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指數[Diseaseindex]表示病害發生程度的指標。以分級計數的方法來估計病情輕重。一般按罹病程度,人為地分為幾級,如5級或9級,每級依次以O,1,2,3……為代表數值。o級表示無病,以最大數值代表最嚴重的發病級別。如茶云紋葉枯病等產生大型病斑的葉病,可分為5級。o級無病;1級病斑占葉面積(下略)1/4以下;2級病斑占1/4~1/2以下;3級病斑占1/2~3/4以下,4級病斑占3/4及以上。
病情分級本身并非抗病性級別,但病情數據可用于劃分抗病性級別劃分方法隨抗病性類別而異,也因病害種類而不同
定性分級的病害,可按反應型類別劃定抗病性級別,此法適用于定性抗病性,主要是過敏性反應類型的抗病性
病情定量分級的病害,亦即定量抗病性的劃分則較復雜,基本有兩種做法,按病情數據本身劃分或以感病對照品種的病情數據為基準比較劃定
按病情數據本身劃分抗病性級別,可按發病率劃分,也可按嚴重度劃分,隨病害而異如玉米對絲黑穗病的抗病性,按病株率劃分:發病株率5%以下的為高度抗病;發病株率5.1%~20%的為抗病,發病株率20.1%~50%的為感病;發病株率50.1%以上的為高度感病小麥對腥黑穗病的抗病性則按主莖病穗率劃分水稻對穗頸瘟與節瘟的抗病性分級也按發病率劃分
根據嚴重度級別劃分抗病性的病害較多上述水稻白葉枯病嚴重度分級標準中,已給出抗病性級別小麥白粉病嚴重度分級標準圖中也標明了相應的抗病性級別玉米大斑病嚴重度1級的為免疫,2~3級的為高抗,4級的為抗病,5級的為感病,6~7級的為高感
有的病害由發病率和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根據病情指數劃分抗病性級別例如,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田間病圃鑒定時,在適宜的發病強度下,即感病對照品種的病情指數為50%~60%時,根據鑒定所得病情指數來劃分抗病類型,具體標準如
表13-5 棉花品種抗病性劃分標準
病情定量調查指標很多,最常用的是發病率嚴重度和病情指數
發病率(incidence)指病株率病葉率病莖率病果率等,是發病個體數占調查個體總數的百分率,用以表示發病的普遍程度未表現癥狀的個體,可能是由于抗侵入,侵入后菌落早期敗育或避病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接種失敗造成的,與抗病性無關田間接種時,接種失敗是更常見的原因
嚴重度(severity,intensity)表示發病的嚴重程度,分級表示,嚴重度級別可按單個葉片植株或整個田塊的發病程度劃分,也可綜合考慮而劃分,制成分級標準檢索表或分級標準圖,發病調查時據以目測估計制定的嚴重度分級標準要簡明實用,目力能準確識別,且能反映病害造成的損失程度
葉部病害的嚴重度可以按病部(斑)面積占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也可以將發病最嚴重的葉片上病斑所占面積,定為100%而分級劃分嚴重度間距可以是等距的,也可以成等比數列
引用最多影響最大的是Horsfall和Barratt(1945)提出的分級系統,即0,3%,6%,12%,25%,50%,75%,88%,94%,97%和100%H-B系統是依據以下原則分級的:第一,依據Weber-Fechner定律,即目力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比例,這表明只有嚴重度按對數級距劃分,目力方能準確識別;第二,嚴重度50%以下觀察病組織,高于50%后觀察健康組織,眼睛方能辨識英國真菌學會分級,即Moore(1949)的分級,將H-B系統簡化為0.1%,1%,5%,10%,25%,50%,75%和95%等8級對H-B系統的修訂和評價延續至今(Bock等,2010)
圖13-1 用于麥類稈銹病和葉銹病的嚴重度分級標準圖
是Peterson等(1948)提出的麥類稈銹病和葉銹病嚴重度分級標準圖,該圖是按病斑(孢子堆)大小不同分別繪制的該圖將夏孢子堆最大覆蓋率37%定為100%而分級圖13-2 小麥條銹病嚴重度分級標準圖
是商鴻生等(1990)為小麥條銹病制定的嚴重度分級標準圖,該圖是將單片病葉葉面條銹病夏孢子堆最大覆蓋率35%定為嚴重度100%而繪制的,各嚴重度級別間基本相等
病害調查分為普查和專題調查兩類,二者有一定的聯系。在普查過程中,對發現的重要病害應進行專題調查。因此,專題調查是在普查的基礎上進行的。
(1)普查
普查是在一定范圍內對病害種類、分布、為害情況以及影響病害發生的因素進行調查。普查的基本方法是線路踏查或線路調查。踏查路線應通過有代表性的林分。
調查記錄的內容有
A.病害分布
單株、點狀(2~9株)、塊狀(10株以上,0.25公頃以下)和片狀(0.25公頃以上,苗木200米2以上)。
B.嚴重程度
分為輕微、中等和嚴重三級;分別用“+”、“++”和“+++”符號表示,并附分級說明。如枝、葉、果病害,發病率在25%以下的為輕微(+),在26%~50%之間的為中等(++),在51%以上的為嚴重(+++)。
(2)專題調查
專題調查又稱為詳查,是對某一樹種的病害或某一種病原引起的病害進行深入的調查。目的是準確地統計林木的受害程度及其造成的損失。
發病程度是指病害發生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可用發病率或病情指數來表示。
A.發病率
即發病面積(株數、葉、果)占總調查面積(株數、葉、果)的百分率。這種表示方法簡單易行,但只能表示病害發生的普遍性,對某些病害不能反映出發生的嚴重程度。因此,發病率只適合于全株性病害和局部發病而影響全株經濟價值的病害,如苗木猝倒病、林木枯萎病和根腐病等。
B.病情指數
病情指數又稱感染指數或感病指數,是較客觀地反映病害嚴重程度的一個指標。其表示方法如下: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該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一級代表值)×100
計算病情指數,首先要確定分級標準。劃分等級時,既要便于調查,又能區別病害的嚴重程度,通常以分4~5級為宜。
如設標準樣地調查油茶軟腐病的病情
病情指數=〔(25×10+25×1+40×2+10×3+0×4)/(100×4)×100〕=33.8調查統計時,最好采用已公布的通用分級標準,以便相互比較。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亦可以根據不同的調查目的和病害種類擬定標準。
在病害防治過程中,通常需要考察防治效果。計算防治效果可用防治區與對照區的病情指數或發病率進行比較。公式如下:對于全株性病害
防治效果(%)=(對照區發病率增加值-防治區發病率增加值)/對照區發病率增加值×100%對于局部性的枝、葉、果病害
防治效果(%)=(對照區病情指數增加值-防治區病情指數增加值)/對照區病情指數增加值×100%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43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輪斑病菌毒素
下一篇: 美味可口的祁門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