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觀
踏莎行·霧失樓臺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是秦觀的一首名作。有趣的是人們對它的欣賞產生了很大歧義。《冷齋夜話》說:“東坡絕愛其尾兩句,自書于扇。少游死,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清代徐釚《詞苑叢談》卻不同意:“東坡絕愛尾二句,余謂不如‘杜鵑聲里斜陽暮’,尤堪腸斷。”王國維《人間詞話》也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紛紛下’,無我之境也。”一首優秀的作品,不管從哪個角度都能發現它的美。
紹圣初,新黨上臺,秦觀被削了官職,遠徙郴州。這首詞就是在旅舍中寫的。
一開始,詞即描繪出一幅凄迷的畫面:樓臺從云霧中漸漸消失,迷濛的月色模糊了江河的渡口。這“津渡”,從更深一層意義來講就是人生的渡口。詞人對人生的目的意義感到迷惘,他想尋找世外桃源,可眼前是迷迷濛濛的一片,誰能為他指引迷津?
這時候,詞人正孤零零地呆在一所孤零零的旅舍中,一扇門隔斷了整個世界,緊閉著春天的寒冷,一絲兒暖氣也透不進來,多么沉重的孤獨感啊!天邊一抹斜陽,黑暗似乎即將來臨,暮色中又傳來了凄厲的杜鵑的啼叫。據說杜鵑是古代的蜀王杜宇,失了江山,無家可歸,只能不斷啼叫:不如歸去!一聲聲啼叫,一口口鮮血。此時此境,人怎堪忍受?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十四個字寫盡羈旅中的孤獨、鄉愁,塑造出一個情深意濃的境界,使自然景物都染上強烈的主觀色彩,受到人們的贊賞是很自然的。
下闋一開始說收到很多信。南朝陸凱寄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收到遠方的來信,可以慰藉一些寂寞吧?不,反而砌成無數的恨。見信而思人,恨不得團聚,此其一;當時元祐黨人盡遭迫害,信中定無好消息,此其二。
于是,詞人發出疑問:郴江很幸運地圍繞著郴山,為誰要流到瀟湘去呢?這也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思考。四處漂泊,歷盡艱辛,究竟是為什么呢?與“可堪”兩句相比,結尾兩句境界更加開闊,且進入了人生哲理的深一層思考。善寫大境界而又經常流露出“人生如夢”幻滅感的蘇東坡,偏愛末兩句詞,也是很自然的事。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5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說·玉嬌梨
下一篇: 白居易《華州西》詩詞注釋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