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
名句: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導讀】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元時期文學家。其先世為鮮卑族,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至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姓元氏,定居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及第,哀宗正大元年(1224)再應宏詞科,充國史館編修,后曾出任鎮平、內鄉、南陽等縣縣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又入翰林知制誥。金亡后不仕,潛心詩文寫作和有金一代的文獻搜集整理工作。著有《遺山樂府》、《元遺山詩集》,存詞370多首。
“人月圓”為黃鐘宮曲牌,與同名詞牌相同。元好問這組曲寫了兩首,這是第二首。
【原曲】
重岡已隔紅塵斷②,村落更年豐③。移居要就:窗中遠岫④,舍后長松⑤。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注釋】
①卜居:選擇地方居住。卜(bǔ):選擇處所。外家:舅家。②重岡:重重山岡。紅塵:鬧市的塵埃,常當做“塵世”、“凡間”的代稱。③更:再,又。④遠岫(xiù):遠處的小山。岫:小山。⑤長松:高大的松樹。
【譯詩】
重重的山巒隔斷了與外界的交通,
村里又迎來好年景真是人壽年豐。
搬到這里來居住讓我最喜歡的是,
窗外可以看到遠山屋后長滿青松。
花十年的時間種樹用一年種稻谷,
這些事都不需操心交給晚輩小童。
老夫活到現在要做的事只有一件:
清醒時欣賞明月酒醉時面對清風。
【賞析】
這支曲子寫的是作者自己一次擇居的過程,題中“外家東園”就是作者所“卜居”之地。
元太宗十一年(1239),歷盡磨難的元好問回到家鄉秀容,擇居在母親張氏娘家東園。顛沛流離多年方始安定,眼見家鄉寧靜太平,年成豐收,他如釋重負,作了這首曲。元好問在曲中表現的主題雖然是欣慰與滿足,但在字句中也隱約透出國家滅亡后閑居無所作為的無奈。曲的前半部描寫卜居的自然環境,突出“已隔紅塵斷”的地理位置,和“窗中遠岫,舍后長松”的自然環境,表現脫離官場、回歸自然的欣慰和喜悅。后半部寫卜居后的生活狀態是只想在明月清風中度過余生。“醒來明月,醉后清風”是其生活狀況的逼真寫照,在表達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情緒中,流露出故國已非、世事難料的無奈與慨嘆。對國家的沉痛傷悼,對家人的深情懷念,都包含在寥寥數語中。
全曲化用前人成句,意辭俱到,涵蘊深遠,所表現的生活和情感很有典型性,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78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隋唐五代·韓愈夢神而死
下一篇: 韓愈《早春》原文解讀-賞析綜述-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