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日媒解析中國女性“不婚”現象:獨立意識提高(為什么有的女性不愿結婚?)

佚名 2023-07-03 01:07:08

中國人說“人生大事”一般是指結婚。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的傳統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但如今卻面臨結婚人數減少的問題。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女性獨立意識逐漸提高。中國雖在2015年取消了自1979年開始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但現在結婚都成了難題,想要改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似乎并不容易。

“父母深信結婚是正確的。但我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家住遼寧大連的小張(31歲)明確地說。小張的父親是中學校長,母親是英語老師。研究生畢業后,她進入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從事辦公樓租賃業務,被同事們稱為“精英”。小張月收入近2萬元,超過大連市平均工資的3倍。

小張雖有朋友卻沒有中意的男朋友。她希望男朋友“長相一般、不小氣、談得來、有責任感”,但符合她條件的男性還沒有出現。她稱,特別是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同年齡段獨生子“什么都依靠父母,沒有責任感”。

東北地區觀念較為保守,人們一般認為女性應該在25歲前結婚。因此,小張的父母在她25歲后就開始不斷催婚,并叮囑“年齡越大越難找,生孩子也困難,得早點結婚”。小張對結婚的目的性產生質疑,還與父母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她并不急著結婚,認為“有的人因為到適婚年齡就勉強結婚,結果造就了一段失敗的婚姻。我將通過工作讓自己成長,希望找到支持我的人”。

像小張的父母一樣“因為子女未婚而感到丟臉”的想法在中國比日本還嚴重。如果子女未婚,父母就容易被親戚和周圍的人們好奇地問:“(孩子)什么時候結婚?”為了自己的臉面加上對晚年的擔憂,父母不但給子女施加過度的壓力,甚至還親自出動替子女找對象。

“女兒不積極,只好我親自來找。如果她不快點結婚,我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晚年生活”,2月28日在大連市中心勞動公園的角落里,一位60多歲的女性喋喋不休地對其他女性抱怨。盡管當日氣溫只有零度左右,但一大早公園里就聚集了近500人。他們年齡均在50~80歲,都是單身子女的家長。

草坪和樹上密密麻麻地放著寫有子女簡介和擇偶條件的“征婚”啟事。除身高、學歷、職業、有無車房等特點以外,簡介里還有“苗條”、“不亂花錢”等關于長相和性格的描述。有的父母甚至在脖子上掛著子女簡歷,受到其他父母的注目。

這種“相親會”每周末都在中國各地舉辦。如果家長相中對方子女,雙方就會互換聯系方式,讓子女實際見面,最終走向婚姻。

然而,這些家長的心愿似乎是徒勞,中國的結婚人數呈減少趨勢。據中國民政局統計,2015年約有1213萬對新人結婚,已連續2年減少。結婚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也于2014年開始下滑。其原因有很多,包括大學和研究生院的入學率升高、如果沒房父母不允許結婚的中國特有現象等。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持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人口動態的扭曲。

如果只能生一個孩子,很多家長希望是成為家里頂梁柱并傳宗接代的男孩。雖然在中國鑒定胎兒性別違法,但仍有很多家長通過各種方式知道胎兒性別后將女胎流產。

因此,從各年齡的性別比例來看,60~79歲的男女人口幾乎持平,但60歲以下的男性人口比例逐漸擴大。20歲以下的男女人口比例擴大到1.14:1~1.19:1,男性人口過多的情況明顯。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即使不像原來一樣結婚后夫妻一起工作,越來越多的女性也能自己生活。隨著獨立意識的提高,像小張一樣和父母有著不同婚姻觀的女性正在增加。

為什么有的女性不愿結婚?

有些女性會選擇“不婚”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 個人價值觀:一些女性認為婚姻并不是必須的,而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她們更注重追求事業、獨立和自我實現。
2. 經濟壓力:在當今社會中,結婚需要承擔很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于那些沒有穩定收入或者財務狀況較差的女性來說。這也成為了一些女性選擇“不婚”的原因之一。
3. 女權意識:隨著女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反思傳統家庭模式下所面臨的種種限制和束縛。她們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自由和平等,在職場、社交、婚姻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公正對待。
4. 恐婚癥:一些女性可能因為過去的戀愛經歷或者其他原因而產生了恐懼結婚的心理,這種情況下她們會選擇“不婚”來避免進入婚姻狀態。
5. 家庭背景:有些女性成長在單親家庭或者家庭關系較差的環境中,對于婚姻和家庭并沒有很好的認同感。這也可能成為她們選擇“不婚”的原因之一。
總之,“不婚”現象是當今社會中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其背后涉及到個人價值觀、經濟壓力、女權意識、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因素。盡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觀點和理由,但每個人都應該有權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不應該受到社會對婚姻和家庭的傳統期望所限制。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不婚”現象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如老齡化、人口減少等。因此,在推動性別平等和尊重個體選擇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于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支持和社會保障措施。

越來越多女性不需要婚姻,這是為什么呢?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的適齡青年之中,女性比男性少3500萬,加上一些不婚主義女性,有統計學家預測,21世紀后,男性光棍數量將超過6500萬,

 并且,這種差距正在逐漸拉大,這對于現在的適齡男性單身青年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隨著女權主義的興起和思想的更替,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很多未婚女性寧可自己單身,也不愿聽從父母的安排。



 從心理層面看,新時代的男性和女性,有了本質的變化。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許多男性有了厭惡社會的想法,這造成了一定層面上的心理陰暗,抵觸婚姻。

 另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調已發展成為社會問題,不僅會誘發各種社會矛盾,還會給男性青年心理造成負擔。而隨著獨身主義和不婚主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需要婚姻和男人了,下面,我們將結合心理學與社會學深層次分析其中的原因。



刻板印象:對特定的社會群體進行概括性描述

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于對某一類特定的社會群體進行概括性描述。比如,會固執地認為男性群體應具有相同的屬性,這便是“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女性認為男性必須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因此,在婚戀市場中,人們對于男性工作條件的要求普遍更高。

 刻板印象具有持久性、廣泛性、牢固性,且缺乏可變性,在大多數時候是社會輿論的一種導向。刻板印象的形成是雙向的,一部分能夠有效地反映社會現實,一部分或許存在夸張成分,尤其是輿論過度的時候。



 社會學家李銀河在《自然與文化》一書中指出,女性更接近于自然,男性更接近于文化;女性接近物質,男性接近精神。男性優于女性則是深深植入于每個人的心中的刻板印象,極易造成社會焦慮。

 現代社會,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職場上女性也有了自己的位置,很多大城市的職業女性,收入同男性差距不大,甚至還會更高一些,女性在家庭中越來越獨立,思想也越來越自由,這也使得女性在平等和自由權利中更具備話語權,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合理訴求。

 同時,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在同等的社會地位下,適婚女性往往寧可單身,也不愿嫁給一個能力不足的男性,這也導致了單身男性越來越多。



對于幸福的多元化定義

 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已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面旗幟,造就了更多的繁榮,也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很多時候,女性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事業、婚姻做主,愿意與傳統的婚姻觀、男尊女卑的思想做抗爭,對不合理及不情愿的婚姻說不,更主動地去追求和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伴侶。

 不僅如此,社會也給了單身女性更多的包容,單身女性不會受到輿論的攻擊,她們自身也完全有能力在社會上立足,獨身且有尊嚴地活著。

 21世紀的女性已不再是整天被關在閨房里的女人,她們所見識過的世界,越來越豐富多彩。而看過大海的女人,回來對溪流勢必無趣。



婚姻是愛情的最后一步,導致很多女性晚婚的原因之一其實是不確定性。

 有的女性發現,結婚后,自己的個人生活更加忙碌了。一方面,要操持家務、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還要完成工作任務。對于一些性格獨立的女性來說,婚姻或者男人已無法完全給她們足夠的安全感和依靠,步入婚姻反而增加了許多煩惱。

她們對于幸福的定義是多元化的,只要自己過得更加快樂,不操心就是幸福的,結婚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行為主義心理學:觀察學習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觀察學習”理論中提出,來自于外在、他人的間接經驗,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比如,娛樂圈里的事件,人們似乎對于男性的出軌容忍度更高一些。

 長期以來,在市場經濟和“泛商品觀念”作用下,婚外戀和第三者插足增多,男人在女性懷孕期間花天酒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使得女性在婚姻中難以獲得安全感,對于婚姻的態度是消極的。

 從進化心理學上來看,女性承擔的是養育后代,照顧小孩的責任,離婚后,很難再次步入婚姻。因此,很多現代女性不愿擔負這類風險,認為沒有必要。

整體來看,思想觀念的不斷開放、收入水平的提高、社會地位的進步,都是造成影響女性不愿意結婚的原因。

現代社會為何有的女性選擇不婚?

有些女性選擇不婚的原因可能是個人價值觀、職業規劃、經濟獨立、自我意識、情感經歷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個人價值觀:一些女性認為婚姻并不是自己人生的必須品,他們可能更注重個人成長、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者重視自由和獨立的生活。
2. 職業規劃:一些女性在追求事業方面有較高的追求,自身的職業發展可能會對婚姻產生沖突或者時間壓力,因此可能會選擇暫不考慮婚姻或是不將婚姻放在主要的人生規劃中。
3. 經濟獨立:現代社會中,女性經濟地位和就業機會得到了大幅提高,一些女性不需要借婚姻來改善經濟條件,而是更看重自己的獨立與自立。
4. 自我意識:一些女性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特質,性格輪廓等方面,而不愿意因為結婚而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因此可能選擇不婚。
5. 情感經歷:一些女性可能經歷過感情的挫敗或傷痛,從而對婚姻抱有悲觀的態度,在經濟結構發生變化、觀念逐漸開放的今天,她們不再認為婚姻是生命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不婚并不等于不幸福或者寂寞,這是一種平等、正當的選擇。婚姻和家庭對于一些人是永恒的追求和誓言,而對于另外一些人則是可有可無或者可有可不有的決定。

本文地址://n85e38t.cn/xinli/623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