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池穴陽池穴將陽光聚集在一起,從此不再怕冷
針對疾病:懼冷癥
適宜人群:各年齡段女性
俗話“十個女人九個冷”,意思就是說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點,尤其是中國女性,因為體質比較弱,所以就特別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難以言說的痛經,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身體內的供熱系統出了問題。這個系統的閘門壞了,熱能就不能散發到全身,身體當然就冷了。
這個穴位就是陽池穴,陽池穴是調節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
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充血、暖和身體。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手腳發冷時,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這就刺激到了陽池穴,沒多久身體就會暖起來。
那么陽池穴為什么就可以治療懼冷癥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陽池”,陽光的池子,可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簡直就是你身體內一個看不見的小火爐子,冷的時候打開它的閘門,火苗一會兒就竄上來,全身馬上就覺得暖和了。
陽池穴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陽池穴在哪里呢?很好找,它位于人體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往前對著中指、無名指的指縫,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間的地方,在這里找到一個痛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人體穴位圖 陽池穴位置刺激陽池穴的時候,動作要慢慢地,時間要長些,手法要輕柔。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兩手齊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操作起來非常簡便。
按摩了陽池穴以后,可以再順便按揉涌泉穴,它是腎經里的重要穴位,也是人身體內的一個要穴,這個涌泉穴可不簡單,俗稱人體內的長壽大穴,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筋壯骨。
平時揉一揉,敲打敲打,別看就幾個小小的穴位,卻能為你的身體添加能量,為你的身體升溫呢!
二、液門穴液門穴為我們打開液體之門,天干物燥不再害怕
針對疾病:干燥癥、防燥邪
中醫里認為,燥是無形之邪,但凡身體陰虛、氣虛的人,很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氣候干燥的時候,本來就陰虛的人,內外燥熱互為結合,對體內的津液消耗較重,就會導致體內水火平衡失調、更沒有過多的津液來滋潤皮膚、“灌溉”我們的身體,于是就會出現皮膚干燥和口干、眼干的癥狀了。
干燥癥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加重病情,也就是說陰虛內熱的干燥現象會更加嚴重,出現頭昏目澀、口苦咽干、皮膚干燥、臉色晦暗、腰膝酸軟的癥狀,男性陽痿、早泄,女性經量少、閉經都和這個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感覺身體干燥難受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多喝點水就可以解決了。
干燥癥是這么讓人煩惱的病,我們可不可以找一個穴位解決它呢?還真有,并且這個穴位是干燥癥的“大敵”,它一現身,所有的“燥熱”就得乖乖退下,這就是液門穴。
液門穴在什么位置?其實還是在手上,它位于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因此揉的時候比較痛。聽聽它的名字,液門穴,是不是聽起來就“水分十足”呢?
人體穴位圖 液門穴 中渚穴液門,不就是液體之門嘛,揉按它也就相當于打開了液體之門,液體就會隨著“門口”流出,灌溉到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眼睛干澀啊、嘴巴干啊,當然也就統統不會有了。
如果您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馬上就會覺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體出來,當然也就沒有干澀的感覺了,不用幾天的工夫,眼干、口干的癥狀就會大有好轉,身體狀況也會較以前大不一樣。
按揉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門穴3~5分鐘,長期堅持。
三、風府穴配風池穴防治風寒:風府配風池為人體筑起一道堅實的“防風墻”
針對疾病:防風邪、寒邪
適宜人群: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風府穴和風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復2~3回,長期堅持。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神仙也怕腦后風”。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的先輩認為,“風者善行而數變 百病之長也”。也就是說,風邪是導致百病的罪魁禍首。“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唯風可到”,風邪可謂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而后腦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風邪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致中風癱瘓。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對頭部的保暖。這除了要求我們出門要戴上帽子和圍巾外,另外還要多按摩風府穴和風池穴。
風府穴可謂是人體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順著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坑”,風府就躲在這個坑里面。這個地方平常一定要保護好。因為風府穴位于督脈,督脈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里進入人體,就會使陽氣受損,從而出現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癥)等癥狀。
人體穴位圖 風池穴 風府穴這個穴位,我們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內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有很好的功效。
風池穴。對于這個穴位,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吧?它與風府穴相平,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處。
風池位于膽經上,此處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適癥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那么如果已經感冒了怎么辦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為這個穴位還有通竅的功效。若無感冒先兆,按壓此穴時酸脹感并不明顯。如果酸脹感較明顯,說明你離感冒不遠了,此時應得勤加按摩。
其實不僅僅是感冒患者,這個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時看書或電腦時感到頭頸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勞,讓你神清氣爽。
既然風府和風池穴有這么好的功效,我們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醫者認為,“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也就是說,平常多按摩這兩個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風邪侵襲的作用。
對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按摩這兩個穴位,那么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復2~3回。
再教你一個抵抗風寒的辦法,就那是出門時圍條圍巾。你可別小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它除了讓你更美外,還有著很了不起的養生功效呢!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將后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相當于給身體筑起了一道屏障,把風寒擋在體外了。選擇圍巾也有講究,以羊絨圍巾為佳,其舒適度及保暖性都比較好。
還有一點可別忘了,風是無孔不入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著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于無形呢!
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的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變現的一種外感疾病。中醫認為,當人的體質虛弱,生活失調,衛氣不固,外邪趁虛而入時就會引起感冒,輕者出現乏力、流涕、咳嗽等癥狀,稱為“傷風”;重者發燒。通常常用的按摩手法就可以達到緩解癥狀的效果。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頸部,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或當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
【功效】通經活絡、止痛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座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背后,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兩指并攏,用力環行按揉風池穴,同時頭部盡力向后仰,以局部出現酸痛、沉、重、脹感為宜。每次按揉10分鐘,早、晚各按揉一次。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1/3的地方,用手觸摸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功效】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止痛醒腦,振奮精神。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座位或仰臥,按摩者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按順時針方向按揉太陽穴約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出現酸、麻、脹感覺為佳。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時,以一手的拇指掌眠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為取穴部位。
【功效】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合谷穴,做一緊一按一揉一松的按壓,按壓的力量要慢慢加強,頻率約為每分鐘30次,按壓穴位時以出現酸、麻、脹感覺為最佳。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頸部下端,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正坐低頭,可見頸背部交接處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
【功效】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后高燒不退。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低頭,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背后,用大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大椎穴約2分鐘,然后按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出現酸、麻、脹感覺為最佳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4個椎骨,即第3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功效】散發肺熱、清肺止咳。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者俯臥,按摩者兩手拇指同時用力,按順時針方向按揉肺俞穴約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出現酸、麻、脹感覺為最佳。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眼睛正視,在鼻孔兩旁五分的笑紋(微笑時鼻旁八字形的紋線)中取穴。
【功效】祛風通竅,理氣止痛。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兩手拇指指腹同時發力,按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鐘,以局部出現酸、麻、脹感覺為最佳。
頭頸部:風府、風門、肩井、印堂
上肢:曲池、外關
下肢:足三里、涌泉
按摩治療感冒越早越好,若出現高熱、咽痛、流鼻涕,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要同時注意:
1.經常鍛煉身體,有助于加強身體的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
2.感冒期間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油膩、辛辣食品,宜多吃水果和蔬菜。
3.控制室內溫度,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有助于改善居室環境,降低感冒的發生率。
4.勞累時人體的免疫功能較弱,抵抗力也較差,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勞逸結合。
5.避免精神過于憂慮或緊張。醫學專家經過研究后發現,精神緊張或多愁善感者,身體局部的免疫力低下。
6.經常用熱水搓耳。每晚洗臉時,用熱毛巾揉搓雙耳,并上下輕輕摩擦耳郭40次,這樣可以有效預防感冒
三伏天艾灸哪個穴位除濕效果好 三伏天濕氣重艾灸灸哪個部位
1、豐隆穴
豐隆穴屬胃經,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濕、祛痰效果。豐隆,豐者大也,隆即盛意。這樣看來,豐隆穴似乎是使人豐滿隆盛,其實恰恰相反,這個穴位有減肥消脂的功效。
取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2、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
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3、解溪穴
解溪穴屬足陽明胃經。經(火)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取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
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三伏灸常用穴位: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
2、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并攏,置于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欲,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于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
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3、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4、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尤其是對于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比較煩惱的情況就是濕氣重了吧,這是現在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濕氣重的問題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克星了,想要讓我們健康,那么學會祛濕是很有必要的,通過穴位按摩來祛濕,特別的有意義,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吧。
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這兩種方法都是很不錯的刺激按摩方法,當然效果更好的是艾灸了,有條件的話我們還是要選擇這樣的方法。
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大椎穴
頸后正中,位于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癥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如果情況嚴重了,那么就容易出現風濕病的情況,所以需要重視按摩,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神闕穴
位于臍中部,即肚臍眼處。我們是可以通過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否則是容易對我們的腹部健康帶來傷害的哦。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癥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于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上面就給大家介紹了幾款穴位,如果想要讓我們的身體健康,那么按摩上面的這些穴位來幫助我們保健就很有好處,這些方法是可以幫助大家很好的起到保健作用的,特別是對于濕氣重的朋友們來說,通過這樣的方法祛濕很有好處。
舒緩肩頸酸痛的4個重要穴位很實用!
肩頸酸痛、僵硬幾乎是困擾現代人 健康 最常見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由于不通造成的。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通過常按摩即可疏通、調理人體肩頸的4大穴位,供有需要的朋友們參考。
1、大椎穴
穴位:
低頭時,頸部中線第一個凸起處的下方的凹陷處。(即第七頸椎)下之凹陷處。
功效:
此穴位很重要,若想要舒緩肩頸酸痛,須先按摩此血暢通經絡,因此穴位于人體督脈線上,督脈是匯集所有陽氣與陽經的位置,正好就是陰陽經交會之處。以溫熱水沖此穴位有預防感冒的功效;而腰椎常會酸痛者,也可以按揉來疏通督脈經絡丶調暢氣血。
2、肩井穴
穴位:
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左右各一。
功效:
按摩肩井穴可調理氣血,舒經、通絡、除痹功效。主治頭痛、落枕、頸痛、肩背痛、乳腺炎。
3、膏肓穴
穴位:
位于肩胛骨內側,約于肩胛骨側邊的中間,左右各一。
功效:
主治各種虛勞及慢疾患的要穴。可以調和全身的氣血,從而使身體恢復強壯。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健忘、遺精、肺結核、支氣管炎、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等。
4、風池穴
穴位:
位處頸后,發際角之凹陷處,左右各一。
功效:
可行血疏經通絡,鎮靜神經作用,而達到止痛效果,并可醒腦開竅。本穴還可以治療頭痛所引起頸部僵硬酸痛,或頸部酸痛而引起的頭痛。此外,風池穴也可治療眼睛疾病,如眼模糊、干澀、遇風流淚。@華氏中醫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luo/579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手腳冰涼按揉穴位由內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