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然后再看第三點,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在這一方面用一句話來說,我們今天學習《老子》,不可能成為老子筆下的圣人,因為那是悟道的統治者;但是我們可以成為我們自己人生的管理者。所以我們今天學《道德經》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比如現在很多人會說物質文明發展太快了,人的各種欲望太復雜了,所以開始要用“減法”。用“減法”這樣的觀念就來自于《老子·第48章》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你要學習“道”的話,就要每天減少一點,這是幫助我們確立一個大的方向了。所謂的“用減法”減到最后是“無為”,但是老子的“無為”又是“無不為”,為什么?因為他的“無為”是你不要刻意做任何事,結果任何事都按部就班、各自定位、全部做好了。這有點像我們說的“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后面那一句“無心”。你沒有什么刻意的目的,就不會執著,然后順其自然去發展,最后所有的一切全部都自己就做好了,這叫做“無為而無不為”。
至于人生各種復雜的問題怎么辦呢?問題通常來自于欲望,欲望又來自于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所以,老子要從根本上去了解,原來人的本性是完整的,人的稟賦是足夠的。如果你陷入相對的價值觀,只知道一味向外追逐,反而忘記了自己本來的面貌,甚至浪費了大好的人生,不是太可惜了嗎?而另一方面,活在世間不管有多少的痛苦煩惱,只要記得一句話:我的來源是“道”,而這個“道”就像大海一樣,可以容納所有的水。我們生命不就像一滴水嗎?慢慢干涸了,如果把它投入大海,就永遠沒有干涸的問題。換句話說,只要能悟道,還會有什么煩惱呢?
我自己在15歲的時候聽到老子一句話“強行者有志”,讓我知道怎么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在50歲的時候選擇座右銘,也是用老子一句話,《老子·第8章》最后說“夫唯不爭,故無尤”。“無尤”就是跟別人都沒有互相責怪。我在50歲的時候,座右銘是“與人無尤”,也是受老子的啟發。所以今天學習老子而建立自己完整的人生觀與明確的價值觀,是絕對可能的。
最后再回顧一下,今天學習老子《道德經》,可以從三方面來看:
首先,要接上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要知道,道家思想在魏晉時代出現了“新道家”,而對于佛教傳入中國,許多特別的概念和術語也透過老子的接引而成立“格義之學”,最后使中國人對于佛教覺得非常的親切和熟悉。而中國本土的道教本來是民間信仰,到魏晉時代后期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論,就把老子、莊子的思想借過來,把他們當作道教里面的人物。但是在這里我們要了解,要分辨一下,道家思想跟后面開展的道教,時間上隔了五百多年到七百年,這一點還是要分辨的。換句話說,道家并不是道教。但是如果沒有道家的話,道教不容易真的融入中國文化,受到我們普遍的認識。
再看第二點,我們學習道家思想,除了接上自己的文化傳統,還要跟西方哲學對照。因為西方哲學家最深的關懷,就是要找到在古希臘時代所探討的所謂“存在本身”。“存在本身”就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這也是為什么到了20世紀,西方很多學者,像德國的雅斯貝爾斯與海德格爾,都對老子極度推崇。
再看第三點,回到現實生活,我們要建立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固然可以從儒家以及別的經典得到啟發,但不能缺少道家這一塊,因為道家是從整體來看生命的某一個側面。如此一來,你就容易了解正面反面全方位的各種情況,然后在思考的時候可以充分使用反詰法、辯證法等等,來建立一個更完善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我想大家心里已經有準備了,從下一集開始就要正式進入《老子》81章中的第1章,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一章。在這兒同學們心里可以思考一下,今天這個時代,學習老子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你愿意花一些時間來面對嗎?同時,你有沒有信心,經過這樣的挑戰而分享老子的智慧?想聽聽你的意見。
本文地址://n85e38t.cn/dahuadaodejing/58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