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穴別名神光穴。
1、日月(yue)(yue)。日,太(tai)陽(yang)穴也(ye),陽(yang)也(ye)。月(yue)(yue),月(yue)(yue)亮也(ye),陰也(ye)。日月(yue)(yue)名意(yi)指膽(dan)經氣血在此(ci)位于天之(zhi)人部。本穴物質一為(wei)輒筋穴傳來的弱(ruo)小寒濕水(shui)氣,所(suo)處為(wei)半表半里的天之(zhi)人部,即是天部之(zhi)氣的陰陽(yang)寒熱分界之(zhi)處,故名日月(yue)(yue)。
2、膽(dan)經(jing)之募。乃本穴(xue)的(de)(de)氣(qi)血物質性寒收引,穴(xue)外的(de)(de)天部水氣(qi)因而匯入穴(xue)內(nei)并循膽(dan)經(jing)而傳,本穴(xue)有收募充補(bu)膽(dan)經(jing)氣(qi)血的(de)(de)作用,故為膽(dan)經(jing)募穴(xue)。
附注(zhu):足太陰、少陽之會。膽經募穴。
穴位含義: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人部的水濕風氣。
運(yun)行規律:循膽經下傳(chuan)京門穴(xue)
日月穴名,屬足少(shao)陽膽經。
日月,一陽一陰,中醫常把日稱為陽,指膽(足少陽膽),月稱為陰,指肝(足厥陰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月穴,就是一個肋間肝膽的氣血點。因這個位置處在第7肋間,說深不深,說淺不淺,所以才會有半表半里的說法。同時,對于一個直立的人來說,頭為天,腳為地,中間的軀干則為人,而日月所處的位置,大體在軀干的正中偏上,也就是“人部”:正(zheng)如穴(xue)義所言:“所處為半(ban)(ban)表(biao)半(ban)(ban)里的(de)天之人(ren)部(bu),即(ji)是(shi)天部(bu)之氣的(de)陰陽寒(han)熱分界之處,故名日月。”
取穴(xue)方法:日(ri)月穴(xue)位于上腹(fu)部,乳(ru)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cun)(乳(ru)頭正下方的(de)肋骨(gu)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
日月穴 人體穴位圖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膽互為表里,它們共同作用于人的消化系統。而日月穴,是脾經與膽經的交會穴,可同時調節肝膽和脾胃系統,尤其是對于那些生了氣吃不下飯的人,那些屬于肝木克了脾土的人,刺激日月穴,有調肝利膽和健脾之作用,可謂一箭雙雕。
功(gong)能作用:收募(mu)膽經(jing)氣血。
主治病癥:脅肋(lei)疼(teng)痛(tong),脹滿,嘔吐,吞酸(suan),呃逆,黃疸。
穴位配伍:
日(ri)月(yue)(yue)(yue)配(pei)大椎(zhui)、至(zhi)陽、肝俞(yu)、陰陵泉,治黃疸(dan)。日(ri)月(yue)(yue)(yue)配(pei)丘墟、陽陵泉、支(zhi)溝,治脅(xie)肋疼痛。日(ri)月(yue)(yue)(yue)配(pei)中(zhong)脘、脾俞(yu)、胃俞(yu),治咳喘嘔(ou)哸氣逆。日(ri)月(yue)(yue)(yue)配(pei)腕骨(gu)、膽俞(yu),治黃疸(dan)。日(ri)月(yue)(yue)(yue)配(pei)期門、陽陵泉,治膽石癥。日(ri)月(yue)(yue)(yue)配(pei)支(zhi)溝、丘墟,治脅(xie)脹痛。日(ri)月(yue)(yue)(yue)配(pei)中(zhong)脘、內關,治嘔(ou)吐、納呆。日(ri)月(yue)(yue)(yue)配(pei)膽俞(yu),治膽虛。臨床運用(yong):現今(jin)常用(yong)于治療肋間(jian)神經痛、膽囊(nang)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kui)瘍、膈(ge)肌痙攣、黃疸(dan)、疝氣、腹脹等。
艾(ai)(ai)灸療法:艾(ai)(ai)條灸3-5分鐘,艾(ai)(ai)炷灸1-3壯。
日月穴能治療膽囊炎
中(zhong)醫(yi)認為(wei)(wei),肝(gan)為(wei)(wei)將軍之官(guan),謀略出焉;膽(dan)為(wei)(wei)中(zhong)下(xia)之官(guan),決斷(duan)出焉。肝(gan)和膽(dan)又有經脈相互絡屬,互為(wei)(wei)表里。主要功能為(wei)(wei)貯存和排泄膽(dan)汁,并參與飲(yin)食物的消化。
膽囊炎,這是西醫的名稱,中醫無此病名,通常屬于“脅痛”、“腹痛”、“膽脹”、“黃疸”等范疇,因(yin)情(qing)志抑郁(yu)(yu),飲食不節,引起(qi)肝膽氣郁(yu)(yu),氣血郁(yu)(yu)滯(zhi)不通所致。很顯(xian)然(ran),之所以發生(sheng)“炎(yan)癥”和疼痛(tong),實際上(shang)就是肝的疏泄(xie)出現了障礙而表現在膽上(shang),也就是說膽汁的疏泄(xie)通道(dao),在膽囊(nang)處堵(du)住了。
什么人容易得膽(dan)(dan)(dan)囊(nang)炎?從(cong)外形來(lai)看(kan),通(tong)常(chang)是(shi)肥(fei)胖之(zhi)人。因為之(zhi)所(suo)以肥(fei)胖,通(tong)常(chang)都(dou)是(shi)經(jing)絡堵了,出現了代謝障礙。而從(cong)情(qing)志(zhi)(zhi)上來(lai)說(shuo)(shuo),那些情(qing)志(zhi)(zhi)不(bu)暢(chang),愛(ai)生悶氣(qi),以及雖(sui)然有想法,但(dan)憑(ping)借自己(ji)的努力卻無法改(gai)變現實的人。肝有謀略(lve),但(dan)膽(dan)(dan)(dan)無決(jue)斷(duan)。從(cong)這個意義(yi)上來(lai)說(shuo)(shuo),肝膽(dan)(dan)(dan)疾病的人,多是(shi)長期情(qing)志(zhi)(zhi)不(bu)暢(chang),郁(yu)郁(yu)寡歡不(bu)得志(zhi)(zhi)之(zhi)人。因此,要(yao)解決(jue)膽(dan)(dan)(dan)囊(nang)炎,最重要(yao)的是(shi)情(qing)志(zhi)(zhi)要(yao)舒暢(chang)。
日(ri)月穴歸屬(shu)于足少(shao)陽膽(dan)經,是(shi)膽(dan)之(zhi)經氣結(jie)聚之(zhi)所在,刺激日(ri)月穴具有理氣止(zhi)痛、疏肝解郁、利膽(dan)退(tui)黃(huang)、清(qing)熱利濕之(zhi)功效。
按摩手法:正坐或(huo)仰臥,雙手握(wo)拳置于上(shang)腹部,以雙手的(de)拇(mu)指(zhi)指(zhi)腹按(an)揉兩(liang)側(ce)的(de)日(ri)月穴。按(an)揉時(shi)指(zhi)腹緊(jin)貼皮膚,避免與皮膚形成(cheng)摩擦,力度(du)要均(jun)勻、柔和、滲(shen)透,以局部有酸脹感(gan)為佳。每天早(zao)晚各一次(ci)(ci),每次(ci)(ci)3~5分(fen)鐘,雙側(ce)日(ri)月穴同時(shi)按(an)揉。
十一、足少陽膽經 少血多氣
足少陽膽經少血多氣,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是不斷地吸濕冷降變化。
1 瞳子髎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別名] 太陽,前關,后曲。
[穴義] 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匯集穴內后冷降歸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為腎水所主之處,此指穴內物質為腎水特征的寒濕
水氣。髎,孔隙也。瞳子髎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匯集后冷降歸地。本穴為膽經頭面
部的第一穴,膽及其所屬經脈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氣血物質即是匯
集頭面部的寒濕水氣后從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細小如從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瞳子髎
。
2)太陽。太,大也。陽,天部的陽氣也。太陽名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本穴為膽經第一
穴,位處頭面的天部,而膽經氣血所處為半表半里,膽經體內經脈無物外傳本穴,穴內氣血為
空虛之狀,穴外的天部之氣因而匯入本穴,本穴物質來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陽。
3)前關。前,與后相對,指人頭面的前面部分,前為陰、后為陽,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之性
。關,關卡也。前關名意指穴內的寒濕水氣被關卡于內,不得吸熱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后曲。后,與前相對,指人頭面的后面部分,后為陽、前為陰,此指穴內氣血為陽熱之性
。曲,隱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內外散的陽熱之氣隱而不見。本穴物質為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匯
集而成,氣血的運行變化主要是散熱冷降,而在穴內同時進行的吸熱蒸發則如隱而不見,故名
后曲。
5)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由穴外匯集本穴的氣血物質主要為手太陽經上行外散的陽熱之氣、
手少陽經向外飄散的濕冷之氣,故本穴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寒濕水氣散熱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膽經下傳于聽會穴。
[功能作用] 降濁去濕。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2 聽會
[別名] 耳門,聽呵,聽訶,后關。
[穴義] 膽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聽會。聽會者即耳能聽聞聲音也,此指穴內的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無物阻隔聲音的傳遞
也。本穴物質為瞳子髎穴下傳的天部寒濕水氣,至本穴后,此氣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濕水氣并
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氣血因而變得虛靜,如遠處聲音聽亦能明,故名聽會(除上述解釋之外另
有一解,此即是從陰陽的角度來解釋聽會之名。聽的感官過程為耳朵接收外部聲音,也就是從
外入內、從陽入陰。由于聲音傳遞的這一過程是從陽入陰,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氣血運行變化
也要與此同步,表現出由陽向陰的變化轉變,如此,人體外部的聲音之陽才能進入體內的陰部
,聲音感受器才能聽之而會。)
2)耳門。耳,穴在耳部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膽經氣血由此進入耳腔。如聽會
之解,本穴的氣血變化為氣態物散熱冷降并化為地部經水,經水則循本穴的地部孔隙進入耳腔
,本穴如同膽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耳門。
3)聽呵。聽,聞也。呵,大聲喝叱之意,此指體表外部的聲場強度大于體表內部。聽呵名意
指體表外部的聲場強度要大于體表內部耳朵才能聽受。聽訶名意與聽呵同,訶為呵的異體字。
4)后關。后,指頭的后部,前為陰、后為陽,此指陽氣。關,關卡。后關名意指穴外的陽熱
之氣不能進入穴內。理同聽會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 散熱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 清降寒濁。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后補或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3 上關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別名] 客主人,客主,太陽。
[穴義] 膽經的清陽之氣由此上行。
[名解]
1)上關。上,上行也。關,關卡也。上關名意指膽經的清陽之氣由此上行。本穴物質為聽會
穴吸熱上行的弱小水氣,在上行本穴的過程中,外部的寒濕水氣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陽之
氣吸熱上行,滯重水濕則冷縮降地,本穴如同氣血上行天部的關卡一般,故名上關。
2)客主人。客,賓客也。本穴為少陽膽經之穴,風氣為主,腎氣為客,此指穴內氣血為腎水
之性的寒濕水氣。主人,指穴內氣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內氣血為腎水之性的寒濕水氣。本穴物
質為聽會穴傳來的弱小水氣,在上行至本穴的過程中,外部的寒濕水氣亦匯入其中,至本穴后
氣血則變為腎水特性的寒濕水氣,故名客主人。
3)太陽。太陽,指穴內的氣血物質來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氣。理同上關名解。
4)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本穴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外散的寒濕水氣又有足陽明外散的濕熱
水氣,故為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涼濕水氣冷降下行交于聽會穴,小部分涼濕水氣吸熱上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4 頷厭手少陽足陽明之會。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
[名解]
1)頷厭。頷,下巴也,為任脈及足陽明經所過之處,此指足陽明的氣血。厭,厭倦也。頷厭
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以風行之狀輸向頭之各部。本穴物質為上關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行至本穴
后,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并由此輸向頭之各部,足陽明經頭維穴輸供頭部的精微物質因而受
到損害,本穴氣血為足陽明所厭惡,故名頷厭。
2)手少陽足陽明之會。本穴外傳的陽熱風氣并入足陽明經頭維穴外輸的氣血當中,故為手少
陽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 循膽經下傳于懸顱穴并輸向頭之各部。
[功能作用] 推動足陽明氣血的傳遞。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5 懸顱
[別名] 髓孔,髓中,米嚙。
[穴義] 膽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散熱后吸附水顯。
[名解]
1)懸顱。懸,吊掛也。顱,古指頭蓋骨,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水氣。頷顱名意指膽經的天部
之氣在此散熱后吸附水濕。本穴物質為頷厭傳來的溫熱風氣,至本穴后散熱冷縮并吸附天部中
的寒濕水氣,穴內氣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濕云層一般,故名懸顱。
2)髓孔。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水氣。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膽經天部的
寒濕水氣在此化雨冷降。如懸顱名解,本穴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其變化為化雨冷降,所降
之雨如從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與髓孔同。
3)米嚙。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嚙,咬或缺口之意。米嚙名
意指穴內的天部水濕云氣化雨冷降,如不斷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膽經下傳懸厘穴。
[功能作用] 降濁除濕。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
6 懸厘手足少陽陽明之會。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降濁分清。
[名解]
懸厘。懸,吊掛也。厘,治理也。懸厘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降濁分清。本穴物質為懸顱穴冷
降下傳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滯重的寒濕水氣進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氣則由本穴外輸頭之各
部,本穴對天部的水濕風氣有治理的作用,故名懸厘。
手足少陽陽明之會。在本穴匯集的氣血當中,既有手少陽的上行之氣又有足陽明的下行之氣
,故本穴為手足少陽陽明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中部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循膽經下傳曲鬢穴,小部分飄散于天之中部。
[功能作用] 降濁分清。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
7 曲鬢足太陽少陽之會。
[別名] 曲發。
[穴義] 膽經經所在此化雨而降。
[名解]
曲鬢。曲,隱秘也。鬢,鬢發也,既為腎氣所主之物又為血之余,此指穴內氣血為水濕而性
溫熱。曲鬢名意指膽經經氣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質為懸厘穴傳來的天部寒濕水氣,在本穴的
變化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雖與天部氣血相比而為寒濕,但仍為溫熱之性,故名曲鬢。
足太陽少陽之會。本穴雖為膽經之穴,但其氣血的運行變化是受膀胱經外散的寒濕之氣而表
現為冷降收引,故為足太陽少陽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寒濕水氣,性溫熱。
[運行規律] 由天部冷降后化為地部經水。
[功能作用] 降濁除濕。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8 率谷
[別名] 蟀谷,率骨,率角,蟀容。
[穴義] 膽經的陽熱之氣在此吸吸濕冷降。
[名解] 率谷。率,古指捕鳥的網或帶領,用網捕鳥時網是從上罩下,此指膽經的氣血在
此開始由陽變陰。谷,兩山所夾空隙也。率谷名意指膽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后化為陽氣而上
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質為曲鬢穴傳來的弱小涼濕水氣,吸熱上行至本穴后達到了其所能上行的
最高點,水濕之氣開始吸濕并發生冷降的變化,如捕鳥之網從高處落下一般,故名率谷。蟀谷
、率骨、率角、率容名意與率谷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內氣血表現出腎水的收引特性,角
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則指本穴容納外部傳入穴內的寒濕水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散熱吸濕后循膽經下行。
[功能作用] 收降濕濁。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9 天沖
[別名] 天衢。
[穴義] 膽經經氣在此吸熱后脹散并沖于經穴之外的頭之天部。
[名解]
1)天沖。天,天部氣血也。沖,氣血運行為沖射之狀也。天沖名意指膽經經氣吸熱后脹散并
由本穴沖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質為率谷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因受穴外傳入之熱,
水濕之氣脹散并沖射于膽經之外的天部,故名天沖。
2)天衢。天,天部氣血也。衢,指四通八達的道路或樹枝交錯而出之貌,此指穴內氣血向外
的輸出狀態。天衢名意指膽經氣血由此向天之各部傳輸。理同天沖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
[運行規律] 由穴內輸向天之各部。
[功能作用] 益氣補陽。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0 浮白
[穴義] 膽經的陽熱風氣在此化為溫熱之性的水濕云系。
[名解] 浮,飄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內氣血為肺金之性的溫熱水濕云系。浮白名
意指膽經的陽熱風氣在此化為溫熱之性的水濕云系。本穴物質為天沖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
后風氣勢弱緩行,散熱吸濕后化為肺金之性的溫熱水氣,如同云氣飄浮于天部,故名浮白。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溫熱的水濕云氣。
[運行規律] 散熱吸濕后循膽經下行頭竅陰穴。
[功能作用] 清熱除濕。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1 頭竅陰
[別名] 竅陰,枕骨。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
[名解]
1)頭竅陰。頭,指穴處的部位在頭部。竅,孔穴、空竅之意。陰,指穴內物質為陰濕水氣。
頭竅陰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本穴物質為浮白穴下傳的水濕云氣
,在下行本穴的過程中,水濕云氣不斷散熱吸濕,至本穴后則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
天之上部如同空竅一般,故名為頭竅陰。
2)枕骨。枕,睡眠時頭部的最低點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腎主之水也,此指穴內氣
血為潤下特性的寒濕水氣。枕骨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枕骨部位化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濕云
氣。理同頭竅陰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
[運行規律] 冷降并循膽經下傳完骨穴。
[功能作用] 降濁去寒。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補之或水針。
12 完骨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水液。
[名解] 完,完全、全部也。骨,腎主之水也。完骨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
水液。本穴物質為頭竅陰傳來的寒濕水氣,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濕水氣全部冷降為地部的水液,
故名完骨。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地部水液。
[運行規律] 由地部向頸項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 疏導水液。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之灸之,熱則補之或水針。
13 本神
[穴義] 頭之天部的冷凝水濕在此匯合后循膽經傳輸。
[名解] 本,人之根本也,氣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神,在天為風也,指穴內
物質的運行為風氣的橫向運動。本神名意指頭之天部的冷凝水濕在此匯合后循膽經傳輸。本穴
因其位處頭角上部,為人之外側,在人體坐標系中它和頭頂的百會穴一樣皆處最高最外位置(
本神與百會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頂)。由于膽經無循經傳來的氣血交于本穴,穴內氣血
處于空虛之狀,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濕因而匯入穴內,穴內氣血純為天部之氣,且其運行為橫向
下傳陽白穴,故名本神。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上部的濕冷水氣。
[運行規律] 進一步吸濕冷降并下傳陽白穴。
[功能作用] 吸濕降濁。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久留針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14 陽白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義] 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后脹散。
[名解]
1)陽白。陽,天部也,氣也。白,明亮清白也。陽白名意指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后脹散
。本穴物質為本神穴傳來的天部濕冷水氣,由于在下行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水濕之氣還未進入
本穴就己受熱脹散化為陽熱風氣并傳輸于頭之各部,穴內的天部層次變得明亮清白,故名陽白
。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吸熱脹散的陽熱風氣不光上傳本經的頭臨泣穴,同時亦外走陽維脈
,故本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干爽的陽氣。
[運行規律] 一是循膽經上傳頭臨泣穴,二是外走陽維脈。
[功能作用] 生氣壯陽。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5 頭臨泣
[別名] 臨池。
[穴義] 膽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寒濕水氣并由天部降落地部。
[名解]
頭臨泣。頭,指本穴在頭部,有別于足臨泣之穴。臨,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內氣血
的運行變化為由上而下。泣,淚水也。頭臨泣名意指膽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寒濕水氣并由天部降
落地部。穴內水濕從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質為陽白穴上傳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后散熱吸濕
而化為寒濕的降水云氣,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淚滴從上落下,故名頭臨泣。臨池名意與頭
臨泣同,池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降水云氣,富含水液。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歸地,小部分吸熱后循膽經上行目窗穴。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16 目窗足少陽陽維之會。
[別名] 至榮、至宮。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風氣。
[名解]
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肝木之性的風氣。窗,氣體交換的通道也。目窗
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頭臨泣穴傳至的弱小水濕之氣,至本穴
后,因受穴外所傳之熱,弱小的水濕之氣吸熱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傳于穴外,故名目窗。
2)至榮。至,最也、極也。榮,植物的茂盛之狀,此指穴內的陽熱風氣充實飽滿。至榮名意
指膽經氣血在此為充實飽滿之狀。理同目窗名解。
3)至宮。至,最也、極也。宮,古代房屋的通稱,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內氣血為飽滿的衛
外之氣。至宮名意指穴內氣血為飽滿的衛外陽氣。理同目窗名解。
4)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氣血為飽滿的陽熱風氣,它一方面循膽經上行正營穴,另一方面則
上行并交于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 一是循膽經上行正營穴,二是外走陽維脈。
[功能作用] 補氣壯陽。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7 正營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義] 膽經的陽熱風氣在此散熱縮合。
[名解]
1)正營。正,正當也。營,軍隊駐扎的營地,有建設、營救之意。正營名意指膽經的陽熱風
氣在此散熱縮合并化為天部的陽氣。本穴物質為目窗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后,陽熱風氣
散熱縮合并化為陽氣,陽熱風氣沒有因冷縮而變為寒濕之氣,本穴起到了正當維持天部氣血運
行變化的作用,故名正營。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的氣血變化為陽熱風氣散熱縮合,隨著穴內氣血的收引變化,陽維
脈的氣血亦匯入穴內,故本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 吸濕冷降循膽經下傳承靈穴。
[功能作用] 吸濕降濁。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8 承靈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義] 頭之天部的寒濕水氣由此匯入膽經。
[名解]
1)承靈。承,承受也。靈,神靈也,天部之氣也。承靈名意指頭之天部的寒濕水氣由此匯入
膽經。本穴物質為正營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后,此氣散熱并吸濕冷降,頭之天部的寒濕
之氣亦隨之匯入穴內,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濕水氣的作用,故名承靈。
2)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的氣血變化為吸濕冷降,陽維脈滿溢之氣隨之匯入穴內,故本穴為
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律] 散熱吸濕冷降并交于腦空穴。
[功能作用] 吸濕降濁。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9 腦空足少陽陽維之會。
[別名] 顳颥。
[穴義] 膽經經氣在此冷降歸地,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
[名解]
1)腦空。腦,首也,首為陽、尾為陰,此指穴內的天之上部。空,空虛也。腦空名意指膽經
經氣在此冷降歸地,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本穴物質為承靈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水
濕之氣化雨冷降歸于地部,穴內的天部層次氣血為空虛之狀,故名腦空。
2)顳颥。顳颥皆指顱骨之一,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水氣,其運行變化亦為潤下特征的冷降變
化。理同腦空名解。
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為云化雨降,陽維脈的滿溢陽氣隨之匯入穴內,故本
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水氣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氣下傳風池穴。
[功能作用] 降濁分清。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或點刺出血,熱則瀉針出氣。
20 風池足少陽陽維之會。
[別名] 熱府。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陽熱風氣。
[名解]
1)風池。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風池
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因受外部
之熱,水濕之氣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輸散于頭頸各部,故名風池。
2)熱府。熱,指本穴氣血性熱溫高。府,府宅也。熱府名意指本穴氣血的變化為受熱膨脹。
理同風池名解。
3)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吸熱脹散的陽熱風氣不光傳輸膽經,同時亦輸向陽維脈所在的天部
層次,故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受熱脹散的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 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
[功能作用] 壯陽益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后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21 肩井手少陽陽維之會。
[別名] 肩解,膊井。
[穴義] 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
部。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
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質
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
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經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膽經之外,經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塊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膽經下行至此的經水一部分
滲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豐滿之處,為人體局部重力場的最高點,脾土中的水濕
容易滲流外出,穴內的肌肉層中水濕因而稀少,由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至此的地部經水也就不斷
地滲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陽陽維之會。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氣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層次氣血因而處
于空虛之狀,陽維脈的氣血及手少陽經天髎穴吸熱上行的氣血因此匯入穴內,故本穴為手少陽
陽維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及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天部之氣化雨冷降,地部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體內,二是滲入穴內
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 疏導水液。
[治法] 寒則通之或先瀉后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22 淵腋
[別名] 泉液,澗淵。
[穴義] 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循胸側肋部從上落下。
[名解] 淵液。淵,深淵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為腋部也。淵腋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
在此循胸側肋部從上落下。本穴內物質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
重力場的作用下由胸側上部直落腰側下部,經水如同落入無底深淵一般,故名淵腋。泉液、澗
淵名意與淵腋同。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大部分經水由胸側上部流落胸側下部,小部分氣化之氣橫傳輒筋穴。
[功能作用] 排泄水液。
[治法] 寒則通之導之或先瀉后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注] 人體何以胸側部位肌肉組織不夠豐滿?其原因就在于膽經淵腋穴的下行經水及脾
經大包穴的下行經水沖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質之故。
23 輒筋
[別名] 神光。
[穴義] 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濕后冷降歸地。
[名解]
1)輒筋。輒,古指車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車輪之泥水的飛濺,此指
膽經氣血在此的變化為冷降下行。筋,肝膽所主的風氣也,此指穴內氣血為水濕風氣。輒筋名
意指膽經的濕冷水氣在此吸濕后冷降歸地。本穴物質為淵腋穴傳來的濕冷水氣,至本穴后,因
散熱吸濕而從天部降至地部,氣血的變化如同飛濺的泥水被擋下一般,故名輒筋。
2)神光。神,與鬼相對,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
冷降,天部氣血虛少并變得明亮清晰。理同輒筋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
[運行規律] 冷降縮合由天部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 收引寒濁。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24 日月膽募。
[別名] 神光。
[穴義] 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名解]
1)日月。日,太陽也,陽也。月,月亮也,陰也。日月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本穴物質一為輒筋穴傳來的弱小寒濕水氣,所處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氣的陰陽
寒熱分界之處,故名日月。
2)神光。神,與鬼相對,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光,光明也,此指穴內氣血來自天之上部
。神光名意指天部的冷收水氣由此匯入穴內。本穴物質為輒筋穴傳來的弱小寒濕水氣,所處為
天之人部,天之上部的水濕因本穴氣血的收引特性而匯入穴內,本穴氣血如同來自神所處的天
之上部,故名神光。
3)膽經之募。乃本穴的氣血物質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氣因而匯入穴內并循膽經而傳,本
穴有收募充補膽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膽經募穴。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人部的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 循膽經下傳京門穴。
[功能作用] 收募膽經氣血。
[治法] 寒則補之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25 京門腎募。
[別名] 氣府,氣俞。
[穴義]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在此聚集。
[名解]
1)京門。京,國都也,人與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內物質所處為地之上部。門,出入
的門戶。京門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日月穴傳來的冷降水氣,至本
穴后,水濕之氣進一步散熱冷降而成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濕云氣
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門。
2)氣府。氣,氣態物也。府,府宅也。氣府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之氣。理同京門名解。氣
俞名意與氣府同。
3)腎經募穴。本穴為天部寒冷水氣的聚集與降落之處,降地后的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
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腎經的體內經脈,本穴有募集腎經水液的作用,故為腎經募穴。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氣及水氣冷降的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天部的寒冷水氣由穴外匯入穴內,地部經水則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濕,募集腎經水液。
[治法] 寒則先瀉后補或點刺出血或多灸,熱則水針或深補淺瀉。
26 帶脈足少陽帶脈之會。
[穴義] 膽經經水在此環腰帶而行。
[名解]
1)帶脈。帶,腰部的環帶區域也。脈,經脈中的氣血也。帶脈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環
腰帶而行。本穴物質為京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環腰而行,氣血所過路徑如人
之腰帶,故名帶脈。
2)足少陽帶脈之會。本穴既為足少陽膽經之穴又為帶脈之穴,故為足少陽帶脈之會。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運行規律與人體所處的不同體位有直接關系。當人體處于直立或坐時,穴內經
水由維道穴出帶脈并流向腿足下部;當人體躺臥時,穴內經水循帶脈由躺臥的高位之處流向低
位之處(大多數情況下是從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經將富余的經水經上、次、中、下此八髎穴
導入體內)。
[功能作用] 約束諸經水液。
[治法] 寒則通之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注] 《難經•二十八難》曰:“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根據本段經文所言及上
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們知道帶脈的氣血物質是地部經水。帶脈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帶
然”,其功用則為“約束諸經”,那么帶脈氣血的回身一周其動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約束
諸經(jing)的(de)呢?如(ru)果說,人體經(jing)脈的(de)上、下方(fang)向行走路線是在(zai)
足少陽膽經,86個穴位別有洞天
文:惟一堂
在王惟一編撰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中明確提出,足少陽膽經,是十二經脈的第十一經。它的基本走向是“從頭至足”,在體內聯系膽、肝、眼、耳等臟腑和器官,在體外分布于側頭部、胸脅和下肢外側。
足少陽膽經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竅陰穴,左右各44穴,共計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側面,29穴在臀、側胸、側頭等部。經脈腧穴有瞳子髎穴、聽會穴、上關穴、頜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率谷穴、天沖穴、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肩井穴、淵液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髎穴、環跳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陽陵泉穴、陽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足竅陰穴。
河南中醫學院許敬生教授主編的《新刊補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校注》一書中,對足少陽膽經的腧穴做了微調,認為足少陽膽經共有經穴43個,左右兩側共有經穴86個。與王惟一編著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相比,缺少了“風市”一穴。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足少陽膽經主治胸脅、肝膽病癥、神經系統病癥和頭側部、眼、耳、咽喉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癥。由于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要想正確的尋找膽經,可以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這三個穴位。
審稿:高建忠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luo/57300.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yu)保護作者(zhe)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fa)(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shi)(shi)與(yu)作者(zhe)取(qu)得聯(lian)系(xi),或(huo)有版(ban)權異議(yi)的(de),請聯(lian)系(xi)管理(li)員(yuan),我(wo)們會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wen)字(zi)與(yu)圖片資(zi)源來(lai)自(zi)于(yu)網絡(luo),轉載是(shi)出于(yu)傳遞(di)更(geng)多信息之(zhi)目(mu)的(de),若有來(lai)源標注(zhu)錯誤(wu)或(huo)侵犯(fan)了(le)您(nin)的(de)合(he)法(fa)(fa)權益,請立即通知我(wo)們(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shu)實,我(wo)們會第一時(shi)(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足少陽膽經:京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