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兒窒息得臨床表現是什么
1.皮膚
胎兒娩出后面部與全身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暗紫。
2.呼吸
呼吸淺表,不規律或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
3.心跳
心跳規則,心率80 ̄120次/分鐘或心跳不規則,心率〈80次/分鐘,且弱。
4.肌肉
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肌肉張力好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肌肉張力松馳。
5.喉反射存在或消失。
6.其他
胎內缺氧時臨床上首先出現胎動增加,胎心增快,在缺氧早期為興奮期,如缺氧持續則進入抑制期,胎心減慢,最后停搏,肛門括約肌松弛排出胎糞。
新生兒娩出時的窒息程度可按生后1分鐘內的Apgar評分進行區分,0~3分為重度,4~7分為輕度,若生后1分鐘評8~1分,而數分鐘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屬窒息。
窒息兒經過及時搶救大多數呼吸能夠恢復,皮色泛紅。少數嚴重未能好轉者繼續呈休克狀,皮色發灰或蒼白、體溫低下、四肢發冷、呼吸淺表或不規則、哭聲微小、出現呻吟。吸氣時胸骨劍突和肋間凹陷,吸氣過多,前胸隆起,橫膈下移,聽診偶可聽到粗濕羅音或捻發音。叩診呈濁音,心音大都有力,但稍快,可出現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四肢松弛,或有震顫樣動作。胸部攝片可見部分或全部肺不張、肺氣腫或肺炎,胸腔可有積液,有些病變24小時即可消失,有時持續一周,搶救存活的病嬰常因吸吮力較差易發生嘔吐。體溫上升遲緩。
二、如何做好新生兒窒息的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嚴重窒息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祖國醫學稱新生兒窒息為初生不啼、嬰兒假死癥、悶氣生、夢生、草迷等。而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成功與否,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那么,怎樣做好新生兒窒息的護理?
吸氧:患兒都有吸氧治療,直至發紺消失,呼吸平穩,精神好轉。根據患兒情況不同,采取不同的給氧方式。在氧療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兒呼吸、面色及血氧飽和度系數的變化。
喂養:重度窒息患兒常規禁食12~48h后開奶,因重度窒息可累及心、腦、腎等器官及消化、代謝等多系統損害。過早喂養可加重胃腸道損害,誘發消化道潰瘍及出血。有的吞咽反射差的患兒還可能引起嗆咳、誤吸等。喂養時患兒頭高腳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輕拍背部減輕溢乳并密切觀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狀態,詳細記錄嘔吐腹脹、腹圍、大便(次數、形狀、顏色)尿量等,以利于診治。病情穩定后用母乳喂養,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療上的因素不能直接喂養者,用鼻飼法。
保暖:在整個搶救過程中注意保暖極為重要,因新生兒窒息后呼吸循環較差,體溫大多不升,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4℃~26℃,體溫偏低的患兒可用熱水袋保溫,直到體溫升至36℃以上,再根據不同情況置于暖箱內。用熱水袋保溫一定要注意勿燙傷皮膚,暖箱的溫濕度要適宜,需經常觀察,保持相對濕度在55%~65%.
護理:出生后體溫不升患兒每小時測體溫1次,同時密切觀察呼吸、心率、面色、膚色、神志及末梢神經反射,哭聲、肌張力變化,注意大小便,嘔吐的量、顏色及次數等情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嚴格控制探陪人員,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在護理治療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勤洗手、勤消毒及保持病房溫濕度合理的病室環境是減少病室患兒發生感染的必要措施。特別是住暖箱的患兒,尤應注意定時清潔和消毒,各項護理和治療操作動作輕柔減少不必要的搬動,使患兒保持安靜狀態,以免引起顱內出血等并發癥。
心理輔導:做好解釋和家屬知情同意工作,取得患兒家長的信任和配合,耐心解答家長關于患兒病情的詢問,減輕家長的恐懼心理,使患兒得到及時合理的救治。尤其是母親,良好的心態能保證乳汁充分分泌,以助母乳喂養。
三、新生兒窒息原因有哪些
1.媽媽給小寶寶喂完奶后把寶寶仰面來放,寶寶吸進胃內的空氣將奶汁漾出,嗆入氣管內而造成突然窒息。
2.奶嘴孔太大使奶瓶中的奶汁流速過快,嗆入寶寶氣管。
3.寒冷潮濕季節室內無取暖設施,媽媽采取以下不當方式而令寶寶窒息:
①抱寶寶外出時裹得太緊,尤其是寒冷時候和大風天,使寶寶因不能透氣而缺氧窒息。
②媽媽夜里躺在被子里給寶寶喂母乳,但由于白天過于勞累而不知不覺地睡著,將乳房堵住寶寶的口鼻而使寶寶不能呼吸。
③媽媽生怕寶寶冷,給他蓋上厚厚的大被子,并把大被子蓋過寶寶的頭部,使寶寶的口鼻被堵住,不能呼吸引起窒息。
④媽媽生怕寶寶冷,把他摟在一個大被子里睡覺。媽媽熟睡后,翻身時或是無意將上肢壓住寶寶的口鼻而造成窒息。
4.在寶寶枕邊放塑料布單以防吐奶,塑料布單不慎被吹起,蒙在寶寶臉上,但寶寶不會將其取下而造成窒息。寶寶俯臥時,枕頭和身邊的毛巾堵住口鼻,使寶寶不能呼吸,又無能力自行移開而造成呼吸困難。
四、新生兒窒息復蘇指南是什么
1.保暖:將新生兒放在輻射保暖臺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溫措施,如用預熱的毯子裹住新生兒以減少熱量散失等。對體重<1500g的極低出生體重兒(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有的醫療單位可將其頭部以下軀體和四肢放在清潔的塑料袋內,或蓋以塑料薄膜置于輻射保暖臺上,擺好體位后繼續初步復蘇的其他步驟。因會引發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溫。
2.體位:置新生兒頭輕度仰伸位(鼻吸氣位)。
3.吸引:肩娩出前助產者用手擠出新生兒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過度吸引可能導致喉痙攣和迷走神經性心動過緩,并使自主呼吸出現延遲。
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濕毛巾。
5.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輕彈新生兒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誘發自主呼吸,如這些努力無效,表明新生兒處于繼發性呼吸暫停,需要正壓通氣。
有關用氧的推薦:建議縣以上醫療單位創造在產房添置空氧混合儀以及脈搏氧飽和度儀。無論足月兒或早產兒,正壓通氣均要在氧飽和度儀的監測指導下進行。足月兒可用空氣復蘇,早產兒開始給30%~40%的氧,用空氧混合儀根據氧飽和度調整給氧濃度,使氧飽和度達到目標值。如暫時無空氧混合儀可用接上氧源的自動充氣式氣囊去除儲氧袋(氧濃度為40%)進行正壓通氣。如果有效通氣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飽和度增加不滿意,應當考慮將氧濃度提高到100%。
脈搏氧飽和度儀的傳感器應放在導管前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間表面)。在傳感器與儀器連接前,先將傳感器與嬰兒連接,有助于最迅速地獲得信號。
正壓通氣
新生兒復蘇成功的關鍵在于建立充分的正壓通氣。
1.指征:
⑴呼吸暫停或喘息樣呼吸。
⑵心率100次/min。
2.氣囊面罩正壓通氣
⑴通氣壓力需要20~25cm H2O(1cm H2O=0.098kPa),少數病情嚴重的新生兒可用2~3次30~40cm H2O,以后維持在20cm H2O。
⑵通氣頻率40~60次/min(胸外按壓時為30次/min)。
⑶有效的正壓通氣應顯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氧飽和度來評價。
⑷如正壓通氣達不到有效通氣,需檢查面罩和面部之間的密閉性,是否有氣道阻塞(可調整頭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兒的口張開)或氣囊是否漏氣。面罩型號應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蓋住眼睛或超過下頜。
⑸經30s充分正壓通氣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減少并停止正壓通氣。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須繼續用氣囊面罩或氣管插管施行正壓通氣,并檢查及矯正通氣操作。如心率<60次/min,予氣管插管正壓通氣并開始胸外按壓。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指南中所提到的窒息一般都是不小心而為之,我想只要爸爸媽媽們多加注意,細心一點寶寶們一定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在家里準備一個復蘇氣囊,掌握要緊,就算有一萬也會有新生兒窒息復蘇指南為我們保駕護航。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38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