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白虎湯的臨床新用,白虎湯加減運用醫案

道醫(yi) 2023-06-25 14:05:09

白虎湯出處 漢·張仲景(jing)《傷寒論》

功效 辛(xin)寒清熱(re),生(sheng)津除煩(fan)。

方藥組成 知母(mu)6兩,生石膏(gao)1斤(jin)(碎),甘草2兩(炙),粳米(mi)6合。

服法與禁忌 上藥4味,以水(shui)1斗,煮米熟,湯成去(qu)滓(zi),溫服1升,日(ri)3服。

經方方論

陽明胃腑,熱淫于內,燔爍肌腠,則身現壯熱,大汗出(chu),壯火(huo)食氣,燥熱傷津,故口大渴,熱煩不解,脈現浮(fu)滑或(huo)洪大。方中主(zhu)以生石(shi)膏,辛甘大寒(han),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配知(zhi)母(mu)苦寒(han)而(er)潤,泄火(huo)養陰,二者(zhe)相(xiang)合,辛寒(han)除壯熱,生津止煩渴,佐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免致(zhi)寒(han)涼傷胃之弊。

經方新用

白虎湯加鮮荷葉1張,大青葉30g,寒水石(shi)30g,鮮藿(huo)香30g,治療暑(shu)溫氣分熱盛,高(gao)熱不除。

白虎湯加生(sheng)地(di)30g,元參30g,丹皮12g,升麻10g,白術12g,治療(liao)胃(wei)火牙痛(tong),齒(chi)齦出(chu)血(xue)。

白虎湯加麻(ma)黃5g,杏仁12g,金銀花40g,浙貝母(mu)18g,治(zhi)療急性支氣(qi)管炎(yan)。

白虎湯加(jia)桂枝15g,治療(liao)溫瘧。

白虎湯加蒼術15g,防己15g,桂枝12g,忍(ren)冬花、藤各30g,秦艽15g,治(zhi)療風濕熱痹。

白虎湯加人參(can)15g,蒼術15g,花粉(fen)20g,元參(can)15g,治療膈消(糖尿(niao)病(bing))。

流行性出血(xue)熱(re)(熱(re)熾陽明,灼傷血(xue)絡),宜白(bai)虎湯配銀花30g,連翹20g,大青(qing)葉30g,紫(zi)草(cao)15g,丹皮12g,生地(di)20g。若肺(fei)熱(re)咳嗽(sou),痰少(shao)咽(yan)干,口苦少(shao)津(jin),加麥冬30g,百部15g,烏(wu)梅10g,紫(zi)菀10g,杏(xing)仁10g,梨(li)皮30g。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zheng),系(xi)陽(yang)明經熱(re),里熱(re)燔灼氣(qi)分,高熱(re)持續不退(tui),癥(zheng)見頭痛無汗,肌膚灼熱(re),口渴煩躁,尿黃(huang)(huang)便(bian)干,舌紅苔(tai)黃(huang)(huang),脈滑數有力。上(shang)方(fang)加葛根(gen)20g,羌(qiang)活12g,青蒿(hao)18g,黃(huang)(huang)芩12g,紫河車15g,板藍根(gen)30g。

急性白(bai)血(xue)(xue)病,證屬熱毒感染(ran)型,方(fang)宜白(bai)虎湯加蚤休9g,大青葉30g,生地30g,丹(dan)皮15g,元參15g,白(bai)花蛇舌草30g。若血(xue)(xue)分毒熱出血(xue)(xue),夜間高(gao)熱,心煩(fan)譫語,以白(bai)虎湯加犀牛(niu)角粉6g(沖服),黃連10g,雙(shuang)花30g,梔子10g,丹(dan)皮12g,涼營解毒。

全(quan)身化膿(nong)性感染、膿(nong)皰(pao)(pao)瘡、天皰(pao)(pao)瘡,證屬氣營兩燔,熱(re)(re)灼(zhuo)血絡,高熱(re)(re)不退(tui),室內有膿(nong)臭味,皮膚起皰(pao)(pao)有膿(nong)液,口(kou)渴煩(fan)躁,譫語(yu)不寐,舌深紅黃苔,脈細數。方(fang)宜白虎湯配清營湯沖服(fu)犀黃丸(wan),2粒(li)/日,分(fen)服(fu)。

眶上神(shen)經痛(陽(yang)明積(ji)熱型(xing)),白虎(hu)湯(tang)加白芷15g,川芎12g,荊子15g,葛(ge)根18g,大黃9g,細辛(xin)4g,全蟲(chong)12g。

鵝口(kou)瘡(心脾(pi)積熱(re)),口(kou)腔(qiang)腐膜潰瘍(yang),灼(zhuo)熱(re)疼痛,口(kou)流涎水,腹饑不能食(shi),口(kou)渴不能飲(yin),舌苔黃(huang)膩,脈滑數,右三部(bu)顯盛。方宜白虎湯(tang)配普濟消(xiao)毒飲(yin)外加寒水石(shi)15g,黃(huang)連4g,花粉15g,射干(gan)10g,板(ban)藍根30g,浙(zhe)貝母12g,元參15g,雙花30g。

醫案舉例

例1 患者,男,17歲(sui)。于1980年8月2日(ri)就(jiu)診(zhen)。代訴:高熱頭痛,突發昏迷抽(chou)搐(chu)(chu)(chu),急診(zhen)入院(yuan)。病(bing)史:暑季(ji)感溫,發熱頭痛,身熱不(bu)退,煩躁口渴,表情淡漠(mo),翌日(ri)抽(chou)搐(chu)(chu)(chu),急診(zhen)入院(yuan)。西醫(yi)做出緊急處理,邀請中醫(yi)會診(zhen)。刻診(zhen):身熱,體溫40.2℃,中度昏迷,1日(ri)抽(chou)搐(chu)(chu)(chu)數(shu)次,煩躁不(bu)安,痛苦面容,面赤如(ru)醉,肌膚(fu)灼熱燙手(shou),按脈弦數(shu)洪大。查體:腦膜刺激征(zheng)(zheng)陽性,神經(jing)反(fan)射亢進。腦脊(ji)液化驗:符(fu)合乙腦診(zhen)斷指(zhi)征(zheng)(zheng)。

西醫(yi)診(zhen)斷:暴發型(xing)大腦炎。中(zhong)醫(yi)診(zhen)斷:暑溫(wen)。

辨(bian)證:暑溫病毒,逆傳心(xin)包(bao),壯熱(re)熾盛,肝風鴟張。

治法:祛暑解毒,清心開竅,辛寒(han)泄熱,涼肝(gan)熄(xi)風。

方藥:白虎湯加味。

組(zu)成:生石(shi)(shi)膏100g(碎先(xian)煎),知母30g,寒水石(shi)(shi)30g,粳米(mi)15g,鮮(xian)(xian)藿香30g,鮮(xian)(xian)荷葉1張,羚羊(yang)角(jiao)粉3g(沖(chong)),鉤藤30g,鮮(xian)(xian)生地30g,天麻15g,全蟲15g,石(shi)(shi)菖(chang)蒲(pu)12g,蓮子心(xin)15g,紫雪(xue)散(san)1瓶(ping)(沖(chong))。每(mei)日1劑半,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夜加1服。

復診:藥(yao)服5日,體(ti)溫(wen)降至38℃,小(xiao)有控制(zhi),抽搐(chu)(chu)頻(pin)次減少(shao),意(yi)識(shi)還不十分清楚,煩(fan)躁不寧,按脈洪滑偏數。繼(ji)服上(shang)方7劑,病情開始趨(qu)穩(wen),體(ti)溫(wen)接近正常,雖有小(xiao)潮熱,但波動不大(da),抽搐(chu)(chu)也得到控制(zhi),神情安定。由于高熱時間過長(chang),陰(yin)津(jin)耗傷較重,在上(shang)方的基礎上(shang)加養陰(yin)生津(jin)藥(yao),共治(zhi)月(yue)余,康復出院(yuan),偏廢肢麻,尚待恢(hui)復。

例2患(huan)者,男,44歲。病發秋(qiu)季(ji),燥金當令(ling),頻咳咽(yan)癢(yang),喉(hou)頭憋悶,似(si)有喘作,咽(yan)干少痰,痰白成塊,鼻干氣(qi)粗,夜(ye)能安臥(wo),尿赤便干,舌紅(hong)苔薄少津(jin),右寸脈浮洪而大。胸透:肺(fei)紋理增(zeng)重(zhong),無鈣(gai)斑及陰影。血(xue)檢:白細(xi)胞略(lve)高,血(xue)沉正常。聽診:心(xin)(-),肺(fei)呼(hu)吸音粗。

西醫診斷:急性支氣(qi)管炎。中醫診斷:秋(qiu)燥傷肺。

辨證:燥熱型金(jin),肺陰損傷。

治法:清肺(fei)抑火,生津潤燥(zao)。

方藥:白虎湯加味。

組成:生石膏(gao)30g,知母15g,沙參30g,麥冬(dong)20g,生地18g,杏仁12g,粳米10g,炙(zhi)甘草10g,霜桑葉(xie)(xie)30g,炙(zhi)杷葉(xie)(xie)30g,天蟲20g,蟬蛻(tui)15g,鴨(ya)梨1個(去皮核,切片人煎(jian))。1劑/日,水煎(jian)分早(zao)晚(wan)2次溫服。

復診:藥服6劑,咳喘悉(xi)平。

口干(gan)舌燥,為啥喝水不(bu)解渴(ke)?

口舌干燥

在很多人(ren)眼里,口(kou)干舌燥算不上毛病(bing),我們門(men)診不乏遇到口(kou)渴(ke)十余年的(de)病(bing)人(ren),雖西醫檢查尚好,但卻每一天飽受折磨,長(chang)期的(de)焦慮(lv),甚(shen)至(zhi)精神也會產生(sheng)問題,其實是可以看看中醫的(de),

男,16歲,2021年5月1日來診。感(gan)冒后口干舌燥難忍半月余(yu),咽喉(hou)干燥,喝水不解(jie)渴,夜間常渴醒,乏力。芍有鼻塞。舌質淡(dan)紅,苔(tai)稍(shao)干。脈弦滑。

此為氣(qi)陰兩傷,予(yu)白虎湯加減。

生石膏 知母 甘草 黃芪
麻黃 桔梗 陳皮 白芷
5劑,免煎顆粒劑沖服。
喝完痊愈。


西湖蟲二按:

此(ci)患者口干舌(she)燥喝(he)水不解(jie)渴,為(wei)感(gan)冒后化(hua)熱,胃(wei)熱盛導致氣(qi)(qi)陰兩(liang)傷,這(zhe)個時候喝(he)水是沒(mei)有用的,要清熱養陰益氣(qi)(qi),以白虎湯為(wei)主,石(shi)膏(gao)知(zhi)母清熱養陰,甘草(cao)黃芪補氣(qi)(qi),少(shao)加麻黃3g及白芷透表開(kai)竅。桔梗利咽(yan),陳皮行氣(qi)(qi)健脾和胃(wei)防止寒(han)涼凝滯。果然效如鼙鼓。白虎湯加黃芪可看(kan)做清熱養陰補氣(qi)(qi)之用,此(ci)藥非常好(hao)喝(he)一點也(ye)(ye)不苦。很多(duo)人可能(neng)覺(jue)得石(shi)膏(gao)40g有點多(duo),其實(shi)是偏見(jian),石(shi)膏(gao)為(wei)礦石(shi)類藥物(wu),40g也(ye)(ye)只(zhi)有一小撮,用量并非特別大。

口干舌燥的(de)原(yuan)因很(hen)多,最常見的(de)是陰(yin)虛津傷或胃火旺(wang)盛(sheng),比如石斛(hu)就是常用的(de)滋陰(yin)止渴。口干舌燥厲(li)害,還需根(gen)據情況進行治療。

西湖蟲二再按:

這(zhe)個醫案雖然簡(jian)單(dan),但也有(you)意義。是因為我經常遇到口(kou)干舌燥很多年的人(ren),他(ta)們西(xi)醫檢查大(da)多沒(mei)問題,也沒(mei)有(you)什么藥可以用,甚至(zhi)能(neng)持續好多年,導致原(yuan)本簡(jian)單(dan)的問題成了(le)疑(yi)難雜病。

例如(ru)遇到一12歲小孩(hai)(hai)口干舌(she)燥(zao)長達2年(nian)之久(jiu),喝水不(bu)解(jie)渴,非常難受,杭州上海看了(le)好多次也(ye)沒有(you)用(yong)。父母孩(hai)(hai)子焦急(ji)異常,以為得了(le)不(bu)治(zhi)之癥。在中醫看來就是一個胃熱導(dao)致的口干舌(she)燥(zao),予(yu)白(bai)虎湯(tang)石膏(gao)知(zhi)母炙甘(gan)草黨參,加(jia)大米一把(ba),米熟(shu)喝湯(tang),一周(zhou)即愈。原(yuan)本(ben)非常簡(jian)單的問題,卻困擾這(zhe)么多年(nian),實屬(shu)不(bu)應該。時(shi)間日久(jiu),很容(rong)易(yi)產生其他(ta)毛病。

這是很多人不知道中醫道理(li)的緣故呀(ya)。

注: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或學習參考,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本文來作者西湖蟲二,首發于蟲二筆記,轉載請注明出處。

#非(fei)常病(bing)例# # 健康 2021# # 健康 科普大賽#

《黃煌經(jing)方使用(yong)手冊》方劑加減匯總「經(jing)方加減與合秘」

經方是經典方的簡稱,也是歷代相傳經驗方的簡稱。經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應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是中醫的臨床規范。古往今來,名醫無不研究經典,擅用經方者無不成為臨床高手,但經方的應用絕非易事。方證簡略不詳,現代應用范圍不明,影響了經方的普及與推廣。20多年來,本人專注于經方現代應用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這本小冊子就是本人常用的經方使用常規。 本手冊收集的處方以漢代醫學典籍《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經典方為主,少數后世的經驗方因配伍嚴謹,療效確切,且沿用日久,本人也經常使用,故一并收錄其中。

1半夏厚樸湯加減法:

(1)痰多、嘔甚、驚恐、焦慮、失眠嚴重:重用半夏

(2)眩暈、心悸 水舌、水腫、小便不利 胃內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3)胸悶、腹脹,舌苔厚膩:重用厚樸

(4)胸悶、腹脹、手腳冰涼、便秘 脈弦長有力:合四逆散

(5)眩暈、心悸、失眠:合溫膽湯

(6)焦慮失眠:合酸棗仁湯

(7)腹痛 腹瀉:合黃芩湯

(8)心煩 焦慮 失眠 腹中脹滿:合梔子厚樸湯

2半夏瀉心湯加減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黃膩、腹脹腹痛、大便不暢:加制大黃

(2)腹脹氣多,叩之如鼓:加厚樸(增加胃腸動力)

(3)舌不紅、面黃、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悶、身躁熱:加連翹、梔子。

3白虎湯加減法:

(1)消瘦、口渴、舟狀腹:加人參(白虎加人參湯)

(2)關節疼痛 氣上沖: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湯)

(3)關節疼痛 口中粘、苔厚膩:加蒼術(蒼術白虎湯)

(4)高熱不退、發斑、吐血、衄血、譫語躁擾:加水牛角、玄參(化斑湯)

(5)甲亢:合小柴胡湯(小柴胡湯 白虎湯)。

4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結:合桃核承氣湯

(2)腦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煩失眠、舌體紫暗、面色暗紅: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頭痛 恍惚 舌淡紅:合酸棗仁湯

(5)高血壓 煩躁 心下痞(黃連證):合三黃瀉心湯

(6)焦慮不安 胸悶 腹脹:合梔子厚樸湯。

5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法:

(1)腹中疼痛 面黃 眩暈:合當歸芍藥散

(2)口渴(水少) 浮腫(水多):合五苓散

(3)腹脹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湯加減法:

(1)心中煩 心下痞(黃連證):合三黃瀉心湯

(2)面紅赤、舌紫暗 少腹壓痛 小腿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慮 腹滿脹氣:合梔子厚樸湯

(4)咽喉異物感:合半夏厚樸湯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黃連解毒湯

(6)急性感染:合黃連解毒湯(中藥抗菌素)

(7)哮喘見痰稠難咯:合排膿(痰)散

(8)胸痛、痰黃、便秘:合小陷胸湯。

7大承氣湯加減法:

(1)痞滿燥實之輕癥者:去芒硝,厚樸 枳實減量(小承氣湯)

(2)熱病神昏:合黃連解毒湯

(3)熱毒發斑出血:合白虎湯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黃附子湯加減法:

(1)體格壯實 精神萎靡、面色黃暗、皮膚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應遲鈍(麻黃證) :合葛根湯;

(2)汗出而腫、手足麻木(黃芪證):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面紅赤、舌紫暗 腰背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膽囊炎 膽石癥引起的膽絞痛急性發作伴發熱:合大柴胡湯。

9大黃蟄蟲丸

10大青龍湯加減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連翹

(2)腹脹 便秘:加大黃。

11當歸芍藥散加減法:

(1)舌體紫暗 少腹充實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 浮腫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脈搏弦:合四逆散

(4)頸項疼痛、容易疲倦、月經后錯未至:合葛根湯

(5)水腫 附子證:合真武湯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難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湯(柴歸湯)

(7)伴嚴重惡寒感、極度疲倦感,脈沉: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湯

(9)伴關節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湯。

12當歸四逆湯加減法:

(1)頭痛 惡心 嘔吐 水舌:合吳茱萸湯

(2)女性皮膚枯黃、唇干而癟、形體枯瘦、脫發、貧血 性欲低下 閉經、不孕:合溫經 湯。

13苓桂棗甘湯加減法:

(1)嘔吐清水、腹中有水聲:加白術(合苓桂術甘湯)

(2)咳逆上氣、頭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湯)。

14苓桂術甘湯加減法:

(1)消瘦明顯:加大棗

(2)咳逆上氣、頭昏眼花、呼吸困難、動則氣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湯加減法:

(1)羸瘦之人 嚴重的咳逆上氣、心悸、頭昏、多汗、脈虛數: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生脈飲 山萸肉。

16防風通圣散

17防己黃芪湯加減法:

(1)喘憋:加麻黃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腫明顯:加懷牛膝

(4)血脂高:加澤瀉

(5)頭暈 頭痛 腰腿無力:加葛根

(6)胸痛、心絞痛:加川芎 丹參

(7)易感冒、鼻塞、打噴嚏:合玉屏風

(8)下肢腫甚 精神萎靡(附子證):合真武湯。

18附子瀉心湯加減法:

(1)舌體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湯

(2)便秘:加重大黃量

(3)躁動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現):加肉桂。

19桂枝湯加減法:

(1)胸悶 腹脹 痰多 咳喘:加厚樸、炒杏仁(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2)腹痛 便秘:加大黃(桂枝加大黃湯,一方面用桂枝湯,對體;一方面用大黃,對 癥;用于外有太陽中風證、里有陽明腑實證的表虛里實狀態者)

(3)自汗 盜汗 黃汗 浮腫 小便不利:加黃芪

(4)汗多 心悸 頭昏 食欲不振 舟狀腹:加人參

(5)項背拘急 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湯)

(6)胸腹部搏動感(如房顫)、上沖感、驚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淺、自汗、盜汗:加龍牡(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20桂枝加附子湯加減法:

(1)心悸、汗多:加龍骨 牡蠣

(2)更年期:加仙靈脾、巴戟天

(3)關節冷痛嚴重(細辛證):合當歸四逆湯(著重加入細辛、當歸)

(4)心肌梗死:針對劇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針對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脫,加人參( 內含參附湯)。

21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法:

(1)羸弱之人 氣喘、汗多:合生脈飲 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減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黃

(2)腰腿痛:加懷牛膝

(3)皮膚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損、光滑皮膚)

(4)腹中疼痛:加當歸 川芎

(5)心下按之滿痛,進食后腹脹 噯氣 返流:合大柴胡湯

(6)抑郁 失眠:合柴龍牡

(7)腹中疼痛、月經不調 面黃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8)腹中痛 四肢冷 脈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壓: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10)周圍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湯

(11)腎絞痛:合大黃附子細辛湯。

23桂枝芍藥知母湯方證:

24葛根湯加減法:

(1)閉經或月經后錯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2)腰部冷重 干姜舌:甘姜苓術湯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實有力,按之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 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頭面部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暴聾、頭痛:加川芎、大黃

(7)膝關節沉重 疼痛:加白術 附子

(8)體格壯實男子的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落枕:加黃連、黃芩(合葛根芩連湯) 。

25葛根芩連湯加減法:

(1)煩躁、頭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壓;出血傾向,牙周膿腫,牙痛:加制大黃

(2)糖尿病導致腰腿無力或性功能障礙:加懷牛膝

(3)心下痞、惡心嘔吐:合半夏瀉心湯。

26甘姜苓術湯加減法:

(1)頸項腰背酸痛:合葛根湯

(2)浮腫 多汗:合防己黃芪湯

(3)惡寒無汗 關節疼痛:合麻黃湯(麻黃加術湯----麻黃湯 甘姜苓術湯)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參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關節嚴重疼痛 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脈沉無力:加附子。

27甘草瀉心湯加減法:

(1)舌苔厚、便秘、高血壓、衄血:加制大黃

(2)糖尿病頭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結、腹疼痛、腳攣急:加白芍。

28黃連解毒湯加減法:

(1)腹脹 嘔吐 返流,心下按之滿痛:合大柴胡湯

(2)出血、便秘:合三黃瀉心湯

(3)皮膚發紅發干、脫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湯。

29黃連阿膠湯加減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黃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黃芩湯加減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黃

(2)腹瀉(熱利)、煩熱:加黃連

(3)出血多:加阿膠

(4)嘔吐:加半夏 生姜(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31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湯

(2)易感冒、易咳喘、易噴嚏、易出汗:合玉屏風

(3)面色紅赤 小腹壓痛 小腿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 汗多、腹瀉、水腫(水多):合五苓散

(5)眩暈 小便少:合澤瀉湯

(6)高脂血癥:加澤瀉湯

(7)精神萎靡、極度疲倦: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8)下肢水腫、膝關節疼痛:合防己黃芪湯

(9)高血壓:加葛根 川芎

(10)腦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頭昏 頭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悶 胸痛(心絞痛)、舌暗:加丹參 川芎。

32桔梗湯加減法:

(1)失音:合半夏厚樸湯

(2)咽痛,但局部無紅腫:加桂枝

(3)扁桃體腫大:加柴胡、連翹 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參 麥冬。

33荊芥連翹湯

34理中湯加減法:

(1)心悸動、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參湯)

(2)口瘡:加黃連(連理湯)

(3)整體狀況更差,脈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湯)。

35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法:

(1)精神病:合溫膽湯

(2)月經不調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術湯

(4)其人消瘦(加大棗、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棗、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5)浮腫、貧血貌:加黃芪

(6)大便稀溏:加白術 茯苓。

36麻黃湯加減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膩、浮腫:加蒼術

(2)銀屑病:合桂枝茯苓丸 薏苡仁、大黃、石膏。

37麻杏石甘湯加減法:

(1)肺部感染:加黃芩 連翹 梔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黃

(3)腹脹:加厚樸 枳實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樸湯)。

38麥門冬湯加減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樸湯

(2)咽喉干痛:合桔梗湯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脈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膚干枯、干澀、干癢:加生地、阿膠

(5)出血:加生地、阿膠

(6)(氣上沖)心悸動、氣短少 舌淡、舌體柔軟:加桂枝

(7)悸動:加龍牡。

39排膿(痰)散

40四逆散加減法:

(1)咽喉異物感、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2)腎積水:合豬苓湯

(3)尿路感染:合豬苓湯

(4)頑固性頭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體紫暗: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5)大便秘結:重用芍藥。

41四逆湯加減法:

(1)大吐、大瀉、大汗、大失血:加人參

(2)頭面上半身出血 心下痞:合三黃瀉心湯(三黃四逆湯)。

42薯蕷丸

43芍藥甘草湯加減法:

(1)便血:加黃芩

(2)腹中冷痛:加肉桂、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湯藥對)

(3)四肢冷 胸脅苦滿 腹脹:合四逆散

(4)腎絞痛發作:合四逆散加當歸、川芎、懷牛膝

(5)急性腰肌扭傷、劇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44酸棗仁湯加減法:

(1)眩暈、多夢、驚悸:合溫膽湯

(2)腹脹、咽中異物感:合半夏厚樸湯

(3)胸悶、心悸、疲勞、抑郁:合柴龍牡

(4)煩熱嚴重:加黃芩、連翹、梔子。

45腎氣丸加減法:

(1)口中渴 小便少:合五苓散

(2)少氣、自汗、糖尿病: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腰痛、下肢水腫:加懷牛膝、車前子(濟生腎氣丸)。

注意:形體壯實、面色暗紅有油光、脈搏滑數有力的黃連人忌用!

46生脈飲方加減法:

(1)心悸嚴重:合桂枝甘草湯

(2)氣喘多汗:加龍骨、牡蠣、山萸肉。

47桃核承氣湯加減法:

(1)抑郁:合柴龍牡

(2)焦慮:合柴龍牡。

48溫膽湯加減法:

(1)咽中異物感、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2)焦慮 腹脹:合梔子厚樸湯

(3)精神恍惚、百般無奈,舌不紅,脈不滑(焦慮):合酸棗仁湯

(4)心煩、失眠、胸悶、快速心率:加黃連

(5)嗜睡、脈緩、乏力:加麻黃

(6)頭痛、眩暈、抽動:加天麻

(7)肌肉痙攣、抽搐:加全蟲、蜈蚣。

49溫經湯加減法:

(1)出血:加生地

(2)大便干結,皮膚如鱗甲:加桃仁

(3)閉經、基礎體溫低:加鹿角膠、附片。

50五苓散加減法:

(1)低熱、食欲不振、胸悶、淋巴結腫大 惡心:合小柴胡湯

(2)腹脹、噯氣、咽中異物感、舌苔厚膩:合半夏厚樸湯

(3)腹中疼痛、月經不調:合當歸芍藥散

(4)面黃、乏力、多汗、多食易饑、腹大松軟如棉: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5)精神萎靡、脈沉(附子證) 肝硬化腹水、腎病水腫:合真武湯

(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風

(7)暑天多汗、煩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澀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飲)

(8)頭痛、頸項肩背不適:加葛根

(9)血壓高:加葛根

(10)嗜酒:加葛根

(11)腰腿疼痛:加懷牛膝

(12)黃疸或膽紅素偏高、出黃汗:加茵陳

(13)眼病、小便不利:加車前子。

51五積散

52吳茱萸湯加減法:

(1)眩暈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湯

(2)頭痛、頭暈、胃脹、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術甘湯。

53小柴胡湯加減法:

(1)發熱遷延不愈,肩背關節疼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2)咳吐黃稠粘痰、心下壓痛、大便干結:合小陷胸湯

(3)胸悶、咽喉或食道有異物感、精神不安定、納呆、惡心嘔吐、舌苔白膩:合半夏厚 樸湯

(4)咳嗽或哮喘:合半夏厚樸湯

(5)口渴 浮腫、尿少:合五苓散

(6)腫瘤放化療后、腎炎、急性胃腸炎、傷暑:合五苓散

(7)月經不調、腹中疼痛、大便秘結 面色發黃、形體偏胖、容易水腫、大便稀溏:合 當歸芍藥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狀腺疾病、風濕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當歸芍藥散 (柴歸湯)

(9)煩熱 關節疼痛:合梔子柏皮湯

(10)淋巴結腫大、淋巴細胞增多:加連翹

(11)咳喘遷延不愈,咯稀白痰: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膠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關節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傾向:加生地、白芍

(14)心中煩 心下痞 腸熱利:加黃連

(15)身癢、皮膚過敏(外證未去):加荊芥、防風。

54小建中湯加減法:

(1)面黃、肉松、浮腫:加黃芪

(2)消瘦、憔悴、痛經:加當歸

(3)小兒腸痙攣:加當歸

(4)產后調理:加當歸

(5)出血多:加生地、阿膠

(6)腹痛劇烈:加川芎。

55小青龍湯加減法:

(1)口干、煩躁:加石膏

(2)身體瘦弱、心悸、喘促:去麻黃,加人參、麥冬、五味子、山萸肉(填補少陰)

(3)哮喘慢性期,見面黃、肉松、浮腫:加黃芪

(4)長期服用激素,其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膠、制附子、龍骨、牡蠣( 填充少陰)。

56小陷胸湯加減法:

(1)胸腹脹痛、胃脘脹痛:加枳實

(2)嘔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膠固:加桔梗

(4)胸脅痛甚:合四逆散

(5)往來寒熱、遷延發熱、口苦:合小柴胡湯

(6)咳喘:合麻杏石甘湯或三拗湯

(7)心絞痛:加瓜蔞皮、薤白、川芎。

57三黃瀉心湯加減法:

(1)上腹不適,按之疼痛:合大柴胡湯

(2)煩躁、神昏、舌紅、舌苔黃膩:合黃連解毒湯

(3)嘔吐 心下痞 下利:合半夏瀉心湯

(4)體格壯實、頸項強痛 高血壓:合葛根芩連湯

(5)頭暈腦脹(腦充血)、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鳴耳痛、暴發火眼、小 便黃赤、大便干燥:黃連上清丸(1荊芥、防風、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復 花、蔓荊子;2黃連、黃芩、大黃、黃柏、梔子、連翹、生石膏、甘草)。

注意:體質虛弱、精神萎靡、消瘦、貧血、脈弱的人忌用!

58茵陳蒿湯加減法:

(1)黃疸、身熱、膚癢:合梔子柏皮湯

(2)膽道感染、腹脹、腹痛、便秘:合大柴胡湯

(3)反復發熱、胸脅苦滿、神情默默、心煩、喜嘔:合小柴胡湯。

59玉屏風散加減法:

(1)兒童、老人體質虛弱,易汗出、易惡風,稍感風寒便鼻塞、流涕:合桂枝湯

(2)腰背四肢關節疼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年老浮腫:加黃芪

------------黃芪桂枝五物湯

(3)身重體胖、容易汗出、下肢水腫:合防己黃芪湯

(4)肝腎功能不全、精神萎靡(附子證) 腹水:合真武湯

(5)咳喘兼咳聲重濁、面黃浮腫:加麻黃。

60炙甘草湯加減法:

(1)心悸、動則氣促:加龍骨、牡蠣

(2)食欲減退:加砂仁、山藥

(3)消瘦:加天冬(長肌肉)

(4)惡心嘔吐:加半夏。

61枳實芍藥散

62豬苓湯加減法:

(1)尿路感染伴發熱:合小柴胡湯

(2)尿路結石 腎絞痛:豬苓湯 四逆散

(3)尿黃赤、足癬、濕疹、盆腔炎、陰道炎:加黃柏、連翹、梔子。

63真武湯加減法:

(1)口渴 浮腫、尿少:合五苓散

(2)自汗、糖尿病: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腰痛、下肢水腫:合濟生腎氣丸

(4)甲減、畏寒、嗜睡、困倦:合甘草麻黃湯。

64梔子柏皮湯加減法:

(1)皮膚瘙癢流水:合麻杏苡甘湯加生石膏、連翹

(2)肝病發黃或膽道感染發黃:合大柴胡湯 茵陳蒿湯

(3)黃帶淋漓:合豬苓湯

(4)尿頻、尿急、尿痛:合豬苓湯。

65梔子厚樸湯加減法:

(1)食道炎、胃炎、慢支、支氣管哮喘見胸悶、氣喘、腹脹、腹痛、大便不暢:合大柴 樸湯

(2)以焦慮、失眠、心境障礙為特征的疾病,如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精神分裂 癥、老年性癡呆、更年期綜合征:合半夏厚樸湯 或溫膽湯 或黃連解毒湯

(3)以黃疸為特征的疾病,如膽囊炎、膽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妊娠 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新生兒黃疸:合茵陳蒿湯。

66竹葉石膏湯加減法:

(1)腫瘤后消瘦、貧血:合炙甘草湯

(2)出血:加生地、阿膠。

67八味解郁湯加減法:

(1)舌體淡潤、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潤:加干姜

(2)心煩意亂,胸中窒悶不適(焦慮):加梔子

(3)舌淡、暗、潤,氣上沖:加肉桂。

68八味除煩湯加減法:

(1)尿頻、尿急、尿痛、尿黃:合六一散

(2)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湯加減法:

(1)痤瘡、面赤、脫發、腰酸、痛經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懷牛膝

(2)咽中異物感、胸悶、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70八味通陽湯加減法:

(1)口水多、腹瀉嚴重:加干姜

(2)下肢水腫:加懷牛膝、漢防己

(3)濕疹:加薏苡仁。

71四味健步湯加減法: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結:合芍藥甘草湯

(2)其人肥胖、腹大松軟、肉松、肢麻、多汗、浮腫: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下肢皮膚干燥如蛇皮(桃仁證):合桂枝茯苓丸

(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桂枝茯苓丸。

72止痙散加減法:

(1)癲癇、腦膠質細胞瘤:合柴龍牡

(2)面肌痙攣:合柴龍牡 溫膽湯

(3)小兒多動癥、腦癱:合溫膽湯。

73更年方加減法:

(1)頭暈、浮腫:合真武湯

(2)月經不調、大便干結(血不利) 面目下肢水腫(水不利):合當歸芍藥散

(3)面黃(huang)(huang)、浮腫、惡寒(han)、無(wu)汗(han)、嗜睡、困倦:合麻黃(huang)(huang)附子甘草湯(tang)。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pianfang/87495.html.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保護作(zuo)者(zhe)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fa)核實真(zhen)實出(chu)處,未能(neng)及時(shi)與作(zuo)者(zhe)取得聯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的(de),請(qing)聯系管(guan)理員(yuan),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tu)片(pian)資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di)更(geng)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nin)的(de)合法(fa)權(quan)益(yi),請(qing)立即通(tong)知我們(管(guan)理員(yuan)郵箱:),情(qing)況屬實,我們會第一(yi)時(shi)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shi)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