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國學君圖 / 網絡
本文來源(yuan)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版權問題請(qing)聯系刪除
中國(guo)人(ren)最重要的三本書,也是中國(guo)人(ren)之所(suo)以(yi)為(wei)中國(guo)人(ren)的所(suo)在。
01
讀《周易》,讀懂傳統文化的根。
《周易》是傳統文化(hua)的綱要,是傳統文化(hua)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hua)的基石。
讀《周(zhou)(zhou)易(yi)》,就(jiu)是給我們打開另(ling)一片(pian)天空,讓我們多個思維方(fang)式看待世界,周(zhou)(zhou)易(yi)這本書,增(zeng)加我們生命的維度(du)。
時、位、命:“時”指(zhi)的是時機、時勢;“位”指(zhi)的是位置、地位。時與位的結合便是人生的處境或者說是境遇。
打個(ge)(ge)比方,時跟位(wei)就如同(tong)笛卡爾坐(zuo)標(biao)系中的(de)X,Y坐(zuo)標(biao),坐(zuo)標(biao)確定(ding)就可以找到唯一(yi)對應的(de)一(yi)個(ge)(ge)點(dian)(dian),而這個(ge)(ge)點(dian)(dian)就是人的(de)處境。
而一個人的(de)(de)“命(ming)”則代表(biao)了他的(de)(de)方向,這(zhe)種方向有來自(zi)主宰力(li)量(liang)的(de)(de),就是我(wo)們常(chang)說的(de)(de)命(ming)運;也有來自(zi)自(zi)己的(de)(de),如我(wo)們常(chang)說的(de)(de)“安身立(li)命(ming)”、“正位(wei)凝命(ming)”。
讀《周易》,讓我們更能明(ming)了自己(ji)(ji)的位置(zhi),了解自己(ji)(ji)的使(shi)命和道(dao)路,有一個通達的人(ren)生。
陰陽:“一(yi)陰一(yi)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le)陰陽就能了(le)解事物發展規律。
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di)、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di)間(jian)最(zui)大的學問,人生最(zui)高的原理(li)。
變化:《周(zhou)易》是一部講變化的(de)書。《周(zhou)易》中(zhong)說(shuo),變動不(bu)居(ju),周(zhou)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bu)可為典要,唯變所(suo)適。
可以說,讀《周(zhou)易》的一個好處就是,能(neng)學到不斷適應現實(shi)世界(jie)的方法(fa)。
易象:中國人的(de)道都是悟出(chu)來的(de),西方人的(de)道理、科學是推理出(chu)來的(de)。理解中國文(wen)化,離不開易(yi)象思維。
易象思維(wei)是中國文化的(de)(de)根,是中國文化形成的(de)(de)總源(yuan)頭。
“易者,象也”,用象可以(yi)透過外在的(de)(de)形象,發現萬事萬物相互(hu)間合一的(de)(de)本質。
于是,周易就是一種從現(xian)象到本質,即能分析又能合一的看(kan)待宇宙人生的思維方(fang)式。
02
讀《道德經》,大氣做人,養大格局。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xiang)的專著也(ye)高(gao)達700多種(zhong)。
悟道:道是(shi)生(sheng)(sheng)養萬物(wu)的(de)本體。“道生(sheng)(sheng)一,一生(sheng)(sheng)二(er),二(er)生(sheng)(sheng)三,三生(sheng)(sheng)萬物(wu)。萬物(wu)負陰而抱陽,沖氣以(yi)為和。”
道生(sheng)出氣(qi),氣(qi)又分(fen)化(hua)為陰(yin)氣(qi)和陽氣(qi);陰(yin)陽兩氣(qi)、陰(yin)陽交合(he)所生(sheng)的陰(yin)陽之氣(qi),加起(qi)來就是三,這個(ge)三分(fen)化(hua)衍生(sheng)出了(le)萬物。
道(dao)不(bu)僅是(shi)產生萬(wan)物的(de)最高存在(zai),還是(shi)萬(wan)物變(bian)化(hua)運動的(de)規(gui)律(lv)。“反(fan)者(zhe),道(dao)之動。”(第40章)意思就(jiu)是(shi)萬(wan)物循環往復的(de)運動變(bian)化(hua)都是(shi)根(gen)據道(dao)的(de)規(gui)律(lv)進行的(de)。
道是永恒不(bu)變(bian)的。萬(wan)事萬(wan)物,因為有生,所以就會(hui)有發展和滅(mie)(mie)亡種種變(bian)化,而道自身不(bu)生不(bu)滅(mie)(mie)。
萬物(wu)滅(mie)亡后,都要復歸(gui)于道:“夫物(wu)蕓蕓,各(ge)復歸(gui)其根(gen)。歸(gui)根(gen)曰靜,靜曰復命”。
這(zhe)個萬物(wu)的根(gen)就是道,道就是萬物(wu)滅后最終的歸宿。
悟柔弱:柔,可(ke)以說是老子的第一法寶。《道德經》貴柔。
老子贊(zan)美(mei)水、嬰兒、女人(ren)(雌性),主要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陰柔的力量。柔,就是陰柔、柔弱(ruo)、柔韌……
柔(rou)首(shou)先(xian)是生命的(de)特征:“堅強者死之(zhi)(zhi)徒,柔(rou)弱者生之(zhi)(zhi)徒。”
人和(he)草木都一樣,有生命的時候(hou),身(shen)體都是柔(rou)的,死了以后(hou)身(shen)體就會慢慢變僵硬(ying)。
柔不僅是生命的特(te)征,更(geng)是一種“強(qiang)大(da)”的力量(liang)。老子說,世界上(shang)沒(mei)有比水(shui)更(geng)柔弱的東西(xi)了,但(dan)是水(shui)卻最(zui)能克制剛強(qiang)。
老子(zi)用(yong)了一(yi)個詞(ci)非常形象(xiang):馳騁(cheng)。“天下之(zhi)至柔,馳騁(cheng)天下之(zhi)至堅。”
悟虛靜:《道德經》中說,致虛(xu)極,守靜篤。
虛和靜是道的特征,一個人越(yue)是接近大(da)道,致(zhi)虛極(ji)、守靜篤的功夫就越(yue)高(gao)。
古人云,虛(xu)能容萬物,靜能生百慧。虛(xu)靜是道家最為(wei)高深的修行和修養。
03
讀《論語》,把握幸福生活。
錢穆說,今(jin)天(tian)的中國讀書人(ren)(ren),應負兩大責(ze)任。一(yi)是自己讀《論語》,一(yi)是勸人(ren)(ren)讀《論語》。
在《論語》中,孔(kong)子(zi)教給(gei)我(wo)們太(tai)多太(tai)多做人(ren)(ren)做事的道(dao)理。孔(kong)子(zi)不(bu)論鬼神,專注把人(ren)(ren)間(jian)的道(dao)德(de)、德(de)行發揮(hui)到了(le)極致。
如果(guo)我(wo)們或者(zhe)我(wo)們的孩子(zi)能按照《論語》中講的去(qu)做,一定(ding)能把握住現世的幸福生活。
仁義:孔子(zi)主張任何人(ren)都(dou)應該有一種(zhong)為“仁”的愿望,應該誠(cheng)心誠(cheng)意(yi)去(qu)求(qiu)“仁”,如果(guo)這樣做了(le),那么就會得到“仁”。
達(da)到“仁(ren)”的(de)(de)(de)境界的(de)(de)(de)根源在于自(zi)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來(lai)推動,只有主(zhu)體自(zi)己的(de)(de)(de)主(zhu)動追求(qiu),才有可能達(da)到“仁(ren)”的(de)(de)(de)理想境界。
孔子把“仁”作為最(zui)高的道(dao)德(de)(de)(de)原(yuan)則(ze)、道(dao)德(de)(de)(de)標準(zhun)和道(dao)德(de)(de)(de)境界。
他把整體的(de)道德規(gui)范集(ji)于一(yi)體,形(xing)成了以“仁”為(wei)核(he)心(xin)的(de)倫理思想結構(gou),它包括孝、弟(悌(ti))、忠、恕、禮(li)、知(zhi)、勇、恭、寬(kuan)、信、敏(min)、惠等內容(rong)。
其(qi)中孝悌是仁(ren)的基(ji)礎,是仁(ren)學思想體系的基(ji)本支柱之一。
忠恕:中國(guo)儒家倫理范(fan)疇,處理人(ren)(ren)與人(ren)(ren)之間關系的原則。
“忠(zhong)(zhong)”,盡力為(wei)(wei)人謀,中人之心,故(gu)為(wei)(wei)忠(zhong)(zhong);“恕”,推(tui)己(ji)及(ji)人,如人之心,故(gu)為(wei)(wei)恕。
最早將忠(zhong)(zhong)恕聯系起來的(de)(de)是(shi)中國春秋時(shi)代的(de)(de)曾子。他在解釋孔子“吾道(dao)一以(yi)貫之”時(shi)說(shuo):“夫子之道(dao),忠(zhong)(zhong)恕而已矣(yi)。”“忠(zhong)(zhong)恕”,是(shi)以(yi)待自己(ji)的(de)(de)態度對待人。
孔門的(de)(de)(de)弟子以(yi)忠恕作(zuo)為(wei)貫通孔子學說的(de)(de)(de)核心內容,是“仁”的(de)(de)(de)具體運用。忠恕成為(wei)儒家處理(li)人際關(guan)系的(de)(de)(de)基本原則之一。
中庸:孔子說“過(guo)猶不(bu)(bu)及”。也(ye)就是說,一件(jian)事情(qing)做(zuo)過(guo)頭(tou)了,等于沒做(zuo)到,弄不(bu)(bu)好還會更糟糕。
怎樣才(cai)對?不缺位,不越位,不過頭,不掉隊。
凡事恰到好處,就是中庸(yong)之道。孔子(zi)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質(zhi)勝文則野,文勝質(zhi)則史,文質(zhi)彬(bin)彬(bin),然后君子(zi)。”(《論語-雍也》)
這里的(de)“質(zhi)”指內(nei)在的(de)品質(zhi),“文”指外在的(de)禮儀,這句話的(de)意思(si)是:
一(yi)個人如(ru)果(guo)內在的(de)品質多(duo)于外(wai)在的(de)禮儀(只注(zhu)重內在修養,不注(zhu)意外(wai)在禮儀),就(jiu)顯得粗野;
外在的禮儀多于內(nei)在的品質(只注(zhu)重外表的禮儀,不(bu)注(zhu)重內(nei)在的修(xiu)養)就會顯得(de)做作,最好兩者都有(you),內(nei)外兼修(xiu),恰到(dao)好處(chu),這才是君子的形象(xiang)。
《周易》《道德經》《論語》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三本書,也是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所在。
文章來(lai)源于網絡,所(suo)有權歸(gui)原作者所(suo)有,大道家(jia)園只作為存(cun)儲(chu)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guoxue/125689.html.
聲明: 我(wo)們致(zhi)力于(yu)保(bao)護作者版權,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wen)章因(yin)無法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取(qu)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de),請聯系管理員(yuan),我(wo)們會立即處(chu)理,本(ben)站(zhan)部分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來自(zi)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ruo)有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le)您(nin)的(de)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wo)們(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肝膽(dan)一通,萬(wan)病(bing)無蹤!一個(ge)穴位通肝膽(dan),···
下一篇(pian): 獨處(chu),是一(yi)場修行(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