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2016年10月21日至22日,第四屆亞太衛生政策決策者研討會于北京大學召開。今年的主題為“為老年人助資并提供健康護理:創新解決方案”,多國政策決策者及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研討會主題,對中國老齡化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目前,中國正迅速邁入老齡社會,中國老齡化人群比例高、“未富先老”問題越發突出。未來我們應創造更多的新型服務模式,可以讓他們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成為社會的負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劉國恩教授在會上表示。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按照上述標準,我國已于1999年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1990-2000年間,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9.4%,而2000-2010年,比重增加了27.1%,表明我國老齡化速度在迅速加快。1999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而發達國家是在人均gdp達到5000-10000美元水平,這樣就導致了“未富先老”現象。而隨著老齡化率的急劇拉升,這一問題勢必越發突出。
過去美國許多學者認為,美國近四五十年來醫療費用的飛漲主要是因為老齡化,但之后的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只占醫療服務上漲原因的2%-3%左右,這說明了老齡化并不是醫療費用飛漲的原因。這提示我們,老年人需要最多的不是醫療服務,在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上,除了醫院資源的服務模式,我們應該著手建立一種老年人真正需要的照看模式。
在劉國恩看來,老齡化人群并非是社會的負擔,他們不是一定要被推到醫院去。相反,如果社會能給老年人提供周到的心理、身體、文化服務,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工作中去,這樣的老年人不會給社會帶來太多的負擔,還會創造價值。
essec商學院衛生系統首席教授、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所主任g&erard de pouvourville教授補充說,科技和醫療的提高,可能會極大的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和壽命,到了2050年以后,人們可能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在60多歲時依然在工作,健康的生活。
劉國恩建議把老人的服務需求從一般性服務需求和醫療服務區分開。有些老人只是需要照顧,但是往往會被放到昂貴的醫療服務中去,這其實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未來應該創造更多的新型服務模式給老年人。
相關鏈接:
第四屆亞太衛生政策決策者研討會由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與essec商學院亞太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所(ihem)共同舉辦,并由國際藥物經濟學與結果研究學會(ispor)北京分會和中國藥學會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
法律分析:居家養老,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社會養老,城鎮和農村均由社會福利機構負責養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開辦的養老機構、托老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2245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