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清朝最顯赫的皇后孝穆成皇后死后為何被葬了三次,

話歷史 2023-07-18 11:54:10

在學校里學習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清朝最顯赫的皇后孝穆成皇后,死后為何被葬了三次?的歷史內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通過研究清朝入關后的皇室葬制發現,如果皇后死在皇帝之前,會與皇帝合葬在一起,如果死在皇帝之后,則會單獨建陵。這種情況下,皇后一般會只葬一次,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卻來回葬了三次,她就是道光帝原配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來自清朝最顯赫的后族鈕祜祿氏,而且還是屬于頂級中的名門弘毅公府一支,弘毅公指的是后金開國務大臣之一的額亦都,這一支鈕祜祿氏在清朝歷史上極為顯赫,先后出了孝昭皇后、孝圣皇后、孝和皇后、孝穆皇后與孝貞皇后五位大清皇后(注:孝全皇后同姓鈕祜祿氏,但并非出自額亦都一支),此外,額亦都一支還出了像太宗元妃、圣祖溫僖貴妃、高宗順妃、誠嬪、仁宗如貴妃和宣宗祥妃等六位妃主,可以說是清朝后宮中的巨無霸了。

而且,弘毅公府中分為十六房(注:額亦都有十六個兒子),其中,最顯赫的當屬第十六房遏必隆一支,而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便是來自遏必隆一脈,她是遏必隆的四世孫女。

嘉慶元年,在太上皇乾隆將皇位傳于嘉慶帝之后,嘉慶帝立刻下旨臨時舉行了一次八旗選秀,目的便是給皇次子綿寧選擇嫡福晉,這一次,嘉慶帝慧眼識珠,他最終選定的是乾隆朝名將阿里袞的孫女鈕祜祿氏,即后來的孝穆成皇后。據推測,這次婚姻,太上皇乾隆帝應該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阿里袞是乾隆帝非常器重的一位將領,兩家曾多次聯姻,比如說乾隆帝便將阿里袞的女兒指給了十七阿哥永璘為嫡福晉。

關于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在宮廷生活的記載比較少,不過從綿寧(道光帝)子女的情況來看,從嘉慶元年到嘉慶十三年綿寧長子奕緯降生,這期間,綿寧的福晉和侍妾們竟然沒生下一個子女,或許可以說明兩點:第一,綿寧因比較重視出身,他在前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鈕祜祿氏身上,甚少寵幸其他女子。第二,鈕祜祿氏是一個御內極嚴的女人,這一點通過她孝穆成皇后的謚號便可窺測一般。

嘉慶十三年年初,身為綿寧嫡福晉、年僅28歲的鈕祜祿氏病逝,當時嘉慶帝欽定用金黃色座罩將鈕祜祿氏安葬于王佐村園寢。道光帝繼位后,將原配鈕祜祿氏追封為孝穆皇后,而且,在經過一番爭論后,道光帝決定在東陵修建自己的陵寢,即寶華峪地宮。

道光七年,道光帝命人將孝穆皇后從王佐村園寢遷葬到了寶華峪地宮,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寶華峪地宮卻出現了滲水,于是道光帝便廢棄了寶華峪陵寢,改到西陵的龍泉峪修建陵寢。

道光十五年,龍泉峪陵寢基本完工,道光帝下旨將孝穆皇后葬入了地宮,這就是后來的慕陵。由此,孝穆皇后前前后后竟然被葬了三次,終于可以入土為安了,她是清朝下葬次數最多的皇后。

以上就是關于清朝最顯赫的皇后孝穆成皇后,死后為何被葬了三次?的全部內容了,小伙伴如果覺得不錯,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歷史類的相關的小知識、小趣聞和人物故事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她15歲被嘉慶一眼看中,未生一子卻被封為皇后,死后還被葬了三次嗎?

清朝排名第一的后族當屬鈕祜祿氏家族,其中以鑲黃旗弘毅公鈕祜祿一支為最,這一支先后出了孝昭、孝圣、孝和、孝穆與孝貞五位大清皇后,不過,在這五人之中,有一人從未做過皇后,也未做過皇太后,她就是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生于乾隆四十六年,父親為原任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布彥達賚,可能讀者對布彥達賚不太熟悉,但如要往上說三代,那就比較有名氣了。布彥達賚的曾祖父便是康熙朝輔政大臣遏必隆,祖父尹德也是雍正器重的朝中大員,父親阿里袞更是乾隆所看重的得力戰將,從出身來看,孝穆成皇后無疑是八旗名門中的名門。

 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剛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嘉慶便開始為皇次子綿寧張羅婚事了,嘉慶長子穆郡王早逝,皇三子綿愷剛剛出生,因此,當時嘉慶所看中的繼承人只有皇次子綿寧一人,而且綿寧還是嫡長子,又深受太上皇乾隆和父親嘉慶喜愛,將來繼承大統,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在這一年的年初,嘉慶下旨舉行了八旗選秀,孝穆成皇后在眾多八旗秀女中脫穎而出,被嘉慶帝一眼看中,這一年的十一月份,綿寧奉父親嘉慶之命迎娶了孝穆成皇后為嫡福晉,隨后,孝穆成皇后便以皇子嫡福晉的身份入宮了。

 關于孝穆成皇后在宮中的生活狀況,史料中記載得極少,不過從她早逝的情況來看,似乎是身體狀況一直不太樂觀。而且,嘉慶元年便成親的綿寧,一直到嘉慶十三年才有了長子奕緯,還是官女子輝發那拉氏所生,因此,這十幾年內,綿寧應該是將重心放在了孝穆成皇后身上,另一方面,也能夠說明孝穆成皇后是一個御內極嚴的掌家人。


 嘉慶十三年剛過新年不久,孝穆成皇后便病逝于宮中,年僅28歲,雖然當時孝穆成皇后的身份只是皇子嫡福晉,但嘉慶卻特意下旨使用金黃色座罩,從這一點來看,綿寧應該就是嘉慶很早就看中的繼承人了。

 孝穆成皇后第一次下葬的地點是王佐村園寢,是嘉慶帝特意命風水大師選定的,道光帝繼位后,孝穆成皇后終于正式有了皇后名號,隨后為道光帝選定陵寢,將地點定在了東陵的寶華峪地宮,然而,僅過了一年,守陵大臣卻發現寶華峪地宮出現了滲水,道光帝百年廢棄了這座地宮,改到西陵龍泉峪修建陵寢,這就是后來的慕陵。


 道光十五年,孝穆成皇后再次遷葬到西陵的龍泉峪地宮,這是她第三次下葬也是最后一下下葬,這位沒有福氣的大清皇后終于可以入土為安了。

大清皇后陵寢屢次被挖開 兩遷三葬死后不得安寧

 俗話說的好“入土為安”。一個人死了,入葬以后,在另一個世界是不會受到人世的干擾,就連普通百姓家,也無不奉行這樣的觀念,即便是遇到特殊的情況,遷葬一次也是很少見的。

可是作為大清皇后,她居然兩次被從墓中起出來,三次入葬,死后不得安寧,她就是道光皇帝的孝穆皇后。

嘉慶元年(1796年),嘉慶皇帝為他的兒子綿寧選秀女,選中了一個姑娘鈕鈷祿氏給綿寧當福晉。此時的嘉慶已經三十七歲了,相比康熙皇帝三十五歲就當了爺爺,他真是很著急,所以就把這個重任寄托在綿寧的身上了。

這對小夫妻婚后很是恩愛,可是十年過去了,竟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嘉慶十三年(1808年)春節剛過,鈕鈷祿氏突然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嘉慶聽說自己兒媳得了病,也很關心,諭旨太醫全力醫治。

到了正月二十一日,鈕鈷祿氏便撒手西歸了,綿寧對嬌妻的病故很傷心,嘉慶也因此哀痛不已。按照大清祖制,沒有分府的皇子福晉病逝,如果要按照福晉的規格辦理,金棺等需用紅色,沒有應用依仗,而這次,嘉慶皇帝特意下旨,將鈕鈷祿氏一切按照正規福晉的喪事辦理。

嘉慶讓大臣在京城西南的王佐村為鈕鈷祿氏建造了園寢,其規制和親王福晉相同,在熱熱鬧鬧的葬禮中,鈕鈷祿氏被入土下葬。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發生了“癸酉政變”,天理教教民攻打紫禁城,在這次變故中,綿寧擊斃了兩名天理教徒,因表現不俗被封為了智親王,這樣一來鈕鈷祿氏就變成了正宗的親王福晉了。次年五月,鈕鈷祿氏墓碑上的文字就改成了“智親王福晉神位”。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綿寧即位,稱道光皇帝。新即位的道光沒有忘記他的原配夫人鈕鈷祿氏,在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冊封鈕鈷祿氏為孝穆皇后,如此,鈕鈷祿氏的神位再一次被改成了“孝穆皇后神位”。

道光皇帝登基后,馬上在東陵寶華峪興建自己的陵寢,道光七年(1827年)工程竣工。因為孝穆皇后是結發之妻,原配皇后是一定要和道光合葬的,所以要遷葬寶華峪。

當年五月,入葬孝穆皇后的王佐村在經過隆重典禮以后,園寢地宮開始破土,經過兩天的挖掘,地宮隧道全部疏通,負責遷葬事宜的理藩院尚書英和、戶部尚書禧恩等官員進入地宮,將孝穆皇后的棺槨和原來金井中的陪葬品移出。

鈕鈷祿氏當初是以福晉的規制下葬的,她的棺槨外表為金黃色,刷漆十五次。此時的鈕鈷祿氏已經是皇后,棺槨雖然不便更換,但是顏色必須要變,刷漆的次數也要增加。由金黃色改為渾金色,刷漆四七次。(清朝制度規定,死在皇后位上的梓宮要刷漆四十九次,死后追封的皇后的梓宮則刷漆四十七次。)

四個月后,孝穆皇后被移入東陵,道光皇帝親臨東陵,向這位原配妻子告別,隨后葬入了寶華峪。這便是孝穆皇后的第一次遷葬。

道光八年(1828年),寶華峪守陵人來報,發現了剛建好一年多的皇陵出現了滲水。這在當時是塌了天的大事,道光皇帝親臨現場勘查,他看到孝穆皇后的梓宮上留有二寸高的霉濕的痕跡,由于沒有好的方法治理,只得于道光九年(1829年),將孝穆皇后的梓宮移出地宮,供奉在了寶華峪的祾恩殿內。

以節儉著稱的道光皇帝,并沒有對寶華峪進行修繕,而是直接廢棄了,重新選中了西陵的龍泉峪,經過四年的營建,工程告竣。

道光皇帝再次決定將孝穆皇后的梓宮移往西陵龍泉峪,入葬儀式當天,道光皇帝又一次親臨龍泉峪,為皇后祭奠,即日,孝穆皇后入葬地宮,這就是孝穆皇后的第三次入葬。

孝穆皇后死于嘉慶十三年,嘉慶十六年葬在王佐村園寢,道光七年遷葬東陵寶華峪陵寢,道光十五年再度遷葬西陵龍泉峪陵寢。

皇后死后,兩次遷葬,三次入葬,這不僅在清朝歷史上絕無僅有,就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的,孝穆皇后一生賢惠,沒想到死后卻得不到安寧,被來回折騰了幾趟。

道光皇帝為什么先后三次為自己建造陵墓?棄用的寢陵怎么處理?

這一講給大家介紹道光帝的慕陵。道光帝,名愛新覺羅·旻寧。嘉慶帝第二子,母親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一、言行不一的皇帝 道光帝在位30年,大家對他的認識,可能會和“節儉”這兩個字緊密相連。因為文藝作品也好,史料也好,對道光帝的節儉都有一定的記載或演繹。

道光帝即位之初,道光元年正月初八日,就向天下頒布了《聲色貨利論》,闡述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對自己的節儉觀點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詮釋。道光帝在這篇施政綱領中,從聲色、貨利兩個方面,引經據典,論證了其中的害處,大力提倡節儉。強調要吝惜民脂民膏,對那些“多方獻諛取巧,逢迎主意”者,要大加撻伐。《聲色貨利論》可以說是道光帝上臺后的一份政治宣言,以此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執政綱領,并且聲稱要永遠遵守,不會拋棄這個執政理念。

道光帝為了加大執行力度,首先從皇家開始進行治理。《道光朝東華續錄》記載,他力戒宮廷浮華,規定:“嗣后,皇子皇孫一經指婚,其福晉父家置備妝奩,不得以奢華相向,一概務從節儉。”民間還傳出了道光帝很多關于節儉的趣事。如道光帝穿補丁褲子,皇后生日只給準備了豬肉打鹵面等等。

可是,我們研究道光帝建陵歷史的時候,卻對道光帝的這個宣言產生了懷疑——他是說一套,做一套,充滿了自我矛盾。

一般來講,一個皇帝只建一座陵寢。因為建筑陵寢有兩大難題:一是風水難題。皇帝建陵必然要選擇至善至美的風水寶地,這是沒有疑問的。只要有條件,他們都會選擇在風水絕佳的地方建陵。二是費用難題。建陵對封建國家來說,那是天字第一號工程。你想,能有什么工程比這個更重要呢?清朝皇帝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對待陵寢大事從不含糊,不惜花費銀兩。所以,皇帝每建一座陵寢,都會花費朝廷大量銀兩,有時甚至會感覺力不從心,不得不停工,等待時機,再行建設。

可是,我們查閱檔案的時候卻發現,這個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帝,竟然三次為自己建陵,耗銀似水,絲毫沒有節儉的意思。難道道光帝忘記自己的執政理念了嗎?還是另有隱情?

二、曇花一現王佐村 王佐村在北京西南,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寶地。這座陵寢的修建年代,并不是在道光繼位之后,而是嘉慶年間。因為王佐村陵寢的墓主人是道光帝的嫡福晉、后來被追封為孝穆成皇后的鈕祜祿氏。鈕祜祿氏,嘉慶元年被指婚,與只有十五歲的還是皇子的道光結婚。本來,道光是嫡子,皇后所生,將來很有希望繼承皇位,鈕祜祿氏很幸福地等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嘉慶十三年正月,鈕祜祿氏突然病逝,這讓人們大感意外。最關鍵的是,鈕祜祿氏盡管處在道光嫡妃的身份上,卻沒有生育出一兒半女。嘉慶帝會怎么想呢?丈夫道光會怎么想呢?

讓人大感意外的是,當時嘉慶帝并沒有冷落這個兒媳婦,而是為她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破例給這個女人使用了金黃色。我們知道,在那個年代,黃色是不準任意使用的。《清列朝后妃傳稿》記載,嘉慶帝卻特別下達旨意,“座罩用金黃色,等威區別,垂為令典”。嘉慶帝的這個諭旨,大出人們意料之外。這似乎在預示著什么。二是破例為鈕祜祿氏建園寢。這真是奇怪了,一般像這種事情,都是先暫安在某一地方,等皇子病逝,再賜地修建園寢。而鈕祜祿氏這個兒媳婦何德何能,既沒有生兒育女,也沒有顯著的成就,嘉慶帝卻為她精心選擇風水寶地,并精心設計了陵寢的規制。

但嘉慶帝絕不會無緣無故這么做的。我們分析一下,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在嘉慶四年,嘉慶帝已經秘密立儲,立道光為儲君。這樣的話,一旦天子駕崩,道光繼位,這個鈕祜祿氏那就是中宮皇后了。所以,嘉慶帝想到這里,便難掩心中的情緒,為這個兒媳婦修建了王佐村陵寢。但是,我們知道,嘉慶帝不愧是一個“賦性魯鈍”之人—你又是給她用黃色,又是給她建陵,別人不會懷疑你的初衷嗎?那樣的話,人們就會猜測出你秘密冊立的儲君是誰,那秘密立儲還有什么意義呢?

王佐村園寢的修建,從嘉慶十五年到嘉慶十六年,歷時兩年的時間,修建得可謂得體,都有碑亭這樣的建筑了,可謂應有盡有。建成陵寢后,鈕祜祿氏得以入土為安。這本來是嘉慶帝的權宜之計,這一點兒嘉慶帝自己是清楚的。因為,將來道光繼位,成為真正的天子,就一定會廢掉王佐村陵寢。可是,道光帝卻認真了,他不認為這是什么權宜之計,認為這是父皇賜給自己的風水寶地。于是,道光帝繼位后,派出了戴均元、英和等朝廷重臣,前往王佐村勘察。道光帝要做什么呢?他給這些人一個任務,就是把王佐村園寢變成自己的陵寢。戴均元等人來到王佐村,馬上開展了辛苦的工作。他們勘察、測繪,又查閱史料,查閱典籍,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這個地方不能成為皇上的陵寢。但是,光說不行、不算數,得向皇上稟報原因,到底什么地方不行,必須說清楚。要知道,這種事情必須謹慎,如果說錯了,搞不好要掉腦袋的。戴均元等人可不敢掉以輕心,他們經過仔細思索,最終找到了兩點最關鍵的理由,說明為什么王佐村不能成為皇上的陵寢:

一是工程艱難。戴均元等指出,要將王佐村園寢改建為皇上的陵寢,需要大量拆遷。我們今天搞工程建設,最難的就是拆遷,那個時候的難點也是拆遷。當時修建園寢的時候,規模不大,不可能像皇帝陵那樣氣勢恢宏。所以要拆遷大量的民間建筑,包括村莊、墳塋、廟宇等等。有些建筑要是拆除的話,還犯忌諱,比如拆除廟宇。他們統計了一下,需要拆除的村莊就達到20多處,墳墓有40多座,這是多么犯忌諱而又艱難的事情啊。

二是嚴重違背祖制。關于陵寢的修建,早在乾隆年間,乾隆帝就已經立下了規矩。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帝告誡他的兒孫們:以后的皇帝選擇陵墓風水,只可以在遵化和易州兩處選擇,不可以到別處去。這一祖制,不僅戴均元清楚,道光帝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戴均元整理了一下思路,給道光帝上了折子,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又把乾隆帝早年的圣諭搬出來,勸道光帝改變初衷,不要在王佐村修建陵寢。道光帝接到戴均元的奏章,叫苦不迭,非常猶疑,心里說這要是別人還好說,你戴均元拿出了皇爺爺乾隆帝早年的諭旨,自己實在不敢違背。要知道,乾隆帝對于道光帝來說,那就是老祖宗中的老祖宗,因為乾隆帝對道光有知遇之恩。還在道光十歲的時候,乾隆帝就帶著他到避暑山莊打獵,還大加贊賞他的射箭技術,這對旻寧以后被秘密立為皇太子,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道光帝一看戴均元拿出了乾隆帝的圣諭,便叫苦不迭。《清宣宗實錄》記載,就在這種情況下,道光帝不得不很沮喪地下達命令:“朕自應恪遵成憲,于東陵界內選擇萬年吉地。”同時,下達了停止王佐村工程的命令。這個工程就這樣曇花一現,實際上并未實施。

三、勞民傷財寶華峪 寶華峪在東陵界內,道光帝在這里建陵,那實在是為難他了。依著道光帝的心思,他開始想在王佐村就地擴建,把它改建為皇帝陵。怎奈有祖制在,目的沒有實現。怎么辦呢?道光帝沒有絲毫的辦法,很不情愿地來到東陵。

來到東陵后,道光帝命令戴均元等帶領風水術士,在東陵界內選擇好風水。據《道光朝東華續錄》記載,道光帝在這些人臨行前,囑咐了番,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作為選擇風水寶地的標準:說如果沒有好風水,寧可不去建陵。戴均元等人聽了這話,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于是,這幫人非常賣力氣,踏遍了東陵界內的山山水水,最終找到了一處風水寶地——繞斗峪,報給了道光帝。

道光帝看到奏折,也沒什么表情。他正不情愿呢,看到繞斗峪這個名字,就更感別扭了。心想,這個名字,一聽就沒檔次,沒文化。道光帝大筆一揮,改“繞斗峪”為“寶華峪”。看看,這寶華峪多有文化、有檔次!

然后,就是緊鑼密鼓地施工。寶華峪吉地工程持續了6年的時間, 到道光七年,工程結束。前面介紹過,為了建筑自己的陵寢,還把父皇嘉慶帝大碑樓的工程給耽擱了。

要說這次建陵,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勉強、不情愿。可是,道光帝很快調整了心態,既來之則安之吧。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來,道光帝對寶華峪陵寢還是認真的:

一是陵寢功能齊全。寶華峪陵寢設備非常齊全,有皇帝陵,有妃園寢。我們實地考察一下寶華峪陵寢就會看出來,陵寢以金星山為前朝山,朝向、堂局都還不錯,風水可說是完美。陵寢的建筑上從神道碑、石像生、大殿、明樓、地宮等主體建筑看,規制壯麗。在陵寢的旁邊,還修建了妃園寢,留給他那些后宮的妃子們將來使用。建好陵寢,道光帝就把王佐村那里已經葬入地宮多年的孝穆成皇后從地宮中起出來,運到東陵寶華峪,并親臨參加了這個遲到的葬禮。

二是獎賞了承修大臣。這雖然是慣例,但道光帝還是認真獎賞了操持寶華峪工程的那些王公大臣,包括莊親王綿課、承修大臣戴均元和英和等,無非是封官、賞銀子之類的事。

三是在東陵修建了公主園寢。端憫固倫公主園寢,是清東陵內唯的一座公主園寢。園寢坐落在清東陵風水墻外、馬蘭峪以東三里的許家峪村。這里埋葬著道光帝的兩個皇女和兩個皇子共四人。端憫固倫公主為道光帝長女,其母為孝慎成皇后,活了七歲。皇二女,其母為祥妃,只活了半年。皇二子奕綱,其母孝靜成皇后,活了二歲。皇三子奕繼,其母孝靜成皇后,僅活了一個多月。這姐弟四人,大的七歲,最小的只活了一個多月,道光帝卻為他們選擇了一塊很大的地方單獨修建園寢,讓他的子女到陰間也要高人一等。

所以,道光帝開始時是認真的,你想,把家屬都帶來了,還不認真嗎?他是真想自己將來埋葬在東陵的。可是,后來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道光帝找到了逃離東陵的借口。

這件事情,就是寶華峪陵寢地宮滲水事件。滲水事件是被一個保潔員發現的。當時保潔員正在地宮里面搞衛生,發現地宮中有潮氣,墻根有水痕,趕緊上報東陵守護大臣。守護大臣不敢耽擱,趕忙上報道光帝。道光帝一聽大吃一驚,立即下旨,開啟木門,到里面看看。這個木門,是臨時封閉地宮的門,等將來道光帝去世,棺材葬入地宮,就要拆掉。所以,這里是神秘的地宮,是孝穆成皇后棺材的葬所,沒有道光帝的諭旨,誰也不敢打開。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也是道光帝最想知道的事情,是地宮里面有沒有水,是不是把棺材給淹了。于是,道光帝急忙派出了宗室敬征前往查看。敬征會同東陵守護大臣一起,奉旨打開地宮內木門,大家一看,真是大吃一驚。發現地宮金券內居然滲進了水。敬征急忙把看到的情況上報道光帝,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門內地面有積水五分,逐層石券至地宮石券地面,俱有積水五六分不等。”

道光帝接到奏報,趕忙來到東陵。他太急追了,急于想知道地宮到底怎么樣了。但他還得走程序,得先拜完東陵的各位祖先,才能來到地官辦自己的事情。道光帝忙完一切,來到地宮一看,兩個感覺:一是驚訝。積水竟然深達一尺半多,比敬征匯報得還厲害,把棺材都淹了:二是氣憤。這是什么工程?如此糟糕,虧了是現在,如果我駕崩了,葬到地宮之中,那不就被水淹了嗎?

皇帝氣成那樣,那些承辦大臣可要倒霉了。但道光帝很有心計,在萬分氣憤的情緒之下,他居然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

首先,懲處承辦大臣留有余地。毫無疑問,承辦大臣先是被罵得狗血噴頭,什么“喪盡天良”等等的話,都罵出來了。接著,王爺、大臣都遭到了降級、罰銀的處罰。以尋常人看來,道光帝會不會一生氣要殺人啊。這可很難說,你想,地宮都滲水了,誰能不生氣啊?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帝對負有重大責任的戴均元卻是網開一面。據《清宣宗實錄》記載:“著免其死罪,并免發遣,即行逐回原籍,用施法外之仁。”既不殺,又不罰,只是輕描淡寫地處置了一下。道光帝對戴均元的這種態度,真算是法外開恩了。這不是皇帝的風格啊,道光帝究竟在想什么呢?讓人頭霧水。

其次,拒絕補救措施。按理,寶華峪地宮滲水,道光帝采取一些補救措施不就完了。早年,乾隆帝的地宮也出現過滲水,就是采取的補救措施,這一點,道光帝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他就曾經參與過裕陵補救地宮滲水的措施。可現在,自己的地宮出現了滲水,他卻堅決拒絕了臣子們提出的補救措施,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帝憤怒地說:“尚云設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有什么好笑的呢?再說也笑不出來啊。另外,當有人提出來,如果不想再使用寶華峪陵寢,那就在東陵其他地方再找,有的是風水寶地。可是,道光帝卻反應極為冷淡。大家都在猜,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原來,道光帝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他本來就不愿意來到東陵,當時是礙于家法和祖制,才不得已在東陵修建了寶華峪陵寢。這次地宮滲水,正好成全了道光,他要以此為借口,盡快離開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明白了,道光帝為什么不重懲戴均元。接著,他做出了兩個驚人的決定:一是拆除已經修建好的寶華峪陵寢,包括妃園寢。至于那些堆積如山的建筑棄料,道光帝也做了安排:拆下的木料,準備再建陵的時候使用;石料和磚料先放在附近,等候處理。二是重新選擇風水寶地。道光帝派出了很多風水術士,到京畿周圍選擇。這些風水大師們,到過豐潤、薊縣、密云房山、易州等很多地方,唯獨沒有到遵化,不在東陵范圍內選擇風水寶地。大家說,道光帝這不是成心的嗎?

就這樣,道光帝精心設計、花費巨資修建的寶華峪陵寢,頃刻間毀于且。

四、心滿意足建慕陵 最終,道光帝在西陵之內修建了一處陵寢。這座陵寢也是歷經周折,最終塵埃落定。這次,道光帝不會再有什么說法了吧,事不過三嘛!那么,這座陵寢是否會贏得道光帝的滿意呢?我們查閱了一些史料發現,道光帝對這座陵寢還真是挺滿意的。因為至少有以下兩點,契合了他的心理。

一是“慕陵”這個名字,反映了道光帝的主觀意志。道光陵之所以稱之為“慕陵”,是道光帝自己默定的。慕陵石牌坊刻文記下了道光帝曾經說過的這樣一段話:“敬瞻東北,水慕無窮,云山密邇,鳴呼,其慕與慕也。”這段話,后來被鐫刻在慕陵的石牌坊北面。這是道光二十八年,道光帝親自說出來的,并命令奕亡即后來的咸豐把這段諭旨藏到隆恩殿東暖閣內,所以石牌坊上面刻著“宣宗成皇帝朱筆”字樣。這段諭旨里面,出現了三個“慕”字,是不是暗示了什么呢?所以,咸豐帝即位后,在給道光陵定名字的時候,禮臣絞盡腦汁在那里苦想:到底叫什么好呢?皇帝突然之間想起了這段話,便理解了父皇的初衷,就把這座陵寢命名為慕陵。這其實是道光帝生前自己定下的名字。

二是慕陵的規制體現了道光帝的思想。道光帝在營建這座陵寢的時候,明確指出:“一切俱從簡約。”所以慕陵的建筑,體現了道光帝節儉的思想。比如:裁掉了一些建筑。在寶頂建筑周圍的方城、明樓、寶城等,裁掉了記載皇帝功德的大碑樓,以及二柱門、石像生等建筑。縮小了建筑規制。比如地宮由九券四門縮減為四券二門,整整縮短了一半。此外,大殿由五間縮小為三間,由重檐減到單檐;東、西配殿由五間減少為三間;宮門前面的三座拱橋縮減為一座;慕陵神道也不和泰陵主神道相連接等。不搞內裝修,不做彩畫。彩畫其實就是內裝修,要在木結構上面,披麻掛灰做地帳,然后在上面用各種顏料畫出圖案。陵寢一般是旋子彩畫,顯得莊重而大方。三座大殿不做任何彩畫。

我們從上述慕陵裁掉或縮減的規制上看出,道光帝是想通過這些做法,縮減建筑數量和體量,節省建陵的銀兩。

五、一座矛盾重重的陵寢 慕陵的修建,基本上實現了道光帝的思想,體現了道光帝的主觀意志,確實節省了一些銀兩。但我們細細研究就會發現,道光帝精心設計的慕陵里面,其實充滿重重矛盾:

第一,風水選擇,左顧右盼,首鼠兩端。

關于建陵風水,道光帝曾說過自己就想到西陵去,因為那里有他的父皇母后,他要追隨他們。所以他曾在《慕陵石幢御制詩》中這樣表示:“毋謂重勞宜改卜,龍泉想是待于吾。”如果道光帝說的是真話的話,真的就想到西陵去,就應該直接去西陵選擇風水寶地好了,為什么他還派出了強大的選擇風水隊伍四處選擇呢?這些人根本沒有方向,分別出現在豐潤、密云、房山、薊縣、易州,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選出了很多風水。最終,道光帝都沒有滿意,才選擇了西陵界內的龍泉峪。他曾經這樣說:“且咫尺昌陵,得遂依依素志。”也就是說他到西陵,是去追隨父皇的。實際上,這句話是要大打折扣的,換句話說,這并不是道光帝的心里話。

第二,既節儉又浪費。

慕陵的規制,確實按照道光帝的要求,縮小的縮小,裁撤的裁撤,應該說節省了部分銀子。可慕陵的最終結算卻達到了243萬兩白銀,不但比計劃的240萬兩多出了3萬兩,就是比盛世修建的乾隆帝裕陵和雍正帝泰陵所用銀兩都不少,這能說是節省嗎?大家可能奇怪了,為什么道光帝縮減了規制,銀子卻沒少呢?我們實地考察慕陵,就發現了其中的真相。

首先是木料珍貴。一般皇帝陵所用的木料,大件木料也就是松木柏木、杉木,這些木料采伐容易,生長期也短,并不是很昂貴。而慕陵的木料,三座大殿的主要木料,是一水兒的金絲楠木。大家知道,金絲楠木的價格和松柏木相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其次是多了一架石牌坊。一般帝陵的三座門,就是簡單的琉璃花門,而慕陵的三座門,卻是高大而又高貴的石牌坊。在石牌坊的南面,雕刻“慕陵”,滿、蒙、漢三種文字;而在其北面,則雕刻了道光帝的一道渝旨。這架石牌坊采用木結構的建筑形式,完全是用巨石構成的一處三間四柱三樓的牌坊,牌坊上的瓦垅、吻獸、斗拱、椽飛、梁枋等雖不是木制, 但雕刻技法與木雕無異。所以,這架以青白石料精心雕球而成的石牌坊,工藝高超,技法匠心獨運,花費遠非普通陵寢門可以比擬。

其三是建筑工藝復雜。一般皇帝陵的陵墻和三大殿的墻體,都是糙磚灰砌,而慕陵的陵墻和三大殿墻體,一律是工藝復雜的澄漿磚干擺。這種工藝比較復雜、費時,壘砌墻體的做法,是磚塊與磚塊之間看不見縫隙,墻體外面也不抹黃泥,這就要求工匠要細細磨磚,非常費時間。

況且,這還僅是慕陵的建筑用銀,如果再加上東陵寶華峪的陵寢,恐怕在清朝,就數道光帝建陵花費最大、最浪費了。

第三,不建大碑樓,卻仍要樹碑立傳。

道光帝深知自己當政時期,發生了鴉片戰爭,割地賠款,已經丟盡了祖宗顏面,不好再建大碑樓,歌功頌德。于是,他給兒子咸豐下旨:“陵寢斷不可建立大碑樓,遽稱圣德神功字樣。”(《慕陵神道碑文》)這本來是個很謙虛又很明智的舉動,可道光帝又不甘心,于是他又這樣叮囑咸豐:“如有撰述,可于小碑樓碑陰鐫刻。”(《慕陵神道碑文》這不是矛盾嗎?結果,咸豐帝不得不在神道碑上大做文章,正面刻上道光帝的廟號和謚號,背面那就得鐫刻父皇的“豐功偉績”了。這種做法,在明清帝陵中,僅此一例。

所以,實際上道光帝的三次建陵,反復無常,東拆西建,浪費了大量國帑,使他節儉治國的方針大打折扣。同時,這種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敗壞了社會風氣,使得官場更加腐敗不堪,把大清朝真正帶進了“道咸衰世”。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51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