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本職工作是宣講陰陽,所以孔子在《易傳》中明確地提出了陰陽概念。如日:
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陰陽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陰陽之義配日月。(以 上見《系辭傳》)
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合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傳》)
既然儒家是講陰陽的,那么陰陽學說至少在儒家鼻祖孔子時代就已形成了,決不是漢代鄒行之徒的創造。
孔子在觀察天道陰陽變化的時候發現了損益兩卦對應四時的特點,他認為益卦有增益之義,對應自然界春至夏這一段時間,表示陽氣的增益,以及萬物的生長階段。而損卦有減損之義,對應自然界秋至冬這一段時間,表示陽氣的減損,以及萬物的衰老階段(見帛書《要》)。 于是發現了“《易》 與天地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的規律。孔子將他發現的陰陽損益之道,即“《易》道”,抽象為哲學概念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故《莊子.天下》篇說“《易》以道陰陽”。人們只要掌握了這一法則,就可以“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孔子進一步將“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稱為太極,日“是故《易》有太極”;將“一陰一陽”稱為兩儀,曰“是生兩儀”;將“四時”稱為四象,日“兩儀生四象”;將萬物稱為八卦《要》 篇說“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此是物以類聚的概括,將萬物按八方分為八類.),日“四象生八卦”。連起來讀為: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 辭傳》)
我認為,“是故法象莫大乎 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講天道日月四時陰陽變化規律的一句應放在前面,是講《易》來源于日月,即《周易參同契》和《說文》引《秘書》所說“日月為易”,并由此概括出太極宇宙創生論,并再進一步得出“生生之謂《易》” 的結論,闡述“天地之大德曰生”的道理。這和我們在前文所講的“道”的本義來源于太陽運動是一致的。孔子在《易緯》中說:
太易始著太極成,太極成,乾坤行。....乾坤既行,太極大成。
太易變,教民不倦。太初而后有太始,太始而后有太素。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
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街。(以上見 《乾坤鑿度.乾鑿度》)
乾坤在道,日月相將。(見 《乾坤鑿度.坤鑿度》)
孔子日:“易者, 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為道德芭薔。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內也。光明四通,傲易立節,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八卦錯序,律歷調列,五緯順軌,四時和,粟孳結。四瀆通情,優游信潔,根著浮流,氣更相實,虛無感動,清凈怊哲,移物致耀,至誠專密,不煩不撓,淡泊不失,此其易也。變易也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相和,能消者息,必專者敗。君臣不變,不能成朝。紂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呂,九尾見。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妲已擅寵,殷以之破;大任順季,享國七百。此其變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萬物之寶。至哉《易》, 一元以為元紀。
孔子曰:“《易》 始于太極,太極分而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夫有形生于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故日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相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周 易乾鑿度》)
孔子在這里說“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街”、“ 乾坤在道,日月相將”,就是“日月為易”的意思,就是說《易》 來源于日月運動規律,和《系辭》所說是一致的。
“《易》 始于太極”為“《易》有太極”作了注解,但孔子又說“太易始著太極成”,就是說在“太極”之前還有個“太易”,而且這個“太易者,未見氣也”,即是說“有形生于無形”。.所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顯然來源于《老子》“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說。這都是孔子繼承老子思想的見證。《老子》 的“道”,就是《易傳》的“太極”,《老子》
“道”之上有一個“自然”日“道法自然”,《易傳》 “太極” 之上有一個“太易”日“太易始著太極成”。然而,孔子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并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是在繼承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就宇宙發生論來說,《老子》 的說法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孔子的說法是:“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雖然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太極”都起源于“無”這個共同原點(鄭玄注:“太易, 無也;太極,有也。太易從無人有。”),但在其發展方向和邏輯推理上卻分道揚鑣,老子用了三進制邏輯推理法而形成了道家學派,孔子用了二進制邏輯推理法而形成了儒家學派。
本文地址://n85e38t.cn/qimenjichu/406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孔子天圓地方的宇宙論觀點簡述
下一篇: 子思將孔子思想整理寫成《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