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有腸胃疾病,因為現在的飲食文化太豐富,不少人都有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下去就會對腸胃造成損傷,胃下垂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一般也是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胃下垂患者平時要特別注意,那胃下垂怎么辦?胃下垂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1、胃下垂的飲食原則
少些刺激: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因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
少食多餐: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所以飲食調理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增加,每日4~6餐為宜。
細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就會填在胃中,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加胃壁張力。
營養應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要適宜。少攝入脂肪,多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雞肉、魚肉、瘦豬肉、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食物,做得細軟些,可以適當多吃。
食物宜細軟:少食干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牛排、炸九于、花生、蠶豆等。副食要剁碎炒熟,少食生冷蔬菜。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最易消化。
2、胃下垂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和作息不規律容易引起胃下垂,調整飲食和作息規律很重要。每天要注意少食多餐,循序漸進的增加進食量。通過進食可以增加脂肪含量,才能有助于把患者的胃撐起來。
餐前散步不僅能促進胃腸排空,增強食欲,而且還可調動運動肌肉釋放能量,有利于健康減肥。餐后可以側臥或平躺休息,使胃保持水平狀態,有助于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此外適當的運動也是很重要的,平時可以進行散步等強度低的活動,可以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胃下垂的患者可以吃一些有溫補作用的食物,比如紅棗、羊肉、狗肉等等,這些食物可以讓胃氣溫度升高,排掉胃部的寒氣,從而胃下垂的癥狀就會有所減輕。但需注意,胃下垂患者不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要吃生冷以及刺激性強的食物。
3、針灸治療法
1、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
2、百會穴
位置: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當前發際上五寸,后發際上七寸,前后發際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當于12寸。(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發際正中點。)
主治疾病: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3、天樞穴
位置:仰臥,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即為天樞穴。
主治疾病: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
4、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疾病:現代常用于治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神經性嘔吐、腸炎等。配中脘、三陰交、足三里主治嘔吐。
5、三陰交
位置:位于足太陰脾經穴位,位于小腿三陰交內側,踝關節上三寸。對于婦科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是針灸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穴位。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西醫治療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 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復安5-10mg,每天3次。 合并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每次1片,每天3次。
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必要時放置胃托。
中醫治療
耳針: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艾灸:取氣海、關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氣功:臥位呼吸法:患者取仰臥位,臀部適當墊高或將床腳墊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閉,重復進行;吸氣時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個字,呼氣時落舌,默念第2個字,停閉時舌不動,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為“胃上升”、“胃體上升”等。
預防保健
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條件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干作為正餐的補充。
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食物細軟
若食物干硬或質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蠶豆等,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粘膜而促進胃炎發生率增高。因此,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少吃又厚又硬的夾生面條;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為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在胃內排空最慢,若食脂過多,就會使得本已排空不暢的胃承受壓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適當限制。而蛋白質食物應略有增加,如雞肉、魚肉、瘦豬肉、半熟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將其做得細軟些并不會影響消化吸收。通過增加蛋白質攝入,可增加體力和肌力,緩解易疲勞等癥狀,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進胃壁張力提高,蠕動增強。
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侗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腸蠕功往往都比較緩慢,若飲食不當或飲水不足則容易發牛便秘,而便秘又會加垂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應特別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后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松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癥狀。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運動,應保證餐后有30~60分鐘的休息,因為餐后即運動會因食物的重力關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臥是胃下垂最好的方式。
切勿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
戒煙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特別是進食后。飯后散步,有助該病的康復。保持樂觀情緒,勿暴怒,勿郁悶。要耐心堅持治療、食物調理和康復鍛煉,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 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對體瘦者,應增加營養。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預防該病,還必須保持樂觀情緒。也可采用簡便易學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徹底治療,以減少該病的發生。
胃下垂的主要臨床表現為:
1.消化系統癥狀 ,可有腹脹、腹痛、惡心、噯氣等癥狀出現。腹脹的特點是飯后加重 ,平臥減輕。胃痛的特點是無周期性及節律性 ,疼痛的性質與程度變化較大 ,還可表現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
2.全身癥狀 ,患者多體型瘦長 ,伴眩暈、心悸、直立性低血壓等癥狀。病因復雜 ,不十分清楚 ,凡是因神經調節障礙、慢性胃的疾患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引起胃的緊張力下降 ,均可發病。
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癥治療:
⑴消脹可用嗎丁啉、瑞復林等胃腸動力藥。
⑵胃病可用H2受體阻滯劑等治療。⑶便秘 ,可選擇通便劑。
2.合理飲食 ,少食多餐 ,食后平臥。
3.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 ,以增強腹肌緊張力。
4.必要時可放置胃托。經過正規治療 ,一般癥狀多可控制或減輕 ,但要使胃完全復位有一定難度。
姿勢治療,飯后臥床20-30分鐘,取頭部放低骨盆墊高的姿勢,使胃向上移。按摩腹部,一般在體育鍛煉之后進行,時間10分鐘左右。病人可屈膝仰臥,然后以右手按揉腹部,再根據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最后以逆時針方向在腹部做環形按摩。
患有胃下垂患者要避免劇烈活動,尤其是跳躍活動,不要長時間站立,還要經常觀察自己體型的變化。
對于胃下垂患者的康復,主要以體育鍛煉為主,并以鍛煉腹肌為主。可以進行全身鍛煉腹肌鍛煉,腹式呼吸,即橫膈呼吸。吸氣時腹部隆呼氣時腹部下陷,反復進行多次。或者做仰臥起坐(避免在饑餓或飽餐后進行)也是增強腹肌的運動,但貴在堅持。
胃下垂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常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全身其他病狀,并有腹肌松弛,體重減輕等體證。
(病因病理)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一種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韌帶松弛所致。患者因長期勞累,大腦過渡疲勞,強烈的神經刺激和情緒波動不斷作用于大腦皮層,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功能失調,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逆使胃緊張力減弱,蠕動緩慢,機能減退。但少數患者,因胃腸蠕動亢進,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短,營養物質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漸消瘦,也可導致胃下垂和其他內臟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兩種。
1.先天性 多見于無力型體形者。身體素若,胸廓狹小,皮膚蒼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營養不良,第十肋游離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發其他內臟(如腎、肝、脾、橫結腸、子宮等內臟下垂),所以又叫全內臟下垂。
2.后天性 多與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并發癥。如慢性胃炎、猩性潰瘍等;腹肌松弛或腹內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悶氣、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國醫學雖無“胃下垂”病名的記載,但認為此癥乃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以降為順;脾主運化,以升為和。兩者一納一運,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將水谷精微輸布于全身,以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活動。
由于稟賦不足,機體素弱,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可導致胃下垂和其他臟器下垂。
(臨床表現)
1.消化系統癥狀 患者食欲減退頑固性腹脹,以食后癥狀尤為突出,經常噯氣不止,左腹有下墜感和壓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時加重,平臥時減輕。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胃部多有悶痛、隱痛,劇烈疼痛比較少見,患者食欲明顯降低,并有畏食、厭食的表現。
2.全身癥狀 多表現為逐漸消瘦,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
3.體征 患者身體瘦長,皮下脂肪缺乏,肌張力低下,直立時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顯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觸壓明顯疼痛。少數患者可見肢體多關節松弛。
4.X線檢查 X線觀察一般可見胃的位置下降、緊張力低下蠕動波稀疏,滯留物較多,胃由膨大型變為袋形或其他胃形。
胃下垂的診斷標準,一般以胃距髂嵴連線4厘米視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5到8厘米為輕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為重度下垂。
根據病史,消化系統典型癥狀及全身情況,結合體征預X線檢查,對其診斷并不難。根據X線鋇餐透視與攝片,還可與吸收不良綜合征、惡病質、胃腸神經官能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相鑒別。
(辯證論治) 胃下垂乃脾胃失和,中其不足,氣虛下陷所致。治療當以溫中健脾,益氣升舉為原則。
(基本手法)
1.推揉背俞健脾法 單掌或掌根交替推顫,雙拇指重疊頂推,疊掌上行攏揉,雙掌快速交替推搓背部膀胱經內側線大腸俞至膈俞一段,在主要穴位上,頂推時應重點刺激,以上手法自下而上,以左側為主,反復操作約十分鐘。
2.壓推三穴提胃法 單肘按壓三焦俞,在保持壓力的前提下,緩慢上推至脾俞,熱后輕輕抬起,再重復以上動作。
3.揉壓腎俞固本法 雙掌根同揉,對擠、按壓雙側腎俞。亦可左右撥動。
4.推顫腹部益氣法 兩手掌自右下腹交替推、顫至左上腹,兩手多指揉撥腎區后,捧攏腹肌向上推顫;單手多指左右輕撥腹直肌,自下而上;疊掌上行揉左側腹部胃經路線,掌根揉關元,拇指揉脘,單指壓顫膻中穴等;以上手法應反復操作約8分鐘。
5.牽拉肢體升舉法 雙拇指分拿患者雙合谷或雙行間,令患者肢體屈曲,待肢體伸展時加外力牽拉抖動,患者應配合深呼吸,反復十次;平復后揉孔最、足三里,按壓公孫。
6.對癥處理手法 若患者伴左下腹墜疼,可按壓大腸俞、中脘、重壓粱丘;腹瀉者可采用掌搓八繆;便秘嚴重可側指敲擊結腸部位;腹脹嚴重者可握拿背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加捏脊法;失眠者,可同時按壓雙神門,交替壓兩側枕骨下緣;合并腎下垂者,可采用上摩百會,中按揉關元、擦搓、揉涌泉穴。
【附】胃下垂醫療體操
1.腹式呼吸舉腿法
(1)兩腿交替抬舉法配合腹式呼吸,兩腿交替伸直,抬舉90度停片刻放下,反復數次。
(2)兩腿一齊抬舉法配合腹式呼吸,雙腿伸直,一齊抬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放下,反復數次。
2.雙足空中蹬車法屈膝曲髖在空中作蹬自行車動作1~2分鐘。
3.雙手抱膝屈腰法雙腿舉至90度屈膝,然后兩手抱膝,屈髓抬髖使腰部屈曲,復原休息片刻,反復數次。
4.仰臥起坐收腹法雙下肢伸直靠緊,兩手十指在枕部交叉,腹直肌用力收縮,同時上身抬起坐立,再慢慢躺下還原,休息片刻并逐漸增加其次數。
5.收腹抬臀縮肛法屈膝抬臀,足蹬床面,然后收腹抬臀,肛門緊縮停半分鐘后,臀部著床,腹肌放松,休息片刻,復作數次。
6.靜臥雙掌摩腹法雙掌緊貼下腹部,循順時針方向掌揉全腹部(自下腹起經右下腹向上,橫過上腹,轉向左側,向下至左下部,循環全腹部),連續摩揉10至20遍。
注意:此醫療體操,有利于鞏固療效,但在進食前后一小時內慎用。
【附2】 腎下垂醫療體操
第一節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呼時收腹,吸時鼓腹。
第二節仰臥半坐
拾起上身至半臥位,兩臂前平舉,呼氣,躺下,吸氣。
第三節單抬腿
兩腿伸直,輪流抬高和放下。
第四節挺胸
頭和兩肘支床面,抬起胸肩部,臀部不動。
第五節轉體
仰臥,兩臂側平舉,輪流向一側轉體,同時一臂經體前擺,至對側擊掌。
第六節雙抬腿
兩腿并攏伸直上舉到垂直位,呼氣;放下,吸氣。
第七節“半橋”
兩腿屈曲,足踩床面,抬起臀腰,同時收緊肛門,吸氣,放下,呼氣。
第八節仰臥起坐
兩臂舉向頭側,掌心向上,起坐,盡量以手抵足。
第九節舉腿側倒
1.兩腿伸直上舉至和地面垂直;
2.兩腿并攏向左側倒下;
3.還原到1:
4.兩腿并攏向右側倒下。
第十節抬腿剪交
1.兩腿伸直拾起約30度,然后左右分開;
2.兩腿伸直交叉,右腿在上;
3.兩腿伸直分開同1;
4.兩腿伸直交叉,左腿在上。
第十一節“全橋”
頭、兩臂、兩足撐地,抬起臀、胸及肩,吸氣,放下,呼氣。
第十二節蹬“自行車”
兩腿抬起,交替屈伸,模仿踏自行車動作。
說明:
1.體力較差時先練1至5節,1至2周后加6至8節,以后酌情增加11、12節,最后加9、10節。
2.每節重復1至2個八拍,逐步增加至3至4個八拍。
(附3)胃下垂的叩壓診檢查法
仰臥位患者飯后屈膝仰臥,醫者立于其側,沿左鎖骨中線自上而下叩診。正常人胃部呈濁音,腸曲呈鼓音。如胃內氣體充盈,胃部可出現鼓音,腸曲鼓音相對減弱,兩種不同叩診音的分界線,即為胃下界。沿叩診線稍用力觸壓,可觸及到一半圓形囊體,用手撥動明顯上移,此囊體的最低點即胃下界。以上叩壓診所得胃下界距髂嵴連線的厘米數(橫指),即胃下垂的實際度數。
站立位患者頭、臀、足根緊貼墻壁,(方法同上)。所得結果比仰臥位檢查的胃下約低2至3厘米,這與站立時胃自然下垂或腹肌松弛有明顯關系。
以上檢查方法對于腹壁菲薄者準確率較高。
胃小彎角切跡低于髂嵴連線以下,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時,稱為胃下垂。胃下垂的程度不一,且常伴有其他內臟下垂,多見于瘦長體型者。
(1)臨床表現 胃下垂的主要表現有:消瘦、乏力、胃部脹悶不舒,食手更甚,腹部似有物下墜,平臥時減輕,腹痛無周期性及節律性,常有嘔吐、噯氣,飽餐后臍下部可見隆起,而在上腹部反而凹陷。上腹部可捫及強烈的主動脈搏動。X線胃腸鋇餐檢查可幫助確診。
(2)治療 包括
1) 飲食 少吃多餐,食后平臥,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熱量。
2) 胃托 安置胃托。
3) 鍛煉 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每天堅持做仰臥起坐,以增強腹肌張力。
4) 對癥治療 ①每餐前皮下注射正規胰島素4-8單位;或用甲苯磺丁脲0.5克,每天3次,飲前半小明服用,以促時食欲。②苯丙酸諾龍25毫克肌內注射,每周2次。
5) 中藥 補中益氣丸或補中益氣湯。
6) 外敷法 五倍子10克,蓖麻子仁克,搗爛后以紗布包裹,敷貼臍區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469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彩椒有哪些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