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白情史曝光:曾兩次倒插門寫詩罵前女友淫昏

歷史典故 2023-07-22 22:08:41

原以為愛情是要天長地久,其實到頭來很多不過是好聚好散,情人最后不免淪為朋友,兩人當中總有一個要先走。這似乎是愛情的特定生態規律。

然而,結論是理性的,接受結論卻是一個感性的痛苦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感性情緒時時會有反彈,正在平復的感情傷口時時會有潰爛,沒有人能很理性地失戀。如果很理性,那說明他或她之前的戀愛是假的。

這種交織著理性和感性的失戀心態,草根有,圣賢有,李白也有,他還寫了出來,傳之千古。

情史:李白婚姻史上有兩次倒插門

關于李白老師的婚姻狀況,他的鐵哥們魏顥有明晰的記錄,第一樁婚姻娶的是在湖北安陸,娶的是大唐帝國前任丞相許圉師的孫女,婚姻狀況:幸福。生有一子一女,長女叫平陽,次子叫伯禽。婚姻性質:上門女婿。這是李白老師自個招認的,他在給裴長史的信中承認:許相國家“招”他上門。

大概在李白老師四十歲的時,許師奶不幸離他而去。這個時候,李白已經搬遷到山東,在這里又找了一個姓劉的美眉,兩人的關系維持得很辛苦,后分手。

過了這一劫,又找了一個山東姑娘,連姓氏都弄不明白,史上只記載:“魯地婦人”,二人好像只是停留在同居階段,還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取得很可愛:玻璃(頗黎)。

到李白老師五十多歲時,進入第四段感情,娶了大唐帝國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李老師也承認這段婚姻是宗家“招”他的,也是倒插門。

宗師奶是個好太太,對老公李白有再造之恩。李白老師詩寫得好,政治眼光卻不敢恭維,六十歲的人半點也不淡定,一腳踏進叛軍的陣營,結果深陷大獄,杜甫曾經描述過當時的慘狀:“世人皆欲殺”,是宗師奶上下奔波,動用宗家一切的關系,把李白從死罪的深水里打撈了上來,李白對太太無比地感恩:“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把宗師奶比作三國時候披頭散發,赤腳踩著大雪去請曹操赦免老公的蔡文姬。

說了這四段感情史,只有第二段與劉姓妹子的歷史是最模糊的,第三段雖然連人家姑娘的姓名都沒留下,但至少留下了二人感情的結晶:李玻璃。而和劉氏的過程,似乎什么都沒留下,在李白的生涯中輕淡如煙。

真的如此嗎?不,往事并不如煙,殊不知,對李白老師精神上打擊最大的,刺激最劇烈的,就在這一段。

情傷:提起第二任 李白什么話都罵得出來

李白在第一人夫人許太去世之后,進入人生的第一個低谷時期,老婆不在了,在老丈人家應該是沒法待下去了,可憐的是兩個孩子,李奶爸帶著他們該去何方呢?

去山東吧,因為山東有位武林高手叫裴旻,是天下第一劍客,李白想跟他學劍法,“學劍來山東”,于是拖兒帶女來了東魯。熱心的朋友們替李家公子和千金找了個新媽媽,姓劉,也是南陵的望族。

罵前女友“淫昏”

李白老師除了跟旻大師學劍,還照樣過云游生活,一忽兒登泰山,一忽兒去浙江,社交活動搞得很熱鬧,家里的女人卻閑著。

劉家姑娘覺得自己不應該是給李白老師當保姆的,于是跟李白分手,李白的哥們魏顥,在《李翰林集序》里是這么概括李白與劉氏的感情經歷的:“又合于劉,劉訣。”劉氏主動提出分手。

對這段感情挫折,李白老師很介意很在意,可以說恨得牙癢癢。一則估計是自尊心很受打擊,二則估計是劉姑娘沒責任感,扔了兩個孩子不管。

因此,李白對這位劉姑娘說狠話了,在《雪饞詩贈友人》這首詩里,寫詩說她“猖狂”、“淫昏”,什么難聽的話都罵出來了,還把她比作呂后、妲己、秦始皇他老媽,反正歷史上哪個女人最壞,就拿哪個來比喻劉姑娘。

這是一場很不愉快、也很沒風度的分手,估計是劉姑娘在人前說了李白老師很多壞話,才引起李白反彈的。郭沫若老師也是這么猜測的。

到李白四十二歲那一年,時來運轉,唐玄宗召他進京,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呢,我們的李白老師惦記著這個傷害過他的女人,于是寫詩《南陵別兒童入京》,有這么四句曰:“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罵她是朱買臣那位見識短淺的老婆,姓劉的,你瞧瞧,我如今出息了,你后悔了吧!這個“仰天大笑”有部分就是針對劉家姑娘的。

然而,李白對她真的只有恨嗎?

反省:寫詩歌替前任女朋友辯解

作為大唐帝國最高級別的文化人,李白畢竟還是有些反省精神的,反省就是文化的精髓之一。

對于此次分手,李白也反省過自己的生活態度,一首名為《贈內》的詩這樣描述他們的夫妻生活:“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與李白婦,何如太常妻”。說得好聽,李白是醉仙,說得難聽,是酒鬼。一個女人嫁了個酗酒的男人,無論怎樣都是她的不幸,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爛醉如泥,哪里還有時間跟女人恩愛相守。

解釋一下“何如太常妻”這句,東漢的周澤任朝廷的太常,他是朵奇葩,工作用力過猛,根本不問家里人死活,老婆可憐巴巴地來辦公室找他,他居然勃然大怒,將老婆扭送司法機關,說她干擾工作。

李白覺得這樣反省還不夠深刻,于是以前任女朋友的口氣,寫了一封分手信,名曰《去婦辭》。在這首詩里,那些難聽的謾罵沒有了,只有女方的哀怨憤怒和無奈,越是寫得真切,就越見男方的體貼。

女方每天晚上守著空枕想著男方,哭得“枕席生流泉”,最好的青春,最美好的容顏,男方沒有去欣賞,等到男方歸來如何呢?“及此見君歸,君歸妾已老。”不在最美的時候守候,這就是不珍惜不尊重女方的青春和美。

“歲華逐霜霰,賤妾何能久。”歲月像霜雪一樣摧折我,這樣的日子里還能熬多久,趕緊地趁著自己還不是太老,再找個相愛的人去廝守吧。

李白對劉氏恨得牙癢癢的,然而,他在替女方寫的分手信里,卻也將女方同樣恨得牙癢癢的心態寫得栩栩如生:“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回頭看看老公的妹妹,大家都是女人,于是嫂子很真誠也很氣憤地提醒小姑子一句:“以后吸取嫂子的教訓,嫁人千萬不要嫁給像你哥哥這樣德行的男人。”

李白在這里,完全將自己替換成女方,每替她說一句,每替她哭一聲,就是鞭撻自己一次,反省自己一次。

失戀后的李白,一面是憤怒,責備,一面卻是自責,愧疚。前者是最原始的狀態,而后者則是前者的轉換,升華,只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問題,自己才能得到解脫。設定自己“有罪”,才不會覺得自己無辜,才會減輕痛苦。

所謂的好聚好散,其實只是一句體面話,我們知道,李白更知道。

唐朝網紅李白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01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長安郊外。

賀知章撇了書童家人,獨上西山紫極宮。

此處乃是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清修之所,云蒸霧繞、風景獨好。

 賀知章觀此仙境美景,頓時詩興大發,正欲賦詩一首,忽見前方回廊處站著一人,身姿頎長,豐神俊朗,站在云霧騰騰的山腰,恍惚不像世間人。

賀知章雖然是個鋼鐵般的直男,看見這個身影也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他悄咪咪走近了,聽見那人在吟詩。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

賀知章好歹也是大唐有名的詩人,人稱“詩狂”,可比起此人之狂來,不禁要汗顏三分!

等那人吟完全詩,賀知章不由得嘖嘖稱贊:“不得了不得了,天上掉下個太白星精了!”

《唐摭言》載: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幸虧賀知章那個時候不認識林黛玉,所以才說李白像太白金星。他要是晚生一千年,讀了曹雪芹的《紅樓夢》,一定會像寶哥哥一樣驚呼: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來了!

 這是一次命運般的邂逅,就像寶哥哥注定會愛上林妹妹,盛唐兩大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別問我官配為啥不是杜甫)

李白是很像林黛玉的。

 可能有人不服氣,說林妹妹那弱柳扶風的病西施模樣,豈能跟李太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壯志相比?

 可是啊,李白跟林黛玉還是很像的,一個前世是絳珠仙草,一個是太白金星下凡;一個是大觀園里詩魁,一個是大唐盛世詩仙;關鍵是,兩個人都有點兒···情商低。

高智商的天才一般情商都低,這話說好聽了是天真爛漫,出塵不染,說難聽了,就是蠢。

李白怎么會蠢呢?

他可是二十歲就寫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著名網紅李太白啊!

他可是讓杜甫心心念念了一輩子,“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完美偶像啊!

 他可是進到皇宮內院,敢讓高力士脫靴子、楊貴妃捧硯臺,完事后揣上唐玄宗的大把銀子拍屁股走人的詩仙李白啊!

但很可惜的是,李白的確是個蠢材。

02

胸小無腦的網紅

李白這輩子干過最蠢的也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他不知道高力士不是普通的太監,而是大唐王朝最有權勢的太監嗎?他知道。

他不知道楊貴妃不是普通的女人,而是大唐王朝最能掌握皇帝喜樂的女人嗎?他知道。

他全都知道,可是他依然要讓他們倆來伺候他寫詩,這就很蠢了。

得罪了這兩尊大神,就等于得罪了皇帝,李白做官發財光宗耀祖的人生夢想就破滅了。

 李白情商很低,低到他不曉得什么時候說什么話是對的,他也不曉得進了皇宮要擺低姿態,要低三下四做奴才。

他就像一個胸小無腦的網紅(畢竟男性,胸小)參加了個高級酒會,雖然啥也不懂,也要拗出名媛姿態來。

他覺得皇宮和外面是一樣的,高力士不過是酒樓里倒茶的小二,楊玉環只是彈琵琶的歌女。

于是一腦抽,翹個二郎腿:“來呀,上酒,老子要寫詩了!”

 唐玄宗臉上笑嘻嘻,心里買馬匹,行,你是大名士大網紅,你名滿天下粉絲千千萬,朕不跟你計較,等你寫完這首詩,就給朕滾蛋!

李白看大家都這么遷就他,心里很高興,酒足飯飽,大筆一揮,就是三首《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開篇第一句,就流芳千古。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末尾一句,順便把君王的馬屁也拍了進去。

小時候課本里都讀過一個“鐵杵磨成針”的寓言故事,李白果然功夫深。

可惜李白是個蠢材。

他在這組詞的第二首里,寫“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把楊玉環比作趙飛燕。

 趙飛燕何人?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后,和妹妹趙合德兩人穢亂宮闈,不僅害得皇嗣死絕,還害得漢成帝精盡人亡死在了趙合德床上。

李白將楊貴妃比作趙飛燕,那李隆基是誰?漢成帝嗎?

這一句詩同時罵了貴妃與皇帝,李隆基沒把他當場拉出午門斬首已經很仁慈了。

好在李白粉絲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京城,所以李隆基不好治他的罪,只能“賜金放還”。

李太白,這錢您拿著,趕緊走吧,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別來禍害我皇城!

李白脾氣上來,扭頭就走,還大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玄宗望著李白的背影,跟高力士說:“此人固窮相,別看他長的像神仙,其實登不得大雅之堂,這個人就是一個得意會忘形的小人。”

 《酉陽雜俎》載:“(李)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及出,(皇上)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

 其實,李白才不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那般灑脫清高,他和天下所有的讀書人一樣,都汲汲于功名。

可惜他并非出身士族,壓根兒沒有參加科舉的機會。

而得罪了唐玄宗,也就意味著,他徹底地跟官場拜拜了。

03

天下無人不識君

李白是誰?

他是詩仙、酒仙、劍仙 ···

 我們總以為對李白的了解很多,上至鶴發垂髫老人,下至三歲黃口小兒,都能說上兩句李白的詩,知道幾個他“斗酒詩百篇”的典故。

小時候背唐詩,最先背的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再長大一些,課文里見到的李白就更多了,什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些句子更是信手拈來。

但李白是誰?

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知道白居易的生平、拿到杜甫的簡歷,卻沒法探究出李白的人生軌跡。

 我們不知道他準確的生卒年份,不曉得他在哪里出生,也不知道他的婚姻家庭,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事實上,我們可能一點也不了解李白。

 在唐朝,男子成人是比較早的,一般十四五歲就可以獨立離開家去歷練了,譬如杜甫,就是14歲離家,賀知章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可是李白竟然一直到24、25歲左右才離開家鄉,至少比別人多窩了10年。

這10年里他干了什么?沒人知道。

我們只知道,李白不但是個滿腹經綸的書生,還是個古惑仔。

幾乎所有懷念李白的文章詩詞里,都提到了他是一個“俠客”,其實也就是個打架斗毆的小混混。

我們找不到證據說他在家鄉干嘛——畢竟,我們連他的家鄉在哪兒都沒法確定。

有人說他是四川人,有人說他是甘肅人,有人說他是西域人,還有人說他是外星人···

從各種文章詩詞零星的資料里,我們大致地拼湊出了李白的生平:

 他出生于大約長安元年,家鄉在西部,家中可能崇尚道教,也可能世代經商。他從小腦袋靈光,IQ直逼愛因斯坦,讀書過目不忘,對各種古籍十分感興趣。

 二十幾歲的時候,李白踏上遠游的征途,先后去過江油、成都,然后出蜀,去了煙花三月的江南,結識了很多很多朋友,包括杜甫、孟浩然、賀知章等人。

開元十五年,李白跟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

開元三十二年,唐玄宗西行狩獵,他趁機獻《大獵賦》,但未受賞識。

這期間他也向許多名士高官獻過文章,卻依舊不得起用。

天寶元年,唐玄宗終于聽說了李白的才名,召其入宮,供職翰林。但由于各種原因,未得重用。

再然后,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南逃避難,投于永王幕府,成了亂臣賊子。

叛亂平定后,李白被流放夜郎···

04

說謊成性的吹牛精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是李白的頭號粉絲杜甫為他寫的《飲中八仙歌》。

喝完酒愛說大話的人,通常都沒什么真本事。

李白明明有真本事,卻依然愛說大話。

一般的讀書人,理想頂了天也就是做大官光宗耀祖,可他的理想,卻是要做國師,所謂“謀事一國”。

這個理想職業很像春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掛六國相印,張儀復散解諸侯,這些人都是李白的偶像。

可惜李白是商人的兒子,沒法靠科舉做官,所以他就想了個“天才”的主意——認親戚。

別忘了,李白姓李,和唐朝皇帝一個姓。

 憑借這個姓,他到處攀親戚,這個王公是他堂兄,那個貴人是他表姑···攀來攀去,他自己也攪混了,輩分亂了,據后人考證,如果按照李白說的家譜,那唐玄宗應該是他的曾孫子。

但是他的胡話也有人信,靠著這個姓氏,李白愉快地娶了個老婆,攀上了高枝兒。

他這個老婆,是前任宰相的孫女。

 為了實現他喝大酒做大官的理想,在婚姻大事上,李白毫無心理障礙地做了倒插門女婿,在老婆娘家安陸住了下來。

可惜,他打錯主意了。

許圉師死后,許家早已敗落,根本沒法在仕途上幫助什么。

李白很失落,生了兩個孩子后,就離開安陸,出門游歷了。

他稱婚后的那幾年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寫完這句詩后,李白就得罪了妻子娘家人。

他到了長安,繼續喝大酒吹大牛。

但是長安皇帝的親戚比牛多,宗室不值錢了,于是他換了個牛吹。

這一次,他竟然吹自己殺過人。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李白不但是個詩人,還是個俠客,他提著把劍滿世界亂跑,看誰不爽就捅一刀,然后還要把“光輝事跡”寫進詩里。

 讀他詩的都是些沒闖過江湖的讀書人,或者是從來沒出過遠門的溫室花朵,當然覺得李白好帥哦,武功高強文采風流,活脫脫的香帥楚留香啊,我要認他當偶像!

李白對這種追捧很是受用,于是更加夸夸其談,放出“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這樣的狂言。

 我們說,李白殺人這件事,他肯定是在吹牛。因為他說自己殺人以后,“當朝揖高義,舉世稱英雄”。(《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他當然沒怎么當過英雄,倒是晚年做了回人人喊打的狗熊。

 按照作家張大春的觀點,所謂的李白殺人,可能只是一次打架斗毆事件,他隨身帶著匕首,藏在袖子里,氣勢洶洶地去跟人干架,結果只把人胖揍一頓,也有可能是他被胖揍了一頓。

 吹出去的牛就像放出去的水,大唐有名的詩仙居然是個殺人犯這事兒,被他自己宣傳得沸沸揚揚,當然驚動了官府。

 正好這時候李白被皇帝趕出了皇宮,事業頗不得意,官兵一來,他就慫了,立刻跑路,去了齊州(今山東濟南)的紫極宮,受了符箓當道士,表示自己從此就是十丈紅塵以外的人了,你們抓殺人犯別抓我,我叫青蓮居士。

05

人人都想殺李白

李白之蠢,不僅蠢在瞎得罪人、亂吹牛,還蠢在政治覺悟低下。

杜甫一生給他寫了很多很多首詩,其中一首說: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這首詩是說,人人都想殺李白,只有杜甫愛其才。

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他犯了“政治不正確”的毛病,活生生成了反賊。

 安史之亂爆發后,他跑到了永王李璘的陣營中,盡心盡力地為反賊搖旗吶喊,寫下了長長的組詩《永王東巡歌》。

長安淪陷,唐玄宗倉皇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在大后方組織抵抗,后來即位于靈武。

而永王李璘坐鎮南京,抵抗叛軍,力量迅速壯大。

 當時長江以北正打得不可開交,長江以南仍然太平富庶,所以永王就想趁此機會割據江南,南北分治,就像當年的東晉一樣。

 其實只要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看得出來永王這種不想著驅除反賊,先往東占據地盤的做法愚不可及,所以天下名士應者寥寥。

只有李白舉雙手贊成。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他自比謝安,要在談笑間消滅安史之亂,今天看這組詩,頂多覺得李白又說大話了,可在當時,這些詩就顯得非常大逆不道了。

謝安在打贏淝水之戰后,收復中原故土了嗎?并沒有,他只是保全了東晉王朝。

李白引用這種典故,不擺明了為國家分裂、政權割據搖旗吶喊嗎?

他那個時候已經年過花甲,住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以為自己是即將出山的諸葛亮,要出門去一統天下。

 一想到這里他的心潮就很澎湃,于是寫詩“齷齪東籬下,泉明不足群”,說明自己跟隱居的陶淵明不一樣,陶淵明是個齷齪的,而他心系天下。

李白的另一項政治不正確,是在入永王幕府前,他在溧陽和張旭一起喝大酒吹牛,寫了一首《猛虎行》。

 詩里寫安史之亂爆發,北方打仗打得很兇,“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還把自己比作韓信張良,說國家的存亡以后就靠自己了。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這屬于酒后吹牛,卻觸了唐室逆鱗!

典故引用得很押韻,可是把這場戰爭比作楚漢之爭?官軍和叛軍打仗,怎么能比作楚漢之爭呢?

誰是楚、誰是漢?誰做了流氓劉邦,誰成了悲催項羽?大逆不道!

所以后來叛亂平定,永王被K.O.以后,李白當之無愧地成了“亂臣賊子”,被流放夜郎。

流放的路上,李白還不忘寫詩,給王昌齡寫了首“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一寫可不得了,嚇得王昌齡差點尿褲子:李太白啊李太白,我跟你關系沒那么好吧?你個亂臣賊子沒事給我寫啥詩!大家伙都想殺了你,你別跟我攀關系!

李白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楚狂人這個典故,出自《論語》中的楚狂接輿,那個楚國的瘋子高唱著“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可是一轉頭,他又說: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書杯贈南陡常贊府》)

你看我的才華,是不是很像孔子呢?

他雖然自稱狂人,但心里卻想做圣人。

但他的確又沒本事做圣人,所以只好假裝嘲笑一下孔子。

杜甫寫那首“人人都想殺李白”的詩時,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他很久沒有見過李白了(因為被流放了),他覺得那位老兄每天裝瘋賣傻的真可憐。

 杜甫是把李白這個人看得比自己還透徹的,所以他知道,李白的“狂”,是“佯狂”,是假的、裝的,為何要裝?

因為他太清醒了,又太天真了,他雖清醒著,卻看不清現實,他對這個無能的自己感到絕望,于是假裝瘋狂。

安史之亂后,天下皆衰,狂性不改的李白就算不追隨永王,也沒法再繼續瀟灑下去了。

或許,在他看來,支持永王并沒有錯,寫反詩也沒有錯,有錯的是這個亂七八糟的社會。

06

前文我們說,李白是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他就是一個天上的人,所以永遠弄不清楚人世間的規則。

 他一邊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一邊又寫很多很多的詩到處送人,既送玉真公主這樣的宗室貴胄,也送賀知章這樣的中層官僚,更送汪倫這樣的平民地主,希望能碰到伯樂帶他走上仕途。

他一生留下1100首詩,有700多首是寫來送人的。

 現存李白的詩很多,他的確留下了無數驚艷的好詩,但也不乏一些很糟糕的爛詩,也有很多肉麻的、吹牛拍馬屁的詩。

比如用“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來拍荊州刺史韓朝宗的馬屁,以求找個工作。

 再比如,寫“素面倚欄鉤,嬌聲出外頭。若非是織女,何得問牽牛。”拍一位縣令夫人的馬屁,將她稱為天仙織女。

 他和林妹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林妹妹的詩的確不是她自己寫的(曹雪芹寫的嘛),而李白的詩的確全是他自己寫的。

一個會拍馬屁的人,從十幾歲到六十歲都在為了進入仕途而努力,晚年還為了入仕跑去反賊幕府。

可惜李白并不懂得官場那些彎彎繞,常常馬屁拍到馬腿上,馬尥蹶子了。

 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真,一直到死都沒明白這個社會,到處說錯話,做錯事,惹人討厭,導致人人都想殺了他,這和林黛玉是一模一樣的。

林妹妹的情商很低,得罪了大觀園里幾乎所有的人,誰也不想跟她做姐妹,只有寶哥哥愛著她;

李白的情商也很低,得罪了天下人,人人都想殺了他,只有杜甫愛惜他的才華。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為了你,我愿意背叛全世界。

詩場基友情,令人感動。

 但杜甫的鼓勵并沒什么用,李白的晚年依然過得相當悲慘,不得不去投奔遠方表叔李陽冰,最后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寫《大唐李白》的張大春這樣概括李白:

 “一個街頭藝人,一個酒館狂生,一個以他那樣的階級不該擁有的寫作能力而名聞遐邇的道者,一個曾經那樣接近過權力核心而仍只被以‘倡優之徒’對待的浪子,以及——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一個國人皆曰可殺的叛國者。”

從始至終,他就不是那個出塵絕逸的道者,只是一個大言不慚的失敗者。

綜上,要是能重來,我才不要做李白。

李白的簡介?

李白軼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綿州人。他的詩歌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感情強烈奔放,想像奇偉豐富,語言清新流暢。風格雄健,可稱為屈原以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賦李花

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后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后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圣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謫仙人

李白初到長安,遇到秘書監賀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難》一篇呈上,賀知章邊讀邊點頭,一遍未完,已稱嘆數次,最后,他翹起大姆指向李白說:「先生,您真是天上謫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帶的金龜,呼喚店家換來美酒,與李白傾杯盡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賀知章的贊語具體化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賀知章是文壇元老,《蜀道難》得到他如此推許,所以,不久之后,這首詩連同「謫仙」的名號就傳遍天下。

唐人李綽《尚書故實》記載貞元年間有一個叫陸暢的詩人,為了報答西川節度使韋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贈,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韋皋大喜,贈羅八百匹。但事實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較之太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遠!更遑論實際上蜀道著實不易行走。因為其平淡無奇,《蜀道易》全詩未能流傳下來,這一句還是靠李綽的記載才得以幸存。

夢筆生花

據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年少之時,曾夢見自己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來果然天才橫溢,名聞天下。又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但沉酣中所撰寫之文章,未曾錯誤;與人議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論,所以時人稱之為醉圣。除了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的有名傳說外,天寶遺事亦有記載李白曾於便殿為明皇撰詔誥,時十月大寒,筆凍莫能書寫,明皇命妃嬪數十人侍立在旁,各執筆呵之,李白再取筆書寫,可見他頗受皇帝寵信。

海上釣鰲客

據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回答:[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宰相再問:[以何物為餌?]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果然氣勢不凡。

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二人詩風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樣,但是卻結為知心好友。杜甫贈送給李白的詩總計有十四首之多,可見他們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氣高,作起詩來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杜甫卻屬於苦吟一派,總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傳說李白曾寫詩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詩辛苦。詩作如下:

沉香亭醉賦《清平調》

天寶初年,正閑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書。原來,由於玉真公主、賀知章等的推薦,連當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詩名!李白喜出望外,覺得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匆匆安頓好一雙兒女,便束裝進京了。

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他。李白「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若懸河,筆不停輟」,玄宗大為嘆賞,特命以七寶床賜食,并且親手為他調羹,對他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道義,何以得此!」其寵遇之厚,世所稀見。從此,李白就待詔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筆為朝廷潤色鴻業,點綴太平,偶爾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宮中侍宴時吟詩作賦,佐酒助興。

李白漸漸地對這種文學侍從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經常沉飲酒肆,后來乾脆興賀知章、汝陽王李璡、李適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結為「八仙」之游,縱酒狂飲,喝醉了就臥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內侍們四處尋找。杜甫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態,其對李白的描寫是:

這一日,李白又醉臥市上,忽覺冷水沃面,睜眼一看,宮中樂師李龜年正手持金花箋站在面前。原來,當時正值牡丹盛開,宮中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玄宗親命移植的紅、紫、淺紅、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開放了。玄宗與楊妃前往賞花,李龜年照例率領著梨園弟子上前歌唱助興,誰知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便命李龜年持金箋宣賜李白,要他立進《清平調》詞三章。李白欣然承旨,盡管醉意未消,還是援筆立就:

三詩皆既詠牡丹,又贊楊妃,卻沒想到也因這三首詩而得罪了楊貴妃。據說玄宗好幾次想給李白封官,還曾經答應給他做中書舍人,皆因楊貴妃的阻撓而作罷。

原來,李白用「可憐飛燕倚新妝」來襯托、贊美楊貴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為李白脫靴為恥的高力士卻故意在楊貴妃面前歪曲說:「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因為趙飛燕是個出身微賤,得勢后又驕縱放蕩,最后被廢自殺的女人,雖然貴為漢成帝的皇后,名聲實在太差,因此,當楊貴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這樣的女子后,十分生氣,也就多方阻撓李白的做官機會。不過,對於這段故事,后人多持懷疑的態度。

天寶三載(七四四),李白被賜金放歸,結束他的文學侍從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調》以及圍繞著這三首詩的傳奇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捶碎黃鶴樓

歷代文人歌詠黃鶴樓的詩篇,最著名的當數唐朝崔顥那首七律《黃鶴樓》。因為有了這首詩,詩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們是找不到登臨黃鶴樓的詩篇的。李白倒寫過「捶碎黃鶴樓」的詩句,為此還引起了一場風波。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長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敘舊。詩人有滿腹心事,於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為狂人,有些人還寫詩文來譏笑他。為此,李白又寫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捶碎黃鶴樓》一詩:在這首詩中,李白用詼諧的筆調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驚動你的「逸興」,作詩問罪,可是黃鶴樓已經被我捶碎,黃鶴仙人也無處棲止了。好在黃鶴可以上天向玉帝訴告,玉帝會放黃鶴歸來,黃鶴樓也會重建起來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來陪你同游。

雖有人不信此詩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卻已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曾用此事戲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另一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韻,又把后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明代解縉作《吊太白》詩也有「也曾捶碎黃鶴樓,也曾倒卻鸚鵡洲」之句,足見此詩影響之大。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將這看作李白的風流故事,卻很少想到詩人胸中的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雖因服氣崔顥作品而擱筆,未寫出登黃鶴樓的詩,但他心中總覺若有所失。他眺望著江心的鸚鵡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學崔顥,也作一首這種格調的詩呢?於是,題為《鸚鵡洲》的七律就這樣誕生了:

但這樣的詩,顯然還無法與《黃鶴樓》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鳳凰臺,面對滔滔東流的長江水,有感於六朝的興廢和國運的衰落,才觸發靈感,寫出那首氣象格律皆堪與《黃鶴樓》相匹敵的《登金陵鳳凰臺》:

這首詩與《黃鶴樓》都稱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擬作在后,后人議論紛紛,崔顥和《黃鶴樓》的名氣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實,崔顥《黃鶴樓》的風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龍池篇》。而且,崔顥先已仿效作過一首《雁門胡人歌》。但《龍池篇》和《雁門胡人歌》皆未著稱於世,《黃鶴樓》卻被后人推為唐人七律壓卷,這與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傳說不能說沒有關系。

李白是飼鳥高手

據史料記載,唐朝大詩人李白還是一位著手于訓養禽鳥的高手。

李白20歲左右時,曾一度隱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讀書,練劍之外,就是精心馴養一大群禽鳥。他在他后來所作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說:“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可見他飼養的禽鳥不僅數量驚人,而且他能令禽鳥聽從他的號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說明他的馴養禽鳥的技術是相當高超的。當地刺史知道這件事后很感舉,曾到山上拜訪李白并以李白“身懷道術”為名向朝延舉薦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師”,不屑以此為進身之階,終于沒有應召。

李白喜養禽鳥終生不倦。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處漂泊之時,也樂此不疲,黃山隱士胡公養有一對白鷴,是由家雞孵化,從小飼養長大的,十分馴服。李白在青城山時曾養過此鳥,但因此鳥野性較強而沒有馴養成功。所以他對胡公的白鷴掩飾不住鐘愛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奪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應奉送雙鷴,但要求“謫仙人”親筆題詩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馬上寫了帶有序文的《贈黃山胡公求白鷴》王言律詩一首,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熱衷此道的心情:“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輟贈于我,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合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之。“在詩中他以白鷴與白壁相提并論,以白錦喻白鷴毛色之美,表達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

李白對馴養禽鳥的濃厚興趣,折射出他熱愛生命、崇尚自然的積極的人生觀。

李白軼事兩則

唐天寶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涇縣桃花潭受到隱士汪倫的盛情款待,對此李白還留下詩作,寫了兩首《過汪氏別業》五言古風(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詩里對主人別墅幽雅,美麗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間酒酣耳熱之際的盡情歌舞,都作了生動的描繪和細致的刻畫。

汪倫款留數日,臨別贈以厚禮,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抒發情懷、膾炙人口的《贈汪倫》,被后人廣為傳誦,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詩人和汪倫的深情厚意,成為友人相送的絕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倫“騙”到桃花潭去的。

汪倫是什么樣的人呢?據清嘉慶年間編纂的《涇縣志》記載,汪倫是住在桃花潭岸邊的隱士,是個不圖仕途的知識分子。

汪倫得知李白東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詩名而修書“騙”他來作客,這個趣聞佳話不光是當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卷六《補遺》第十一)中也曾有記載: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這桃花潭絕句即指《贈汪倫》詩。

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有時也未免懷有些許妒忌之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還,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登上屹立于蛇山的黃鶴樓,面對滔滔江水,詩興大發,欲題詩于上,猛見崔顥的《黃鶴樓》詩赫然在目: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想題詩的李白,觀此詩后不敢題了,遂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但太白對崔顥詩又服又不服,至南京乃作《登金陵鳳凰臺》,欲與崔顥的《黃鶴樓》較勝負: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鳳臺山。此事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有載:“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臺》詩。”在計有功的《唐詩記事·卷二十一》亦載:“世傳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作《鳳凰臺》詩以較勝負。”

可是經李白與崔顥一決高下的舉動,卻愈增崔顥此詩的知名度,被人推崇。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云:唐人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后人的評價也隨之而起,生活在宋元之際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云李詩與崔詩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但清人紀昀卻不同意方回之說,直抒己見云:“氣魄遠遜崔詩,云未易甲乙,誤也。”吳昌祺《唐詩解》評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云:“起句失利,豈能比肩《黃鶴》……”

看來李白大可不必與崔顥較勁,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人處事,何必時時處處爭第一呢。

詩人李白簡介

李白( 701 — 762 )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世于隋時因罪徙居中亞。白于武后長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托克馬克城),約五歲時,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李白 少年時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十五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歲以后,在蜀中漫游,飽覽了四川的壯麗景色,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愛自由的性格,也種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極思想的根苗。

開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歲的李白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以安陸(今屬湖北)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歷兩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區,足跡踏遍近半個中國。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描寫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護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越中覽古》《春夜洛城聞笛》等,風格已經成熟。

天寶元年 (742) ,四十二歲的李白由友人推薦,應詔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異常興奮,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樣的詩句,以為將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當時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縱情聲色,不理朝政,詩人“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志愿無法實現,結果反被排擠,懷著失望與悲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結束了這前后不滿兩年的帝京生活。這一時期雖不長,但詩人接觸到宮廷生活的內幕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寫下了不少抨擊現實的詩歌,如《古風》的一部分,《行路難》《梁甫吟》等,這些詩,鞭撻了權貴,表現詩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寶三年 (744) 春,李白離開長安,懷著理想幻滅的痛苦與悲憤,開始了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歷時十一年,“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但對國事仍然非常關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寶三年秋,在洛陽和汴州分別遇見了杜甫和高適,三人便結伴同行,暢游了梁園和濟南等地,李杜從此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這一時期,是詩人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代表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北風行》《梁園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現實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是這個時期作品的顯著特色。

天寶十四載 (755) ,安史亂起,李白懷著消除叛亂、恢復國家統一和安定的志愿,參加了永王李璘的隊伍,不料永王和肅宗爭奪帝位,肅宗消滅了李璘的隊伍,李白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詩人含不白之冤,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還。《朝發白帝城》一詩就記述了當時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歲的李白,聽說太尉李光弼率兵追擊史朝義,決定投軍,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寶應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在政治上雖未能實現理想,但在詩歌創作中卻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繼承并發揚了自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達搏擊風云,翼申所能的抱負和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詩人以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馴的態度,抨擊社會,鞭笞權貴。李白雖然不像杜甫那樣和人民有廣泛的接觸,但他對勞動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在《丁都護歌》中寫出了船工的血淚。在《秋浦歌》中寫了漁民、冶工的艱辛。在《妾薄命》《長干行》《北風行》等詩中,寫出了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安史亂后,他發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慨嘆,表達了自己“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愛國憂民的悲憤心情。

他用大量的詩篇,歌詠祖國山河的壯美,寄托他愛國的深情。在詩人的筆下,險峻的蜀道,奇偉的群峰,奔騰的江河,飛瀉的瀑布,都顯得壯美動人。

無庸置疑,李白詩歌中也確有描寫求仙訪道、煉丹服藥以及宣揚人生如夢和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須加以鑒別。

李白的詩縱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參雜。奇特的夸張,瑰麗的色彩,神話故事,軼聞傳說,熔鑄于詩篇中。然而他的詩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飾。構成其飄逸豪放、雄奇灑脫的藝術風格。他最擅長七言歌行和絕句。他的絕句被后人奉為唐人絕句的典范。杜甫對李白極為傾服,對他的詩歌曾給予極高的評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韻》)。

有 《李太白全集》 傳世,存詩 九百九十余 首。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王運熙的《李白研究》、王瑤的《李白》和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選注的《李白詩選》可以參閱。

李白是哪里人?具體在現在地圖上的那個位置?

關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
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99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