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涉及方法,值得用心思考。譬如說談到老子的“道”,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說“道”就是“路”。“路”這個字,外國學者把它翻譯成“the Way”,然后用大寫,這看起來就很神秘。但問題是路一定是有人在走,并且通往特定的地方,所以你把“道”翻譯成“路”的話,很多問題不能解決。有人說“道”就是“規律”,譬如說有花道、有茶道,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有它的發展的規律,但問題在于:先有東西還是先有規律呢?也有人說“道”是變化的總名稱,而“道”因為本身一直在變化,所以不可名,把“道”跟“名”連起來了。但這種連法當然是有問題的,如果道是變化的總名,請問:是什么東西在變化?
所以像這些都是我們在學老子《道德經》的時候,首先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剛剛只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什么?你怎么去理解“道”呢?所以在這一集談到學習和理解的方法的時候,我們要談以下三點:
第一,要借重西方詮釋學的方法。
第二,要“以經解經”,就《老子》本身的內容來看,設法了解每一個重要的觀念。
第三,要配合個人生活經驗來做對照及驗證。
(一)借重西方的詮釋學方法
我們先看第一點。西方哲學發展到當代,特別就閱讀經典及了解文本提出了詮釋學的方法。學會這個方法,對于我們將來閱讀古代經典,或任何一本重要的書籍,都會有所幫助。所謂的“詮釋學方法”怎么操作呢?就是當你讀到一段原文的時候,要從四個層次去思考,才能夠準確掌握它的意思。這四個層次照順序:
第一個層次要問:這句話究竟在說什么?就是它的原文到底有沒有問題?原文的內容是什么意思?
第二個層次要問:這句話想要說什么?我們在念書的時候,常常發現作者意在言外的情況。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有他特定的時代及思想的背景。了解這個背景之后,才知道他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也就是:他想要說什么?
第三個層次要問:這句話能夠說什么?經典寫成之后,每一個時代的人在閱讀的時候,都有他特殊的理解,這展現了“這句話能說什么”。換言之,一句經典寫下來之后就有無限的可能性,有多少人閱讀就有多少種解釋的可能。歷代以來對于《老子》的注解,可以列入這個范疇。
第四個層次要問:這句話應該是在說什么?這就是經過前面三步了,先了解它原文究竟說什么,再去認識它想要說什么,以及要看看歷代的注解,就是它能夠說什么,最后是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人必須判斷:這句話應該是在說什么?所以,這四個詞連起來看就是一句話:究竟說什么、想要說什么、能夠說什么、應該說什么。
這四個是非常完整的一個步驟。當然我們不可能每一句話都把四個步驟分開來仔細研究,只是我要強調的是,我們今天在讀《老子》的時候,當我提出某種解釋,我是經過前面四個步驟,我才能做判斷的。結果我們今天在念老子《道德經》這本書,
首先出現的問題居然是在第一個層次,就是它原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上次提過,我們參考的版本是魏朝王弼注解本,一般都認為這個版本值得肯定,所以我們先簡單介紹王弼這位學者的背景。王弼的年代是公元后226年到249年,他只活了短短23年,但是他注解過兩本書,是中國念書人不能忽略的。第一本是注解《易經》,第二本就是注解老子《道德經》。他的注解是把道理講得完整、透徹,而文辭表達得舒暢、優美,所以我們以王弼本為主。但是,王弼本離開《老子》的原文至少有六七百年,所以接著要參考地下出土的帛書本《老子》,也就是在漢朝初期的《老子》的版本。把這兩本配合,應該是很接近《老子》原本的文句了。當然,我們還要參考老子之后的莊子、韓非子等等先秦的學者,他們對于老子思想的引用及發揮也值得我們參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老子他究竟說了什么。
第二步就是要分辨“它想要說什么”。譬如,在《老子》的書里面非常重視一個詞,叫做“圣人”。但是“圣人”這個詞,跟儒家所謂的“圣王”或是“德行完美的圣人”不一樣。老子筆下的“圣人”是要化解整個時代危機的,所以它的意思是指“悟道的統治者”。一方面,圣人有“統治者”的身份,所以才能以他的言行表現直接影響全體百姓。更重要的是,他是“悟道的”,他悟道之后才能夠有這么特別的表現。所以“圣人”這個概念和他的作為構成《老子》全書將近有一半的篇幅,都談到了有關圣人如何修煉及如何治理的。那么接著就要問:悟道的“道”是什么?老子為什么要提出“道”呢?這是我們前面說過的,他是要化解當時非常嚴重的存在上的虛無主義,要把道拿出來作為一切存在的來源與根據。
至于第三步“它能夠說什么”,歷代以來有幾百家注解,加上后來外國人的研究及翻譯,都值得參考。有一套書是嚴靈峰所主編的《老子集成》,里面收集了400多冊中國歷代以來有關《老子》的研究,但是這套書還在慢慢地擴編之中。代表什么?研究老子的人實在是很用功,每個人都努力提出自己的心得,而這些心得有些是大同小異,有些是千差萬別。
所以重要的是第四步“它應該說什么”。這個時候就要談到第二點,叫做“以經解經”。
(二)以經解經
舉個例子來說:老子有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話叫做“道法自然”,但請問“自然”是什么意思?首先我們要知道,“自然”這兩個字在中國的文字里面,就是在《老子》書里面第一次把它結合而使用的,“自”就是“自己”,“然”就是“樣子”,“自然”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樣子”。所以,“道法自然”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或天地萬物,而是指萬物保持自己的樣子。換句話說,任何東西保持自己的樣子,“道”就在里面展示出來。像這叫做以經解經——用老子里面的“自然”來解釋老子用的這個詞,而不是用我們后代或者其他人的想法來替老子解釋。
譬如說,《老子》書里面“自然”這個詞出現五次,你整個研究一次就知道,它的意思確實是指“自己保持自己的樣子”。就像“圣人”這個詞一樣,有它特別的用意,而只有在《老子》書里面才能看出來他在說什么。這就是以經解經,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盡量不去扭曲他的意思,或是說把《老子》當作自己思想的注腳。
本文地址://n85e38t.cn/dahuadaodejing/58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