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有工作的母親們除辦公外,對家庭的顧慮要比父親們多。因為她們擔心自己盡不到做媽媽的職責,又擔心工作干不好,在工作時間外,媽媽比父親煩惱更多以外的職業,她們工作時也對家庭生活較為擔心。據以色列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因為爸爸們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在工作時擔心著照顧孩子的問題,上班工作的媽媽們似乎對照顧孩子以及家庭以外的事業有著雙重顧慮。
有四個孩子的維多利亞?貝克漢姆與時尚簽約,去年,她每次在外工作時,都會感到“內疚”無比
父母雙方都惦記著自己的家庭,但媽媽們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顧慮會加大自己的壓力并產生消極情緒。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系助理教授希拉?奧夫,研究父母雙方在從事有壓力性的工作時的腦力勞動狀況。她定義該術語為顧慮,擔心女性們長期有這種顧慮會對工作表現有損害作用,使其專注于工作上有難度,甚至影響我們的睡眠。
美國社會學協會對500個中產階級家庭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實際情況資料做了研究。這項研究對美國402位母親和291位父親做了一項調查,研究調查了雙薪家庭的工作時間和情緒日記。教授助理奧夫發現,從事腦力勞動的在職母親約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處于工作和照顧孩子的狀態。在職父親們的工作時間約占五分之一。這相當于每星期,母親和父親從事腦力勞動的工作時間分別約為29小時和24小時。
工作內疚:莎拉?杰西卡?帕克主演的電影“我不知道她該怎么做(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母親凱特?雷迪做的工作很雜
但是,在顧慮家庭事務上都占用了父母雙方30%左右的時間。
去年,維多利亞?貝克漢姆談到了外出工作時她總有愧疚感。她是四個孩子的母親:14歲的布魯克林、11歲的羅密歐、8歲的克魯茲、兩歲的哈珀,平衡她的養育責任同時管理著自己的服裝公司,她的內心總有“愧疚”感。
說起在倫敦的時尚節,39歲的她說:“你一定會感覺我飽受折磨吧?好在有人幫助我處理我的日程安排,我就整天圍著孩子轉”。
在談到她的研究,奧夫助理教授說:“我的研究實際在于說明性別差異在腦力質量方面的問題更多,數量上沒有什么問題。
“我認為是因為母親承擔著育兒和家庭生活的職責,顧慮著有關家庭事務方面的主要責任,他們往往會想到不太愉快的一面,而且更加擔心家庭。”
助理教授建議說:“我們都了解母親通常要調整自己的工作日程,以滿足家庭的需求,例如,孩子生病母親就要留在家里照顧。
無獨有偶,主持人洛林凱利說,去年,她邊工作邊扮演好母親的角色,這雙重顧慮讓她吃盡了苦頭而感到非常內疚。“因此,準媽媽們可能會覺得她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結果為“趕工作”,她們很容易在工作場所外做與工作有關的事宜。
“這說明有工作的媽媽們都有著雙重負擔壓力扮演“好母親”和好“員工”的雙重角色。
“我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們經常都在職業管理職位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例如,在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才做家務。
“但貌似父親們常把自己的工作拋諸腦后,并能夠更好地劃好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界限。
“我認為父親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因為配偶承擔著做家務和育兒的主要家庭責任。”
她補充說:“與前幾代的父親們相比,現如今的父親們更多地參與撫養孩子的家庭職責,但對于承擔家庭的重大責任,還是不成比例地落在母親們的肩上,必須對這種現象做出改變”。
朋友的傾訴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現實中,許多子女都會感覺愧疚父母,因為這份愧疚感,他們不允許自己在父母面前表達負性的情緒和感受,更不允許自己「說父母的壞話」。每當對父母產生負面的感受時,往往是以自責、愧疚的方式收場。對父母的愧疚感「綁架」了我們。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子女對父母的愧疚感從何而來,應該如何擺脫?希望能夠給被愧疚感「綁架」的你們,帶來一絲安慰。
01 子女對父母的愧疚感從何而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對父母的愧疚感往往與人們自身「內攝」的防御機制有關。
內攝是將外部信息歸為內部信息的過程。通過內攝,我們對重要他人形成原始性認同。就像是嬰兒會有意識地模仿父母一樣,我們在早年的生活中,都會通過這種方式「融合」父母。
內攝的好處在于,認同強大的父母,能夠讓脆弱的孩子獲得生存的安全感。但當內攝使用不當時,便會產生愧疚、自責。
比如成長在功能不良家庭中的兒童,因為內心認同父母的言行,他們往往不會接受自己的養育者冷漠、無力或傷害自己的事實,而更愿意選擇相信:父母沒有錯,是自己的問題。
把問題歸因到自己身上,能夠避免「父母不完美」所帶給自己的焦慮感。但與此同時,這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愧疚感:是因為我沒有做好,事情才發展成現在這樣。
許多成年后的子女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調解父母的矛盾,改變有問題的家庭。正是因為他們一直認為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固執的相信只要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就會變得不同,但這樣只會讓子女感覺更受傷害。
因為固著的家庭模式很難被一個成員所改變,為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負責,只會讓我們更感無力和自責。
02 如何擺脫對父母的愧疚感?
1.接納內心體驗
過度認同父母,往往伴隨著自我感受的壓抑。即使是自己受到了傷害,也會因為認同父母而否認自己受傷的感覺。
而試圖控制痛苦的情緒或心理體驗會適得其反,壓抑這些感覺最終會導致更多的痛苦。
比如:我內心對父母感到失望,但我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想,這讓我很愧疚,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接納內心體驗,承認和擁抱你的想法和情緒,不去評判它們。
2.客觀認識父母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父母也是如此。客觀地認識父母給予的愛與傷害,不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因于自身。
承認父母的局限性,這對一個需要保護的孩子而言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然而對于已然長大的我們來說早就不是了。
3.確立自我邊界
內攝的防御機制令我們內心與父母「融合」,在這種「融合」的狀態里,家庭成員區分不清彼此,我們也誤以為自己應該為父母的生活負責。
擺脫愧疚感,需要我們從這種與父母「融合」的狀態中分離,把彼此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確立自我邊界,把他人的人生還給他人,把自己的人生還給自己。
4.尋求幫助
將所有的錯誤歸咎于自己,這樣的模式可能固化已久,甚至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僅僅憑借自己的努力可能很難做到,這其中有很多的情緒需要被清理,很多的情結需要被看見。
我們可能最需要做的是走出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擺脫來自童年的陰影,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
而在此過程中,我們自己一個人也許并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看見很多行為背后的潛意識和隱藏于心的過往經歷。而剖析自己的過程,也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想要逃避。
這時候,也許我們需要專業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心理咨詢師能幫助我們確定自己人生的界限,也會陪伴我們一起度過痛苦,支持我們更勇敢地面對愧疚感,做出改變。你要明白,很多事情,也許都不是你的錯。
本文地址://n85e38t.cn/xinli/69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