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古詩原文注釋與賞析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①,白頭亂發垂過耳。
歲拾橡栗隨狙公②,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③。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④。
【注釋】
①客,杜甫自稱。②歲,這里指歲暮。時當十一月,故云。橡栗,即櫟樹的果實,似栗而小,長圓形,又名橡子。味苦澀,荒年窮人常用來充饑。狙(jū),一種猴子。狙公,馴養猴子的老人。橡栗也是猴子的食物,所以說“隨狙公”。③中原,指故鄉。書,書信。皴(cūn),皮膚因受凍而裂開。皮肉死,是指皮肉凍得已沒有了知覺。二句因凍餓而想到戰亂中的故鄉,已暗伏下文“思弟妹”之意。④嗚呼,感嘆詞。兮,助詞,跟現在的“啊”相似。
【評析】
這組七言歌行,是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所作。杜甫經過艱難跋涉,終于抵達同谷(今甘肅成縣)。在同谷寓居期間,沒有得到任何援助,這是他一生中生活最為困苦的時期。組詩淋漓盡致地敘寫了他極度窮困的生活狀況和對弟妹的刻骨思念。杜甫采用七古這一體裁,亦有“長歌可以當哭”之意。七首合為一個整體,結構相同,首二句點明主題,中四句敘事,末二句感慨悲歌。前人評曰:“《七歌》高古樸淡,洗盡鉛華,獨留本質。”“愈淡愈旨,愈真愈厚,愈樸愈古,千古絕調也。”
第一歌寫自己寓居同谷的窘況。首句連呼“有客”,以鳴寄跡荒山之不平,似出于他人之口,奇突異常。以下滿腹悲憤,都藏此二字中。“白頭亂發垂過耳”一句,乃詩人窮愁潦倒之自畫像,突出一個“老”字。中間四句實寫當時生活景況,敘事錯落有致。而末句“悲風為我從天來”,又與末篇“仰視皇天白日速”首尾相應。
其二
長镵長镵白木柄①,我生托子以為命②。
黃獨無苗山雪盛③,短衣數挽不掩脛④。
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⑤。
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閭里為我色惆悵⑥。
【注釋】
①镵(chán),鐵制尖頭掘土器,有長木柄,所以稱長镵。②這句是說我就靠你這柄長镵來活命了。命托長镵,一語慘絕。子,是以親切的口吻稱呼長镵。③意謂漫山大雪,難以辨認,黃獨很難找到。黃獨,野生植物,根莖只一顆,肉白皮黃,故名黃獨。遇霜雪,枯無苗,可蒸食。也叫土芋。④是說無衣御寒,把破爛的短衣扯了又扯,還是遮不住小腿。挽,扯,拉。脛,小腿。⑤二句意謂一無所獲,空手而歸,家徒四壁,什么也沒有,老婆孩子餓得直呻吟。呻吟,因凍餓而發出痛苦的聲音。⑥放,放聲悲歌。歌始放,亦“放歌破愁絕”意。閭里,鄰居。色惆悵,悲憫愁苦的表情。
【評析】第二歌寫全家無衣無食、啼饑號寒的慘狀。首句連呼“長镵”,并托以為命,艱難生計,慘絕人寰。中四句,寫覓食之難。承上首而來,樹上“橡栗”已空,又向地下挖取“黃獨”。無奈此時已是大雪封山,無苗可尋,百般無奈,祇得攜托命之長镵,空手而歸。而“男呻女吟四壁靜”,則是空歸后的慘像。此以無聲(四壁靜)襯托有聲(男呻女吟)。末二句,鄰里已為我惆悵,又遙對三歌、四歌之弟妹。
其三
有弟有弟在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①?
生別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②。
東飛鴐鵝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③?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兄骨④?
【注釋】
①杜甫有四個弟弟:穎、觀、豐、占。除了幼弟杜占這時跟隨在身邊外,其余三人都遠在山東、河南等地。各瘦,每個人都很瘦。何人強,沒有一個強健的。②二句申明離散的原因。展轉,即輾轉,到處流轉。胡塵暗天,指安史叛亂攪得天下不寧。③鴐(jiā)鵝,一種野鵝。鹙鸧(qiūcānɡ),兩種水鳥。鹙即禿鹙,鸧即鸧鴰。安得,怎能。④是說即使弟弟們能回到故鄉,而我又不知飄泊何處,你們又到哪里去收哥哥我的遺骨呢!
【評析】第三歌悲嘆兄弟離散,抒骨肉深情,纏綿郁結。首句連呼“有弟”,天各一方,愛而不見,惻惻難安。中間四句,乃傷別之甚。“生別”二句申明離散的原因,是一篇之警策。前言生別,后曰收骨,二者原是一脈相承,而橫插“東飛”兩句,乃是比興法。見群鳥東飛,遂生欲乘之去會諸弟的奇想。結句亦由“展轉”發嘆。一展轉而致生別,再展轉將為死別,至于收骨無處,慘痛至極。詩人將兄弟闊別之情與胡塵暗天之恨結合起來,正見其愛國情懷。
其四
有妹有妹在鐘離①,良人早歿諸孤癡②。
長淮浪高蛟龍怒③,十年不見來何時?
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④。
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⑤。
【注釋】①杜甫有妹嫁韋氏,夫亡寡居。鐘離,即今安徽鳳陽縣。②良人,丈夫。歿,死。孤,孤兒。癡,指年幼不懂事。③長淮,即淮河,鐘離臨淮河,故欲從水路探望。浪高蛟龍怒,極力形容水行的兇險。④箭滿眼、多旌旗,均指戰亂不寧。杳杳,遙遠貌。南國,猶南方。⑤清晝,凄清的白天。
【評析】第四歌思念遠方的寡妹。既嘆妹之遠離,又傷其孤苦境況。中間四句,寫出來往艱難的原因。末二句,四奏哀歌,引起清晝猿啼。猿多夜啼,今山林中猿卻為我感動而晝啼,可見悲之極矣。
其五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濕。
黃蒿古城云不開,白狐跳梁黃狐立①。
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②。
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③。
【注釋】
①前四句是描繪同谷人煙稀少,野獸猖獗的荒涼環境。颯颯,形容風雨聲。黃蒿,一種野草,常借以寫荒涼景象。跳梁,跳躍。因人少,故狐貍活躍。②何為,為什么。中夜,半夜。③倍寫思鄉之切,是說魂早歸故鄉去了,故招之不來。古人招魂有兩種,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此為后者。此句翻用《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之意,其用意更深,語尤奇警。
【評析】第五歌由悲弟妹難見又回到自身,寫自己流寓荒涼的窮谷,百感交集。詩先以眾多陰愁的景物——風多、水急、雨寒、樹濕、蒿黃、云密、野狐出沒,狀寫生活的“窮谷”,高度概括了自己寓居同谷的艱難處境。
其六
南有龍兮在山湫①,古木枝相樛②。
木葉黃落龍正蟄③,蝮蛇東來水上游④。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劍欲斬且復休⑤。
嗚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⑥。
【注釋】
①湫(qiū),深潭。此指同谷縣東南七里的萬丈潭,相傳有龍自潭中飛出。②(lónɡzōnɡ),高峻貌。樛(jiū),樹枝盤曲下垂貌。③蟄(zhé),動物冬眠,潛伏不動不食。④蝮蛇,一種毒蛇。時當仲冬,蛇應蟄伏,但因同谷氣暖(即末句所寫“回春姿”),故得出游。⑤這兩句是說我見蝮蛇竟敢冬天出游,本“拔劍欲斬”,而終未斬之,卻是為何?因為蝮蛇出游,兆示天氣變暖,而天氣變暖對無衣御寒的杜甫一家來說,是天大的喜訊。正因為這喜訊是蝮蛇傳報的,故杜甫不忍斬之。這正反襯出生活的艱難。⑥此句謂溪壑將為我這寒苦之人回生春姿。見木葉黃落,冬日愁慘之象,故有渴盼春回大地之想。
【評析】
第六歌寫杜甫出游同谷的萬丈潭,見蝮蛇反常出現,不忍斬殺之,迂曲地表達了他對春訊的盼愛,也正好反映出他過冬的艱難。
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①,三年饑走荒山道②。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③。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④。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⑤,仰視皇天白日速⑥。
【注釋】
①男兒,杜甫自稱。身已老,杜甫這年四十八歲,已變得很衰老了。②三年,杜甫從至德二載(757)四月脫賊奔鳳翔行在,閏八月墨制放還鄜州,乾元元年(758)六月貶華州,冬去洛陽,二年春回華州,七月棄官客秦州,直到此時流寓同谷,三年來奔走于荒山野道之間,吃盡苦頭。③二句意謂朝廷中新貴多是少年后生,看來想要富貴就應及早鉆營。這是憤激之語。致身,致力于仕途。④“山中儒生舊相識”,這位流落到同谷山中的舊友,當指李銜。杜甫于大歷五年暮秋所作《長沙送李十一銜》詩云:“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西康州,即同谷。從乾元二年(759)冬到大歷五年(770)暮秋,正十二個年頭。宿昔,往日。⑤悄終曲,悄然結束吟唱。悄,既是無聲,又有憂意。⑥白日速,白駒過隙,時不我待。此句借不能挽日暮之衰頹,而嘆窮老流離之深悲。
【評析】
最后一歌以自嘆年老無成,落魄荒山為整組詩作結。其聲慨然,其氣浩然。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78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王禹偁《畬田詞五首(其四)》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