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就是名稱未定之前,也就是人類還未出現的時候,那是萬物的起源。“有名”就是名稱已定之后,當然是人類所定的名稱,那就是萬物的母體。這里不可能使用到“天地”兩個字,因為天地也是萬物的一部分,萬物包含天地在內。有關天地與萬物的關系,將來還會談到。在原文不談“天地”,只是說“萬物”,為什么?因為帛書本甲本、乙本都直接提到“無名,萬物之始”。更有趣的是王弼這位天才,他所注解的《老子》的版本,寫著很多人今天所念的“無名,天地之始”;但是他在注解這句話的時候,完全不談天地,而只談萬物。另外,在《史記·日者列傳》里面,也特別引用這句話,上面說:“無名者,萬物之始也。”這就更進一步證明帛書《老子》的“無名,萬物之始”是正確的,所以就不必談“天地”了。
為什么要堅持這一點呢?如果無名是天地之始的話,請問“天地”兩個字不是名稱嗎?那么接著第二句就有問題了,你說“有名,萬物之母”,于是天地可能變成萬物之母了。事實上,自古以來真的有專家這樣注解《老子》。譬如,在兩漢之際,最早的一個注解版本是河上公注解的《老子》。他是一位養生專家,他說:“有名”就是指天地,天地生萬物,就好像母親養育子女一樣。這種解釋是不對的,為什么?因為在《老子》書里面,“道生萬物”是基本的立場,這個沒得商量。道生萬物,將來我們會一再看到這個立場。
總結前面所說,可以這樣理解:人活在世界上,有理性可以思考,他看到宇宙萬物在變化生滅的過程中,自然就要問:這一切的來源與歸宿是什么?不管那個來源與歸宿是否有名字,或者不可說清楚,但不可說不等于不存在,它一定存在。但它的名字只能是因人類的理性需要而勉強定的。了解這一點之后,就知道為什么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識,要把他們最好的祭品獻給不知名的神,因為這個神根本無法用名稱加以界定。后來,人為了需要還是給他取了名字,不管稱他為上帝、天、梵或宙斯等等,那都是勉強取的。談到“名”,是因為人有理性,一定需要名稱或概念才能進行思考。這就是為什么講完“道”之后,立刻就要講“名,可名,非常名”,然后再以“無名”“有名”(也就是名稱界定之前與之后)來說明那是萬物的起源以及母體。
說“無名是萬物的開始”,這沒有什么問題。宇宙萬物在人類出現之前,本來就沒有名字的問題。叫它山,叫它海,有什么差別?叫它牛,叫它馬,也沒什么不同。但是,人出來之后,有思考的必要,就必須取名字了。所以接著說“有名,萬物之母”,什么意思呢?比說我們看到一種動物,給它取名叫“馬”,“馬”這個名字就可以涵蓋所有的馬在內。具體存在的是個別的馬,而“馬”這個名稱就變成所有馬的母親了。母親只有一個,就是這個名稱,而子女有多少呢?可以慢慢增加,數也數不完。這樣一來,就知道為什么說“有名是萬物之母”了。因為是人類在給萬物取名字,取了名字以后,可以用一個名稱來概括所有的個體。如此,人類才能繼續進行它的思考,也才能建構它的文化。
首先,萬物充滿變化,總在生生滅滅,因此一定有來源與歸宿,可以暫且稱它作“道”,這個“道”是不能夠用言語去加以表述的。
但人類有理性,一定需要使用名詞和概念,所以就把“名”當作“道”之后立刻出現的一個字。因為“名”是人的理性所能認識的一個名稱。
萬物的開始是無名的狀態,而萬物的具體出現是有名的狀態。也即是人用“名”來概括“實”,然后可以掌握到宇宙萬物,再進行認識與利用。而人類生活的發展,也就是從這一點開始。
在《老子》的思想中,“名”是一個關鍵。人有理性,必須用名稱來界定萬物,進行思考,從這里也可能造成其他復雜的問題。因為人除了理性之外,還有意志,會產生欲望。你有所了解,就會有所欲求。這就是我們下一集會接著說明的“無欲”“有欲”的問題。
在古埃及的神話里,描寫神在創造的時候,一說出名稱,就可以把這個名稱所代表的實際事物創造出來。而猶太人的《圣經》也一樣,神創造天地的時候,他說“有光”就有了光。用取名字的方式使萬物存在,這也說明了“有名是萬物之母”。在神話里面,有很多相關的材料。然后,人類用名稱來概括個別的事物,使它們合成一類,這是普遍可見的事實。
就這一點請你思考:為什么你認識一個朋友時要先記得他的名字?否則,這個朋友常常在變化中,到后來就印象模糊了。記得名字的話,可以準確把握他這個人。現在能不能就這一點,請你思考一下,有沒有什么心得?
本文地址://n85e38t.cn/dahuadaodejing/58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