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洪邁強湊編集唐人絕句兩宋·洪邁強湊編集唐人絕句
宋孝宗淳熙年間,洪邁編有一本《萬首唐人絕句》。傳說編此詩集之前,洪邁曾陪侍孝宗聊天,夸下海口說自己能編集五千首唐人絕句,孝宗非常驚奇,令洪邁編之。洪邁搜集了一年卻達不到此數,只好到處拼湊,孝宗知其不對數,仍然重賞他。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孝宗從容清燕,洪公邁侍。上語以宮中無事,則編唐人絕句以自娛,今已得六百余首。公對曰:‘以臣記憶,恐不止此。’上問:‘有幾?’公以五千首對。上大驚曰:‘若是多耶?煩卿為朕編集。’洪歸,搜閱凡逾年,僅得十之三,至于稗官、小說,神仙、鬼怪、婦人,女子之詩皆括而湊之。迨以進御,上固知不迨所對數,然亦嘉其敏贍,亦轉秩賜金帛。”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出自哪首詩?山行
杜牧 〔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上:登上遠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
斜:為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
坐:因為。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參考資料:完善
1、趙宦光 黃習遠編.萬首唐人絕句.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7662、羅時進 編選.杜牧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42-243
爭議:是“深”還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還是“生”字在學術界仍舊存在爭議。清康熙陳夢雷編輯《古今圖書積塵》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明萬歷趙宦光刊本,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作“白云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生處有人家”。有些課本中本詩也從原來的“白云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云生處有人家”,并于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考試時應以使用的課本為準)。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云深處有人家”。部編版最新的教材已經選用了“白云生處有人家”。 ▲
參考資料:完善
1、(清)陳夢蕾等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圖書集成書局,1884:博物匯編草木典楓部藝文.2、(宋)洪邁編,(明)趙宦光、黃習遠整,劉卓英校點 .萬首唐人絕句 :文獻出版社出版 ,1983 :766 .3、四庫全書·萬首唐人絕句·七言·二十六卷.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深”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詩人沒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諸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
參考資料:完善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98-1099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原文_翻譯及賞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唐代·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國小古詩, 秋天, 寫景, 言志早教古詩100首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譯文二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爭議:是“深”還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還是“生”字在學術界仍就存在爭議。清康熙陳夢雷編輯《古今圖書積塵》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明萬歷趙宦光刊本,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深處有人家”。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作“白云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云生處有人家”。有些課本中本詩也從原來的“白云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云生處有人家”,并于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考試時應以使用的課本為準)。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云深處有人家”。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賞析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
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深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會有另一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
簡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云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云繚繞而不虛無飄緲,寒山蘊含著生氣,“白云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為后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么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為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于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
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春云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 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 對朝云靉靆,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黃云連白草,萬里有無間。 江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7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