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齊桓公任用管仲作相國,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被推舉做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盟主。關于管仲的計謀有許多故事流傳,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智過鬼泣谷的故事。
第二天天剛亮,齊軍用木樁騎在馬上假裝中了埋伏。山戎中計,主將密盧中箭,他手下一員大將沖進重圍,把負傷的密盧搶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國逃去。
當時,齊國北面的山戎族出兵攻打齊國的盟國燕國,企圖削弱齊國的勢力。燕國君主親率兩萬將士出戰,卻在一個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族首領密盧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一千多人逃了出來。山戎乘勝追擊,連拔燕國三座城池,燕國急忙派使者向齊國求援。
齊桓公立即率五萬大軍開向燕國,齊國的盟國無終國的國君也派遣大將虎兒斑率領兩千兵士助戰。被管仲封為先鋒將軍的虎兒斑一連收復了燕國丟掉的那三座城池。但是,當他殺到一個叫里崗的地方時,卻不敢前進了。虎兒斑對齊桓公和管仲說:“前面有一個山谷叫鬼泣谷,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山戎族在這里布下埋伏,我們就是插翅也休想過去。兩萬燕軍就是在這里全軍覆沒的!”
其實,在行軍途中,管仲就已經盤算好如何過鬼泣谷了。他對虎兒斑說:“將軍既然有所顧慮,那就跟在大軍的后邊吧。”說著,拿出令牌,告訴齊國的兩位大將王子成父和趙川,按照令牌上布置的要求行事,作好準備,明天一早通過鬼泣谷。王子成父和趙川接令后,駕車而去。
第二天天剛亮,一輛輛戰車向鬼泣谷駛去。只見馬的嘴是被籠頭罩住的,戰車的輪子上綁有麻布,發出的聲音很小,而戰車上的士兵則披甲持戈威風凜凜,齊國的大旗在谷風的吹動下“嘩嘩”作響。
這時,山戎族的首領密盧手里高舉黃色的“令”字小旗,出現在鬼泣谷的山頭上,見齊軍進入了他的埋伏圈,便一揮小黃旗,只見猛然間萬箭齊發,石木齊下,有的齊軍被擊中,有的戰車被砸得稀巴爛,齊國的大旗也被砸斷了。見齊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密盧揮動狼牙棒,帶頭沖下山谷,密盧沖到一個身中數箭但仍立在戰車上巋然不動的齊將前,舉起狼牙棒對著齊將的頭部就是狠狠的一擊,只聽“嘭”的一聲,把齊將的頭盔打掉了。當他定睛一看,大驚失色,原來被打掉頭盔的齊將竟是披著鎧甲的樹樁!
密盧心里暗叫:“不好,我們中計了!”當他正準備率軍撤退時,卻聽到周圍鼓聲大震,齊國的驍將王子成父和趙川率兵殺了過來。見此情景,密盧大喝一聲,揮舞狼牙棒迎了上去。他見到遠處的一輛戰車上站著一個人,正在觀看兩軍作戰,斷定此人必是齊相管仲,所以就徑直朝那人撲去。他所到之處,齊軍無人能抵擋得住,不一會兒,就殺到了管仲面前。
然而就在他要靠近戰車的一剎那,戰車后數箭齊發,密盧慘叫一聲倒在地上。他手下的一員大將沖進重圍,把負傷的密盧搶了回去,匆忙逃到山戎族的另一支部落孤竹國那里去了。
就這樣,管仲智過鬼泣谷,解了燕國之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解決問題要善于抓住關鍵。 燕國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遭遇了埋伏。山戎族之所以勝利,也是因為善于利用鬼泣谷的地形條件,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仗。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我方能夠不被敵人伏擊,或者讓敵人打不成伏擊戰。管仲利用敵人的僥幸心理(以為可以連續伏擊成功),誘使敵人沖下山來,成功擊破了敵人打伏擊戰獲勝的夢想,因而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因此我們在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問題的關鍵之處,然后對癥下藥。
元氣騎士、紀念碑谷。
1.元氣騎士是一款非常魔性的單機手游,也是最受歡迎的單機手游之一,在游戲里大家可以選擇不同的小小騎士,用著不同的武器和技能在副本里突破重重關卡,最終拿到魔法石。
2、紀念碑谷是一款益智解迷類的單機手游,這款游戲中大家要面對各個紀念碑上的謎題,解開一道道難關,讓被困在碑谷中的公主能夠逃出生天。
管仲(約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謚曰“敬仲”,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伙經商;后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于士”。管仲的言論見于《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頗得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的”精髓。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后來孔子感嘆說:“微管仲,吾披發左衽已!”。
管仲——輔佐齊桓公創立霸業,是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處的時代正是列國并峙,互相征戰不休。當時在黃河下游比較活躍的大國有齊、魯、鄭、宋、衛;小國有邢、遂、譚、紀、杞。大國又分兩派,一派是鄭、齊、魯,一派是宋、衛。小國也附屬在各個大國一邊。兩派的力量以鄭、齊、魯為強。由于鄭國發生內亂,漸漸中衰,齊國慢慢強大,逐漸成了各國的霸主。 此時,邊境的各族也都發展起來。北方的狄人開始南下,成為中原各國的嚴重威脅。西方的戎人也開始東進,戎國經常侵犯魯國和曹國,北戎又侵犯鄭國,山戎又進攻燕國,伊洛之戎又進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蠻人也躍躍欲試,想要北上。邊境民族內侵,與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開的。在春秋之初周王還有些威信,自從魯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鄭緒葛之戰,周桓王的肩被鄭祝聃射中,王師大敗。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齊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發生內亂,莊王殺了周公黑肩。 晉獻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叛亂,后經鄭、虢出面調解才平息。周惠王為了報答鄭、虢,將虎牢以東送給鄭國,把酒泉送給虢國。于是王畿越來越小,威信也就越來越低。
輔助小白
管鮑之交各保其主 管仲,又名夷吾,也稱敬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后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為了謀生,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齊僖公死后,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太子諸兒雖然居長即位,但品質卑劣,齊國前途令國中老臣深為憂慮。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雙好友,給兩個公子當師傅,實為美談。不過鮑叔牙當初對齊僖公令其輔佐公子小白很不滿意,常常稱病不出,‘因為他認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國君知道小白將來沒有希望繼承君位,又以為他沒有才能,才讓他輔佐小白。而管仲卻不以為然,當他了解內情后,勸導鮑叔牙說:“國內諸人因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至于不喜歡公子糾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沒有母親。將來統治齊國的,非糾即白。:公子小白雖然沒有公子糾聰明,而且還很性急,但卻有遠慮。不是我管仲,無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糾即使日后廢兄立君,也將一事無成。到時不是你鮑叔牙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這樣,鮑叔牙聽從了管仲的意見,出來接受任命,竭力盡心侍奉小白。 不久,齊襄公與其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醉殺了魯桓公。對此,具有政治遠見的管仲和鮑叔牙都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所以他們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設法找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親是衛君的女兒,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國君。公孫無知在位僅一年有余,齊國貴族又殺死公孫無知,一時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齊國在公孫無知死后,商議擁立新君的各派勢力中,正卿高溪勢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個大夫國氏勾結,暗中派人急去莒國請公子小白回國繼位。公子小白接信后又和鮑叔牙仔細分析國內形勢,然后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后,也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后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管仲于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30余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管仲非常沉著,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只聽哨啷一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制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里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于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擔任國相
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
縱論國策
此后,齊桓公經常同管仲商談國家大事。一次齊桓公召見管仲,首先把想了很久的問題擺了出來。“你認為現在的國家可以安定下來嗎?”管仲通過這個階段的接觸,深知齊桓公的政治抱負,但又沒有互相談論過,于是管仲就直截了當地說:“如果你決心稱霸諸侯,國家就可以安定富強,你如果要安于現狀,國家就不能安定富強。”齊桓公聽后又問:“我現在還不敢說這樣的大話,等將來見機行事吧!”管仲被齊桓公的誠懇所感動,他急忙向齊桓公表示:“君王免臣死罪,這是我的萬幸。臣能茍且偷生到今天,不為公子糾而死,就是為了富國家強社稷;如果不是這樣,那臣就是貪生怕死,一心為升官發財了。”說完,管仲就想告退。齊桓公被管仲的肺腑之言所感動,便極力挽留,并表示決心以霸業為己任,希望管仲為之出力。 后來,齊桓公又問管仲,“我想使國家富強、社稷安定,要從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說:“必須先得民心。”“怎樣才能得民心呢?”齊桓公接著問。管仲回答說:“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為國家出力。”“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國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講安定的國家常富,混亂的國家常貧,就是這個道理。”這時齊桓公又問:“百姓已經富足安樂,兵甲不足又該怎么辦呢?”管仲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斗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旺盛,這樣的軍隊還怕訓練不好嗎?”齊桓公又問:“士兵訓練好了,如果財力不足,又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要開發山林、開發鹽業、鐵業,發展漁業,以此增加財源。發展商業,取天下物產,互相交易,從中收稅。這樣財力自然就增多了。軍隊的開支難道不就可以解決嗎?”經過這番討論,齊桓公心情興奮,就問管仲:“兵強、民足、國富,就可以爭霸天下了吧?”但管仲嚴肅地回答說:“不要急,還不可以。爭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輕舉妄動。當前迫切的任務是百姓休養生息,讓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不然很難實現稱霸目的。”由于管仲系統地論述了治國稱霸之道,使齊桓公的全部問題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為相,主持政事,為表示對管仲的尊崇,稱管仲為仲父。 把國政分為三個部門,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郊外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為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匯報,督察其功過。于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軍隊方面,管仲強調寓兵于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為一軌,每軌設一軌長。十軌為一里,每里設里有司。四里為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為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戰時組成軍隊,每戶出一人,一軌五人,五人為一伍,由軌長帶領。一里五十人,’五十人為一小戍,由里有司帶領。一連二百人,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帶領。一鄉二千人,二千人為一旅,由鄉良人帶領。五鄉一萬人,立一元帥,一萬人為一軍,由五鄉元帥率領。齊桓公、國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帥。這樣把保甲制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于是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同時又規定全國百姓不準隨意遷徙。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要聽到聲音就辨別出是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 為了解決軍隊的武器,規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來贖罪。犯重罪,可用甲與車戟贖罪。犯輕罪,可以用值與車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銅鐵贖罪。這樣可補充軍隊的裝備不足。 在經濟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征收多少不等的賦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又規定國家鑄造錢幣,發展漁業、鹽業,鼓勵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齊國出現了民足國富、社會安定的繁榮局面,齊桓公對管仲說:“現在咱們國富民強,可以會盟諸侯了吧?”管仲諫阻道:“當今諸侯,強于齊者甚眾,南有荊楚,西有秦晉,然而他們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稱霸。周王室雖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東遷以來,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海內諸侯必然望風歸附。” 管仲說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的共同領袖的地位;聯合各諸侯國,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擾。攘夷于外,必須尊王。尊王成為當時一面正義旗幟。
齊魯之戰
齊桓公二年(前684年),齊桓公借報收納公子糾之仇,出兵伐魯。當時魯國剛被齊國打敗不久,元氣尚未恢復,齊兵壓境,舉國上下一片恐慌。恰巧魯國曹劌出來為魯莊公出謀獻計,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把齊國打敗。魯國勝利后又去侵犯宋國、齊國為了報復長勺之敗,又勾結宋國來攻打魯國。由于魯莊公采納大夫公子偃的建議,在秉丘(今山東巨野西南)打敗宋軍。宋軍一敗,齊軍自然也就撤走。次年,宋國為了昭雪秉丘之恥,又興兵攻魯,魯莊公發兵抵抗,趁宋兵還沒站住陣腳就發動猛攻,結果宋國被打得慘敗。宋國連吃敗仗,國內又發生內亂。大夫南宮長萬殺了新立的鄭閔公,不久宋貴族又殺了南宮父子。宋國的內亂,魯國的戰敗,使他們的力量大為削弱。 譚國(今山東濟南東)是齊國西鄰的小國。齊桓公出奔時曾經過這里,當時譚國君對齊桓公很不禮貌,齊桓公繼位,譚國也沒派遣使臣祝賀。按照春秋的禮法,象譚國這樣失禮,遭到譴責是自然的。齊桓公對此極為不滿,因此管仲建議出兵問罪。譚國本來很小,力量十分微弱,怎能經受齊國大兵的進攻。結果很快就被齊國消滅。齊國沒費力氣消滅了譚國,擴大了國土。齊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與宋、陳、蔡、鄭等國在齊的北杏(今山東聊城東)會盟,商討安定宋國之計。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也被邀請,但沒有參加。管仲為了提高齊國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國消滅。魯國本來比較強大,但因接連被齊國打敗,又看到諸侯國都服從齊國,不服從齊國的遂、譚兩國又被消滅,所以也屈服了齊國。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山東東阿西南)會盟。這次會盟很隆重,會場布置莊嚴。修筑高壇,兩邊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齊桓公和管仲正坐壇上,就在這次會盟中,發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會盟規定,只許魯君一人登壇,其余隨員在壇下等候。當魯莊公與衛士曹沫來到會場,將要升階入壇時,會盟賓相告訴他,不準曹沫升壇。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劍緊跟魯莊公身后,對賓相瞪大圓眼,怒目而視,眼角幾乎都要瞪裂了,嚇得賓相后退幾步,魯莊公與曹沫就順階入壇。魯莊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然后準備歃血為盟,正在這時,曹沫突然拔劍而起,現在魯國城破墻毀,幾乎快要壓到齊國。請考慮怎么辦?”齊桓公見形勢不妙,馬上答應歸還占領的魯國土地。諾約草成,曹沫收劍徐步回位,平息如初,談笑如故。會盟結束,魯國君臣勝利回國。齊桓公君臣卻憤憤不樂,許多人都想毀約,齊桓公也有這種想法。管仲不同意毀約,勸說齊桓公:“毀約不行,貪圖眼前小利,求得一時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諸侯,失信于天下。權衡利害,不如守約,歸還占領的魯國國土為好。”齊桓公聽取了管仲的意見。不久宋國叛齊,次年齊桓公邀請陳、曹出兵伐宋,又向周王室請求派兵伐宋。周王室派大臣單伯帶領王師,與三國軍隊共同伐宋,結果宋國屈服了。 這時,魯、宋、陳、蔡、衛都先后屈服齊國,譚、遂兩國早已消滅,只有鄭國還在內亂。管仲因此建議齊桓公出面調解鄭國內亂,以此來提高齊國的地位,加速實現做霸主的目的。鄭國自厲公回國殺了子儀,又殺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稱君后,為鞏固君位,就要聯合齊國。管仲抓住這一時機,建議齊桓公聯合宋、衛、鄭三國,又邀請周王室參加,于齊桓公六年:(前680年)在鄄(今山東鄄城)會盟。’第二年齊桓公又以自己名義召集宋、陳、衛、鄭又在鄄會盟。這次會盟開的很成功,取得圓滿成果。從此齊桓公已成為公認的霸主。 晉獻公十年(前667年)冬,齊桓公見鄭國已屈服于齊國,就召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君,又在宋國的幽會盟。周惠王也派召伯參加。這是一次空前盛會,幾乎全部中原國家都參加了這次會盟。在這次盟會上,周天子的代表召伯又以天子的名義,向齊桓公授予侯伯的頭銜。從此齊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霸主。
管仲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為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于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后,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于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智過鬼泣谷
任齊國相國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齊國日益強大起來。齊國君主齊桓公被各諸侯推舉為盟主。齊國北面的山戎民族卻出兵攻打與齊國立盟的燕國,企圖削弱齊國的勢力。燕國君主親率兩萬將士出戰,卻在一個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國首領密盧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接著,山戎連拔三城,燕國急派使者向齊國求援。于是,齊桓公統率5 萬大軍開向燕國。 無終國的國君也派遣大將虎兒斑率兩千士兵助戰。被管仲封為先鋒將軍的虎兒斑,一連收復了燕國失去的那三座城。但殺到一個叫里崗的地方時,卻不敢前進了。他對齊桓公和管仲說:“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們就是插翅也休想過去。燕國兩萬大軍就是葬身在那里的!”管仲在路上早就想出了過鬼泣谷的計謀,他對虎兒斑說:“將軍既然有所顧慮,那你就跟在大軍的最后吧。”管仲說著,拿出令牌:“王子成父、趙川二將!你倆去前軍按令牌所指行事,作好準備,明日清晨過鬼泣谷!” 王子成父和趙川接令牌駕車而去。 第二天天剛亮,一輛輛戰車向鬼泣谷駛去。只見馬的嘴是被網籠住的;戰車的輪子上綁有麻皮,發出的聲音很小;戰車上站著的將士則披甲握戈,顯得格外高大;齊國的戰旗在谷風的吹動下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 這時,山戎令支國首領密盧舉著“令”字小黃旗,出現在鬼泣谷的山頭上,見齊軍進入了他的伏擊圈,就一揮小黃旗,喊聲:“打!”猛然間,箭、石、木齊下,有的擊中齊軍將士,有的把戰車砸得稀巴爛,有的把“齊”字大旗打斷了。 密盧揮動狼牙棒,率兵從山上沖將下來。密盧沖到一個身中數箭仍立于戰車上巋然不動的齊將前,舉起狼牙棒對這齊將的頭部狠擊一棒。“咚”一聲,把齊將的頭盔打掉了。定睛一看,原來被打掉頭盔的卻是披著衣甲的樹樁。密盧知道中計,大驚失色。 此刻,鼓聲大作。密盧聞聲回頭,只見齊國驍將王子成父和趙川率兵直撲過來。密盧大喝一聲,揮舞著狼牙棒迎上去。他見遠處有一個身材高大的人站在戰車上,在觀看兩軍作戰,斷定是齊國相國管仲,就徑直朝那人撲去。 所撲之處,齊兵無人抵擋得住。片刻,密盧已殺到管仲面前。說時遲,那時快,戰車后數十枚箭齊發。密盧慘叫倒地。他手下一員大將沖進重圍,把負傷的密盧搶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國逃去。 就這樣,管仲智過鬼泣谷,解了燕國之圍。
病榻論相
管仲與鮑叔牙等大臣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嘔心瀝血。而當管仲病重時,桓公擔心沒有合適的人選接替他的相位,便來到管仲病床前,問政于管仲,當時大夫寧戚、賓須無已先后去世,桓公問“鮑叔牙如何?”,管仲答“鮑子是個正人君子,他善惡過于分明,如果僅僅是好善尚可,但他記人一惡,終身不忘,沒有人能容忍得了”;桓公問“隰朋如何?”,管仲答“隰朋不恥下問,過家門而不忘國事,是很好的人選。只可惜他與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桓公問“易牙如何?”,管仲答“易牙為了迎合君王的口味,不惜殺掉親生的愛子,做成美食給你嘗鮮。但,人情莫愛于子,他對兒子如此,何況于君呢”;桓公問“豎貂如何?”,管子答“豎貂不惜閹割自己的身子,來盡心侍候君王。但,人情莫重于身,他對自己的身體如此,何況于君呢”;桓公問“衛公子開方如何?”,管仲答“開方舍棄衛國的侯爵,前來投奔齊國,其父母去世,也不回去奔喪。但,人情莫親于父母,他舍棄千乘之國,其勢必有超越千乘國的貪婪”。桓公不解地說“平日里,沒見過他們有什么貪圖呀”,管仲說“平日里,他們之所以不會張狂,是因為我等老臣在,而我等一旦去了,他們就會專權的”。 管仲去世,桓公拜隰朋為相,果然,不到一年,隰朋也去世了。桓公任用鮑叔牙為相,可是,桓公離開了易牙等三人,竟然飯不香、睡不安,不久,就又重用起易牙三人。鮑叔牙憤憤不平,從政不到二年,就憂憤而死。由此,易牙三人專權自高,各樹其黨,爭權奪利,全不把桓公放在眼里。以致,桓公孤零零地死在深宮,其死尸在床67日無人搭理。齊國也因此陷入動蕩、戰亂中。個人著作
管仲的著作,收入《國語·齊語》和《漢書·藝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是研究我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管仲的傳記,載於《史記·管晏列傳》。
兵制改革
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 的是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 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見 《國語·齊語》)。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斗體制,亦為后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
經濟政策
國內經濟發展 管仲相齊的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國語·齊語》),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史記·齊太公世家》)。或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史 記·平準書》),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 “輕重魚鹽之利”及“徼山海之業”是否是漢代鹽鐵官賣的濫觴,我們現無可征信的材 料。管子書中的記載言:管仲反對向“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而主張“唯官山海為可也”,“山海”就是鐵和鹽(《管子·海王》)。若此記載為可信,則于管仲時就已經實行了統治鹽鐵的經濟政策了。 管仲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準平。……故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矣”,(《漢書·食貨志》下)。這種“準平”制,不但是一種平衡糧價的政策,并 且,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這種經濟政策,亦為經濟層面的國君集權。 管子提出的世界領先的經濟理論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證”即按照土質好壞、產量高低來確定賦稅征收額,與馬克思級差地租相同。 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統的闡述了消費對生產的促進效用。
孔子曾稱贊管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論語·憲問篇》)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歷史上管仲相齊,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相蜀,使劉備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二人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且居功至偉. 子路問:"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還給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對后代影響很大。當然,管仲是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所以他也有歷史局限。如為齊桓公創立霸業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等。 管仲的最大過失在于沒有為自己找一個繼承人。幾十年的勤政輔佐使得齊桓公過于依賴丞相,以至于晚景凄涼。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851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