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漁父》的作者不是屈原,但所論證據皆不足。我們認為《漁父》是屈原以第三人稱創作的一首短小而優美的散文詩。他通過漁父與屈原的簡單對話,充分表現了屈原堅持真理、憤世嫉俗,寧以死守節,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觀。王逸《楚辭章句》指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閑,憂愁嘆吟,儀容變易。而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時遇屈原川澤之域,怪而問之,遂相應答。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卜居》、《漁父》,皆假設問答以寄意耳。而太史公《屈原傳》、劉向《新序》、嵇康《高士傳》或采《楚辭》、《莊子》漁父之言以為實錄,非也。”
【原文】
屈原既放 ① ,
游于江潭 ② ,
行吟澤畔 ③ ,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④ 。
漁父見而問之曰 ⑤ :
“子非三閭大夫歟 ⑥ ?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⑦ ,
眾人皆醉我獨醒 ⑧ ,
是以見放 ⑨ 。”
漁父曰:
“圣人不凝滯于物 ⑩ ,
而能與世推移 。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
眾人皆醉,
何不 其糟而歠其釃 ?
何故深思高舉 ,
自令放為 ?”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 ,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 !
寧赴湘流 ,
葬于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
鼓枻而去 。
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吾纓 。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被逐出郢都以后,
在沅水江邊游蕩。
他在江旁邊走邊唱,
身體衰弱面目憔悴。
漁翁看見他問道:
“這不是三閭大夫嗎?
怎么落到了這般田地?”
屈原回答說:
“因為時世渾濁我卻干凈,
因為眾人都醉了只我一人清醒,
因此遭到了貶放。”
漁翁說:
“聰明人不會為任何事物所限制,
他會隨波逐流。
既然時世渾濁,
那他為什么不攪亂泥水推波助瀾?
眾人都喝醉了,
那他為什么不吃酒渣痛快暢飲呢?
為什么要憂國憂民清高超脫,
使自己被貶放呢?”
屈原說:
“我聽說剛洗過頭發的人一定會彈落帽子上的塵土,
剛剛沐浴過的人一定會抖去衣服上的灰塵。
我又怎么能讓自己的清白之軀,
被污濁的外物污染呢!
我情愿自沉湘江,
葬身魚腹。
我怎能讓純凈的潔白,
蒙受世俗的灰塵污染呢!”
漁翁微微一笑,
劃船而去。
邊走邊唱道:
“滄浪的水清啊,
可以洗我的頭巾。
滄浪的水濁啊,
可以洗我的腳。”
接著就走遠,
不再與屈原說話。
【注釋】
①放:被遷出首都。王逸《楚辭章句》說:“身斥逐也。”
②江潭:江邊深水處。這里作“潭之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戲水側也。”
③行吟:邊走邊吟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履荊棘也。”
④枯槁:枯瘦。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癯瘦瘠也。”
⑤漁父:漁翁。父,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怪屈原也。”
⑥三閭大夫:屈原曾任的官職,這里指屈原。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本其故官。《史記》與作歟。”
⑦濁清:喻指品德行為。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眾貪鄙也。”洪興祖《楚辭補注》考證說:“一作世人皆濁,《史記》作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忠潔己也。”
⑧醉、醒:比喻能力。
⑨見放:流放。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棄草野也。”
⑩凝滯于物:不固執于任何具體事物。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不困辱其身也。《史記》云夫圣人者。”
與世推移:隨世道變化而變化,隨波逐流。王逸《楚辭章句》指出:“隨俗方圓。”
淈(gǔ古):攪渾。推波助瀾、渾水摸魚的意思。
(bǔ補):吃。糟:酒渣。歠(chuò綽):飲。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食其祿也。”釃(lí離):通“醨”,淡酒。
深思:憂國憂民。即“獨醒”。高舉:舉止清高。即“獨清”。王逸《楚辭章句》指出:“獨行忠直。”
自令:自己造成的。本句的意思是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自作自受。王逸《楚辭章句》考辨說:“遠在他域。《史記》云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新:剛。沐:洗頭。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拂土坌也。”《荀子》說:“新浴者振其衣,新浴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憔憔,受人之掝掝者哉。”
察察:干凈潔白。指自己品行純凈。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己清潔也。”
受物:受污穢之物。汶汶:玷污。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是“蒙垢塵也”。
赴:投入。王逸《楚辭章句》分析說:“自沈淵也。《史記》作常流。”
皓皓:皎皎。
莞爾:微笑的樣子。
鼓枻(yì義):劃著槳。
滄浪:水名,漢水支流。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滄浪水清是“喻世昭明”。
濯(zhuó卓):洗。纓(yīng應):古時系帽的帶子。王逸《楚辭章句》指出:“沐浴升朝廷也。”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387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庾信《枯樹賦》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 東方朔《七諫》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