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石散文《傷仲永》中,記敘了一位曾經“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方仲永,最終因沒有持續學習而“泯然眾人矣”的故事。神童的故事,始終為人們津津樂道。人們往往驚訝于神童的過人天賦,又隱隱對神童的未來感到好奇——什么樣的環境會造就神童?那些早慧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到底是“乘長風破萬里浪”,還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皇族中有許多神童,像曹操之子曹植、曹沖,東晉元帝之子明帝司馬紹,齊武帝之子蕭子隆,梁武帝諸子昭明太子蕭統、簡文帝蕭綱、元帝蕭繹,皇孫蕭大心、蕭大臨、蕭大連,以及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子高澄、高洋,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宇文憲等等,都曾展現出過于常人的聰穎智慧。例如晉明帝司馬紹,他年幼時,有一次被父親抱著,接見一個從長安逃到東晉首都建康的臣子。元帝打聽洛陽的情況,問著問著君臣潸然淚下。司馬紹問為什么哭,元帝對他說了八王之亂、晉室南渡的事。又問司馬紹,你可知道長安與太陽哪個遠哪個近?司馬紹說太陽遠,因為從來沒聽說誰從太陽那邊過來。次日朝會,元帝當著大臣們的面又問司馬紹哪個遠,意在炫耀兒子懂事,司馬紹突然說:“太陽近,長安遠。”元帝驚訝地問怎么和昨天說法不一樣,司馬紹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這套說辭,表面上看充滿了辯證色彩,頗合晉人玄談的風范,其實內中蘊藉的是東晉人對故都淪喪的傷感,展現出司馬紹遠遠超越年齡的智慧與審練。歷來能夠開基建國者,既要有萬分難得的歷史機遇,更要有遠遠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意志力,他們的子孫多多少少遺傳一些優秀特質,這也是歷代皇族神童多出于二代而不是末世的原因。皇族神童們耳濡目染,也大多能繼承父輩明于世事的優點。比如北齊神武帝高歡次子高洋,幼年時受大哥高澄欺負,表面經常被嚇得涕淚交加,實際上是個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數的人。他師從范陽名士、著名的經學大師盧景裕學習五經,經常默而習之,學識超出尋常孩童,盧景裕都探不出他的底。高歡測試諸子的才能,扔出一團雜亂的絲讓他們解開,諸子茫無頭緒,唯獨高歡給出了“亂者須斬”的答案。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文人筆記,對神童的口才、機敏、文學等方面特質關注比較多。《世說新語》諸篇中的神童,基本都是靠語言折服別人。比如孔融,十歲時隨父到洛陽拜訪名士李膺,李膺當時擔任司隸校尉,不是一時俊才或至親者拒不接見。孔融說與李膺有親戚,李膺并不認識孔融,問有何親戚?孔融答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指老子),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巧妙引用孔子和老子的關系,既捧自己更奉承李膺,可謂一時妙答。太中大夫陳韙難為孔融,故意諷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毫不客氣地反嗆:“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曹魏名臣陳群的父親陳紀、叔父陳諶,都是早慧之人。某日父親陳寔與來客談話,讓紀、諶二子蒸飯,二子聽父親與客談話非常入神,忘了放箅子,米全都掉下來,煮成一鍋糜子(米糊糊)。陳寔問是否有所得?二子爭相解說,把陳寔賓客所談的大意都復述出來,陳寔高興地說:“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二子穎悟如此,可比一鍋飯意義大多了。通觀文人和史籍記錄下神童表現,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文人筆下的神童們更擅長舌辯,但大多如陳韙諷刺孔融所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些神通雖然名頭很大,但都沒有十分過人的經邦濟世的本事,在紛紛亂世中既不能扶危定傾,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屢屢出現的神童,大概是當時士族為了強化家族地位而采取的政治宣傳的產物,所以神童們的行事作風,往往也天然帶有士族喜歡玄談辯論的色彩。南北朝以降,神童仍然相繼出現,但其面貌、風格逐漸發生急劇變化,與魏晉時大異其趣。見諸宋齊梁陳和北朝諸史的神童們,雖然也偶有令人稱奇的言談,但顯然史官記錄時并不以此為重,相反對神童們的實務能力更加推崇。《宋書》卷76《宗愨傳》載,宗愨年少時就志向不凡,聰明外露,異于常人。其兄宗泌娶妻,剛剛迎到家中就引來一群強盜搶劫,時年十四歲的宗愨挺身而出,打得十幾名強盜四散而逃。叔父宗炳是當時名士,曾問宗愨的志向,宗愨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宗炳十分驚訝。這種語言風格,顯然比魏晉時抖機靈的名士言論硬核得多。宗愨后來當了將軍,率軍南征林邑大破蠻人,為劉宋王朝拓展版圖做出巨大貢獻。北朝也有一些神童,如北魏名臣李沖,自幼沉雅有大量,人品“清簡皎然”,長兄李承稱贊他“此兒器良非恒,方為門戶所寄。”李承久歷官場,有一定識人之能,此言有一定道理。后來李沖果然成為魏孝文帝心腹重臣,為北魏改行“三長制”做出重要貢獻。東魏時趙郡李繪,六歲時無師自通,略看幾遍《急就章》就能背誦,長大后熟習儒經,成為一時名流。這位天資甚高的神童通儒而不泥古,致力于做實務,很受高歡器重,稱贊他“知山東守唯卿一人用意。”西魏北周的盧辯也是少年成名,《周書》說他“少好學,博通經籍。”他是北齊名士盧景裕的弟弟,長大后深通儒經,與兄長齊名于當世。盧辯做官后沒有繼續死讀書,而是投身于西魏北周的漢化改革,與隴右名儒蘇綽一道,在西魏創造性地推行了復周禮、置六官(西周禮法中的天子六官)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體來看,南北朝的神童雖然名氣、風范和故事的趣味性不如魏晉時,但神童轉化為人才的概率卻遠高于前者,做出的事業也遠大于前者。可見人之奮斗,起點高、天姿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持續努力、長線發力、腳踏實地,否則,神童的另一面便是方仲永。◎本文原載于《北京晚報》(作者陳峰韜),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zhuzibaijia/1385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zhong)分(fen)享,被(bei)刊(kan)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作者取(qu)得聯系,或有版權(quan)異議的(de),請(qing)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li)即處(chu)理,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資(zi)源(yuan)來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de),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cuo)誤或侵犯(fan)了您(nin)的(de)合法權(quan)益,請(qing)立(li)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xiang):),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yi)刪(shan)除(chu),并同時向您(nin)表示(shi)歉(qian)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易經文(wen)化:知曉這五點困難不(bu)再難
下(xia)一(yi)篇(pian):
從易(yi)經詳談風水與(yu)中醫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