 百合三十克? 生地三十克? 麥冬六十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棗十五克? 甘草十克? 黨參三十克? 并與生地三十克、甘草三十克煎水外洗,治療十余天后皮膚干燥、瘙癢癥狀較前明顯緩解。
? ? ? ? 1.1.2用于治療陰枯液竭的患者
? ? ? 黃仕沛老師認為欲養真陰非重用生地、麥冬不足以為功。
? ? ? 仲景的炙甘草湯、薯蕷丸,甚至大黃庶蟲丸中使用生地,都是因為它能滋陰養血,改善陰液枯竭的癥狀。
? ? ?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脈證并治》附《外臺秘要》“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現代很多醫生都用炙甘草湯改善腫瘤患者的惡液質狀態。黃師曾以炙甘草湯治療肺癌術后及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陰液枯竭的患者,療效顯著。
? ? ? 薯蕷丸和大黃庶蟲丸都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脈證并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此方自然是補虛之劑。“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庶蟲丸主之。”大黃庶蟲丸是《金匱要略》治療干血癆的方劑,治療瘀血內結日久,伴有明顯的陰液枯竭。與治療婦人產后腹痛的下瘀血湯比較,本方重用地黃,并加用其他一些活血破瘀藥物,這便足見仲景組方的用意。《千金要方》有治月水不通,臍下堅,大如盤。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方用生地黃三十斤,取汁,內干漆,為末一斤,微火煎,令為丸,每服酒下如梧丸大三丸。此方也是化在瘀的同時,重用大量生地治療陰枯液竭。八十年代初,黃師就以大黃庶蟲丸治愈一例疑為席漢氏綜合征的消瘦、肌膚甲錯、腹脹、閉經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 黃師曾治一鼻咽癌放化療術后中年男性,2011年6月初確診,6月中旬接受化療,約兩周前化療完成。8月22日開始接受放射治療,現仍進行中。9月初逐漸出現口腔潰瘍,咽喉干痛,飲食難進,胃脘脹滿,嘔吐。曾用西藥治療,效果不顯。9月27日經友人介紹請黃師診治。刻診患者咽痛、咽干、口干,口腔雙側頰側潰瘍,舌面潰瘍,吞咽障礙,飲食難進,胃脘脹滿,時有嘔吐,唇舌紅色如染,舌干瘦,無苔。不寐而煩。
黃師擬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合麥門冬湯加生地。
? ? ? ? 處方:黃蓮6克、黃芩15克、白芍15克、大棗5克、黨參30克、法夏60克、麥冬30克、生地90克、甘草30克、阿膠15克(烊化,兌)、雞蛋黃一枚(藥成放之攪拌)。七劑。
? ? ? ? 10月4日再診,諸證悉除;唇舌紅已退,如常色,口腔及舌痛潰瘍己愈,唯余咽仍有少痛,能進食粥、面條。除10月3日一點醒來,個多小時后才再入睡,幾天來睡得很好。
? ? ? ? 1.2 制燥
? ? ? 地黃在經方的配伍中還有制燥的作用。如炙甘草湯三分陽藥,七分陰藥,此方中地黃還有制桂枝溫燥的作用。如防己地黃湯,生地二斤配伍防己、防風、桂枝等辛溫的藥物也是此意。《千金》、《外臺》亦有多方是使用地黃制燥的。后世方如大秦艽湯用地黃也是此理。
黃師用溫燥藥物時也常用生地制燥,如曾治一例腦梗塞恢復期患者,左側肢體乏力,言語欠清,但舌紅少苔,大便干結,便予續命湯加生地90克,治療后舌紅、便秘癥狀好轉,肢體活動功能也較前改善。
? ? ? ? ? 1.3定躁
? ? ? 躁者,躁動不安,定躁即定躁熄風,風指的就是后世的所謂“內風”, 所以這里所謂定躁就如同后世醫家的育陰熄風。此時生地更應用大量,一般90-120克。
? ? ? 防己地黃湯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黃師認為,仲景的防己地黃湯重用生地黃二斤,滋陰養血,治療以陰虛陽亢為主的中風,開后世育陰熄風的先河。
? ? ? 葉天士喜用生地黃育陰,《臨證指南醫案﹒肝風門》的三十二個醫案中,用地黃的有二十多案,可見地黃的重要。吳鞠通的復脈湯、一甲、二甲、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及張錫純的建瓴湯皆用地黃。
? ? ? 黃師曾以防己地黃湯治療兩例腦梗塞后出現不自主運動的患者,一例雙手舞動不止,型似蘭花,一例嘴巴不自主抖動,皆用生地九十克,治療后癥狀緩解,未見再次發作。
? ? ? 楊森榮師兄的伯父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除氣促、咳痰以外,還出現雙上肢不自主顫動,師兄以防己地黃湯,生地120克治療,數劑后雙上肢顫動停止。
? ? ? 葉天士有:“凡肝陽有余,必須介類以潛之,柔靜以攝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務清其營絡之熱,則升者伏矣”。黃師還認為后世提出的平肝熄風,育陰潛陽之法,實蘊含于風引、侯氏黑散、防己地黃湯三方之中。候氏黑散的菊花清肝熱,皂礬除痰;風引湯介類潛陽,大黃通腑;防己地黃湯以地黃養陰血。臨床上三方應互聯使用。黃師曾治一腦梗塞急性期的老年男性,左側上下肢不自主舞動不休,以防己地黃湯育陰合金石介類潛陽,生地最大用至一百二十克,十余劑后不自主運動得以控制,現行動如常。
? ? ? ? 1.4安神
? ? ? 仲景用地黃的方劑10首,其中用生地黃的方劑包括炙甘草湯、防己地黃湯、百合地黃湯共有3首,這3個方證皆有“神”的癥狀。如防己地黃湯“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百合地黃湯所治百合病“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聞食臭時”的“神識之疾”。 此時生地用90-120克。
? ? ? 黃師近期治療一老年女性患者,幻聽,似覺常常聽見隔壁的敲擊聲,問其子女均未聽見,故心煩意亂,心中怵惕不安,夜間常不能入睡。黃師先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一周后患者心悸癥狀明顯緩解。但仍有明顯幻覺,難以入睡,遂改予防己地黃湯加減,處方:
? ? ? 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九十克? 桂枝二十克? 防風十五克? 甘草十克? 生龍牡各三十克
? ? ? 兩周后幻聽減少,地黃逐漸加量至一百五十克,繼續服用治療。
? ? ? ? 1.5定悸
? ? ? 《傷寒論》第178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炙甘草湯重用生地一斤,是治療心悸的千古名方。
? ? ? ? 曹穎甫用本方深有體會,他說:“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此仲景先師之法,不可更變也。”可謂一語中的。仲景治悸有多方,但脈結代而又心動悸者,此無可替代之方也。《經方實驗錄》中共載有三案,如唐君案:“素有心臟病,每年買舟到香港,就診于名醫陳伯壇先生,先生用經方,藥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屬動以兩計。大鍋煎熬,藥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輒良已。今冬心悸,脈結代又發,師與炙甘草湯,服至三五劑,心悸愈,結代漸稀……”。深感粵滬兩位經方大家,解讀《傷寒論》雖各有見地,然審證用藥則一也。
當然對于治療心悸,桂枝是最關鍵的,但后世解釋炙甘草湯多認為生地黃有此功效。黃師常以炙甘草湯治療心律失常包括頻發室性、預激綜合征等多例,每次皆能起效。
? ? ? ? 2 地黃劑的煎煮法
? ? ? ? 仲景凡地黃劑均與酒同用,幾成定例。
? ? ? ? 歷代注家多從酒之性去詮釋;如“酒可通經”,柯韻伯則曰:“清酒引之上行。”但細觀仲師之地黃方,如膠艾湯亦與酒同煎,然膠艾湯乃止血方,無須通經,也無須引藥上行。防己地黃湯是以酒漬防己等四味一宿,絞取汁,再與地黃汁和合。尤在涇釋:“酒浸取汁,用是輕清,歸之于陽,以散其邪。”可見注家常落臆解俗套,恐非仲景原意也。試想藥與酒同煎,湯成則酒味俱揮發殆盡,何以通經、上行?近人解釋地黃劑用酒同煎是起“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黃等有效成份析出,應為仲師本意也。
? ? ? 黃師于大劑量生地的地黃劑,如炙甘草湯、防己地黃湯等也常與酒同煎。漢代未有蒸餾酒,故不應是高粱酒之類,應是黃酒,如花雕酒之類。但如果如炙甘草湯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則酒費不菲也。黃師往往是以水七、八碗煎至三碗左右,放花雕酒半支或一支。再煎成一碗。感覺放酒效果較好。
醫案:
余澤運_i213l:唐某,女,60歲,2009年9月24日診。因胃脘部不適兼心悸失眠,心煩懊憹十余年,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就診。每次發作均與情緒波動或感冒有關,且發作時四處求醫均無效。此次又因感冒后覺胃脘不適,似饑非饑,似痛非痛,肛門下墜欲便卻解不下,欲進食卻不能食,昏昏欲睡卻睡不著,心慌心跳,莫可名狀。余初按神經官能癥給調節神經無效,后按臟躁給以甘麥大棗湯效仍不顯,無奈輾轉反思,經反復詢問,得知患者發病十數年來,雖病情變化百出,唯口干、尿黃始終存在。余恍然而悟曰:“此百合病也”。遂書一方:百合30g,生地50g。水煎服,2劑。第三天患者丈夫來門診說:此藥療效很好,已能吃能睡,請再開三劑,服完藥病即應手而愈。
按:此例患病十余年,更醫幾十人,均為初治尚效,再用無功,甚為棘手!筆者詢知患者發病十數年來,雖病情變化百出,唯口干、尿黃始終存在,辯其病機為心肺陰虛內熱,診為百合病,投百合地黃湯5劑而愈。本案足以說明,抓主癥,審病機,找準關鍵環節,采取針對措施,不管何種頑癥痼疾均可迎刃而解。
......
百合洗方
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不差,括蔞牡蠣散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升 ? 右一味,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
......
栝蔞牡蠣散
原文: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蔞牡蠣散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原方:栝蔞根? 牡蠣熬,等分? 上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
百合滑石散
原文: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兩,炙? 滑石三兩?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
狐惑病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雄黃熏之。
......
苦參湯
原文: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原方:苦參 一升?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據徐本、尤本補苦參湯及其用法)。
......
雄黃散方
雄黃一兩 ? 右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納藥于中,以火燒煙,向肛熏之。
......
本(ben)文(wen)地址://n85e38t.cn/zhongyibook/94833.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于保(bao)護作(zuo)(zuo)者(zhe)版權(quan)(quan),注(zhu)重分(fen)享,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wei)能及時(shi)與(yu)(yu)作(zuo)(zuo)者(zhe)取(qu)得(de)聯(lian)(lian)系,或有(you)版權(quan)(quan)異議的,請聯(lian)(lian)系管理員,我們(men)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fen)文(wen)字(zi)與(yu)(yu)圖(tu)片(pian)資源來(lai)自于網絡(luo),轉(zhua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若有(you)來(lai)源標注(zhu)錯誤或侵(qin)犯了您(nin)的合法權(quan)(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們(men)會第(di)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 金匱要略在線:濟(ji)陰綱(gang)目之論調經先去病
下(xia)一篇(pian): 金匱要略(lve)在(zai)線:神農本(ben)草經之營(ying)實(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