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春天的花,在蕭瑟冬日后盛開,最是繁盛,也最讓人欣喜。
夏天的風,在炎炎酷暑中吹拂,最是涼爽,也最使人愜意。
冬天的雪,像精靈落入世間,給人類一個潔白的童話天地。
只是這月,為何是在秋日?
一年四季都有月,月初最彎,月中最圓,似乎沒有什么不同。
秋高氣爽月最明,這并非無稽之談,而是空穴來風。
秋后,太陽由夏至前后的直射地面,逐漸變為斜射。地面吸收的太陽熱量少了,蒸發到空氣中的水分也減少。
這樣一來,天空的云就少了。即使有云,也是淡淡的一層,能見度高,形成碧空萬里的景象。
并且入秋之后,暖濕空氣退出,冷空氣進入,空中的水汽也減少了,加上地面水汽上升少,就更容易出現晴空少云的天氣。
此時氣溫適宜,人們也更樂意走出去,和天地日月、自然萬物互動交流。
一輪明月高懸澄澈的天空,怎不吸引人們的目光?
中秋節為何又代表團圓呢?
依然和月亮有莫大的關系。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天象崇拜。《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之后逐步傳入民間。
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這一天月亮滿圓,以月之圓,預兆人之團圓,寄托思念故鄉、親人之情,所以又叫“團圓節”。
同時,古代生產力低下,自五月初五端午節開始,人們就要經歷洪水、瘟疫等百余天的災難,許多人家面臨的是離散、永隔。
而到了八月十五,客觀上可以重新團聚了,自然值得好好慶祝。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
當時,中秋賞月風俗在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寫下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這個中秋,無論我們是否和親友團聚,不妨放下手機,對月舉杯。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也表達我們對大自然的一份敬意。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2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原創與胡適的交誼——梅光迪雜寫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