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是利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一門醫學分支。在診斷方面分為體內和體外兩種方式。體外診斷主要是放射免疫分析技術,使用這種技術時,放射性核素是不進入病人體內的;體內診斷包括放射性核素顯像(如SPECT和PET等)和非顯像功能測定(如腎圖、甲狀腺攝碘試驗和呼氣試驗等)。核素治療是利用濃聚在病變部位的放射性藥物所發射出的射線,來消滅那些病變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核醫學是核技術的和平利用,與核武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周圍就充滿著各種射線,電視、電腦、移動電話,甚至一些裝修材料及生活用品都有輻射;自然界里,大到宇宙,小到我們人體也都有射線存在;醫院里除了核醫學科以外,放射科以及放療科等均是使用各種射線來為病人診斷與治療疾病的。核醫學中使用的每一種核素在臨床應用之前,科學家們都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以確保其安全性。在實際操作中,核醫學醫生又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方法來減少對病人的輻射劑量,事實上,核醫學檢查中病人所受到的輻射量與X線拍片相當或更少。大多數放射性顯像劑通常在數小時,最多1~2天內從病人身體內排出,不會發生副反應。另外,在醫學上有一種“利益-風險”評價體系,針對核醫學來講就是:病人受到的小劑量輻射,相對于核醫學檢查對疾病的早期、準確診斷所獲得的益處來講,是微不足道的。
從多方面來講,核醫學診治是安全的。據了解,在國外人們更愿意應用核醫學檢查來做診斷、復查以及動態療效觀察。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4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到中年重鎂食
下一篇: 補充鈣劑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