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上患有社交恐懼癥怎么克服
心理治療1、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癥的首選方法。系統脫敏療法、暴露沖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癥效果良好。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的條件性聯系;二是對抗回避反應。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回避令他們產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景而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社會功能[3] ?。2、系統脫敏治療應用較多,它可以分為實景脫敏和想象脫敏。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松訓練。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交恐懼的情境的清單,然后從引起最弱的恐懼反應的情境開始,逐一讓病人身處其中,或由其想象身處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驟做到病人適應,感到徹底放松為止,然后再接著做下一個較令人緊張的情境,直至最強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懼為止。藥物治療藥物不能單純的消除患者的恐懼情緒,但可用苯二氮卓藥物和普萘洛爾等藥物可以緩解恐懼帶來的軀體焦慮反應,降低植物神經反應。SSRI類如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治療社交焦慮障礙有效,三環類抗抑郁劑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嗎氯貝胺對恐懼癥也有療效,但藥物的不良反應限制了應用。其它治療松弛療法、冥想、氣功等對患者也有幫助。
二、為什么會患有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與其它恐懼癥類似,目前認為社交恐懼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恐懼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雙生子研究結果同樣提示廣場恐懼可能與遺傳有關,且與驚恐障礙存在一定聯系。某些特定的恐懼癥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懼,先證者中約2/3的生物源親屬患有相同疾病,這類患者對恐怖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也與一般的恐懼癥患者不同,他們表現心動過緩而不是心動過速,易發生暈厥[2] ?。神經生化研究有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癥患者出現恐懼癥狀時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升壓試驗陽性,可樂定激發實驗引起的生長激素反應遲鈍。心理社會因素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癥的發生機制,認為恐懼癥狀的擴展和持續是由于癥狀的反復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回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三、緩解社交恐懼癥的方法
后放下,每次反復做30下,每天這樣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里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于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并且是專心的。當然,對于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試想,你若老是回避別人的視線,老盯著一件家具或遠處的墻角,不是顯得很幼稚嗎?難道你和對方不是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嗎?為什么不拿出點勇氣來,大膽而自信地看著別人呢?有時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過分緊張,而是由于你的知識領域過于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緣故。假若你能經常讀些課外收籍、報刊雜志、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你就會發現,在社交場合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意見。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四、社交恐懼癥如何診斷鑒別
診斷要點1.符合神經癥性障礙的共同特點。2.以恐懼為主,同時符合以下4項癥狀:(1)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的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2)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紊亂的癥狀。(3)出現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4)明知恐懼是過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無法控制。3.對恐懼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為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癥狀。4.病程持續1月以上。5.導致個人痛苦及社會功能損害。6.排除廣泛性焦慮障礙、疑病癥、抑郁障礙、精神分裂癥。排除軀體疾病如內分泌疾病。鑒別診斷1.正常人的恐懼 正常人對社交活動場合也會有一定的緊張、焦慮心理,關鍵看這種恐懼的合理性、發生的頻率、恐懼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癥狀、是否明顯影響社會功能,是否有回避行為等來綜合考慮。2.與其它神經癥性障礙鑒別 恐懼癥和焦慮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社交恐懼癥的焦慮由特定的對象或處境引起,呈境遇性和發作性,而焦慮癥的焦慮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常持續存在。強迫癥的強迫性恐懼源于自己內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對外界事物恐懼。疑病癥患者由于對自身狀況的過分關注而可能表現出對疾病的恐懼,這類患者認為他們的懷疑和擔憂是合理的。3. 抑郁障礙 某些抑郁障礙伴有短暫的恐懼,某些社交恐懼癥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懼癥與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懼。診斷則根據當時每一個障礙是否達到診斷標準。若恐懼癥狀出現之前已經符合抑郁障礙的標準,抑郁障礙的診斷應優先考慮。4.顳葉癲癎 可表現為陣發性恐懼,但其恐懼并無具體對象,發作時的意識障礙、腦電圖改變及神經系統體征可資鑒別。
社交恐懼癥,又名社交焦慮癥、見人恐怖癥,是恐怖癥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怖癥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癥(SAD),是焦慮癥的一種。此癥最早起源于1985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癥,經過14年后才漸漸被重視。
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緊張,但這并不會影響到他們出席。真正的社交恐懼癥會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嚴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會長時間的把自己關在家里孤立自己。
社交恐懼癥患者總是處于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懼的任務。
對社交恐懼癥的治療:一般的程序是通過逐步遞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對恐懼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消除社交恐懼反應的效果。
首先要不斷地告訴自己,這種恐懼是可以消除的。并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了解與人交往的方法。
其次要查找出自己產生社交恐懼的事物種類,并試圖挖掘心靈深處的根源。
然后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并不斷地鼓勵自己勇敢面對這種場景,以便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最后采用強迫療法,小步漸進。先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適應后減少人數,在商場里購物;接著再減少人數,參加一些大規模的聚會;然后參加小聚會,并試圖發表你的觀點;最后和自己很懼怕的人交往,并時刻給自己以獎勵。利用這種方法,經常不斷地練習,就會使病癥有很大的改觀。
對社交恐懼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2、強迫療法: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3、情景治療: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4、認知療法: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醫生不斷地告訴你,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你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5、藥物療法: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你的發病是因為你體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失調所致,所以運用某類藥物調節平衡。
常用治療方法
注意力集中法 在社交場合,不必過度關注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小人物,不會引起人們的過分關注,正確的做法是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對。
兜頭一問法 當心理過于緊張或焦慮時,不妨兜頭一問:再壞又能壞到哪里去?最終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結果又會是怎樣?大不了是再回到原起點,有什么了不起!想通了這些,一切就會變得容易起來了。
鐘擺法 為了戰勝恐懼,心里不妨這樣想:鐘擺要擺向這一邊,必須先往另一邊使勁。我臉紅大不了紅得像塊紅布;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還想跳得比搖滾樂鼓點還快呢!結果呢,人們會發現實際情況遠沒有原先想象得那么嚴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轉移到正題上了。
系統脫敏法 如果面對自己愛戀的女孩子,可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礙。一:先下決心看她的衣服;二:看她的臉蛋兒和眼睛;三:向她笑一笑;四:當有朋友在身邊時主動與她說話;五:有勇氣單獨與她接觸。這種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個原本看來很困難的社交行為變得容易起來,這種方法對輕度社交恐懼癥一般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過,當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已經比較嚴重時,就有必要適量應用藥物治療,這對消除心理緊張和緩解生理不適均有一定效果。這種治療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對藥物的成癮性、依賴性等不良后果。
【自療】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系。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么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助認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自我檢測】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懼癥呢?醫師指出以下三點來做自我檢測:
一:會因為害怕在別人面前覺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說話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嗎?
二:不愿意成為別人注意的焦點嗎?
三:你害怕別人覺得你愚笨或擔心看起來很害羞嗎?
如果以上三點中你有其中兩點的情形的話,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懼癥;如果這些情形已經讓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觸,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心理咨詢或治療了。
治療社交恐懼癥可以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份,病況較輕微的人只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醫師會為病人做心理建設并在咨詢的過程中了解病人產生社交恐懼癥的主要原因為何,從癥結點加以開導,幫病患建立起自信心。若是病情較嚴重,醫師則會配合藥物治療。
有些人討厭面對人群或是害怕面對人群,他們不只是覺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有著強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這種對社交生活和群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和社交障礙稱作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但是為了自己個性上的內向、害羞而苦惱和真正患了社交恐懼癥是不一樣的,社交恐懼癥的患者通常對群體的看法都是很負面的,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難和外界溝通,這些人無法主動走出自我的世界,也不愿意加入人群。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注意他們、擔心被批評、擔心自己格格不入,情況輕微的人還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情況嚴重的話卻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
社交恐懼癥已經是在憂郁癥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為現在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對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于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癥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精神病”的卷標而不愿意就醫。
有以下方法:
1. 理解社交恐懼癥:首先要了解社交恐懼癥的癥狀、原因和治療方法。理解癥狀有助于發現自己是否存在社交恐懼癥,原因分析可以幫助找到自己的恐懼源頭,治療方法則是解決癥狀的關鍵。
2. 尋找支持和幫助:通過尋找支持和幫助來應對社交恐懼癥。可以聯系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和咨詢,還可以加入社交活動群組,向他人敞開心扉,分享屬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養自信和自尊:提高自信和自尊心可以減輕社交恐懼癥的影響。可以通過身體鍛煉、學習新的技能、推銷自己的才能等途徑,逐漸增強自信心,提升個人價值感。
4. 面對恐懼,勇于挑戰:要勇于面對社交恐懼癥,不要逃避和回避。可以通過逐步挑戰自己的恐懼來逐漸戰勝社交恐懼癥。例如,與陌生人對話,公開演講,參加社交活動等。
5. 反思和總結:在經歷社交恐懼癥后,應該反思和總結經驗。找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尋找面對挑戰的可行方法,同時不要深陷過去的錯誤和失敗中。
6. 實踐和堅持:戰勝社交恐懼癥需要長期的實踐和堅持。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或挫折放棄,要堅持不懈地挑戰自己的恐懼,不斷取得進步。
張同學曾是一名大學生,他曾一度患有社交恐懼癥。在學校里,他幾乎從不與人交往,甚至連上課也盡量減少說話的機會。
對于他來說,面對他人的目光和詢問,會讓他感到不適和害怕。
為了戰勝這種癥狀,他通過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加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他也勇于挑戰自己的恐懼,主動參加社交活動并積極交流。雖然一開始他可能會感到緊張和不安,但是慢慢地他發現自己可以適應社交環境,并且開始與他人建立聯系和溝通。
在實踐中,張同學還學會了正面思考和反思總結。他不再過分考慮自己的缺點和失敗,而是更注重發掘自己的優點和潛力。同時,他也及時總結自己的經驗,找到自己面對挑戰的可行方法,并堅持不懈地實踐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戰勝社交恐懼癥需要時間和耐心。應該正視和面對恐懼,而不是逃避和回避。通過積極的實踐和積累經驗,還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應對能力,從而讓自己更加從容地面對不同的社交環境。
本文地址://n85e38t.cn/xinli/719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