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慈禧太后下詔勤王,抵御八國聯軍,李鴻章:此亂命也

西府趙王爺 2023-09-21 05:00:22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被外國勢力長期壓迫的慈禧太后,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她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詔書,向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

雖然慈禧勇氣可嘉,但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八國聯軍的部隊從大沽口一直打到了紫禁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出逃。兩宮西狩,惶惶然如喪家之犬。

最后北京城被八國聯軍搶掠一空不說,清朝還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光戰爭賠款就高達4.5億兩白銀,如果算上利息更是達到了9.8億兩。為何償還這些賠款,清朝和民國政府在后面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都在給洋人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八國聯軍的戰爭中,清政府其實并沒有出全力。因為在此期間,一直都是京畿的清軍和義和團在和八國聯軍打。入京勤王的地方部隊,只有從甘肅趕來的甘軍董福祥部這么一支。至于坐擁重兵東南各省督撫一直都是無動于衷,選擇作壁上觀。

特別是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其駐守的山東與直隸那就挨著的,而且袁世凱手里還掌握著新建陸軍,頗有實力,可他就是按兵不動,坐看直隸挨打。

要知道慈禧當初在向列強宣戰的同時,詔書也是下達到了各地方的。結果東南各省的督撫大員們,依舊是拒不奉詔。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更是直接表態:“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張之洞則更豪橫,直言: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要知道這可是以天子名義下發的詔書,如果是消極怠工還可以理解,如此不給面子的直接拒絕,那就是屬于大逆不道了,那可是要殺頭甚至于滅族的大罪。而且對于慈禧所在的清廷而言,此時幾乎就是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結果東南各省督撫卻在一旁隔岸觀火,這和叛變有啥區別?

李鴻章他們之所以這么做,乃是因為早就和洋人有了協議。大致意思就是,你們八國聯軍在北方怎么打都可以,我們不會管。但是不能將戰火引入長江,禍及內地。

“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 當時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的地方督撫有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骙、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以及安徽巡撫王之春。由于這些地方督撫轄區大都在東南各省,故稱東南互保。此外,像陜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這些人,雖然沒有參與進來,但他們是支持東南互保的。

要知道清朝一共才八大總督啊,這里就出了五個抗命的,這還不算那些巡撫們。可想而知,當時慈禧該是多么的無助。

那么問題來了,李鴻章他們作為清朝朝臣,為何要置皇帝太后的生死于不顧,轉而去和洋人們做交易,搞出東南互保這么一個東西?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李鴻章已經回答得很好了,就四個字:此亂命也。沒錯,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就是“亂命”,毫無理智可言。

當初八國聯軍之所以要揍慈禧,起因在于義和團。源其于山東地區的義和團,本身只是一個窮苦百姓組成的民間團體。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以民間名義與洋人對抗。他們打砸教堂,驅趕洋人,令當地的洋人們非常頭疼。

當時的慈禧太后,因為長期遭到列強壓迫,一直都在苦尋對策。尤其是戊戌變法后,其囚禁光緒,大肆捕殺維新派,導致列強對其十分不滿。慈禧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一直都想要驅逐列強勢力。但是慈禧缺乏借口,更缺少實力,所以一直拿洋人沒有辦法。

義和團的出現,讓慈禧發現了翻身的機會。她將義和團放入京城,讓他們來對付洋人。義和團在京城不僅僅是燒教堂,還砸使館,許多洋人也在動亂中受傷。而慈禧把持的清政府對此卻鎮一直用閉一只眼,因為這正是慈禧想看到的。她以為洋人會因為當地的局勢混亂,撤離本國人員。結果人家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就出兵了,于是大清招來了八國聯軍。

對此,慈禧自然是不甘心的,尤其是當她聽說列強此次前來,將會推翻其統治,扶持光緒的時候,那更是坐不住,然后就有了大清朝向十一國宣戰的神操作。不得不說,當時的慈禧有些飄了。

不過,清廷里面的大多數人都還是清醒的。尤其是像李鴻章這些辦過洋務的人,他們見過洋人的堅船利炮,清楚清朝和列強之間的差距。平時打一國都夠嗆,這一次卻是要對付十一國,那可以說是毫無勝算可言。他們更不認為拿著長矛大刀的義和團,能夠斗得過八國聯軍。

張之洞直言:

“從無一國與各強國開釁之理。且拳匪乃亂民妖術,無械無紀,斷不能御洋兵” 在他們看來,這其實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必輸無疑,百害而無一利。而且他們也知道列強此時進攻,志不在瓜分中國,無外乎多要一些利益罷了。于是李鴻章他們決定不跟著慈禧瞎鬧騰,而是選擇和列強談判,保護十一國僑民的人身安全,與八國聯軍互相不攻擊,以此來換取各省的安定與和平。

表面上,這種違抗皇命的行為是大逆不道,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非常正確的選擇。

從結果來看,東南互保雖然對于慈禧的權威有些影響,但是于國于民不失為一件好事。首先對于老百姓來講,因為東南互保,他們免于遭受八國聯軍的戰火侵襲。而對于清政府而言,東南互保讓清朝的財賦重地免遭戰禍,朝廷這才有錢去繼續維持表面上的統治。

總而言之,東南的安定,確保了清廷繼續茍延殘喘。換句話講,要是沒有東南互保,八國聯軍把軍艦開入長江,東南各省免不了遭受一場浩劫。

正是因為對清廷確實是利大于弊,才會有那么多封疆大吏冒險參與其中。如果說東南互保僅僅是李鴻章、袁世凱這些漢臣參與,我們還可以將其理解為維護自身利益。但是當時參與或者支持東南互保的大臣里面,可是有著像廣東巡撫德壽,陜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還有榮祿這樣的八旗高官,那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

清廷有難,他們前去勤王可以說是義不容辭,可是他們也都選擇支持東南互保。這就非常說明問題了。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他們有保存實力的想法,但客觀上他們確實讓那些地方的百姓免受戰爭洗劫風險,這一點是需要值得肯定的。

當然了,之所以會有東南互保,長遠的戰略考慮只是一方面,關鍵還得要有實力。畢竟是違抗皇命,得罪慈禧太后是必然的。日后該如何迎接慈禧的秋后算賬?而且他們還要和洋人談判,人家憑什么和你談?

雖然說清朝是中國歷朝歷代中央集權的巔峰,但是這前提都是建立在和平時期。一旦步入亂世,朝廷對于地方的掌控力那就要大打折扣了。晚清時期,因為有著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等等一系列的內憂外患。

清廷對于統治這個國家的,已經是有些力不從心。他們不得不將權力下移給地方重臣,去借助地方士紳階層的財力和人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于是我們看到了曾國藩、李鴻章這些漢臣成為中興大臣,看到了湘軍、淮軍這些地方鄉勇成為國防主力。

長期的權力下放,使得清朝地方的實力急劇增長,而朝廷對于地方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小。許多事情都是督撫說了算,而不是朝廷說了算。如此一來,李鴻章他們搞東南互保也就有了底氣。

這正是這個原因,導致慈禧在事后不敢過多報復。甚至于還要表揚他們“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慈禧如此和善的態度,將朝廷的虛弱乏力表露無遺。

事實上,這也表明朝廷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大部分地方諸省的實際控制。是故,十余年后的辛亥革命才能憑借武昌的一聲槍響,讓南方十八省紛紛宣布獨立。可以說,東南互保雖然幫助大清王朝續了命,卻也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14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