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小兒咳喘的癥狀、病因病機、中醫辨證論治

道醫 2023-06-26 18:54:38

咳喘風痰肺不宣,臨床證情變多端。及時辨治分虛實,誤治病危傳心肝。

咳喘,以發熱,咳嗽,氣喘,鼻扇為主要特征。是小兒多發病,常見病,尤以三歲以下嬰兒多見,四季均可發病,但冬春多見。由于外感風邪,內蘊痰濁,肺失宣降所致。

臨床最常見于肺素蘊熱,復感風寒,寒包熱郁,內熱外寒之證。癥見發熱惡寒,有汗,口渴,咳嗽濃痰,氣促鼻扇,脈浮數,指紋深紅,治以辛涼宣化、化痰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杏仁、石膏、甘草、魚腥草、連翹、前胡、全瓜蔞、浙貝母)。

單純的外感咳喘,多見于外感風熱,證見發熱,微惡寒,咳嗽氣促,濁涕黃痰,或伴咽痛不適,舌紅苔微黃,脈浮數,為風熱犯肺。治宜疏風清熱、宣肺化痰,方用桑菊飲加浙貝、魚腥草、連翹。若咳嗽不暢,無汗,痰白而稀者,為風寒閉肺,方可用三拗湯加紫菀、款冬花、桔梗之類。

若邪熱內傳,痰熱壅肺者,癥見壯熱煩躁,喉間痰鳴,咳嗽鼻扇,呼吸困難,舌紅苦黃,指紋青紫,脈滑數有力。治宜清泄肺熱,豁痰定喘,方用白虎湯加減(生石膏、知母、生甘草、黃芩、魚腥草、浙貝、連翹、桔梗、甘草)。

病程日久,正虛邪戀,癥見低熱不退,干咳微喘,咳喘無力,痰少,神疲倦怠乏力,舌嫩紅少苔。治宜益氣養陰醒脾,方用沙參麥冬湯化裁(沙參、麥冬、桑葉、扁豆、黨參、姜半夏、桑白皮、百部、白術)。

咳喘病位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內竄心肝,肺氣閉塞,可致血淤。若熱從火化可出現邪陷心包,或熱盛動風之變證。正不勝邪,可致心陽不振,甚則可致亡陽之變。

邪陷心包,熱盛動風者,癥見身熱憋喘,口唇紫紺,煩躁不寧,甚則神昏譫妄,四肢抽搐,口噤項強,指紋紫晦。治宜清心開竅,平肝熄風,方用清營湯加鉤藤、菖蒲、白芍、全蝎等品,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牛黃清心丸。

若證見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呼吸淺促,虛煩不安,四肢厥冷,頭汗不溫,口唇紫紺,舌質紫暗,脈細微而數,屬心陽虛微。治宜振奮心陽,方用參附湯加味(人參、熟附子、五味子、生龍骨、生牡蠣、肉桂、丹參)。若見面色青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皮膚花斑癥,將有亡陽之變,急用獨參湯頻頻服之。

作者治咳喘一證,常用內治外敷配合治療。在患兒高熱、喘急、痰多的情況下,外用肺炎熨敷法,比單用湯劑收效更快。其方法是用川軍末、生枳實末各9克,鮮松柏一把,青蘿卜中節三寸,生姜一塊(如核桃大),蔥白帶根三寸,麩子半碗,黃酒一杯。共搗爛鍋內炒熱,用紗布分包,輪流敷胸前,見鼻尖及面部有汗為止。《理瀹駢文》謂:“外治之法,則內治之理。”本方大黃、枳實取承氣之義,蕩滌肺蘊之熱結,用松柏清熱涼血,蔥白、生姜、蘿卜黃酒皆辛溫發散之品,加麩子共搗炒熱敷胸前,以散發結胸之毒熱,通里達外,縱橫齊開,以寬胸散結,宣肺定喘。

——本文摘自《中醫精華淺說》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8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