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教的說法,出家人與俗家人不同:世俗人的生老病死歸閻王爺管,死了以后根據自己的業力一個殿一個殿地過堂受審。道人冠巾出家后歸三官大帝管,不僅有三官大帝的護佑,還有歷代祖師的加持。“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只要你是道門弟子,就會得到法脈的傳承。
反過來說,出家弟子必須好好修行才能得到祖師的加持護佑,如果做的還不如在家人,甚至作奸犯科,不僅會受到陽間法律的制裁,死后三官大帝也不會袒護你,還要被重新打回到閻王爺那過堂,而且罪加一等。所以,出家道人修道要求更加嚴格,改過行善要比俗家人做得更好,還要焚修香火、修煉心性,在這個基礎上誦經、拜懺、打坐、煉丹,才有希望得道成仙。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殺人放火、偷雞摸狗、坑蒙拐騙的事情從來不干,也從不占別人的便宜。要說壞事不過是過年殺了幾只雞、與長輩頂嘴、跟人打架等。但是學習了《太上感應篇》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作惡了,卻還以為做得很好。《太上感應篇》里列舉了168種惡行,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而經常犯的惡,有惡行、有惡言、有惡念。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這168種惡都堅決不能做。“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同時又列舉了25種善,做到這些,“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才能被稱為善人。我總結了一下,《太上感應篇》里列舉的善行涉及三個方面的修持,對于出家人、在家人都適用。道應從修德開始,德是道的體現,失德則失道。以德為先做好人道,自有天道應之。《感應篇》里提到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 敬老懷幼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就是修德。“背理而行、 以惡為能 、忍做殘害、 殺人取財、 傾人取位”等就是失德損德。香港青松觀印制的掛歷封面上有九美德:忠孝廉節仁義信惠禮。忠以盡職責,孝以奉尊親,廉以養儉德,節以保貞操,義以制事宜,信以立交道,仁以待人物,惠以服群眾,禮以盡謙恭。忠孝廉節仁義信惠禮就是修道德,對工作盡心盡責,孝敬尊親,勤儉節約,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交友要守信,待人接物要仁義,禮貌謙恭,做事合情合理,讓群眾信服。做好這九美德就是修行,修道不離世間法,修道體現在生活中。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生老病死以及信士經營事業、處理家庭關系、育幼養老等等,能正確處理這些事情就體現了道行。老君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陽德是下德,陰德是上德。陽德人報,陰德天報,不光自己受益,還福及子孫。“不張人短、不炫己長、扼惡揚善 ”是陰德;“陰賊良善 、暗仵君親、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散棄五谷 、毀謗圣賢、怨天尤人、呵風罵雨”等等就是損陰德。包括修心和煉性兩方面。有人說“修道就是修心。”心是用來思考的,從心里發出的念頭看不見、摸不著,有善有惡,把惡念去掉,只留下善念,就是修心。《感應篇》里列舉的168種惡有8種惡念,“見他榮貴愿他流貶、見他富有愿他破散、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負他財物愿他身死、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等。這樣的惡念別人雖看不見,但對修道傷害是最大的,應該連根拔除。去惡行善的根本義是去惡念、行善念。“不欺暗室,慈心于物,憫人之兇,樂人之善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有這樣的心才稱善人。《太上感應篇》最后說:“夫心起于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于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我們修習《太上感應篇》的目的就是從起心動念處把握住,無惡念自然無惡言惡行,起善念自然有善言善行。
文源:玄藏佛醫
本文地址://n85e38t.cn/zhuzibaijia/1574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冥想的意義、方法和作用
下一篇:
宇宙終極真理 - 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