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膠艾湯(tang)治療功(gong)能性子(zi)宮出血的療效。方法(fa):以膠艾湯(tang)加味治療功(gong)能性子(zi)宮出血60例,七天(tian)為一個療程,2~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總有效率93.32%。結論(lun):膠艾湯(tang)加味治療功(gong)能性子(zi)宮出血有較好(hao)的療效。
【關鍵詞】功(gong)能性子宮出血;膠(jiao)艾(ai)湯;辨證論治(zhi)
功能(neng)性(xing)子宮出血(xue)是(shi)一種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2004年(nian)8月至2009年(nian)6月,筆者以膠(jiao)艾湯加味,以塞(sai)流止(zhi)血(xue)治(zhi)其標,調肝(gan)養血(xue)治(zhi)其本(ben)為原則,治(zhi)療該病60例,臨床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huan)者以月經(jing)(jing)周期(qi)紊亂,陰道大量出(chu)血或持續(xu)下(xia)血淋(lin)漓不盡為主癥。治療前均經(jing)(jing)婦科內(nei)診(zhen)及(ji)B超檢查,排除盆腔(qiang)生殖器官(guan)器質性病(bing)(bing)變,診(zhen)斷(duan)為功能性子宮出(chu)血。60例(li)(li)均為門診(zhen)患(huan)者,年齡最小16歲,最大49歲;病(bing)(bing)程最短15天,最長(chang)一年半;絕經(jing)(jing)期(qi)20例(li)(li),育齡期(qi)12例(li)(li),青春期(qi)28例(li)(li);已婚(hun)32例(li)(li),未婚(hun)28 例(li)(li)。
1.2 治療方法
崩漏之治(zhi)(zhi),急(ji)則治(zhi)(zhi)標,塞流止血(xue)為先,緩則治(zhi)(zhi)本,血(xue)止經(jing)凈后澄(cheng)源以(yi)助康復為法則。選用《金匱要略》膠艾(ai)湯(tang)(tang)為基本方:阿膠12g,艾(ai)葉6g,當(dang)歸12g,川芎6g,白(bai)芍12g,生地15g,甘草(cao)6g。加(jia)減:對于血(xue)熱(re)內(nei)盛,熱(re)擾沖任者,治(zhi)(zhi)以(yi)膠艾(ai)湯(tang)(tang)加(jia)桑葉20g、黃(huang)(huang)芩15g、丹皮10g、側柏炭(tan)10g、地榆炭(tan)10g、茜草(cao)15g、旱蓮草(cao)15g、桑寄生20g;對于氣(qi)滯血(xue)瘀(yu)者,治(zhi)(zhi)以(yi)膠艾(ai)湯(tang)(tang)加(jia)澤(ze)蘭15g、炒蒲(pu)黃(huang)(huang)10g、五靈脂10g、香附10g、益母草(cao)10g、三(san)七粉6g、卷(juan)柏10g;對于脾(pi)虛氣(qi)弱失統者,治(zhi)(zhi)以(yi)艾(ai)膠湯(tang)(tang)加(jia)芥穗炭(tan)15g、貫眾(zhong)炭(tan)10g、烏賊骨15g、黨參15g、黃(huang)(huang)芪15g、白(bai)術15g、川斷15g;對于肝腎(shen)陰虛者,治(zhi)(zhi)以(yi)膠艾(ai)湯(tang)(tang)加(jia)旱蓮草(cao)15g、女貞子(zi)15g、仙鶴草(cao)10g、龜甲膠10g、鹿角(jiao)6g、枸杞子(zi)15g;對于脾(pi)腎(shen)陽虛者,治(zhi)(zhi)以(yi)膠艾(ai)湯(tang)(tang)加(jia)仙茅10g、仙靈脾(pi)10g、菟絲子(zi)10g、山(shan)藥15g、赤石(shi)脂15g、肉(rou)桂4g、杜仲炭(tan)10g、棕櫚炭(tan)10g。每日1劑,水煎分(fen)2次(ci)口(kou)服(fu)。7天為一個療(liao)程(cheng),治(zhi)(zhi)療(liao)2~3個療(liao)程(cheng)后觀察療(liao)效。
2 療效觀察
2.1療效標準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liao)效標準》[1]擬(ni)定(ding)。痊(quan)愈:經(jing)量(liang)、經(jing)期(qi)(qi)、周(zhou)期(qi)(qi)恢(hui)復正(zheng)常,停藥后(hou)仍然維持3個(ge)月經(jing)周(zhou)期(qi)(qi)以上(shang)者(zhe)(zhe)(zhe)(zhe);更(geng)年期(qi)(qi)婦女治(zhi)療(liao)后(hou)血止,經(jing)期(qi)(qi)經(jing)量(liang)能持續維持3次以上(shang)正(zheng)常或絕經(jing)者(zhe)(zhe)(zhe)(zhe)。好轉:經(jing)期(qi)(qi)、經(jing)量(liang)、周(zhou)期(qi)(qi)雖恢(hui)復正(zheng)常,停藥后(hou)3個(ge)月周(zhou)期(qi)(qi)以內(nei)復發者(zhe)(zhe)(zhe)(zhe);更(geng)年期(qi)(qi)婦女治(zhi)療(liao)后(hou)血止,經(jing)期(qi)(qi)有所(suo)縮短,經(jing)量(liang)有所(suo)減少者(zhe)(zhe)(zhe)(zhe)。無效:治(zhi)療(liao)后(hou)癥狀無改善或加重(zhong)者(zhe)(zhe)(zhe)(zhe)。
2.2治療結果
經2~3個療程治療,痊(quan)愈46例(li),占(zhan)76.66%;有(you)效(xiao)10例(li),占(zhan)16.66%;無效(xiao)4例(li),占(zhan)6.66%,有(you)效(xiao)率93.32%。
2.3典型病例
患(huan)者,女,35歲,因月(yue)(yue)(yue)經(jing)淋漓1月(yue)(yue)(yue),量多(duo)2天(tian)(tian),于2008年(nian)(nian)12月(yue)(yue)(yue)8日就(jiu)診(zhen)(zhen)于我門診(zhen)(zhen)。患(huan)者平素月(yue)(yue)(yue)經(jing)規(gui)律(lv),末(mo)次(ci)月(yue)(yue)(yue)經(jing)2008年(nian)(nian)10月(yue)(yue)(yue)6日,經(jing)量、色均正常,2008年(nian)(nian)11月(yue)(yue)(yue)6日月(yue)(yue)(yue)經(jing)如(ru)期來潮,自覺(jue)量稍多(duo),色暗(an)夾(jia)血(xue)(xue)塊,7天(tian)(tian)后仍淋漓不盡,遂就(jiu)診(zhen)(zhen)當(dang)地(di)某醫院,B超示(shi)子(zi)宮(gong)、附(fu)件(jian)未見(jian)明(ming)顯(xian)異常。化驗血(xue)(xue)常規(gui):血(xue)(xue)紅(hong)蛋(dan)白111g/L。治(zhi)療(具體(ti)用藥(yao)(yao)不詳)效果不顯(xian)。2天(tian)(tian)前經(jing)量突然增(zeng)多(duo),遂求余診(zhen)(zhen)治(zhi)。現癥:經(jing)量多(duo),色紫紅(hong)夾(jia)有(you)(you)血(xue)(xue)塊,伴見(jian)面色萎黃,體(ti)倦身疲,小腹稍疼痛,舌(she)淡邊有(you)(you)瘀(yu)點,脈細弦。B超示(shi):子(zi)宮(gong)、雙側附(fu)件(jian)未見(jian)明(ming)顯(xian)異常。血(xue)(xue)常規(gui)示(shi):WBC5.0x109/L,RBC3.5X1012/L,Hb100g/L。診(zhen)(zhen)斷(duan):崩(beng)漏(血(xue)(xue)虛瘀(yu)阻,沖(chong)任虛損(sun))。治(zhi)宜養血(xue)(xue)活血(xue)(xue),固沖(chong)止血(xue)(xue)。藥(yao)(yao)用艾(ai)膠(jiao)湯加(jia)(jia)味(wei):阿膠(jiao)12g,艾(ai)葉6g,生(sheng)地(di)15g,熟地(di)20g,川芎6g,白芍12g,當(dang)歸12g,益(yi)母草10g,澤蘭10g,炒蒲黃10g,香附(fu)10g,三(san)七粉6g。7劑,水(shui)煎服(fu),每日一(yi)劑,分兩次(ci)服(fu)。復診(zhen)(zhen)述諸癥皆(jie)消,上方(fang)去澤蘭、炒蒲黃、三(san)七粉;加(jia)(jia)枸杞子(zi)15g,桑(sang)椹15g,菟(tu)絲子(zi)10g,山藥(yao)(yao)15g,黨(dang)參(can)15g。5劑, 如(ru)前法(fa)投服(fu),當(dang)澄源以助康復。
3 體會
功能性子宮出(chu)血(xue)(xue)(xue)(xue)屬于(yu)中(zhong)(zhong)醫(yi)學“崩漏(lou)”、“崩中(zhong)(zhong)”、“漏(lou)下(xia)”等范疇。中(zhong)(zhong)醫(yi)學認(ren)為,婦人以血(xue)(xue)(xue)(xue)為本(ben),血(xue)(xue)(xue)(xue)是(shi)月經的(de)物質基礎,臟(zang)腑是(shi)血(xue)(xue)(xue)(xue)的(de)生(sheng)化(hua)之源。腎主藏精,系胞胎;肝主藏血(xue)(xue)(xue)(xue),司(si)血(xue)(xue)(xue)(xue)海;脾主生(sheng)血(xue)(xue)(xue)(xue)統血(xue)(xue)(xue)(xue),故五臟(zang)之中(zhong)(zhong)以肝脾腎與沖任二脈(mo)息(xi)息(xi)相關(guan),為調經之重(zhong)要(yao)臟(zang)器。
膠(jiao)艾湯出(chu)自《金匱(kui)要(yao)略·婦(fu)人妊娠病脈(mo)證并治第二十》,是仲景為治療婦(fu)人沖任(ren)虛(xu)損(sun),陰(yin)血(xue)(xue)不能(neng)內守所(suo)致多(duo)種出(chu)血(xue)(xue)證而(er)(er)設。組方(fang)(fang)中(zhong)阿膠(jiao)滋陰(yin)補血(xue)(xue),又能(neng)止(zhi)(zhi)血(xue)(xue);艾葉暖宮(gong)止(zhi)(zhi)崩(beng),理(li)氣(qi)血(xue)(xue)而(er)(er)止(zhi)(zhi)痛;當歸養(yang)血(xue)(xue)滋肝(gan),和血(xue)(xue)調經(jing);白芍(shao)養(yang)血(xue)(xue)柔肝(gan)和營;川芎行氣(qi)開(kai)郁,暢通氣(qi)血(xue)(xue);生地養(yang)陰(yin)涼(liang)血(xue)(xue);甘草(cao)和中(zhong)緩急,調和諸藥。全方(fang)(fang)標本兼顧,以養(yang)為塞(sai),具有補血(xue)(xue)、行血(xue)(xue)、調經(jing)而(er)(er)達止(zhi)(zhi)血(xue)(xue)固崩(beng)之效。臨床(chuang)(chuang)使用本方(fang)(fang)時,“謹守病機”,參合(he)臨床(chuang)(chuang)見證,隨證靈(ling)活加(jia)減運用,使月經(jing)期、量、質均恢復正(zheng)常而(er)(er)達康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zhong)(zhong)醫藥管理(li)局.中(zhong)(zhong)醫病(bing)證(zheng)診斷療效標(biao)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5.
來源:中國中醫藥咨訊(xun)
1、補(bu)(bu)(bu)(bu)血(xue)(xue)(xue)(xue) (1)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加(jia)(jia)牛(niu)奶(nai) 將(jiang)(jiang)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粉(fen)(fen)(fen)(fen)碎(sui)(sui)成(cheng)細(xi)粉(fen)(fen)(fen)(fen)狀溶(rong)于(yu)牛(niu)奶(nai)中。補(bu)(bu)(bu)(bu)血(xue)(xue)(xue)(xue)潤(run)肺(fei)(fei)(fei),補(bu)(bu)(bu)(bu)充(chong)鈣、鐵等各(ge)種營養(yang)成(cheng)份,口(kou)味純正,強(qiang)(qiang)身健(jian)(jian)體(ti)(ti),老少皆宜。 (2)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煮(zhu)紅棗 取(qu)(qu)(qu)(qu)(qu)大棗10枚置鍋(guo)(guo)內,加(jia)(jia)水(shui)(shui)(shui)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及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6g。飲湯(tang)(tang)(tang)食棗。功(gong)效(xiao)(xiao)(xiao):養(yang)血(xue)(xue)(xue)(xue)健(jian)(jian)脾。主治(zhi):心(xin)脾兩虛(xu)(xu)(xu),心(xin)悸失眠(mian)(mian)等 (3)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雞(ji)蛋湯(tang)(tang)(tang)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0克(ke)(ke)(ke)(ke)(ke),雞(ji)蛋一只,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加(jia)(jia)水(shui)(shui)(shui)一碗煮(zhu)成(cheng)蛋花(hua),糖(tang)調(diao)熱(re)服。功(gong)效(xiao)(xiao)(xiao):滋(zi)(zi)陰(yin)(yin)養(yang)血(xue)(xue)(xue)(xue),安胎。主治(zhi):陰(yin)(yin)血(xue)(xue)(xue)(xue)不(bu)(bu)(bu)(bu)(bu)(bu)足,胎動(dong)不(bu)(bu)(bu)(bu)(bu)(bu)安,煩躁不(bu)(bu)(bu)(bu)(bu)(bu)寧,虛(xu)(xu)(xu)癆咳(ke)(ke)嗽。 (4)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黃(huang)(huang)(huang)芩、黃(huang)(huang)(huang)連、白芍。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5克(ke)(ke)(ke)(ke)(ke),黃(huang)(huang)(huang)芩,黃(huang)(huang)(huang)連、白芍各(ge)6克(ke)(ke)(ke)(ke)(ke),水(shui)(shui)(shui)煎取(qu)(qu)(qu)(qu)(qu)汁(zhi)(zhi),放(fang)溫后(hou),加(jia)(jia)雞(ji)蛋黃(huang)(huang)(huang)2個,攪勻。每(mei)日3次溫服。功(gong)效(xiao)(xiao)(xiao):養(yang)肝補(bu)(bu)(bu)(bu)血(xue)(xue)(xue)(xue),清(qing)(qing)熱(re)寧心(xin)主治(zhi):①血(xue)(xue)(xue)(xue)虛(xu)(xu)(xu)眩暈、②心(xin)煩、③失眠(mian)(mian)等癥(zheng)。 2、止血(xue)(xue)(xue)(xue) (1)膠(jiao)(jiao)(jiao)(jiao)(jiao)艾湯(tang)(tang)(tang) 將(jiang)(jiang)艾葉、當歸各(ge)9克(ke)(ke)(ke)(ke)(ke)、熟(shu)地、白芍各(ge)12克(ke)(ke)(ke)(ke)(ke)、川(chuan)芎、甘草(cao)各(ge)6克(ke)(ke)(ke)(ke)(ke)用(yong)(yong)(yong)(yong)(yong)水(shui)(shui)(shui)煎煮(zhu),倒(dao)去藥(yao)(yao)渣,加(jia)(jia)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9克(ke)(ke)(ke)(ke)(ke)燉(dun)化(hua)(hua)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功(gong)效(xiao)(xiao)(xiao):補(bu)(bu)(bu)(bu)血(xue)(xue)(xue)(xue)止血(xue)(xue)(xue)(xue)、調(diao)經(jing)安胎。主治(zhi)婦女(nv)(nv)崩漏,月(yue)經(jing)過(guo)(guo)多,產后(hou)出(chu)(chu)血(xue)(xue)(xue)(xue)過(guo)(guo)多,功(gong)能性(xing)(xing)子宮出(chu)(chu)血(xue)(xue)(xue)(xue) (2)止血(xue)(xue)(xue)(xue)湯(tang)(tang)(tang)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9克(ke)(ke)(ke)(ke)(ke)用(yong)(yong)(yong)(yong)(yong)蛤粉(fen)(fen)(fen)(fen)炒(取(qu)(qu)(qu)(qu)(qu)蛤粉(fen)(fen)(fen)(fen)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置熱(re)鍋(guo)(guo)內,用(yong)(yong)(yong)(yong)(yong)中火(huo)(huo)加(jia)(jia)熱(re)炒至靈活狀態,投入(ru)(ru)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丁,不(bu)(bu)(bu)(bu)(bu)(bu)斷翻(fan)動(dong),炒至鼓(gu)起呈(cheng)圓球形,內物溏心(xin)時取(qu)(qu)(qu)(qu)(qu)出(chu)(chu),篩去蛤粉(fen)(fen)(fen)(fen),放(fang)涼),取(qu)(qu)(qu)(qu)(qu)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藕粉(fen)(fen)(fen)(fen)和(he)蜜調(diao)服。功(gong)效(xiao)(xiao)(xiao):止血(xue)(xue)(xue)(xue)護胃。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胃出(chu)(chu)血(xue)(xue)(xue)(xue)導致(zhi)的吐血(xue)(xue)(xue)(xue)、嘔血(xue)(xue)(xue)(xue)。 3、氣(qi)(qi)血(xue)(xue)(xue)(xue)雙(shuang)補(bu)(bu)(bu)(bu) (1)氣(qi)(qi)血(xue)(xue)(xue)(xue)雙(shuang)補(bu)(bu)(bu)(bu)粥(zhou)。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20克(ke)(ke)(ke)(ke)(ke)、黃(huang)(huang)(huang)芪20克(ke)(ke)(ke)(ke)(ke),和(he)紅糖(tang)、糯米熬粥(zhou)。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女(nv)(nv)性(xing)(xing)氣(qi)(qi)血(xue)(xue)(xue)(xue)虧虛(xu)(xu)(xu),癥(zheng)狀表現為氣(qi)(qi)色不(bu)(bu)(bu)(bu)(bu)(bu)佳,氣(qi)(qi)短(duan)不(bu)(bu)(bu)(bu)(bu)(bu)愛說話,疲(pi)倦乏力,容易出(chu)(chu)汗(han)。 (2)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牛(niu)肉湯(tang)(tang)(tang)。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5克(ke)(ke)(ke)(ke)(ke),牛(niu)肉100克(ke)(ke)(ke)(ke)(ke),米酒20毫(hao)升,生姜10克(ke)(ke)(ke)(ke)(ke)。將(jiang)(jiang)牛(niu)肉去筋切片,與生姜、米酒一起放(fang)入(ru)(ru)砂鍋(guo)(guo),加(jia)(jia)水(shui)(shui)(shui)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用(yong)(yong)(yong)(yong)(yong)文火(huo)(huo)煮(zhu)30分(fen)鐘,加(jia)(jia)入(ru)(ru)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及調(diao)料,溶(rong)解即可(ke)。每(mei)日1劑,吃(chi)肉喝湯(tang)(tang)(tang)。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精(jing)神疲(pi)乏、頭(tou)昏(hun)眼花(hua)、心(xin)悸少寐、面色萎黃(huang)(huang)(huang)者(zhe)(zhe),對女(nv)(nv)性(xing)(xing)月(yue)經(jing)不(bu)(bu)(bu)(bu)(bu)(bu)調(diao)、經(jing)期(qi)延后(hou)、或(huo)胎動(dong)不(bu)(bu)(bu)(bu)(bu)(bu)安者(zhe)(zhe)。 3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紅茶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6克(ke)(ke)(ke)(ke)(ke),紅茶3克(ke)(ke)(ke)(ke)(ke)。沸水(shui)(shui)(shui)沖泡,待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溶(rong)化(hua)(hua)。趁溫飲之。具有(you)補(bu)(bu)(bu)(bu)虛(xu)(xu)(xu)滋(zi)(zi)陰(yin)(yin),振奮精(jing)神之功(gong)效(xiao)(xiao)(xiao),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血(xue)(xue)(xue)(xue)虛(xu)(xu)(xu)頭(tou)暈,面色萎黃(huang)(huang)(huang),血(xue)(xue)(xue)(xue)虛(xu)(xu)(xu)體(ti)(ti)質(zhi)者(zhe)(zhe)。 4、強(qiang)(qiang)身健(jian)(jian)體(ti)(ti) (1)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排骨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30~50克(ke)(ke)(ke)(ke)(ke),砸碎(sui)(sui),可(ke)供2~3人(ren)食用(yong)(yong)(yong)(yong)(yong)排骨量(liang)(liang)(liang),加(jia)(jia)入(ru)(ru)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陳皮、白芷(zhi)等調(diao)味,常(chang)法燉(dun)熟(shu)即可(ke),吃(chi)肉喝湯(tang)(tang)(tang),常(chang)期(qi)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可(ke)強(qiang)(qiang)身健(jian)(jian)體(ti)(ti)。 (2)蘆筍(sun)汁(zhi)(zhi)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牛(niu)奶(nai) 綠蘆筍(sun)汁(zhi)(zhi)100毫(hao)升,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5克(ke)(ke)(ke)(ke)(ke),鮮(xian)牛(niu)奶(nai)200毫(hao)升。1、先取(qu)(qu)(qu)(qu)(qu)新鮮(xian)綠蘆筍(sun)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削去表皮,用(yong)(yong)(yong)(yong)(yong)冷(leng)開(kai)(kai)水(shui)(shui)(shui)洗(xi)凈,切碎(sui)(sui),榨取(qu)(qu)(qu)(qu)(qu)鮮(xian)汁(zhi)(zhi)100毫(hao)升,備用(yong)(yong)(yong)(yong)(yong)。2、去除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中的雜質(zhi),曬干(gan)后(hou)敲碎(sui)(sui),研(yan)成(cheng)細(xi)粉(fen)(fen)(fen)(fen),放(fang)入(ru)(ru)沙鍋(guo)(guo),加(jia)(jia)入(ru)(ru)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清(qing)(qing)水(shui)(shui)(shui),用(yong)(yong)(yong)(yong)(yong)小火(huo)(huo)燉(dun)煮(zhu)。3、兌入(ru)(ru)煮(zhu)沸的牛(niu)奶(nai),離火(huo)(huo)。再加(jia)(jia)入(ru)(ru)綠蘆筍(sun)汁(zhi)(zhi),拌和(he)均勻即成(cheng)。5、滋(zi)(zi)陰(yin)(yin)補(bu)(bu)(bu)(bu)腎(shen)(shen) (1)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枸杞(qi)雞(ji)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30~50克(ke)(ke)(ke)(ke)(ke),砸碎(sui)(sui),枸杞(qi)15克(ke)(ke)(ke)(ke)(ke),雞(ji)一只,煲湯(tang)(tang)(tang)供3~5人(ren)食用(yong)(yong)(yong)(yong)(yong)。功(gong)效(xiao)(xiao)(xiao)補(bu)(bu)(bu)(bu)腎(shen)(shen)填精(jing),養(yang)血(xue)(xue)(xue)(xue)柔肝,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女(nv)(nv)性(xing)(xing)產后(hou)調(diao)補(bu)(bu)(bu)(bu)。 (2)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粥(zhou) 取(qu)(qu)(qu)(qu)(qu)大米或(huo)小米100g,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5g砸碎(sui)(sui),冰(bing)糖(tang)50g做成(cheng)粥(zhou),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在(zai)加(jia)(jia)入(ru)(ru)前(qian)(qian)先用(yong)(yong)(yong)(yong)(yong)開(kai)(kai)水(shui)(shui)(shui)溶(rong)化(hua)(hua)后(hou)加(jia)(jia)入(ru)(ru)粥(zhou)內攪勻,開(kai)(kai)一滾即可(ke)。功(gong)效(xiao)(xiao)(xiao)健(jian)(jian)脾補(bu)(bu)(bu)(bu)血(xue)(xue)(xue)(xue)養(yang)肝,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病(bing)(bing)后(hou)體(ti)(ti)虛(xu)(xu)(xu)調(diao)補(bu)(bu)(bu)(bu)。 (3)芝(zhi)(zhi)麻(ma)、核桃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膏 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150克(ke)(ke)(ke)(ke)(ke),砸碎(sui)(sui),黃(huang)(huang)(huang)酒350毫(hao)升,浸泡一周。待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呈(cheng)海(hai)綿狀,略加(jia)(jia)水(shui)(shui)(shui)燉(dun)化(hua)(hua),加(jia)(jia)入(ru)(ru)黑芝(zhi)(zhi)麻(ma)、核桃仁(ren)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加(jia)(jia)上冰(bing)糖(tang)250克(ke)(ke)(ke)(ke)(ke),蒸1小時,不(bu)(bu)(bu)(bu)(bu)(bu)斷攪拌,晾(liang)冷(leng)即成(cheng)凍膏。每(mei)天早(zao)晚各(ge)1~2匙(chi),溫開(kai)(kai)水(shui)(shui)(shui)沖服。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患腰酸腿軟、耳鳴(ming)和(he)陰(yin)(yin)虛(xu)(xu)(xu)、腎(shen)(shen)虧等癥(zheng)。 6.潤(run)肺(fei)(fei)(fei)清(qing)(qing)火(huo)(huo)止咳(ke)(ke) (1)潤(run)肺(fei)(fei)(fei)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湯(tang)(tang)(tang) 將(jiang)(jiang)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一塊砸碎(sui)(sui),加(jia)(jia)冰(bing)糖(tang),銀耳,梨(li)各(ge)適(shi)(shi)(shi)量(liang)(liang)(liang)用(yong)(yong)(yong)(yong)(yong)水(shui)(shui)(shui)煎煮(zhu),持續燉(dun)服。功(gong)效(xiao)(xiao)(xiao)清(qing)(qing)燥潤(run)肺(fei)(fei)(fei),止咳(ke)(ke),適(shi)(shi)(shi)用(yong)(yong)(yong)(yong)(yong)于(yu)秋冬季咳(ke)(ke)嗽纏綿不(bu)(bu)(bu)(bu)(bu)(bu)愈(yu)者(zhe)(zhe)。 (2)貝梨(li)膏 川(chuan)貝母粉(fen)(fen)(fen)(fen)10克(ke)(ke)(ke)(ke)(ke)、雪(xue)梨(li)汁(zhi)(zhi)1000克(ke)(ke)(ke)(ke)(ke)、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500克(ke)(ke)(ke)(ke)(ke),共蒸熟(shu)。每(mei)次10克(ke)(ke)(ke)(ke)(ke),日服兩次,可(ke)滋(zi)(zi)陰(yin)(yin)潤(run)肺(fei)(fei)(fei),治(zhi)久咳(ke)(ke)不(bu)(bu)(bu)(bu)(bu)(bu)愈(yu)、痰中帶(dai)血(xue)(xue)(xue)(xue)、鼻中出(chu)(chu)血(xue)(xue)(xue)(xue)。 (3)哮(xiao)(xiao)喘方 用(yong)(yong)(yong)(yong)(yong)甘草(cao)、半夏、馬兜鈴、杏(xing)仁(ren)、人(ren)參水(shui)(shui)(shui)煎倒(dao)去藥(yao)(yao)渣,加(jia)(jia)碎(sui)(sui)阿(a)(a)(a)(a)膠(jiao)(jiao)(jiao)(jiao)(jiao)燉(dun)化(hua)(hua)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功(gong)效(xiao)(xiao)(xiao)潤(run)肺(fei)(fei)(fei)止咳(ke)(ke),肅肺(fei)(fei)(fei)平喘,主治(zhi)哮(xiao)(xiao)喘咳(ke)(ke)嗽。 禁忌:糖(tang)尿病(bing)(bing)患者(zhe)(zhe)、外(wai)感發熱(re)者(zhe)(zhe)禁服。 【注意事(shi)項】1.忌辛辣、生冷(leng)、油(you)膩食物。2.本品宜飯前(qian)(qian)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3.高血(xue)(xue)(xue)(xue)壓、心(xin)臟病(bing)(bing)、肝病(bing)(bing)、腎(shen)(shen)病(bing)(bing)等慢性(xing)(xing)病(bing)(bing)患者(zhe)(zhe)應在(zai)醫(yi)師指(zhi)導下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4.兒童、孕婦應在(zai)醫(yi)師指(zhi)導下服用(yong)(yong)(yong)(yong)(yong)。5.服藥(yao)(yao)2周癥(zheng)狀無緩(huan)解,應去醫(yi)院就診。6.對本品過(guo)(guo)敏者(zhe)(zhe)禁用(yong)(yong)(yong)(yong)(yong),過(guo)(guo)敏體(ti)(ti)質(zhi)者(zhe)(zhe)慎用(yong)(yong)(yong)(yong)(yong)。
今天給各位分享艾的作用與功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希愛力的作用與功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艾草的作用和功效2、艾草的作用與功效3、艾草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嗎艾草的作用和功效艾草的作用和功效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日常生活中,艾草是我們經常可見到的,對于女性朋友的好處是比較大,所以很受女性的青睞,下面分享一篇關于艾草的作用和功效的相關內容,一起看看吧,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1
1、平喘的作用
艾草具有平喘的功效。
實驗證明,野艾浸劑對豚鼠支氣管有舒張作用,它能止咳平喘,對治療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2、止癢避邪的作用
艾草具有止癢辟邪的作用。
用艾草洗澡用消毒止癢,防蚊蟲的功效。
在端午節時,還可將艾草放在家中辟邪,和其他草藥放一起防五毒。
。
3、活血散寒的功效
艾草具有活氣血,驅寒氣、暖子宮的作用。
用艾草煮水洗澡,可以安眠、溫經、逐寒濕,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利膽作用
艾葉油對小鼠也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使其膽汁流量增加26%,所以艾草具有一定的利膽作用。
5、止血的作用
艾草有調經止血_安胎止崩_之效。
艾草還可以治療宮出血、月經失調、經閉、少女痿黃癥、虛寒陰冷、貧血等婦科病。
在民間的配方中,也有將艾草搗碎止血消毒的說明。
6、收縮子宮
艾草具有收縮子宮的作用。
實驗表明,野艾煎劑可興奮家兔離體子宮,產生強直性收縮。
粗制浸膏對豚鼠離體子宮亦有明顯興奮作用。
7、增強抵抗力
艾草可以增強人體對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人們通常將艾草做成艾草湯、艾草粥、艾草茶等一系列的美食。
8、抗菌,抗病毒
艾草能夠抗病毒抗病菌。
將小野艾草煙熏,對一些有害的真菌有抑菌作用。
將小野艾草浸劑及煎劑,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抗癌的作用
艾草具有抗癌的作用。
硒在艾草中含量非常的高,比蘆薈還要高10倍。
所以它有抗腫瘤,緩解衰老的作用。
10、驅趕蚊蟲
艾草有一種特別的味道,這種味道可以驅趕蚊蟲,所以古人常常將艾草放在門口,用來驅蚊辟邪。
艾草泡腳有哪些好處
1、去虛火和寒火
人體體內虛火旺盛或者寒火旺盛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口腔潰瘍、口腔炎、中耳炎、牙齦炎、咽喉腫痛等。
我們將艾草用熱水沖泡,等泡開后就可以進行泡腳了,泡到全身稍稍出汗就可以了,之后還可以和一些溫開水,最好不要吃寒性食物,要好好的休息,連續泡兩三天就可以了。
2、可以驅寒
使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流動,趕走體內濕氣和寒氣。
艾草還有通經活血的作用,經脈通暢,血液流動也通暢,這樣人體的寒氣變無處可待,身體會氣血健康。
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
3、除腳氣、腳癬
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以及加強抵抗力等功能。
針對性的使用,長期堅持可以去除腳氣以及腳癬。
艾草的吃法
1、母雞艾葉湯
做法:老母雞1只,艾葉15g。
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2、艾葉甜湯
做法:取艾葉15g,白糖20g,放在鍋中煮成湯劑飲用。
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于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3、葉菜團
做法:將新鮮的艾葉切碎,將艾葉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面團,將面團做成饅頭大小的形狀,放入鍋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
尤其是端午節前后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的功效。
4、艾葉生姜煨雞蛋
做法:艾葉15克,生姜25克,雞蛋2個。
將它們加水放到鍋中煮。
待雞蛋熟后,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
飲湯食蛋,每日2次。
作用:具有安胎暖宮止血安胎,溫經,散寒的作用。
5、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將之放在鍋里煮好服用。
作用:用于婦女痛經。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2
1、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將艾草放在腹部靠近肚臍的地方,讓煙氣順著肚臍附近的穴位,漸漸的進入到體內的經絡,可以幫助疏通經絡和補充氣血。
對于女性有特別好的調理作用。
經常堅持用,可以幫助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2、治療月經不調
許多的女性都有月經不調的疾病,它可能是因為脾胃不和而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平時的作息不規律而導致的。
利用艾草和其他的藥物配合,制成一種可以食療的藥膳,能夠幫助治療月經不調。
3、治療各種炎癥
尤其是對于慢性支氣管炎,它的療效更是特別好,它可以幫助緩解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氣喘的情況。
4、減肥
可以利用艾草還可以幫助減肥,每一個女性都有減肥的想法,都想讓自己的.身材變好,變得更加的美麗,這時候可以用艾草來實現這一目的。
艾草對于人體的功效和作用都是特別多的,每個作用都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福音,那么常用的食療方法是有哪些呢?
利用艾草和其他的藥物治療可以做成藥膳,可以治療因為脾腎陽虛所導致的不孕癥,比如:可以先用鵪鶉,去毛去內臟,然后再用阿膠、菟絲子,鹿角膠等,再放入艾葉,將這些食物全部浸入水中,然后再進行小火慢燉帶,燉好之后可以吃肉喝湯幫助緩解這種脾腎陽虛所導致的不育癥。
(使用前建議先詳細咨詢)
艾草對身體的好處是真的是太多了,對于治療不孕不育和脾腎陽虛更是有特別大的功效。
不僅如此,艾草還可以幫助驅蚊除蟲,在夏天時許多人都擔心市場上買的驅蟲藥對身體不好,但是又被蚊蟲叮咬的很痛苦,這個時候可以選擇艾草來幫助驅蟲,既安全又沒有副作用。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3
1、防濕疹
把艾葉草熬汁,然后對水稀釋沐浴,可除身上長得小紅疙瘩,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
2、殺病菌
民間曾流傳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有效抑制多種病菌在空氣中的傳播,但對人畜無害。
艾條煙熏還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
3、暖宮調月經
艾葉草可以溫氣血、祛寒濕,溫經通脈、散寒止痛,時至今日,以艾葉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仍是廣大女性暖宮調月經的主要使用的藥物。
在南方很多地區,產婦在月子期間,用艾葉水擦拭身子來暖身體。
4、疏通內臟
用艾葉草制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過熱、能量不斷進入身體中,引起身體反應,以此調動經脈的運行,達到疏通內臟的目的。
5、治療腳氣
患腳氣時,可在患處涂抹艾葉灰,立即止癢。
一般的腳氣,每天多次,堅持幾天就會痊愈。
如果腳氣特別嚴重的話,結合艾灸,會有更好的效果。
6、緩解頸肩腰腿痛
艾草屬純陽之物,是對付寒濕的“法寶”,和具備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功效的白酒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緩解頸肩腰腿痛。
7、美容養顏
在洗面奶里加點艾葉灰,用來洗臉,洗后有特別干凈、清爽;長了痘痘,發紅發腫,這時抹上點艾葉灰,痘痘會很快干癟,慢慢就掉了,不會留痘印。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這種食材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它的功效與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單純地從功效上來說是很難說清好與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夠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
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
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
具有以下作用:
1、對家居的綠化作用是無可質疑的。
艾草,它的面積比較大,因為每片葉子上面的氣孔放出來的`氧氣比較多,因而,它在擔任家庭之肺這個角色的時候一點也沒有偷懶。
2、它有很好的藥物價值。
對于將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醫治作用——抗菌作用。
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葉油對肺炎雙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驅邪的作用。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
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源泉亦久。
最早的如掛艾草于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
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
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涼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艾草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5、艾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6、艾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
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
(《本草匯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肘后方》)
8、艾草有調經止血_安胎止崩_散寒除濕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
(《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11、艾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養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經不調_經痛腹痛_流產_子宮出血。
13、艾草能調經:緩解痛經,或是經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癥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15、艾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
(許國楨《御藥院方》)
16、艾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7、艾草有養肝的功效:富含維生素,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
18、艾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濟總錄》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20、艾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
(《仁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2、艾草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世醫得效方》艾姜湯)
23、艾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
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4、艾草治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
25、艾草根治風濕性關節炎_頭風_月內風等。
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衛生易簡方》)
27、艾草用于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補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緩疼痛,減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
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
(《綱目》)
32、艾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
煎濃汁,服三合。
(《千金方》)
33、艾草治產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楊誠經驗方》)
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服艾草。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嗎1、艾草最大功效為_濕散寒、止血止痛,另外還具有溫血活血、健胃強壯等功效。
2、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
3、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
4、寒濕瀉痢不止者,可用艾草與干姜同煎。
5、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
關于艾的作用與功效和希愛力的作用與功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今天給各位分享灸艾草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艾灸草的功效和作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紹2、艾草的功效作用3、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4、艾草的作用與功效5、艾草的功效與作用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艾草的作用介紹1、祛風散寒功效:用艾草艾灸,可很好的祛除體內的風寒,可有效緩解因外感風寒所致感冒、頭暈、咳嗽等癥狀。
2、活血化瘀功效:艾草還可用于緩解因血瘀所致的痛經,還可用于治療因跌打損傷所致的腫脹等癥狀。
3、溫經通絡功效:艾草具有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因血液不足所致的手腳冰涼。
4、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功效:艾草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使人有效緩解疲勞,從而改善睡眠。
艾草的功效作用艾草的功效作用
艾草的功效作用,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我們都有所了解,它對很多疾病都有改善作用,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與作用,特別適合養胃、養肺的人食用,艾草的功效作用,教你正確養生。
艾草的功效作用1
食用
艾草可作艾草湯、艾草茶、艾草粥、艾草粑粑等食譜,食用以后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平時還可用來煎蛋或煮蛋吃,對于久年神經痛、頭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等癥,具有非常好的食療效果,同時為溫補藥膳食品。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艾草它畢竟是一味藥材,因此不可濫用哦,尤其是陰虛血熱等體質者要慎用。
洗澡
艾草可治療過敏、濕疹及皮膚病。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自己做艾草水哦。
煙薰
艾草在燃燒的煙對引起不同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真菌、細菌和病毒均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哦。
艾草的作用多,將艾草用來煙熏,可以在室內形成空氣藥分子膜層,而懸掛的艾草其揮發性物質的揮發。
在人體周圍空氣中也能夠形成天然消毒的氣幕,經呼吸系統侵犯人體的細菌、病毒是最容易蓄積于鼻竇腔與咽喉中。
艾草中含有天然的殺菌、抗病毒等成分,可在鼻竇腔、喉頭與氣管中形成“藥膜”,大量積聚抗體。
從而達到滅菌、殺毒、防止染病的效果。
因此懸掛艾草及燃燒艾草,就是一種最經濟實惠的“芳香療法”哦。
艾草的功效作用2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
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
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關于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作用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中醫學上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
中醫針灸里面的灸法,把艾葉加工成的“艾絨”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
艾灸產生于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
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艾灸最適合女性養生,是因為在中醫文化里,男性屬陽,女性屬陰,女性多有寒證,以及氣血不足、經絡不暢等癥狀,如手腳冰涼、痛經、月經不調、胃痛,這些都是由于寒涼引起的亞健康問題。
而艾草是純陽植物,點燃艾草在人體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
1、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傳統中醫認為,氣血通暢,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艾灸療法可以使高溫透徹身體肌骨經脈,使寒冷的氣血溫暖起來,流動更加暢快。
2、驅寒逐濕,消淤散結
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能夠迅速打開氣結,消散淤血。
正陽氣進入體內,能夠清除濕濁之氣,散寒回陽。
推薦閱讀:中醫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
3、溫中補氣,保健強身
艾灸療法歷來就被醫家公認為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更多的人體正氣,能提高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補益強身的養生功效。
4、艾灸的好處還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于陽虛體質。
艾灸有補瀉的作用,對于陰虛火旺熱癥體質的人,要先從瀉法開始,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
6、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
用于內服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對于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
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
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
推薦閱讀:中醫養生中醫艾灸有哪些好處?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劑量。
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
出現暈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這種食材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它的功效與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單純地從功效上來說是很難說清好與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夠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
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
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
具有以下作用:
1、對家居的綠化作用是無可質疑的。
艾草,它的面積比較大,因為每片葉子上面的氣孔放出來的`氧氣比較多,因而,它在擔任家庭之肺這個角色的時候一點也沒有偷懶。
2、它有很好的藥物價值。
對于將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醫治作用——抗菌作用。
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
艾葉油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驅邪的作用。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
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源泉亦久。
最早的如掛艾草于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
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
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涼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艾草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5、艾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6、艾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
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
(《本草匯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肘后方》)
8、艾草有調經止血_安胎止崩_散寒除濕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
(《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11、艾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養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經不調_經痛腹痛_流產_子宮出血。
13、艾草能調經:緩解痛經,或是經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癥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15、艾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
(許國楨《御藥院方》)
16、艾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7、艾草有養肝的功效:富含維生素,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
18、艾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濟總錄》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20、艾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
(《仁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2、艾草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世醫得效方》艾姜湯)
23、艾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
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4、艾草治沖任虛寒,月經不調,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血調經。
25、艾草根治風濕性關節炎_頭風_月內風等。
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衛生易簡方》)
27、艾草用于產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補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緩疼痛,減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
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
(《綱目》)
32、艾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
煎濃汁,服三合。
(《千金方》)
33、艾草治產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楊誠經驗方》)
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服艾草。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艾草是中國傳統的中藥植物,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的作用。
艾草可以煮雞蛋,泡水,艾草還可以驅蚊,那怎樣正確使用才能充分發揮艾草的功效與作用呢?來看看艾草的使用方法吧!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
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
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艾草條
艾草條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
用于內服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草條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種類似香煙但是體積要比香煙大幾倍的圓柱狀物,點燃艾草條后熏相應的穴位,可以使得艾葉氣體向下進入穴位,通過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
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將點燃的艾草條放到腹部靠近肚臍處,讓煙氣順著肚臍附近的穴位漸漸進入到體內經絡,理暢經絡和氣血,同時這對子宮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長期堅持還可以治療習慣性流產和不孕不育。
艾草條用于灸法,其功效確非我們意想所能及的。
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
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
灸法也和針法一樣,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
虛寒者能補,郁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草驅蚊
艾草驅蚊。
“一些中草藥和植物,是天然的驅蚊材料。
”其中最典型的就屬艾草了,它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夠有效驅蚊。
每天晚上將艾草或艾條點燃,散發出來的煙霧可以迅速將蚊子熏跑;或者將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來拖地,也可將其煮成溫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驅蚊水的作用;在房間里掛一根陰干的艾條,同樣也能起到驅除蚊子、飛蛾、蟲子。
艾草是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所以驅蟲的效果是相當好的,而且屬性辛溫,能凈化空氣、有芳香通竅的作用,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聰耳明目、記憶力增加,甚至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由于艾草辛溫的屬性,適合用來活絡通筋,因此,在中醫上經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薰,吸進體內的艾草味道,可通暢全身的氣血,讓血液循環變得更好。
而一個人的氣血通行無阻,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遠離邪氣如感冒、病毒。
艾草的吃法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
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
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端午習俗用艾草驅邪,下面介紹幾款艾草藥膳:
1、艾葉糖水
做法: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
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2、艾葉餅
做法: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并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后齒頰留香。
如夢令喜歡姑姑做的艾餅,不放白糖,放了紅糖粉+炒芝麻或花生。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3、艾葉水糕
做法:取艾葉、粘米、糯米、沙糖各適量。
先將艾葉陰干,然后與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時,用打漿機磨成米漿;沙糖煮溶與米漿煮成糊狀,入銅盆蒸60分鐘,冷卻后切件。
4、艾葉蒜湯
做法:大蒜50克,生荷葉20克,生艾葉20克,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20克,將各種材料混合一起搗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氣、止血。
5、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經。
6、面粉蒸艾葉
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后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面粉。
然后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鐘后出鍋。
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
再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開胃暖胃。
7、艾葉餃子
做法:1、艾葉300克,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
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
3、用面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進食欲。
8、艾葉菜團
做法: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面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氣血,還寒濕,止血,安胎”。
尤其是端午節前后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的功效。
艾蒿過敏
艾蒿過敏,過敏也叫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一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指特異體質對正常人可耐受的外界物質(如花粉、寵物毛屑、雞蛋、牛奶等)產生的過敏反應,體內產生了針對這些特異性抗體--免疫球蛋白。
過敏性疾病是以過敏反應為病理生理基礎的一組疾病,通常包括過敏性鼻炎、鼻結膜炎、哮喘、特應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及過敏性休克、昆蟲過敏、藥物過敏、食物過敏等。
過敏性疾病的臨床癥狀可以從輕微的噴嚏到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發作及過敏性休克,癥狀可以涉及全身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統。
常見的癥狀有:1、耳鼻喉癥狀:鼻癢、噴嚏、流涕、鼻塞、耳癢。
2、眼部癥狀:眼癢、流淚。
3、呼吸道癥狀:咳嗽、喘息、胸悶。
4、消化道癥狀:腹痛、腹瀉。
5、皮膚科癥狀:風團、水腫及其他皮疹等。
常見的過敏原可分為:1、食入性過敏原:魚、蝦、蟹、牛奶、雞蛋、腰果及某些口服藥物等;2、吸入性過敏原:塵螨、花粉、霉菌、寵物皮屑;3、注入型過敏原:昆蟲叮咬毒液及某些注射型藥物;4、接觸性過敏原:染發劑、化妝品、乳膠制品及鎳制品等。
經常對以上過敏原過敏的人群的體質,就是過敏體質。
由于過敏的原因不同,所有需要準備的藥也不盡相同。
如有過敏還是應及時就醫。
艾熏的作用和禁忌
在很多古代小說中,歷史傳記中,都有艾熏的記載,艾熏就是點燃艾絨,擺放在身體周圍來達到治病或保健的功效。
現代生活中,艾絨這種植物并不是隨處可見。
不過,藥店有售賣艾絨的成品—艾條,和艾絨的保健作用是一樣的。
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艾熏的使用方法。
1、很多藥店都可以買到艾條,裝艾條的盒子上,有小孔,可以把燃燒的艾條插在小孔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灰燼也可以被盒子中的鐵網接住。
2、如果不接住盒子上的小孔,也可以直接用手在患處上下來回移動,距離皮膚的距離為10~30mm為宜。
1)一般取3~6根艾條,用膠帶捆綁成一排。
2)如果是要治療痛經,則需要6根艾條,將艾條放在小腹附近來回熏。
每次持續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每周兩次,有利于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痛經。
3)如果是要治療肩周炎,取3~5根艾條從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持續5分鐘左右。
4)如果是要治療腹瀉,可以用艾條在小腹部位來回熏,能起到驅寒的作用。
5)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熏的過程中,不能受風受涼,而且室內溫度不能驟冷驟熱。
艾蒿泡腳
現代很多女人都非常的養生,會有每天泡腳的習慣,有些會加點艾葉進泡腳水里,那么女人用艾葉泡腳的好處是什么呢?
首先女人艾葉泡腳有很強的驅寒作用,用艾葉泡腳能有效的去推進體內的血液循環,讓體內的濕寒之氣排出體外。
艾葉泡腳能夠疏通我們的12經絡,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身體的經絡疏通了,氣血的運行自然就會變得很順通!
女人用艾葉煮水用來泡腳確實很不錯,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很適合。
體質虛弱,包括有貧血、低血壓等比較嚴重,就不太適合。
還有腳上有皮膚病的患者,也不適合。
夏季氣候炎熱,也要注意水溫不要太高。
關于灸艾草
本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877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li)于保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ji)時與(yu)作(zuo)者取得聯系(xi),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xi)管理(li)(li)員(yuan),我們會立即處理(li)(li),本站部分文字(zi)與(yu)圖片資(zi)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wu)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li)(li)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實,我們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xie)(xie)謝(xie)(xie)!
上一篇: 烏梅丸加(jia)減治(zhi)療潰瘍性結腸炎(yan)200例療···
下一篇: 烏梅丸的臨床應用體(ti)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