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桂枝9克(ke)(ke),生姜9克(ke)(ke),大棗4枚,炙(zhi)甘草6克(ke)(ke),皂莢(去皮子,炙(zhi)焦)6克(ke)(ke)。
【用法】水煎溫服。
【歌訣(jue)】桂枝(zhi)去(qu)芍加皂莢(jia),咳吐涎沫用(yong)溫(wen)法(fa),辛溫(wen)解表(biao)兼排痰(tan),治(zhi)療肺痿(wei)肺冷(leng)家。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湯去(qu)(qu)芍(shao)藥(yao)加皂(zao)莢(jia)而(er)成。皂(zao)莢(jia)辛溫,有(you)溫化(hua)(hua)寒飲(yin)、排痰排膿功能(neng),加于(yu)桂枝去(qu)(qu)芍(shao)藥(yao)湯中,則(ze)有(you)解表化(hua)(hua)痰作用,而(er)適(shi)用于(yu)痰涎盛的咳喘、肺痿(wei)等證。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匱(kui)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附方(四):千金桂(gui)枝去(qu)芍藥加皂莢湯治(zhi)肺痿,吐涎沫。
解(jie)析:《金匱(kui)要(yao)略·肺(fei)痿(wei)肺(fei)癰咳嗽(sou)上(shang)氣病(bing)》說:“寸口脈數(shu)其人咳,口中反(fan)有濁唾涎沫者(zhe)何?師曰:為肺(fei)痿(wei)之病(bing)。”本方所治,是指上(shang)述的肺(fei)痿(wei)吐涎沬多者(zhe),當屬(shu)肺(fei)中冷一類。
【臨證(zheng)思考】慢性(xing)氣(qi)管炎、支(zhi)氣(qi)管擴張、慢性(xing)鼻炎等出現表虛(xu)(xu)而(er)咳吐涎沫多時(shi)可適證(zheng)用本方。若虛(xu)(xu)熱(re)的肺結(jie)核病,皂莢辛燥不(bu)可輕試。
【辨證要點】桂枝去芍藥(yao)湯證而痰涎盛者。
相關文章:
桂(gui)枝(zhi)去芍(shao)藥(yao)加(jia)蜀漆(qi)牡蠣龍骨救逆湯方(fang)歌(ge)方(fang)解(jie)桂(gui)枝(zhi)去芍(shao)藥(yao)加(jia)茯苓白術湯方(fang)歌(ge)方(fang)解(jie)桂(gui)枝(zhi)去芍(shao)藥(yao)加(jia)附子(zi)湯原文,方(fang)歌(ge)方(fang)解(jie),臨(lin)床(chuang)醫案桂(gui)枝(zhi)去芍(shao)藥(yao)湯方(fang)歌(ge)方(fang)解(jie),臨(lin)床(chuang)運用醫案桂(gui)枝(zhi)去芍(shao)藥(yao)湯癥狀表現,立方(fang)意義(yi)
最近發現了這個工具,想試用一下。先發一篇桂枝湯的文章吧,用此來代表我對中醫的崇敬之意。這是以前寫的文章,本次發表前又補充了一些。
【中醫經方】桂枝湯——千古第一方
? 我兒子7歲時,有一次感冒,鼻子清涕,悉悉索索,沒有發燒,我給他開了個方子,劑量改為小孩的劑量,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4克、知母4克、防風4克、生黃芪6克,生姜2片、小紅棗4粒。四碗水,煮成兩小碗,晚上先溫服一小碗,加紅糖。另一碗準備第二天早上服。
原來他認為中藥很苦,結果嘗一口覺得很好喝,就愉快的喝完了。喝完過半小時去睡覺。蓋正常厚度的被子。睡著過1個多小時,先是頭頂出汗,后來全身都出了點小汗。由于汗并不多,我沒有給他換衣服,就讓他睡吧。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流了點鼻血。就一點,主要是因為這個藥促進血液循環,他這兩天流鼻涕,鼻粘膜可能也有點薄。他起床后還討中藥喝,因為有紅糖味道好喝,但考慮到前一天晚上已經出了汗,早上又有一點鼻血,就沒有給他喝剩下的一小碗。白天的時候發現他的感冒已經基本好了。
?上面這個方子的主體來自于《傷寒論》的桂枝湯方。想到這個方子是幾千年前就有的方子,我就覺得中醫真是神奇。
? ? 中國的中醫中藥流傳了幾千年,到現在還在治病救人。《內經》全稱《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成書年代約為戰國時期,包括《靈樞》和《素問》兩部書。而《傷寒雜病論》則是東漢張仲景所著,后人編輯整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不論是《內經》還是《傷寒雜病論》,里面的內容很多都是搜集整理的,也就是說在成書之前就已經流傳很多年的中醫思想、理論、藥方,所以中醫中藥遠在《內經》成書之前就已經廣為流傳和使用。
? ? 傷寒論里面的方子很多現在都還在用,治療效果還很好。上下幾千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醫中藥的力量。與西醫偏重細節、偏重局部相比,中醫更偏重整體、偏重平衡。兩者各有各的優勢。現在由于各種原因,國人很多不相信中醫中藥,只相信西醫西藥,這是很讓人遺憾的事情。而外國人日本人、德國人都對中醫中藥有了很深的研究,日本的漢方應用的非常廣泛。我因為家庭和個人的因素,看了一些中醫中藥的內容,偶爾也應用之,雖然離入門還很遠,但總覺得老祖宗留下這么好的東西,應該盡可能地多了解一些,多應用一些,多傳播一些。
? ? 桂枝湯是《傷寒論》的第一方,根據傷寒論的地位和桂枝湯的廣泛應用,桂枝湯也可以稱為是千古第一方。
? ? 桂枝湯有很多應用,最主要的應用是適用于普通人受風感冒剛剛開始、同時運動一下還容易出汗、流較清的鼻涕、悉悉索索的,可能還有發燒、頭痛。或者現在很多人說的風寒感冒。傷寒論的原文是,“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有點怕冷、怕風、鼻子流鼻涕,有點發燒,有點干嘔,可能有時還出點汗。寫的非常形象。這就是桂枝湯針對的感冒類型。
? ? 中醫認為人有衛氣和營氣兩種氣,一種是保衛你的「衛氣」,一種是滋養你的「營氣」,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這里的「脈」指的不是經絡,而是血管。血管中伴隨著血液一起流動的生命能,叫營氣;而血管外的肌腠、組織之間的生命能叫衛氣。
? ? 皮膚腠理比較虛疏的人,當他受到風寒的時候,他皮膚的抵御力不很好,風一吹,就跨過了皮膚的防衛,“風傷衛”,寒邪進入體表,這時需要組織第一道防守反擊,把體表的寒氣通過出汗排除出去;防止寒邪繼續侵入內里。
? ? 桂枝湯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
? ? 桂枝湯含有五味藥: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我們拆開來分析。(部分內容抄襲自臺灣JT叔叔的文章)
? ? 1、桂枝
? ?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樹的枝。肉桂樹這種植物,中國古代叫它做「梫」樹,因為它具有一種「侵」的力量。在肉桂樹的周圍幾公尺的范圍,是長不出其它雜木的,「風氣=木氣」會被它凈空、排除。而這力量有多強呢?中國人也做過實驗:把肉桂木做個小木樁,釘到其它樹上,那棵「被害樹」第二天就死掉了。它可以把木氣打到魂飛魄散,無法再留存于樹中支撐那棵樹的生命力。
? 這種「侵」的磁場,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呢?我們來借一個西洋傳說來看看:肉桂樹(cinnamon)在西方還有一個別名,叫「JudasTree」(猶大樹),傳說中背叛耶穌的猶大就是在肉桂樹下上吊的。一個人,被鬼迷了心竅,做了壞事,好死不死走到這棵樹下,他身上的邪靈被這棵樹的磁場趕走了,于是就良心發現,上吊自殺了。肉桂樹「侵」力的傳說,在西方人的集體潛意識中,似乎也留下了痕跡。而肉桂、桂枝的藥性是辛甘溫熱的,質地是油潤肥厚的,這種樹的木頭亦是鮮艷的橙色,它的氣味嗅起來……好比說加了肉桂粉的卡布基諾咖啡……給人一種很開心、熱情、不很理性的、情感洋溢的調子……這些調性,正好就像人的「心臟」。
? ? 現在研究認為,桂枝能讓人心臟活力增加,從動脈更強地把血液泵出去,流到全身。
? ? 同時桂枝,還可以治氣上沖,使其下達。感冒的時候人有的時候會想吐,吃不下飯,氣也容易堵在中焦脾胃,桂枝就可以下氣。
? ? 2、白藥
? 白芍與桂枝正好相反,桂枝往外伸展,白芍往內收斂。
? ? 現在的研究認為,白芍能讓人靜脈的血往回收,往心臟走。
? ? 同時,白芍可以松弛筋脈和肌肉,緩急止痛,還可以養肝血,柔肝止怒。
? ? 因此桂枝和白芍合在一起,一個動脈加大泵出,一個靜脈加大回收,就讓人的血液循環地更好,加強新陳代謝。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組合。
? ? 3、炙甘草
?甘氣補土,炙甘草在身體加快新陳代謝的時候補充身體的中氣,補充中土元氣。炙甘草對心臟也很有好處,有一個心臟病的名方炙甘草湯。
? ? 甘草如果生用,可以瀉火解毒,用甘草瀉火,和用苦寒藥瀉火是不一樣的。甘草、黃芪、人參同用,那是「甘溫除大熱」,元氣夠,抵抗力好,自然就不會「發炎」也就是「上火」。甘草解毒,這主要來自于這味藥的甘性、土性。土壤可以中和各種毒性,尤其是經過時間的作用,千百年來,祖宗種的地,我們還在種著,土壤和海洋一樣,都是長期動態平衡的有機物群落。
? ? 各種藥,加入甘草以后,可以讓藥性溫和,緩而達之。同時又能調和諸藥,互不沖突。所以,甘草在中藥里又稱為“國老”,也就是朝近中侍奉過兩三代君主的老臣。這種人,在故事中,多半是「和事佬」,總是在排解紛爭。一帖方中加了甘草,它就會像個和事佬一般,居中做協調人,讓桂枝做桂枝該做的事,芍藥做芍藥該做的事……各盡其分而不相爭。
? ? 4、生姜
? ? 生姜可以「強御水氣」,把身體諸系統中多余的停濕停寒打掉。所以有些體質寒的人吃白菜會沒力氣,炒白菜時放一點姜就沒事。
? ? 生姜的藥性比較「散」,可以用在補藥中,本身卻不是補藥。李東垣就勸人「夜不食姜」,因為會散氣。
? ? 生姜放在這付藥中,可以散寒濕。桂枝芍藥讓身體血液更好的循環起來,而生姜讓身體的寒濕發散出去。
? ? 中國本草書常說:「孕婦食姜,令兒歧指」,你看姜這個塊根生新分支的方式就知道,都是從趨近九十度的角度橫岔出去,所以,如果孕婦吃太多的生姜,就可能會讓胎孩的手指分岔,五指長成六指。如果沒有生姜,桂枝在動脈中的藥性就一直沿著血管沖到底,而不能把寒邪打出體表。必須有生姜「橫開、散」的藥性,才能把桂枝的力量通到分支微血管及脈管之外,到達風邪所在的「衛分」肌腠之間。
? ? 5、大棗
? ? 大棗肉黃皮紅,又甘潤多汁,補脾而又能兼入心補心,是養營血的好藥。
? ? 囫圇吞棗的故事大家都記得,大棗補脾胃,同時可能因為甘甜容易壞牙齒,所以故事里的人機械地認為要囫圇地把棗吞下,才能發揮棗的優點,避免棗的缺點。
? ? 大棗是補給隊員,給前線隊員補充能量,同時構筑第二道防線。
? ? 大棗還和甘草一起,補津液,在出汗的時候如果不補充身體的津液,就容易產生新的問題。大棗是一種榨不出汁的果實,也就是可以保護住水不流失,因此大棗可以和甘草一起保濕,穩住身體的水分。避免出汗時體內津液損失太多。
? ? 這五味藥合在一起,主要是加快人的新陳代謝,補充人的營養,發散體表的寒濕。由于加快了血液循環,因此會出一點汗,但本身這付藥不是發汗藥,服用后身體出點小汗病就好了。不要捂厚被子出大汗,大汗傷津液。這付藥沒有針對什么具體病毒的藥,但是卻把感冒解決了。實際上讓人自身變強,然后人自己把感冒戰勝了。這就是典型的中醫思維。
? ? 桂枝湯其實是針對體質較為虛弱的人的一劑補藥。
? ? 這個方子古方的用量相對大一些,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這里的一兩是東漢的兩,約10-15克,用七大碗水,小火煮成三大碗水(古方一般只要慢火煮一次即可,不用煮兩次再混合),每次服一碗,之后略多穿一件衣服或稍蓋點(不用蓋厚被子),傷寒論還提到藥后再服用熱粥一碗,以助藥性。這藥服了之后,如果出了點小汗,人覺得稍微舒服了,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出汗,或者出的太少,可以繼續服用。傷寒論提到不必盡劑,就是說你開了幾貼藥,不用非得把藥服完。出點小汗就OK了。如果之前感冒已經深入了,這種藥服用后,可能還會有咽喉和鼻子的問題,要根據情況用別的藥或者自己調理腸胃等待身體自己解決問題。
? ? 現在的人用量一般保守些,一般可以按一兩對應3克-5克來使用上面的方子。桂枝9(或15)克,芍藥9(或15)克,炙甘草6(或10)克,生姜9(或15)克,大棗四枚到六枚(掰開)。用五飯碗水慢火煮成兩碗,每次溫服一碗。飯后半小時服或者睡前半小時服。可以加點紅糖。
? ? ? ?清末民初的名醫張錫純在桂枝方中加入知母、防風、黃芪,認為這樣就可以不用藥后服熱粥了。本文開始時我給我兒子服用的桂枝方就加上了知母、防風、黃芪。
? ? ?我兒子服藥后,流了點鼻血,其實沒有關系,是營衛打通了。傷寒論原文也提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自衄就是自己流鼻血的意思,雖然這一條是無汗,和我兒子的情況不一致,但確實都是自愈的表現。由于小孩陽氣比較充足,用加快血液循環的方法來治感冒,流點鼻血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害怕。
? ? 與西醫治感冒關注感冒病毒不同,中醫關注的是通過補脾胃(生姜大棗甘草)和加快血液循環(桂枝)來增強人的自愈能力,同時是一種整體解決問題的思路,不需要考慮感冒病毒的具體分型。
? ? 桂枝湯這個藥方,根據病癥,還有很多調整變化,比如加桂、加芍藥、去芍藥、加附子、加人參等等。芍藥和甘草單獨出來,組成的芍藥甘草湯,可以治靜脈曲張、腳攣急、筋脈不舒等、被后人稱為“去杖湯”,就是用拐杖走路的人長久服用可以扔掉拐杖。當然不是所有的腳疼都能用這個藥方。
? ? 這些調整變化,因人而變,因癥而變,這也是中醫的思維。所以中醫看病,要望聞問切,要看人的臉色、舌頭、脈象、要聽病人描述自己的病情,還要了解病人吃飯情況,出汗情況,大小便情況。這都是為了根據這個人的癥來制定針對這個人的方,是一種個體化治療。而不是給你一個通用的藥方。
? ? 學(xue)(xue)習中醫(yi),要從經方學(xue)(xue)起。學(xue)(xue)習經方,要從傷寒(han)(han)論(lun)原文學(xue)(xue)起。傷寒(han)(han)論(lun)的(de)原文網上很容易得(de)到。當然,最好配(pei)上名(ming)家的(de)講(jiang)解。如(ru)《胡希恕講(jiang)傷寒(han)(han)論(lun)》。
桂枝湯為群方之冠。《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里把桂枝湯均列為第一張方劑,是耐人尋味的。其加減方劑,向被歷代醫家所重視。本方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有調和陰陽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陰陽這一涵義。方中五味藥物,分陰陽兩類,即桂枝、生姜為陽,芍藥、大棗為陰,至于炙甘草則介于陰陽之間而能兼顧。本方的配伍意義:桂枝、生姜辛溫為陽能發散衛分風邪,芍藥、大棗酸甘化陰以滋榮分之陰,炙甘草溫中補氣,兼調榮衛而諧和陰陽。凡服桂枝湯,必須啜熱粥以助藥力,并應溫覆衣服,微似汗出為佳。若發汗不出,或汗出如水流漓,則病必不除,用本方時以此為準。
在《傷寒論》113方中,有桂枝的計41方,以桂枝湯進行加減的則不下29方。所以在臨床中,桂枝湯的應用機會為多。為此,我們不但應從理論上進行探討,還必須結合實踐加以印證,謹將臨床有關醫案附載于下,以供參考。
1.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一、治療蕁麻疹:一男性患者,60歲,患蕁麻疹,瘙癢鉆心,數月不愈。切其脈浮而緩,并見汗出惡風,舌苔薄白而潤。證屬風邪稽留肌腠,榮衛不和,因發為風疹。治宜祛風調和榮衛,方用桂桂湯原方,不增添一味,藥后啜熱稀粥,溫覆取汗,則疹消癢止。
二、治發熱汗出:李某,女,53歲。每天都有兩、三次發熱汗出之證,患病已一年,聞其飲食二便尚可。曾按陰虛發熱治療,服藥20余劑無效。脈緩軟,舌淡苔白。辨為榮衛不和之證,為疏桂枝湯原方,服后取微汗,果熱退汗出而瘥。
三、治汗出偏沮:孫某,男,39歲。患病為左半身經常汗出,而右半身則反無汗,左有汗而右無汗,界限分明。切其脈緩而略浮,舌苔薄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此證為陰陽氣血不和,故汗出偏沮,而左右陰陽不相諧和,致氣血之乖戾。治宜調諧陰陽,令氣血相和則愈。用桂枝湯原方,服后啜粥取微汗,從此其病獲痊。
2.桂枝湯加減的應用
一、加味桂枝湯:
1.桂枝加桂湯:此方治療火劫迫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于心等證。如治一崔姓婦女,50歲,患病頗奇,自覺有一股氣從內踝沿陰股上竄,行至小腹則脹,抵心胸則氣短心悸,頭出冷汗;少頃氣下行則諸證隨減,每日發作兩三次,甚為恐怖。其人面色青黃不澤,舌質淡嫩,苔白而潤,脈弦數,按之無力。
此證中醫名“奔豚”,然如此證者實屬罕見。且奔豚發作,皆因心陽虛于上坐鎮無權,下焦腎之陰邪得以上沖。今陰來搏陽而與之爭,故脈雖弦數而按之無力;況弦脈屬陰,陰氣上逆是以脈弦。當奔豚所過之處,則發脹、憋氣、心悸等證,亦勿怪其然。舌質淡嫩則是心陽之虛。治宜助心陽,伐腎降沖,用桂枝加桂湯原方,另服黑錫丹6g,共服五劑,其病不發。
2.桂枝加芍藥湯:此方仲景用以治太陽病下之后腹滿時痛之證。余取其義用治慢性菌痢有效。錄其案如下:王某,男,46歲。癥見:每日大便作痢,達3-6次,不成形且有紅色黏液,兼有里急后重。其脈沉弦而滑,舌質紅而苔白。西醫診為慢性菌痢,糞檢有紅、白細胞,病延一年而治療無效。
余辨此證為肝脾不調,氣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運化,則陰陽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痢,而脈弦。此證非寒非熱,介于虛實之間,故補之無功,而寒熱之治亦無效。治宜平肝和脾,調其氣血,則不專治痢而痢亦可止。方用桂枝湯加芍藥,共進四劑,大便逐漸成形而愈。
3.桂枝加葛根湯;此方治中風汗出惡風,反見項背強幾幾等證。在臨床用它治療冠心病的胸背作痛,陽明病的口眼 斜,隨證加減均有療效。如張某,女,26歲。因乘長途 汽車 ,面朝敞窗,疾風拂面,當時殊覺涼爽,比及抵家,發覺面肌拘緊,口眼歪斜。切脈浮,舌苔白而潤。證屬風中陽明經絡,正如《金匱要略》所說:“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渦僻不遂”之證。治宜疏散陽明經中風邪,方用桂枝加葛根湯,另加白附子、全蝎。服兩劑汗出邪解,其病遂瘳。
4.桂枝加人參湯(簡稱新加湯):此方治發汗后身疼痛,脈反沉遲等證。余在臨床用治婦女產后、或行經后,由于失血榮虛出現的身體疼痛,用此方往往獲效。曾治樊姓婦女,新產之后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湯兩帖無效。隨我實習的學員診為氣血兩虛的身痛,用當歸、黃芪等補藥服之有效,但未痊愈。切其脈沉緩無力,舌淡苔薄白。囑改用新加湯,三劑而痛止。學員不解其意,余說關鍵在于桂枝、生姜能使人參、芍藥補營血的作用于體表,它補而不滯,又使榮衛作用加強,所以其效更著。
5.桂枝加附子湯:此方治發汗遂漏不止,惡風而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等證,可見此方有固陽攝陰,又有祛風止汗等作用。余認為對老人陽虛患外感,脈沉而汗出惡風的,用此方而加大附子劑量,以溫經扶陽為正邪兼顧之計。它與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區別,是以汗之有無為抉擇。如服桂枝加附子湯不瘥,則當急固其本,用四逆湯。
6.桂枝加黃芪湯:仲景用此方治療黃疸脈浮,日久衛虛之證。意在言外,當具有發熱汗出的證候在內。然此方在臨床上治療神經炎、手足麻木也極有效。
7.桂枝加當歸湯:此方治療榮衛不和所致榮衛不足,或因汗出過多,榮陰外泄等證。故徐靈胎主張應于桂枝湯內再加當歸。余用此方治左半身麻木,而脈細舌淡的往往奏效。
8.桂枝加栝樓根湯:此方治津液不足,太陽經脈燥急發生的痙證,表現為身體強,幾幾然。它與桂枝加葛根湯證對比,而有脈浮與脈沉、口渴與不渴之別。
9.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中風證兼見氣喘。在臨床凡外感風寒,脈浮緩而舌苔白的皆可用。用此方應與麻杏甘石湯相比,以辨出寒熱;若與麻黃湯相比,則應辨出表虛與表實。
二、減味桂枝湯:
桂枝去芍藥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之證,以及心臟病伴發的胸滿、短氣、咳嗽等證,也同樣有效。
三、有加有減桂枝湯: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此方治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之證。余用此方治療“水悸”和“水痞”,腹診時又有腹肌痙攣的,此方有效。昔陳修園于嘉慶戊辰,治吏部謝芝田令親之頭項強痛,身疼心下滿,小便不利;服表藥無汗反煩,六脈洪數。初診疑為太陽陽明合病,諦思良久,曰前病在無形之太陽,今病在有形之太陽。但使有形之太陽小便得利,則所有病氣,俱隨無形之經氣而汗解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遂瘥。
2.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此方治火劫迫汗,心胸陽虛,使痰水之邪上迷心竅,發為驚狂臥起不安等證。余師其說,用治精神分裂癥,舌淡苔潤滑的用之有效。服藥后有時作吐,亦不可不知。
3.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而且惡寒等證。余宗其義,治療心胸陽虛,寒邪凝滯為痹,亦有療效。今錄治案如下:王某,男,46歲,建筑工人。多年來胸中發悶,甚或疼痛,遇寒冷氣候則甚,并伴有咳嗽氣短等證。切其脈沉弦而緩,握其手則涼,詢其溲則清長,視其舌質淡嫩,苔白略滑。證屬心陽不振,陰霾布于胸中,氣血為之不利,亦胸痹之證類也。治宜溫補心陽,以解寒凝。用桂枝湯除姜棗僅三味藥,患者流露不信之色。一周后欣然來告,稱連服六劑,一次比一次見輕,多年之胸中悶痛得以解除。
綜上所述,桂枝湯能解肌發汗,又能調和榮衛、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調和陰陽,又能下氣降沖、擴張血脈、緩解痙攣,故為群方之冠,而有它的獨特之功,故其治療范圍為廣。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fangyingyong/85312.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yu)(yu)保護作者版權(quan)(quan),注(zhu)重分享(xiang),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he)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未能(neng)及(ji)時與作者取(qu)得聯系,或有版權(quan)(quan)異議的,請(qing)聯系管理(li)員(yuan),我(wo)們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bu)分文(wen)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yu)(yu)網絡,轉載(zai)是出于(yu)(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或侵犯(fan)了您(nin)的合法權(quan)(quan)益,請(qing)立即通知(zhi)我(wo)們(管理(li)員(yuan)郵箱(xiang):),情況屬實(shi)(shi),我(wo)們會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nin)表示(shi)歉意(yi),謝(xie)(xie)謝(xie)(xie)!
上(shang)一(yi)篇(pian): 桂(gui)枝去芍藥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i)案
下一篇: 桂(gui)枝二越婢一湯方歌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