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都這么說,可見中國人很重視“名”。既然有茶器之愛,自當念其名、順其型、入其中、悟其情。
水方
水方,不是“水立方”的簡稱。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奇怪的名稱是怎么來的。接受這個“水方”,完全是精神被強暴的結果。除了茶葉,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人格獨立、邏輯分析、審美判斷,不必人云亦云。
第一,名稱源于器型的方正。
陸羽把水方列為茶器之一,《茶經四之器》:“水方,以椆木,槐楸等合之,其里并外縫漆之,受一斗。”孟子說:“盂方則水方。”可見,水方有形式美學的影子,是源于視覺的命名。
第二,名稱源于器物的功能。
想想“諾亞方舟”你再睜大眼睛看看這個“方”字,必定看到“船”的模樣。沒錯,“方”是一種水上承載的工具,與水有天然的血緣關系。“水方”,是功能的概括。
現在的水方已經不局限于“方方正正”,但它仍然承擔著裝載的職責,泡茶過程中產生的剩余水漬,它都一一大方笑納。
潔方
不就一塊這樣的抹布嗎?沒那么簡單。
潔方,不能像水方那樣,它圓不起。干干凈凈是茶事的基本原則,必須不打折扣地執行。
聽說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人請千利休購買茶具,千利休送來一大包裹的白色的麻布!并于信札中告訴對方:“侘茶者也,干凈茶巾足矣”
日本茶道注重心境的清寂,千利休因此把潔方視為茶道器具的核心符號。
一道茶你用水方抹去的只是臺面上的水漬,日復一日地把持潔方,每天把潔方折疊得四四方方,心中的重負、塵埃也會清除,人活得舒舒坦坦、大大方方。
茶盅
一、對茶杯負責。
公道不公道,體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能力、素養。不能主持公道,管理就不合格,一整個茶臺就沒秩序了。茶盅也稱公道杯,傳遞了你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
那個能嫻熟操控茶盅的小孩子,常常深諳接人待物的禮數,暗藏統領天下的功夫。他能不動聲色地調配自己手上的那點資源,讓圍坐茶臺的客人合洽相處、其樂融融。
如果厚此薄彼,斟茶時就那么輕輕的一絲抖動,也可能暴露了暗藏的心機,在客人的心靈世界引發一場震蕩。
二、對茶壺中的茶葉負責。
一泡茶的時間長短,茶盅在就好辦了。如果沒有茶盅,茶湯沒完沒了地泡著茶葉,茶味之苦澀可想而知。再好的茶也就可能被浪費掉了。你不能上一泡茶泡了兩分鐘,下一泡茶泡八分鐘。要泡出可持續的口感,得依靠茶盅支撐你主持公道。
茶盅提醒:主人,一定要中允公道。
茶則
茶則,度量投茶量。
其實,有幾年茶齡的人心中都有桿稱,能直覺到納米中,投茶量已經不是根本的問題。但他們仍然離不開茶則,茶則已經不是計量茶葉多少而是衡量品味高低。他們的茶則,講的是材質、造型和淵源。
茶則也是手的延伸,有茶則,茶葉不受手上汗漬的影響,保證你喝到茶的原味。茶性至清至潔,在茶則上可見一斑。
茶則說:做人有度,投入的力度、親近的程度,都需要好好地把握。
壺承
壺承的出現有很多理由,其中炫耀技能、追求美感推波助瀾功不可沒。
把茶盤撤走,把美壺凸出,熱水淋壺也有違簡約的理念。“干泡法”要的是“干干凈凈”的贊譽,手法穩重、滴水不漏,壺承撐起的美感,需要深厚的內功。
名為“壺承”,要兩條件。第一,在茶臺上,壺是比較有重量的茶器,可向下產生壓力;第二,壺承本身材質有硬度、厚度,能向上撐起重量。壺承不宜單薄、寬大。既要體現茶壺有質量,又要體現自己的力量,才能呈現出承受的份量。
“承”區別于“墊”、“托”,這個“壺承”的命名,體現了茶人內心世界有多細膩。
杯托
相比茶壺,茶杯是輕的。杯托,托起的是杯子的輕盈、靈動。
這和中國很多茶杯的審美要求相關,例如景德鎮瓷器薄、透。杯子是輕盈的,才能托起它。杯托和杯子的關系,如同舞蹈中小伙子托起嬌小的姑娘,二者要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杯托應該表現出硬朗、穩重、踏實的質感,能烘托出杯子的逸氣。
接過蘭花妙指傳遞過來的一杯暖茶,輕輕托起,不勝憐惜。杯托,不能破壞了這份感覺。
茶盤
茶盤,寬、平、淺,能盤起常用的茶器,盛下泡茶的水滴。茶盤要甘當配角,顏色萬萬不與茶壺茶杯沖突,無論濃淡,茶盤都要烘托好茶壺。
配角都有被省略的時候。不甘此命的茶盤,它向小的方向演變成碟,向大的方向演變成臺。根雕的茶臺能做到臺盤合一,茶盤也就被隱匿了。
不過,茶盤面積大,對審美視覺的影響不可小覷。茶盤選擇對了,也能夠很好地傳遞你對茶飲的理解。茶盤不需要厚度,但它寬度可以成為茶壺和杯子的天地,也可以表現主人的胸襟,擴張品茶的視野。茶盤不需要沉重,但它的硬度可以體現干練的作風、果敢的精神和承擔的氣魄。
《茶經》中,用于茶葉生產、加工的,稱為“具”,用以煮茶品茶的稱為“器”。一個名稱的誕生,是艱難的選擇,是歷史的沉淀。
品味好茶,品味茶器,品味美名,自有其中發現與快樂。
泡茶所需的器具分為兩大類:主泡器具和輔助用具。主泡器具包括壺、公道杯、品茗杯以及濾網等;輔助用具為茶則、茶巾、茶倉等。另外,備水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中必備的有燒水壺、泡茶壺和品杯,其余用具根據習慣和需要可繁可簡。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qi/8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廖寶秀:宋代點茶與斗茶
下一篇: 銀壺也分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