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釋義:里內庭,經外奇穴名。出自現代《中國針灸學》。與足背部足陽明胃經內庭穴相對。足背在外屬陽,足底在里屬陰,故名“里內庭穴”。
附注:傷食名灸,見于《經外奇穴匯編》。別名里內庭,屬經外奇穴。位于足趾底部,第2跖趾關節處。主治噯腐痞滿、腹痛、嘔吐、傷食等,是醫治和診斷傷食的名穴。灸法,如不感到熱,即可知識傷食,灸壯不限,直至灸到有熱感為止。傷食名灸穴位于本穴內側。
取穴方法:里內庭穴位于足跖[zhí]部,當第2、3跖趾關節前方凹陷處,左右計2穴。仰臥,在足底第2、3趾間,與內庭相對處取穴。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功能作用:鎮驚安神,消食導滯。
主治疾病:主治小兒驚風、癲癇、五趾麻木疼痛、急性胃病、腹痛等。
穴位配伍:
里內庭配大腸俞,治急性胃腸炎。
里內庭配足三里,治小兒消化不良。
里內庭配膻中(可采用指壓法),治急性胃痙攣。
里內庭配陽陵泉,八風,治足趾麻痛。
里內庭配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治腹痛等。
里內庭配昆侖、申脈、委中,主治腳趾痛等。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小兒驚風、癲癇、急性胃腸炎等。
艾灸療法:艾炷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按摩療法:用拇指按壓里內庭穴,旋轉按揉,3-5分鐘即可。每天堅持按摩,可以調節脾胃,緩解足趾麻木,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人體穴位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于致命,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百會穴、神庭、太陽穴、耳門穴、睛明穴、人中穴、啞門穴、風池穴、人迎穴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曲骨穴、鷹窗穴、乳中穴、乳根穴、期門穴、章門穴、商曲穴三、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曲骨穴、鷹窗穴、乳中穴、乳根穴、期門穴、章門穴、商曲穴 四、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腎俞穴、命門穴、志室穴、氣海俞穴、尾閭穴五、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肩井穴、太淵穴、足三里穴 、三陰交穴、涌泉穴 另附: 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干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絡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 走向包括: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奇經八脈 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人體有108個穴位遭受外力擊打或者點擊后會有明顯的癥狀。而這108個穴位中,有36個大穴被歷代武家稱為“ 死穴 ”,意思是在遭受點擊或擊打后如果不及時救治,會有性命之憂之處。如果按照頭面門、軀體部位、脊背門、腿足門四部分列出,它們分別是:一、頭面門: 百會、印堂、睛明(左右雙穴)、太陽(左右雙穴)、人中、耳門(左右雙穴)、啞門、神庭(左右雙穴)、人迎;二、軀體部位: 膻中、乳根、期門(左右雙穴)、神闕、中極、關元、氣海、章門、太淵(左右雙穴)、膺窗(左右雙穴)、乳中(左右雙穴)、鳩尾、巨闕、曲骨;三、脊背門: 肩井、大椎、命門、長強、肺俞(左右雙穴)、厥陰俞(左右雙穴)、腎俞(左右雙穴)、氣海俞(左右雙穴)、志室(左右雙穴)、海底;四、腿足門: 足三里(左右雙穴)、三陰交(左右雙穴)、涌泉(左右雙穴)。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luo/569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外奇穴:印堂穴
下一篇: 經外奇穴:氣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