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宗祠傳統

省級文物!一座保存完整的張氏宗祠

網絡 2023-06-14 21:40:03

宗祠即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宗族的象征。家族祠堂,更是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它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圣殿,也是后人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
宗廟制度產生于周代,上古時代,宗廟為天子專有,建造祠堂是皇室的特權。宋代朱熹提出家族祠堂,每個家庭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直到1536年,允許民間建立宗祠,隨著明代嘉靖皇帝“聯宗立廟”詔令的頒布,民間建立宗祠終于獲得合法的地位,從此,宗祠與家譜一起成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位于張家產鎮湯村店子村的張氏宗祠是張氏族人的象征和中心,也是威海市文登區保存較完整的家族宗祠之一,作為禮制性建筑,它是文化遺產的歷史見證,在本地區現存古建筑中獨領風騷,其延綿不息的祭祖活動對傳承民俗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文登張氏宗祠位于山東省文登市張家產鎮湯村店子村西南,是一處清代祠堂建筑,是張氏后人為紀念張樹甲所建,建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


張氏宗祠座北朝南,由門廳、正廳及兩側廂房組成四合院,東西長18.9米,南北長28.6米,總面積約540.54平方米。門廳為四開間單檐硬山平屋,硬山面飾四獸;北正房五開間單檐硬山平屋,硬山面飾五獸,門前有石鼓一對,東西廂房為單檐三開間。建筑東西對稱,北正房為祭祖殿堂,東西廂供貴客居住,西夾道內有廁所。建筑結構穩固,保存完整。



宗祠于光緒二十四年開工建設,歷時一年建成。
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破壞,屋檐上的吻獸破壞嚴重,其它保存較好。

2006年3月由當地企業家張錦衛及村民共同捐資對其進行了全面維修,殘損部分基本按原樣恢復。

張樹(shu)(shu)甲(1814—1879年(nian))字(zi)耦堂,文登(deng)湯村店子人。自幼(you)聰(cong)穎(ying),博覽群書,曾中過(guo)秀才,后(hou)屢次參加鄉(xiang)試不第(di),他仍不氣(qi)餒(nei),更加刻苦讀書,冬(dong)映雪、夏(xia)映螢(ying),不分晝夜(ye),凡(fan)名(ming)家名(ming)稿及歷(li)科闈表,均(jun)潛心研(yan)究(jiu),廣泛涉獵(lie)。對漢魏六朝(chao)(chao)以后(hou)各類經書、古詩詞文章尤為鐘(zhong)愛。咸豐二年(nian)(1852年(nian)),已近不惑(huo)之(zhi)年(nian)的張樹(shu)(shu)甲參加鄉(xiang)試,名(ming)列(lie)全省(sheng)第(di)一(yi)(yi),成為清朝(chao)(chao)登(deng)州府第(di)九名(ming)解元,后(hou)人將其(qi)與呂璇、于霖逢并稱文登(deng)三解元。丙辰年(nian)(1856年(nian)),與畢瀚(han)昭同登(deng)進士榜,張樹(shu)(shu)甲名(ming)列(lie)三甲第(di)一(yi)(yi)百(bai)一(yi)(yi)十(shi)四名(ming),被授戶部主事。畢瀚(han)昭因與張樹(shu)(shu)甲同鄉(xiang)同榜,惺惺相惜,二人讀書之(zhi)余,交(jiao)往甚密。

咸豐十一年(1861)秋,一部捻(nian)軍(jun)(jun)東進(jin),張(zhang)(zhang)正在家鄉省親,與當(dang)地士細共同謀劃組織團(tuan)練(lian)(lian)防(fang)衛,因為文(wen)登境內南北(bei)臨海,西有(you)(you)昆崳諸山作(zuo)為屏障,綿延境上(shang)有(you)(you)險可(ke)拒(ju)。張(zhang)(zhang)率文(wen)登、榮成(cheng)團(tuan)練(lian)(lian)數萬人(ren)合(he)力防(fang)守,器械糧(liang)草(cao)齊備。樹(shu)甲(jia)不時周歷各山隘(ai),又(you)赴(fu)石島和俚島等(deng)商賈云集之地,發動商人(ren)出(chu)錢資助(zhu)團(tuan)練(lian)(lian)。當(dang)時捻(nian)軍(jun)(jun)抵達福峴、章(zhang)皮、橫擔、青山等(deng)關口,均被擊(ji)退。捻(nian)軍(jun)(jun)西退后,樹(shu)甲(jia)等(deng)人(ren)組織團(tuan)練(lian)(lian)在各關口依山勢壘石而建防(fang)護墻,綿延80余公(gong)里,現(xian)仍(reng)存(cun)有(you)(you)遺跡。樹(shu)甲(jia)的母親去(qu)世(shi),服喪期滿后回京供職,負責捐(juan)輸、納糧(liang)、庫房、國(guo)子(zi)監(jian)等(deng)官署中(zhong)收(shou)發公(gong)文(wen),并督辦通州糧(liang)運。在朝(chao)中(zhong)有(you)(you)20多(duo)(duo)年名籍后,得補(bu)福建司主事,加員(yuan)外(wai)(wai)郎銜。同治(zhi)十三年(1874),張(zhang)(zhang)樹(shu)甲(jia)奉命賑濟文(wen)安各縣,公(gong)款以外(wai)(wai)他(ta)(ta)又(you)將自(zi)己所有(you)(you)積蓄傾囊(nang)賑濟,幫助(zhu)很多(duo)(duo)人(ren)擺脫困境。他(ta)(ta)生(sheng)平好博(bo)覽群書(shu),因為學問廣博(bo),相(xiang)國(guo)寶鋆尤(you)其(qi)器重他(ta)(ta),曾贈聯云:居(ju)民忠耿(geng)應知我,下筆恢奇最羨公(gong)。

后因病告歸,不到一年去世于家中。張樹甲積書數萬卷,著有《詩經論文》《頤志堂雜著》等。其子張熙紱,太學生,精通地理學,他繪制的文登縣地圖,清晰明確如同指掌螺紋,纖毫不缺。

張樹甲手跡

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次文物普查作為新發現登錄并于2011年11月被評為山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
2009年12月文登張氏宗祠被公布為威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文登張氏宗祠被公布為第四批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聲明】轉發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轉載自文登博物館,版權歸原作者。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zswh/13234.html.

聲明: 我(wo)們(men)(men)致力(li)于保護作者版(ban)權,注重分(fen)(fen)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zhang)因無(wu)法(fa)核實(shi)真(zhen)實(shi)出處(chu),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de)聯系,或有版(ban)權異(yi)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yuan),我(wo)們(men)(men)會立即(ji)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fen)文(wen)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nin)(nin)的合法(fa)權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們(men)(men)(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shi),我(wo)們(men)(men)會第(di)一時間予(yu)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nin)(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