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按壓內關穴可以止嘔吐,那么內關穴怎么找?內關穴的準(zhun)確位置圖,下面一起(qi)來看看吧。
內關穴怎么找
在前臂掌(zhang)側(ce),當曲澤與大陵(ling)的連線上,腕橫(heng)紋(wen)上2寸(cun),掌(zhang)長肌腱與橈(rao)側(ce)腕屈肌腱之間(jian)。
出處
《靈樞·經脈》:“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
穴名解析
關,指在寸口關脈的斜后方,意指此為經氣出入之處,似關隘;而“內”是相對外而言,本穴在前臂的內側,故名內關。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仰(yang)掌,于(yu)腕橫紋上(shang)2寸,當掌長肌腱(jian)與橈側腕屈肌腱(jian)之間取穴。
穴位解剖
在掌(zhang)長(chang)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zhi)間,深部為旋(xuan)前(qian)方(fang)肌。有前(qian)臂(bei)正中(zhong)靜脈、正中(zhong)動脈和(he)骨間前(qian)動、靜脈分布;布有前(qian)臂(bei)內、外側皮神(shen)經,深層有正中(zhong)神(shen)經干及骨間前(qian)神(shen)經分布。
功用
寬胸理氣,降(jiang)逆止嘔,寧心(xin)安神(shen),鎮(zhen)靜(jing)止痛。
主治
1、心痛(tong)、心悸、胸悶、胸痛(tong)等心胸病證。
2、胃痛、嘔吐、呃逆等(deng)胃疾。
3、失眠、癲癇等神(shen)志病(bing)證。
4、上肢痹痛、偏癱、手指麻木等局(ju)部病(bing)證(zheng)。
穴位配伍
配神門、間使,治(zhi)療(liao)心痛心悸;配公孫,治(zhi)療(liao)胃痛;配人中(zhong)、素(su)髂,治(zhi)療(liao)低血壓(ya)頭暈;配足三里,治(zhi)療(liao)食欲不(bu)振。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zhi)刺0.5-1寸;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心(xin)絞痛、心(xin)肌炎、心(xin)律不(bu)齊、胃炎、癔病等。
穴位養生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止嘔。壓時有酸脹感說明按準穴位,2分鐘(zhong)后惡心嘔吐可(ke)緩解。
內關 穴有疏導水濕(shi)、寧(ning)心(xin)(xin)安神、理(li)氣鎮(zhen)痛(tong)(tong)之功效。主治心(xin)(xin)痛(tong)(tong)、心(xin)(xin)悸、胸(xiong)悶(men)氣急、呃(e)逆、胃痛(tong)(tong)、失眠(mian)、孕吐、暈車、手臂疼痛(tong)(tong)、頭痛(tong)(tong)、眼睛充(chong)血、惡心(xin)(xin)想(xiang)吐、胸(xiong)肋痛(tong)(tong)、上腹(fu)痛(tong)(tong)、心(xin)(xin)絞痛(tong)(tong)、月經痛(tong)(tong)、腹(fu)瀉、精神異(yi)常等。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內關主之。”
2、《備急千金要方》:“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3、《針灸大成》:“主(zhu)手中風(feng)熱(re),失(shi)志,心痛,目赤,支滿(man)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
找準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出船不怕暈去海島玩,當然要坐船了,可是暈起船來,那翻江倒海的感覺,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其實暈船是可以預防的,首先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睡眠不好,人就會無精打采,頭昏腦漲,這種狀態下就容易發生暈動病。其次,有暈船史的人,在出海前1小時口服暈船藥,或者在 貼個暈(yun)車(che)貼,都有良好的防暈(yun)效果(guo)。
出現暈船情況時,最好馬上離開船上岸,如果船仍在航行中,短時間內不能離開船上岸,此時,同玩的人可以對暈船者按壓內關穴(如圖所示:掌心面對自己,攥緊拳頭后,有兩根筋會明顯凸起,內關 穴就在兩根筋的中間)和足三里穴(如圖所示:坐椅子上,腿成90度,手掌打開,拇指放在膝蓋,手掌在腿外側面(mian)小指附近有(you)個凹陷,那里(li)就是足三里(li)穴),可以起到(dao)中止眩暈或減輕眩暈的(de)作用。
內關
【穴位名】內關 Neiguan 屬手厥陰(yin)心(xin)包經穴
【定位與取法】在前(qian)臂掌側,當曲澤(ze)與(yu)大陵的連線上(shang),腕橫(heng)紋(wen)上(shang)2寸,掌長肌(ji)腱與(yu)橈側腕屈肌(ji)腱之間。仰(yang)臥(wo)或(huo)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與(yu)體表標志法。
【局部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淺層分布著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的分支和前臂正中靜脈。深層在指淺屈肌、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三者之間有正中神經伴行動、靜脈。在前臂骨間膜的前方(fang)有骨間前動、靜脈和(he)骨間前神經(jing)。
【功能主治 】①通(tong)脈安神:心(xin)痛(tong)(tong),心(xin)悸,胸痛(tong)(tong);失眠(mian)(mian),癲狂,癇證,郁證,眩暈,癡呆。②調氣和(he)胃(wei):胃(wei)痛(tong)(tong),嘔吐,呃逆。③通(tong)經活絡:中風,偏癱,肘臂攣(luan)痛(tong)(tong)。④瀉熱:熱病汗不(bu)出(chu),面(mian)赤皮熱。現用于心(xin)肌炎,肋間(jian)神經痛(tong)(tong),胃(wei)炎,失眠(mian)(mian)等。
【操作方法】直(zhi)刺(ci)0.5~0.8寸。可(ke)酌(zhuo)情使用灸法。
【配伍舉例】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嘔吐(tu),呃逆。
道醫培訓灸“足三里”的意義 可以養生保健: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后遺癥及其它病癥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卻病延年,所以古來把三里灸叫做長壽灸。 防治腸胃病: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說。對于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羸瘦、腹膜炎、腸雷鳴、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胰腺炎、腹水膨脹、腸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當有效。但胃酸過多空腹燒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鄰近處陽陵泉有良效。 有健步作用: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諸癥。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 有補益腎氣的作用: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頭痛、失眠、貧血、神經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其它各種慢性病:如眼疾、視力減退、鼻病、耳病、過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內關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脅痛,胃痛,惡心,嘔吐,呃逆,癲狂,癇癥,失眠,熱病,煩躁,瘧疾,肘臂攣痛。現多用于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絞痛,心動過速,心律不齊,胃炎,膈肌痙攣,急性膽囊炎,癔病,癲癇,甲狀腺功能亢進,血管性頭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瘧疾等。 休克 據報道搶救過敏性休克,有顯著療效。對預防過敏性休克的發生有一定作用。急腹痛 針刺治療急性腹痛200例,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起效的時間最短者2~3分鐘,長者30分鐘。心律失常 針刺內關、對各種心律失常患者均有一定療效。嘔吐 對神經性嘔吐、手術麻醉引起的惡心嘔吐,療效較好。癔病 單針內關穴,治療癔病效果良好。高脂血癥 用激光照射內關穴治療高脂血癥50例,其中3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調整心功能 據報道針刺內關穴,可使減慢的心率明顯別快,使之恢復正常,對心律失常者,其調整作用極其明顯,如竇性心動過速者常于針后3~5分鐘,心率可由150~200次/分減至70~80次/分。調整胃腸功能 實驗表明針刺內關,對胃酸分泌,腸的運動有調整作用。
采納哦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41807.html.
聲明: 我們(men)(men)(men)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yu)作者取(qu)得(de)聯系,或有(you)版權異(yi)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yuan),我們(men)(men)(men)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bu)分(fen)文字(zi)與(yu)圖片資(zi)源來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ruo)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men)(men)(管理(li)員(yuan)郵(you)箱:),情況屬實,我們(men)(men)(men)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tong)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xie)(xie)謝(xi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