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發病過程分類
四種人體瘧疾典型的臨床發作大體相似,可分為潛伏期、發冷(寒戰)期、發熱期、出汗期和間歇期。
1、潛伏期: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37.8℃),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周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感染原蟲量、株的不一,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潛伏期。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胎傳瘧疾,潛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間日瘧(tertian malaria)多急起,復發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癥狀,如乏力、倦怠、打呵欠;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或腹瀉;不規則低熱。一般持續2~3天,長者一周。隨后轉為典型發作。分為三期。
2、發冷期或寒戰期: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鐘,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發熱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譫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劇烈頭痛.頑固嘔吐。患者面赤。氣促;結膜充血;皮灼熱而干燥;脈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訴說心悸,口渴,欲冷飲。持續2-6小時,個別達10余小時。發作數次后唇鼻常見皰疹。
4、出汗期:高熱后期,顏面手心微汗,隨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約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欲恢復,又可照常工作。此刻進入間歇期。
5、間歇期:系指前后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時間長短取決于蟲種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間歇期而言,惡性瘧病例很不規則,短僅數小時,長達24~48h,間日瘧和卵形瘧約為48h,三日瘧為72h。鏡檢所見原蟲除惡性瘧外,以大滋養體為主。
6、潛隱期和復發:間日瘧和卵形瘧還有潛隱期和復發;惡性瘧和三日瘧只有復燃,沒有復發。初發與復發以及前后兩次復發間隔的時間,分別稱為第1和第2潛隱期。未經足量高效血內裂殖體殺滅藥治療后所見的類似情況,統稱復燃。
二、按照疾病嚴重程度分類
兇險型瘧疾主要見于惡性瘧。其他三種瘧疾極少見到兇險型。
1、間日瘧:間日瘧多有前驅期。臨床急性發作以體溫超過38℃為準,發熱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點以前,偶見于深夜。開始一、二次癥狀較輕,熱度較低,隨后日益加重。間日瘧發作中常見單純皰疹,多見于口唇周圍,也可延及鼻和兩耳,偶見于肛門周圍和外陰部。間日瘧預后良好,早年有良性瘧之稱。
2、卵形癥:臨床癥狀與間日瘧相似。多數在下午5點以后或晚上發作。癥狀較輕,無明顯寒戰,發作次數一般在6次以內,易自愈,遠期復發少,常見無癥狀的帶蟲者。半數以上病例一開始就呈典型的間日熱型,熱度較低。
3、三日瘧:潛伏期18~35天,平均28天。通常無前驅期,發作前3~4天有疲倦、肌肉關節酸痛、寒冷感及頭痛,往往不易覺察而被忽視。多在午后發病,亦可見于中午時分。發冷、發熱和出汗三個時期較明顯,因退熱太快,有虛脫的可能。由于三日瘧原蟲的發育同步性較強,每72h為一發作周期亦較規則。三日瘧無復發,足量氯喹和奎寧均能予以根治。
4、惡性瘧:潛伏期6~27天,平均11天,多突然發病,無寒戰,僅有畏寒感。高熱者多見,常伴有頭痛、全身酸痛、惡心、嘔吐、貧血等。出汗期不明顯。熱型復雜,有的像間日瘧,隔天發作1次,與48h為一惡性瘧紅內期裂體增殖周期相符;有的每天發熱,熱型呈間歇型、弛張型或不規則型;有的持續高熱,發熱期往往長達20~36h;前后兩次發作的間歇期極短,致使體溫曲線呈“M”型。惡性瘧用高效裂殖體殺滅藥足量治療后,即可根治。若能及時治療,多數病例預后良好。
(1)腦型:多見于無免疫力而又未及時治療者。臨床上分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級。
(2)超高熱型:以起病較急、體溫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續不退為特點。
(3)厥冷型:病人軟弱無力,皮膚濕冷、蒼白或輕度發紺,可有陣發性上腹劇痛,常伴有頑固性嘔吐或水樣便,很快虛脫以至昏迷,多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4)胃腸型:有明顯腹痛、腹瀉和里急后重感。本型是兇險型中預后較好、病死率較低一型。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564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重癥肌無力患者夏季養生
下一篇: 重癥肌無力患者秋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