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nian)7月30日訊 今(jin)年(nian)年(nian)初,一名(ming)男子用非常殘忍(ren)的碎(sui)尸手法殺(sha)害(hai)(hai)一個小(xiao)女孩(hai),行為(wei)相當變態。據悉(xi)這名(ming)男子殺(sha)害(hai)(hai)小(xiao)女孩(hai)的動因竟然是為(wei)了尋死(si),因為(wei)他(ta)兩(liang)次輕(qing)生被救下(xia)才出此下(xia)策,害(hai)(hai)人害(hai)(hai)己。
這名男子能做(zuo)出(chu)這種可惡(e)的(de)事情,很大一部分原(yuan)因是(shi)心(xin)理問題(ti)。研(yan)究表明(ming),大多(duo)數(shu)的(de)犯(fan)罪都是(shi)由于罪犯(fan)的(de)心(xin)理問題(ti)引起的(de)。
現(xian)在(zai)的(de)(de)(de)社會(hui)追求(qiu)一(yi)個快字,這樣快節奏的(de)(de)(de)生活讓我們都感覺到壓(ya)力(li)山大(da)(da),就業(ye)困難,工(gong)資不(bu)高還得經常加班(ban),一(yi)不(bu)努力(li)就有被炒魷魚的(de)(de)(de)風險,加上丈母娘的(de)(de)(de)條件必須有房(fang)有車。想要升值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zou)上人(ren)生巔峰需要付出很(hen)多的(de)(de)(de)努力(li)承受很(hen)大(da)(da)的(de)(de)(de)壓(ya)力(li)。所以現(xian)代人(ren)通常面臨(lin)心(xin)理(li)問題的(de)(de)(de)困擾。
關于心理問題與(yu)犯罪(zui)之間(jian)的(de)關系,國(guo)內外的(de)心理學(xue)家(jia)和犯罪(zui)學(xue)方面(mian)的(de)專家(jia)都曾進行過大量(liang)的(de)研(yan)究。研(yan)究表明,那些心理不健康的(de)人群(qun)更加容(rong)易(yi)走上犯罪(zui)的(de)道(dao)路。這幾類人群(qun)一(yi)般容(rong)易(yi)產生心理問題滋生犯罪(zui)。
第一,小時候(hou)處于不(bu)良的環境之(zhi)中,耳濡目染走上不(bu)歸路。這類人一般性格暴躁易怒,不(bu)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di)二,遭遇家庭(ting)變故(gu),對(dui)心(xin)理造成嚴重(zhong)的創傷。這類人心(xin)思縝密,一般(ban)沉默(mo)寡言(yan)較少(shao)與人交談,心(xin)里藏(zang)著很多(duo)事又不(bu)愿(yuan)意跟人傾(qing)訴,然后(hou)導致自身抑郁(yu)、焦躁、想不(bu)開(kai)以至于做出(chu)不(bu)該做的事情。
第(di)三,青少年人群,青少年心理(li)生(sheng)理(li)發育還都不(bu)健全,比較偏激,逆反情緒(xu)嚴重,凡事喜(xi)歡追(zhui)求刺激與(yu)眾不(bu)同而有可能(neng)誤入(ru)歧途(tu),所以(yi)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de)變化,好好引(yin)導。
心理問題有時表面(mian)看著影響不(bu)大,但是真要(yao)發(fa)展到一定程度就麻煩了,當我們(men)發(fa)現周邊人不(bu)對勁要(yao)盡(jin)早帶他們(men)看醫生(sheng),化解(jie)心病。
金章勛
金長勛,出生于1968年,韓國歌手,有“韓國歌神”之稱,曾舉辦過2000多場演唱會,捐款數超過了80億韓元,是韓國民眾心中的頭號慈善藝人,代表作為1991年發行的《那個地方》。
中文名:金章勛
國籍:韓國
血型:O型
身高:184cm
體重:64kg
出生日期:1967年8月14日
職業:歌手
畢業院校:慶元大學
代表作品:《那個地方》
基本信息
家庭情況:1男2女中的老幺
出道:1991歌曲
朋友明星:尹鐘信(_),劉希悅(_)
學歷:慶元大學(你仆,暫譯),英語英文學科,畢業
所屬會設:UniversalMusic(蒲_)
愛好:圍棋,在繁華的街道上觀察人們,構思演出
話題:2006年3月~6月在10個城市進行全國巡演“MyProfile”,第六回光州Biennale()公式歌手
出演經歷
影視作品:緊急通緝令19號(炮_19)(2002)RadioStar()(′畫社,早晨(哆_,2006)
Radio:KBSCoolFM金章勛的MusicShowDJ(2004),CBSFM金章勛的我們(_)DJ(1997)獲獎:記者選拔2001年最高先行演藝人(2002)
人生經歷
自殺未遂
2012年10月08日據朝鮮日報報道,被稱為“捐贈天使”的歌手金章勛因在社交網(SNS)上留下暗示要自殺的留言,引發了軒然大波。5日凌晨1時20分許,金章勛在me2day上留言說:“現在睡著后,明天早晨可能會醒不來。可能是藥吃多了。應該要堅持到底,但還是崩潰了,非常抱歉。因為被所信賴的人背叛,再也無法忍受,真的很傻。”雖然這段留言在1小時后就被刪除,但“感覺金章勛要自殺”的網友猜測迅速在社交網上擴散。
當天下午5時許,正在住院的金章勛又留言說:“現在醒了過來。精神恍惚。不想說謊。那個是真的。不是身體,是心理問題。”3小時后,他再次留言稱:“理應積極去克服,但還是輸給了世界和憤怒,抱歉。”金章勛方面表示:“他認為其他歌手盜用了自己的演出節目,因此很傷心。”
一、成癮行為
進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與社會的接觸更廣泛,也會更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成癮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臨床醫學中病人對藥物的依賴現象。當前,在青少年群體中比較常見的成癮現象主要有吸煙和飲酒成癮、游戲成癮以及網絡成癮等。
(一)吸煙成癮
吸煙行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據統計,目前我國9~12歲小學生中約有10%~15%的人吸煙;12~15歲的初、高中生約有35%以上的人吸煙;16歲以上的高中生、大學生吸煙者則占到了被調查者的75%。青少年初次吸煙的年齡也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在我國,當前青少年吸煙的狀況主要有三個突出特點。
(1)男生吸煙的比例較高。在男生中,初一學生吸煙比例約四分之一,高一學生吸煙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在一些職業技術學校及工讀學校這一比例能到達60%甚至更高。
(2)少數女學生也吸煙,而且目前女學生抽煙人數有發展的趨勢。
(3)開始吸煙的年齡變小。在吸煙的青少年中,很多人小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吸煙。
從我國情況來看,影響青少年吸煙行為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個方面。
(1)我國社會吸煙的風氣很嚴重,各種公共場合和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煙,對青少年吸煙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2)家庭中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吸煙行為和態度會起到強化和示范作用,家庭中父母的監控不適當和親子關系不良與吸煙行為有關,家庭的社會生活背景也有一定影響作用。
(3)同伴群體在青少年發展中具有成年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其所屬群體對吸煙的態度和團體的性質等都會影響到青少年吸煙與否及吸煙的多少。
(4)心理上的自我滿足。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較大的變化,容易對吸煙產生好奇心,這種獨立意識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學生容易沾上吸煙行為。
(二)游戲成癮
目前國際上將電子游戲分為單機電腦游戲、游戲機游戲以及電腦網絡游戲。電子游戲本身有其積極的一面,它能夠訓練人的手、眼、腦的配合能力,起到一定的開發大腦、提升智力的作用,有助于激發鉆研、創造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可以增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但是,網絡和電子游戲也是一把雙刃劍。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較差,社會技能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更容易沉溺于游戲中,而且由于電子游戲的設計情節、內容、畫面等良莠不齊,容易給他們在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適應方面造成困擾和傷害。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暴力場景,對青少年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隨著這三類游戲越來越逼真,他們對游戲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而網絡游戲又因具有娛樂性、互動性、開放性和虛擬現實性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沉迷其中。過度玩電子游戲會導致類似依賴綜合征等一系列的問題(劉學軍等,2002)。玩電子游戲成癮者與那些精神活性物質成癮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主要表現為持久地渴望或難以控制或減少玩電子游戲,為了滿足強烈的玩電子游戲的沖動而放棄重要的社會角色和其他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停止電子游戲活動后則會出現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應(楊彥春、祝卓宏,1999)。而沉迷于電子游戲的青少年更多地表現出較高的抑郁和焦慮,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社交問題、行為問題以及家庭矛盾等。
對于暴力游戲與青少年攻擊性之間的關系,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研究一致表明,接觸電子游戲暴力與攻擊行為存在正向聯系。一項對八、九年級的青少年研究的結果顯示,那些低敵意特質卻玩暴力游戲的青少年反而比那些具有強敵意特質但不玩暴力游戲的青少年更容易發生身體沖突。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玩電子游戲與攻擊性認知、歸因和行為有因果聯系。
(三)網絡成癮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網絡成癮問題也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在我國,青少年在網絡活動的人群中占據主要位置,而網絡成癮的發病年齡為15~40歲,青少年為高發人群。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又稱為網絡性心理障礙或網絡依賴等。目前對網絡成癮還沒有一致的定義,有人將其定義為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網絡成癮的人主要表現為一種不自主的強迫性網絡使用行為和在網絡使用過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時間,并且隨著網上活動帶來的滿足感的強化,使用者出現難以自拔的現象。在初期,患者會出現精神依賴,渴望上網,如果不能如愿就會產生極度的不適應感,情緒低落、煩躁不安、焦慮、抑郁等;隨后就會發展為軀體的依賴,表現為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癥狀,最終導致學習、生活等方面受到嚴重影響。網絡成癮會造成青少年心理、生理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不良后果。它會占據成癮者幾乎所有的時間和注意力,使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認知能力下降,出現嚴重的動機沖突和情緒困擾,如抑郁和焦慮,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參與集體活動的動力減弱。
研究者對于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本身特征。網絡本身具有的匿名性、時間快、范圍廣、自由度高等特點,可以使人際交流具有很大的吸引性,而同時可以不受現實生活交流方式的限制。
(2)人格特征。那些具有高焦慮、低自尊、抑郁傾向、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方面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網絡成癮。
(3)家庭和學校環境。家庭和學習的壓力會導致青少年產生情緒、認知、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失調,因此他們就會借助網絡來舒緩壓力,逃避現實中遇到的困難。
二、內部失調
青春期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以及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青少年會產生困擾、絕望、悲觀等消極的情緒,因此極易產生內部心理問題,如抑郁、焦慮、青春期精神分裂和自殺傾向等。
(一)焦慮和抑郁
抑郁常用來描述一種普遍的悲傷、痛苦或失望的情緒狀態,是青少年較為普遍的心理困擾。抑郁一般會表現在情緒、認知和行為上,情緒上的主要癥狀有壓抑、沮喪、對各類活動都不感興趣,在認知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猶豫不決等,還會出現厭食、失眠和精力不旺盛等癥狀。
青少年由于面對的壓力逐漸增大,抑郁癥狀也普遍增多。彼得森等(Petersen,et al.,1993)報告了青少年抑郁的不同發展范式:青少年在13~15歲抑郁心境急劇增加,在17~18歲達到高峰,隨后下降到成人水平。.青少年抑郁患病率遠遠高于兒童,其終生患病率與成年人接近,低者4%,高者達25%,這表明成年抑郁癥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已發病(舒明躍,2004)。大多數研究認為,兒童期(13歲以前)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但在青少年時期,女性患病率明顯上升,與男性之比大約為2∶1甚至3∶1,與成年人基本相當。女性患抑郁癥的比例高于男性,這可能是因為,在面對壓力時女孩更容易把感覺指向內部,而男孩則會將注意力轉向外部表達。這樣面對同等程度的壓力時,女孩更有可能變得抑郁。
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遺傳和生物學的因素外,主要有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創傷性應激事件和持續積累的不良體驗,另一個就是個人的認知特征。對青少年來說,來自家庭中的家庭環境氣氛、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系等以及學校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業成績等都可能構成威脅青少年的生活應激事件,從而導致青少年的抑郁(徐馨琦等,2005)。在對青少年人群的研究中,抑郁主要和學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兩個領域相關。在學業領域中,教師、父母、同伴對學業能力的評價與抑郁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有抑郁情緒的青少年具有較少的同雙親的親密度、社會支持,并比他們的同伴表現出較低的自尊(邱炳武,2001)。而個人認知特征能夠影響個體對消極事件的解釋,這就是為什么同樣遭遇不幸的人有的就不會患上抑郁癥。研究顯示,青少年的自我認知與抑郁有相關,自責和受別人責備后的自我認知方式與抑郁之間有顯著相關,同時還發現,青少年抑郁和認知、自責、反思、積極的自我評價等有高度的相關關系。
焦慮比抑郁在青少年中表現得更為普遍。有研究顯示(屈堅定,2003),在被調查的13~16歲學生中,有70%的人自稱有很多憂慮,將近半數說他們的生活缺少樂趣并且使他們緊張,超過1/4的人說存在睡眠障礙。男孩與女孩有相似的焦慮傾向。焦慮的主要來源中,與學校有關的項目占到了2/3。將近半數學生對大量的家庭作業感到焦慮,一半左右焦慮與離校以后的就業有關。青少年的抑郁與持續的焦慮,若不加以治療則會對成年后的工作、家庭和社會生活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但是,由于人們通常認為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正處于情緒暴躁和憂郁并存的時期,許多人認為抑郁只是青少年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導致家長和教師很少注意到青少年的抑郁癥狀,有70%~80%患抑郁癥的青少年沒有得到任何的治療。
(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癥
從15歲開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發病率明顯增多,到青年期達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很明顯,主要表現為:思維紊亂,扭曲現實或脫離與現實的聯系,不能控制情緒以及人格混亂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現出先兆,如社會行為退縮、交往困難、敏感固執、戒心過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癥出現的原因主要是遺傳因素所致。調查表明,同卵雙生子均發此病的比例為50%,異卵雙生子均發此病的比例為12%,兄弟姐妹同時發病的概率就更低了。但這種遺傳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發生效應,還是由青春期個體所具有的特殊身心特點所決定的。這個年齡的個體最易感受壓抑、挫折和焦慮,而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則是導致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對性的妄想,這與青春期性機能的迅速發展有密切關系。
(三)自殺傾向
自殺的傾向和行為在童年期以前極為少見,從青春期開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線上升趨勢。美國的統計數字顯示,在15~19歲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殺是排在事故、癌癥、其他疾病、被殺之后的第五個原因。《中國的自殺現狀:1995~1999年》中的研究結論表明:估計中國平均年自殺率為23/10萬,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我國目前已屬于世界上的高自殺率國家之一。據調查顯示,自殺已是我國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歲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王聲涌,2003)。
13~14歲在校學生中自殺意念發生率為29%。我國小范圍的調查(范存欣等,2005)顯示,在校15~26歲學生的自殺意念發生率為17.64%,自殺計劃發生率為2.71%。自殺已遂、自殺未遂、自殺意念的發生,與青少年的年齡及發育成熟與否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功自殺率越高。18~20歲是青年自殺的高峰年齡段,這主要是由于在學業和求職過程中遭受挫折而出現嚴重的心理失衡狀態,且不能得到及時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而采取“一死了之”的手段。其中2/3的自殺者為20~24歲,30%為16~19歲,僅有8%的自殺者年齡小于15歲(趙靜波、季建林,1997)。多數西方國家自殺死亡的青少年中男性多于女性,自殺青年男女之比為3∶1。男性自殺人數多的原因是因為男性一旦發生抑郁,所產生的挫折感、失敗感和悲觀情緒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逆轉和無可挽回的內在體驗,同時男性往往不像女性那樣去尋求幫助,而是傾向于走極端和采取危險的方式,這樣大大限制了干預的機會。而在國內,無論是自殺行為還是自殺意念的發生,女性均明顯高于男性(梁軍林等,2000)。
在自殺的傾向與方式上,存在著男女差異。女性多采用消極的自殺方式,如吃大劑量的藥物或服毒;男性多采用主動的自殺方式,如用手槍自射或自縊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較徹底,多能完成自殺;女性一般只是表現出有自殺的傾向和舉動,但許多時候不能完成。在男女兩性青少年中有自殺企圖和實際完成自殺行為的比例為100∶1。少年自殺的具體原因很多,如懷孕、學業失敗、與父母發生沖突、被同伴拒絕、被社會排斥、違法犯罪后的恐懼,也有人是出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論具體情況如何,有一條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期需面對的困難和煩惱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積累起來而導致心理崩潰,最終導致采用自殺的方式來解脫。
三、外部失調──反社會行為和青少年犯罪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對青少年的反社會行為的界定意見并不統一,但一致的觀點是青少年的違法行為要比其他年齡階段更普遍。根據近年來出版的有關青少年犯罪統計資料,我國青少年犯罪似乎有愈加嚴重的趨勢。我國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的20%~30%上升到80年代的70%~80%。進入90年代,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中的比例雖有下降,但形勢仍很嚴峻:1990年為57.31%,1991年為52.88%,1992年為50.78%,1993年為50.74%,1994年為49.12%,1995年為45.54%,1996年為40.53%,1997年為37.85%,1998年為39.39%,1999年為36.71%。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現出暴力化、團伙化的趨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類型集中為搶劫、強奸和盜竊,在押未成年犯中上述犯罪類型人數比例分別為64.4%、11.3%、10.5%,占全部犯罪類型的八成以上,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孫云曉,2006)。
許多調查材料表明,這幾年我國的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現出這樣一些特點。
(1)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案犯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青少年犯罪年增長率超過5%。
(2)犯罪年齡呈下降趨勢,且團伙性犯罪居多。據有關數據分析,從1998年到2003年,青少年作案平均年齡下降2歲,由17.6周歲降為15.7歲。14~16歲青少年犯罪狀況日益突出,14歲以下的犯罪案例也明顯增多。
(3)閑散青少年等群體違法犯罪凸顯。團中央對2 361名青少年罪犯調查后發現,閑散青少年為1 445人,占61.2%,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體。
(4)家庭問題和失學、輟學問題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明顯。近年來,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的家庭逐漸增多。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在對全國18個少管所和監獄的調查中發現,有26.6%的青少年罪犯來自破碎家庭,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罪犯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于濱,2004)。
(5)因非法網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導致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最新統計,因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誘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了5倍多。
無論是官方記錄還是青少年自我報告的研究都表明,青少年的反社會行為從青少年早期就開始逐級增長,嚴重的暴力犯罪和財物犯罪在青春期都有所增長,到青少年中、晚期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到了青年早期有所下降,成年早期才有少許下降。在反社會行為和犯罪行為中,男孩的比例要明顯大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擊性,更容易卷入到反社會的活動中。
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須從控制和消除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素入手。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徐愛東,2005)。
(1)家庭因素。導致孩子不良成長的家庭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家庭破裂,最新統計顯示,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二是父母素質偏低,親子溝通不足;三是家庭教育觀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對,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更可能使用體罰式的管教方式。
(2)同伴因素。在青少年時期,同伴逐漸取代父母的影響,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響因素。許多青少年犯罪行為都是在群體壓力的情景下產生的。另外,同伴團體等亞文化群體對青少年的交往也有重大影響,有些群體會鼓勵攻擊行為甚至犯罪行為的發生。他們中較多人會被同齡群體排斥。有調查顯示(孫云曉,2006),對于那些僅僅是學習跟不上的同學,13%的同學希望他們離開班級;對于那些由于不良行為受到學校處分的同學,將近一半的同學認為他們應該離開班級;而對于有嚴重不良行為,受到公安機關處理的同學,來自同齡群體的排斥更加強烈,只有25%的同學愿意他們留在原來的班級。
(3)青(qing)少(shao)年(nian)(nian)(nian)自身(shen)因(yin)素。青(qing)少(shao)年(nian)(nian)(nian)時期的個(ge)體集眾多矛(mao)盾于(yu)一身(shen),表(biao)現為:既渴望擺(bai)脫束(shu)縛,但又(you)受到能(neng)(neng)力(li)的限制(zhi);既想(xiang)得到他人的認同,但自我中心(xin)(xin)(xin)意識太強;既想(xiang)張揚個(ge)性,但又(you)比較偏激。再(zai)加上(shang)這段時期心(xin)(xin)(xin)理發育還不(bu)成(cheng)熟(shu),情緒不(bu)穩定,逆反心(xin)(xin)(xin)理強,自尊心(xin)(xin)(xin)強,分(fen)辨是(shi)非能(neng)(neng)力(li)較差,自我控制(zhi)能(neng)(neng)力(li)和心(xin)(xin)(xin)理承受力(li)都較弱,這些特點很容易激化矛(mao)盾,使青(qing)少(shao)年(nian)(nian)(nian)無所適從。如果得不(bu)到正確的引(yin)導,青(qing)少(shao)年(nian)(nian)(nian)就會走上(shang)歧途,甚至違(wei)法犯罪。
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比較好,但是孩子的壓力可以說非常的根據教育局,對所有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給予疏導,其中有很多學校已經開導學生心理問題。現在(zai)孩子(zi)的(de)(de)壓(ya)(ya)力(li)都是家長和老(lao)師有目共睹的(de)(de),對于很多孩子(zi)現在(zai)的(de)(de)壓(ya)(ya)力(li)已經導(dao)(dao)致心理健康(kang)的(de)(de)問題(ti),據(ju)了解高校有一(yi)學生(sheng)(sheng)因為心理的(de)(de)問題(ti)導(dao)(dao)致自殺(sha)身亡,這樣的(de)(de)事件在(zai)生(sheng)(sheng)活中(zhong)也(ye)屢屢發生(sheng)(sheng)。可(ke)以說這樣的(de)(de)消息非常讓人(ren)悲痛,畢(bi)竟(jing)學生(sheng)(sheng)學習的(de)(de)目的(de)(de)就是改變自我(wo),可(ke)是學習的(de)(de)壓(ya)(ya)力(li)卻(que)讓孩子(zi)們失去(qu)了生(sheng)(sheng)命。
學生心理健康可能有很多孩子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大學壓力是非常大的,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面,通常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補習班,這樣孩子根本都沒有放松的機會。可是孩(hai)(hai)子畢竟是孩(hai)(hai)子,他們的(de)(de)心理健康是需要時(shi)間來治愈的(de)(de)。很多高校的(de)(de)壓力也非常的(de)(de)大,導致(zhi)青(qing)少年健康的(de)(de)問題也不斷發生。
心理健康教育根據現在中小學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我們已經有多種形式,比如孩子心理自閉抑郁。或者脾氣比較暴躁,厭學這些問題其實都要深得關注,孩子自殺的行為就是他心里長期積壓的想法導致的,并不是一日所成。所以家長學校(xiao)都應該(gai)及時關(guan)注孩子的健(jian)康問(wen)題,像這(zhe)(zhe)種表現我(wo)們都要及時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壓(ya)力,像這(zhe)(zhe)種青少年自殺(sha)特別觸目驚心,而且這(zhe)(zhe)種事件令(ling)人十(shi)分(fen)擔(dan)憂。
像這樣平時孩子發生口角或者是被老師批評,有很多孩子就承受不了這些壓力,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關注點,可是通常會被遺棄,像這種自殺事件就比較多,雖然看起來不是很矛盾,可是每一個年輕生命的背后都離不開支持和自信的心理。所以為了緩解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及時給予孩子們最美好的關心和最溫馨的包容。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xinli/74319.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zhen)實(shi)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quan)異(yi)議的(de)(de),請(qing)聯系管理員(yuan),我(wo)們(men)會(hui)立(li)即(ji)處(chu)理,本站部分(fen)文字(zi)與圖片資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于(yu)傳遞更多信息(xi)之(zhi)目(mu)的(de)(de),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侵(qin)犯了(le)您的(de)(de)合法權(quan)益,請(qing)立(li)即(ji)通(tong)知我(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shu)實(shi),我(wo)們(men)會(hui)第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pian): 女子被曝(pu)遭人割頭,不要忽略“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