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又名金罌、丹若(ruo)等,為安石榴科、石榴屬落葉(xie)灌木或小喬木。它不僅具有(you)很高的觀賞(shang)和食用價值,而且自古就(jiu)是一味(wei)良(liang)藥(yao)(yao)。其(qi)(qi)藥(yao)(yao)用部位主要有(you)根(gen)(gen)皮、莖(jing)皮、果皮及花等。其(qi)(qi)皮性溫(wen),味(wei)酸(suan)澀,歸大腸、腎經,有(you)澀腸、止血、驅蟲(chong)之功,主治久(jiu)瀉、久(jiu)痢、便(bian)血、脫肛、滑精、崩(beng)漏、帶下、蟲(chong)積腹痛、疥癩等;花性平,味(wei)酸(suan)澀,主治鼻衄、吐血、中耳炎(yan)、痢疾等;根(gen)(gen)性溫(wen),味(wei)苦澀,有(you)殺蟲(chong)、澀腸、止帶、收(shou)斂等功能。現將其(qi)(qi)藥(yao)(yao)用驗(yan)方介(jie)紹于下:
肺癰:(1)白(bai)石(shi)榴花7朵,夏枯草9克(ke),水(shui)煎(jian)服,每日(ri)一劑,連(lian)用7日(ri);(2)石(shi)榴花6克(ke),牛(niu)膝6克(ke),忍冬藤(teng)15克(ke),百部9克(ke),白(bai)及30克(ke),冰(bing)糖30克(ke),水(shui)煎(jian)服,每日(ri)一劑,連(lian)用5日(ri)。
口腔炎、口瘡(chuang):石(shi)榴皮(pi)煅炭研末(mo),搽患處,每日兩次,或加青(qing)黛少(shao)許同用。
中耳(er)(er)炎:(1)石榴花(hua)適量(liang),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許,研(yan)細,吹入(ru)患耳(er)(er);(2)石榴皮9克(炒焦),冰片0.3克,共研(yan)細末。用時先(xian)用雙氧(yang)水洗凈耳(er)(er)內膿(nong)液及分泌物,吹入(ru)藥粉(fen),每日或(huo)隔日一次(ci)。
鼻(bi)衄:(1)石(shi)榴(liu)花適量,研末(mo),每(mei)次用0.3克(ke),吹入(ru)鼻(bi)孔;(2)石(shi)榴(liu)根皮(pi)或(huo)花6克(ke),水煎服。
急性(xing)結(jie)膜炎、風火赤眼:鮮石榴嫩葉30克,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zha),過濾澄清,作(zuo)為洗(xi)眼劑,用滴管(guan)或洗(xi)眼杯洗(xi)眼。
慢性(xing)痢疾:(1)石榴皮12克(ke)(ke),水(shui)煎(jian),兌紅糖(tang)適(shi)量,日服(fu)(fu)3~4次;(2)石榴皮15克(ke)(ke)、白頭(tou)翁15克(ke)(ke)、馬齒(chi)莧15克(ke)(ke)、車(che)前草(cao)15克(ke)(ke),水(shui)煎(jian)服(fu)(fu),日服(fu)(fu)3次,連用(yong)3日;(3)白石榴花18克(ke)(ke),水(shui)煎(jian),分3次飯(fan)前服(fu)(fu),連用(yong)3日。
絳蟲(chong)、蛔(hui)蟲(chong):(1)石(shi)榴皮、檳榔各等分,研(yan)(yan)為細(xi)末,每(mei)次(ci)服6克,每(mei)日(ri)服兩次(ci);(2)石(shi)榴皮6~12克,水煎(jian)(jian)服或(huo)研(yan)(yan)末為丸服;(3)石(shi)榴樹(shu)根皮12~15克,水煎(jian)(jian)后去渣(zha),加白(bai)糖適(shi)量,空腹頓服,每(mei)日(ri)一次(ci),連(lian)服3日(ri)。
大(da)便下血:(1)石(shi)榴(liu)皮炒研末,每次(ci)9克(ke),白開水送服(fu)(fu);(2)鮮白石(shi)榴(liu)花24朵,冰糖15克(ke),水燉(dun)服(fu)(fu);(3)石(shi)榴(liu)皮醋(cu)炙研為末,每次(ci)服(fu)(fu)6克(ke),用茄根煎湯送服(fu)(fu)。
赤白帶下(xia):(1)石(shi)(shi)榴(liu)(liu)(liu)皮燒存性,研為(wei)細末,空腹服(fu)(fu),每(mei)次服(fu)(fu)3~6克,糖水(shui)送服(fu)(fu),連用(yong)3日(ri);(2)鮮石(shi)(shi)榴(liu)(liu)(liu)根30克,白果15克,貫眾(zhong)15克,水(shui)煎(jian)(jian)服(fu)(fu),每(mei)日(ri)一(yi)劑,連用(yong)3日(ri);(3)石(shi)(shi)榴(liu)(liu)(liu)皮90克,水(shui)煎(jian)(jian),加蜂蜜適量調(diao)服(fu)(fu);(4)石(shi)(shi)榴(liu)(liu)(liu)花30克,煎(jian)(jian)湯一(yi)碗,去渣,趁溫沖洗陰道。(劉國信)
您好,在確診為咳嗽的情況下,您還應辨別一下是哪一種類型的咳嗽,咳久是易致慢性支氣管炎的。
以下請您對照下,具體您可去看看中醫治療調理:
外感咳嗽
外邪侵犯于肺引起咳嗽,主要是風、寒、熱、燥四種外邪,且往往是兩種以上的外邪共同引起 ,臨床上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熱咳嗽為多見。外感咳嗽的治療當以祛邪為主,宣暢肺氣 ,但由于肺為臟腑之華蓋,位高居于膈上,藥力易達病所,故藥宜清揚,所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即是。再就本病的特征,宜重視化痰順氣,使痰清氣順,肺氣宣暢,則咳嗽易于治愈。外感咳嗽,大忌斂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補澀,反使肺氣不暢,外邪內郁,痰濁不易排除,咳嗽愈加劇烈。此外宣肺不可太過,以免損傷正氣。
(1)風寒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惡寒、無汗、頭痛、骨節酸痛等。舌苔白,脈浮。
②病機分析:風寒之邪外束肌表,內郁肺氣,以致肺衛失宣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寒客肺,肺氣閉郁不宣,故咳嗽、咯痰、鼻塞流涕;風寒束表,皮毛閉塞,衛外之陽氣被遏,故惡寒、無汗、頭痛、骨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為風寒之邪束表客肺之象。
③治法:疏散風寒,宣通肺氣。
④方藥:杏蘇散或金沸草散加減。咳嗽較甚者,加金沸草、紫菀;咳而氣急者,去紫蘇加麻黃、蘇子宣降肺氣;表邪較甚者,可斟酌加防風、羌活;若見氣虛者加黨參。
對其兼夾證,需注意隨證施治。
1)外寒內熱:癥見咳嗽聲重音嗄,痰濃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惡寒鼻塞,或有身熱,口渴咽痛,甚則氣逆而喘,舌苔白膩而黃,舌質紅,脈滑數。此證為風寒外束,肺熱內郁所致,俗稱“寒包火咳”。治宜散寒清熱,用麻杏石甘湯。此證與燥邪傷肺不同,不宜早投清潤之劑。
2)風寒兼濕:證見咳嗽痰多,兼有胸脘作悶,舌苔白膩,脈濡。此為濕邪內郁,復感風寒之邪,肺氣失于宣暢所致。治宜疏散風寒,兼予燥濕去痰,用杏蘇散加厚樸、蒼術之類。
3)風寒夾飲:主要癥狀與風寒證相同,但見咳逆上氣,胸悶氣急,舌質淡紅,苔薄白滑利,脈浮緊或弦滑,此屬風寒外束,飲邪內犯,肺失宣降而發咳嗽,治以疏散風寒以除表邪,溫化寒飲以逐內患,用小青龍湯加減。
(2)風熱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稠或黃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黃涕,發熱,汗出,惡風,頭痛,舌苔薄黃 ,脈浮數。
②病機分析: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營衛失和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熱犯肺,熱灼肺津,故見咳嗽、痰黃稠、咯痰不爽、口干;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鼻咽部先受其邪,故鼻流黃涕、咽痛; 風熱客表,營衛失和,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舌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初犯肺衛之象。
③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④方藥:桑菊飲加減。如見咳甚者,加魚腥草、枇杷葉、浙貝母、矮地茶;若熱邪較甚,身熱口渴明顯者,加黃芩、知母、瓜蔞加強清泄肺熱之力;咽痛明顯加射干;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藕節。
兼夾證:
1)風熱兼濕:證見咳嗽痰多,胸悶汗出,舌苔白膩中黃,脈濡數,此為風熱夾濕蘊蒸,邪在上焦, 肺氣失肅所致,宜于桑菊飲中加入杏仁、苡仁之類,以宣氣化濕。
2)風熱夾暑:證見咳嗽胸悶,心煩口渴,溺赤,舌質紅苔薄,脈濡數。由于外感風熱,夾時令之暑濕,侵犯上焦,肺氣不宣,其邪不能從汗外泄所致。宜用香薷、前胡、鮮藿香、佩蘭、六一散之類,以疏風解暑。
(3)溫燥咳嗽
①癥狀: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則胸痛,初起或有惡寒,發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而干,舌尖紅,脈細數或無變化。
②病機分析:燥熱犯肺,耗傷津液,故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咯出不易;熱傷陽絡,則痰中帶血 ;燥勝則干故見咽干,唇鼻干燥;初起或見表證,乃屬燥熱外客,營衛不和。舌尖紅,苔薄黃而干 ,脈細軟,均屬燥熱之征。
③治法:清肺潤燥,疏風清熱。
④方藥:桑杏湯加減。燥熱現象明顯者,加麥冬、知母、石膏;頭痛、發熱甚者,加薄荷、連翹、蟬衣;咽痛明顯者加玄參、馬勃;鼻衄,加白茅根、生地;或用清金潤燥天門冬丸。
(4)涼燥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少或無痰、喉癢、咽干唇燥、頭痛、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而干, 脈浮緊。
②病機分析:涼燥之氣,襲表犯肺,使肺氣失宣、表衛失和,為本證的主要病機。與溫燥比較, 干咳無痰或咳嗽痰少,咯痰不利,咽干唇燥等癥,同是“燥勝則干”的表現,不同之處在于,涼燥兼見風寒襲表的癥狀,如頭痛、惡寒、發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
③治法:疏散風寒,潤肺止咳。
④方藥:止嗽散加減。
(5)火熱咳嗽
①癥狀: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煩渴面赤,胸脅疼痛,便秘。脈洪數或弦數,舌紅。
②病機分析:火邪傷肺,故見干咳痰血;熱聚胸膈,故煩渴胸痛;火灼津傷,燥熱內結,故見便秘。脈數舌紅,屬火邪為患之象。
③治法:清肺瀉火。
④方藥:涼膈散加減。咳甚者,可加枇杷葉、馬兜鈴清肺止咳;煩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熱生津除煩;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藕節涼血止血。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病程一般較長,有先病在肺而影響他臟者,亦有他臟先傷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的關系最為密切。正虛邪實者,當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虛為主者,則當根據虛之所在而著重補正。
(1)痰濕咳嗽
①癥狀: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悶,食納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②病機分析:脾虛健運失常,以致痰濕內生,上漬于肺,阻礙氣機,故咳嗽痰白而粘; 痰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脘作悶;納減,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虛弱,也因濕困脾胃;舌苔白膩,脈象濡滑,為痰濕內聚,氣失宣展之征。
③治法:健脾燥濕,理氣化痰。
④方藥:二陳湯加減。如痰濕較重,痰多,脘悶明顯,加蒼術、厚樸、苡仁、杏仁之類,以增強燥濕化痰之力;證屬寒痰者,加干姜、細辛以溫化;屬風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風化痰;痰滯食阻,而見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膩脈滑者,可合三子養親湯順氣降逆、化痰消食。
(2)痰熱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色黃稠而難排出,甚或痰中帶血,胸悶,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脈滑數。
②病機分析:痰熱蘊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黃難出;痰熱化火,灼肺傷絡故見痰血咽痛;痰熱壅盛,氣機不利,故胸悶;口干而苦為熱甚傷津。苔黃,脈滑數均為痰熱之象。
③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④方藥:清金化痰湯。肺熱壅盛,咳而喘滿、壯熱、口渴者,去桔梗、陳皮,加金銀花、魚腥草、石膏、葶藶子等清熱泄肺。
(3)肝火犯肺
①癥狀:咳嗽氣逆,咳則連聲,甚則咳吐鮮血,或痰帶血絲,胸脅串痛,性急易怒,煩熱口苦,咽喉干燥,面紅目赤。舌苔薄黃少津,脈象弦數。
②病機分析:情志不遂,肝氣郁結化火,逆乘于肺,肺失清肅之權,故氣逆咳嗽不已;木火刑金, 肺絡損傷則咳吐鮮血或痰帶血絲;脅為肝之分野,肝火肆逆,故脅痛;性急易怒,灼熱口苦,咽喉干燥,面紅目赤,均為肝火熾盛之象。脈弦數,苔薄黃少津,為肝郁肺熱津虧之征。
③治法:清肝瀉肺。
④方藥:黛蛤散合瀉白散加味。火熱較盛,咳嗽頻作者,可加山梔、丹皮、貝母、枇杷葉等, 以增強清熱止咳之功效。肝火犯肺之咳嗽,亦可選用《醫醇?義》的丹青飲治療。
(4)陰虛咳嗽
①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病機分析:陰虛內燥,肺失滋潤,以致肅降無權,肺氣上逆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陰虛肺燥,故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干舌燥;咳傷肺絡,則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征象。
③治法:養陰潤肺,寧嗽止咳。
④方藥:二冬二母湯,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參、百合、生地養陰潤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潤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熱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節止血。
陰虛咳嗽而見心煩口干,心驚不寐,口舌生瘡等癥者,為心陰偏虛,可改用玄妙散。陰虛咳嗽而見咳聲連連,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夢遺滑精者,為腎陰偏虛,可改用八仙長壽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陰瀉火;麥冬、五味子滋腎潤肺,斂肺止咳。
(5)氣虛咳嗽
①癥狀:咳嗽聲低無力,氣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風,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質淡,脈弱。
②病機分析:久咳傷肺,或平素體弱,肺氣不足,或脾虛運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榮于肺,則肺氣日虛。肺氣虧損,肅降失司則咳嗽,聲低,氣短。肺氣虛衛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風、自汗 ,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脈弱,均為氣虛之象。
③治法:補益肺氣,化痰寧嗽。
④方藥:補肺湯加減。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術、茯苓、款冬花,以增強益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白術并可協同人參、黃芪增強益氣固表的作用。
若氣虛咳嗽而見痰多,色白易排出,脘腹痞脹,食少便溏,面色萎黃或微浮、舌質淡、苔白膩者 ,為脾氣偏虛。治宜健脾化濕、補肺祛痰,常用六君子湯加味。若中焦陽虛,氣不化水,濕聚成飲,而見咳嗽反復發作,痰涎清稀,則治宜溫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加味。
(6)陽虛咳嗽
①癥狀:咳嗽反復發作,痰涎清稀,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潤,脈沉滑。
②病機分析:脾腎陽虛,水氣上泛,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陽虛不運,水飲內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陽氣虛衰,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誘發,故咳嗽反復發作;水氣上泛故頭眩、心悸;水氣游溢肢體,故肢體沉重;腎陽虧虛,不能化氣行水,則小便不利;陽虛生外寒故見畏寒。苔白潤,脈沉滑,為陽氣不足寒水內停之象。
③治法:溫陽散寒,化氣行水。
④方藥:真武湯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細辛、五味子散寒化飲,斂肺止咳;氣機不利,胸脅滿悶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氣;短氣甚者,加黨參益氣補虛;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溫中散寒。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咳嗽的較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紫蘇、杏仁、生姜、紅糖各lO克。將紫蘇與杏仁搗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調人紅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飲用。
本方散風寒,止咳嗽,對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蘿卜100克。上藥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調味,每日1劑,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適用于外感風寒咳嗽。
[方三]
橘紅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將橘紅,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時,兌人蜂蜜,至沸停火,裝瓶備用。每日服3次,每次3湯匙。
本方散寒溫肺,化痰止咳,適用于風寒咳嗽
[方四]
生姜10克,飴糖適量。將生姜洗凈,切絲,放人瓷杯內,用滾開水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再加人飴糖適量,代茶頻頻飲服,不拘時間和次數,無須出汗。
本方適用于風寒咳嗽。
[方五]
蔥白5—10節,淡豆豉10克,蘇梗或陳皮3克,紅糖適量。將蔥洗凈,取蔥白,與淡豆豉、陳皮等人砂鍋共煎取汁,再調入紅糖。日分數次,酌量飲用。
本方適用于風寒咳嗽。
[方六]
鮮橄欖4枚,冰糖15克。將橄欖洗凈,劈開加入冰糖和適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溫服。
本方清熱止咳,適用于風熱咳嗽。
[方七]
金銀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銀花,取汁約2小碗,藥成前,下薄荷約煎3分鐘,貯瓶內,分次與蜜糖沖勻飲用。
本方適用于風熱所致咳嗽。
[方八]
潔凈絲瓜花10克,蜂蜜適量。將絲瓜花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泡,蓋上蓋溫浸10分鐘,再調人蜂蜜,趁熱頓服,每日3次。
本方適用于風熱咳嗽。
[方九]
蛤蚧數只,蜂蜜30克,鮮蘿卜適量。將蛤蚧焙干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蘿卜煎水沖服。
本方養陰清肺,適用于火燥傷陰的干咳。
[方十]
百合(鮮良者)、枇杷(去核)、鮮藕(洗凈,切片)各30克。
將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調入適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頻頻飲。
本方適用于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
黃梨適量,飴糖若干。將黃梨去核,搗汁,與飴糖合并煎膏,每服2湯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潤肺止咳,適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二]
川貝母6--12克(如用川貝母,則用3---6克),蜜糖約15--30克。將川貝母打碎,與蜜糖同置燉盅內,隔水燉服,1次服完。
本方適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三]
橘皮15--20克(鮮者30克),粳米50---100克。
先把橘皮煎取藥汁,去渣,然后加人粳米煮粥,或將橘皮曬干,研為細末,每次用3—5克調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為粥。
本方順氣,化痰,適用于痰濕犯肺之咳嗽。
[方十四]
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調料適量。將小排骨洗凈,加黃酒、姜片、水適量,文火燜1.5小時。白果去殼及紅衣,加入湯內,加鹽調味再煮15分鐘,加味精調勻,并撒上青蔥末。
本方止咳平喘,適用于痰多咳嗽氣喘。
[方十五]
廣柑、白糖各500克。將廣柑去皮核,放小鍋中,加白糖250克,腌漬1日,至廣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適量,文火蒸至汁稠,停火;再將每瓣廣柑肉壓成餅,加白糖250克,拌勻倒盤內,通風陰干,瓶裝,每服5—8瓣,日3次。
本方理氣燥濕化痰,適用于痰多咳嗽之犯肺證。
[方十六]
黃芩、鮮生地各30克,粳米50克。
將二藥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撈去藥渣,再加淘清的大米適量,煮爛成粥,1日內分頓連續食用。
本方清火補陰,適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七]
山梔子9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豬肺200克。先將豬肺切成片狀,用擠洗去豬肺氣管中的泡沫,與山梔、杏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堡內加水堡煮,飲湯食肺。
本方清肝火,補肺陰,可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八]
法半夏、旋復花、海蛤殼、淡竹茹、陳皮、代赭石、川黃連、桑葉、茯苓、海石粉、炙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
本方取自清代老中醫張千里醫案,功能瀉肝平肺,降氣化痰,適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九]
柴胡、半夏、人參、生姜、鱉甲、橘梗、枳實、檳榔、吳萸各15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本方出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功能疏肝解郁,下氣止咳,適用于肝郁所致之咳喘。
[方二十]
玄參、麥冬各60克,烏梅24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上藥揀去雜質,干研后共研,
混勻,分裝,每代18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服1代,日2次。
本方清肺化痰,適用于燥咳痰少。
[方二十一]
梨、生姜、白蜜各適量。梨、姜分別取汁后混合,加白蜜調服。本方潤肺清熱,適用于肺燥咳嗽。
[方二十二]
豬肺1具,豬肚1個,肥公鴨1只,北沙參、白術、冬蟲草各30克,肉桂3克,生姜60克。將豬肺、豬肚沖洗干凈,公鴨去毛及內臟,洗凈,諸藥調勻,分別塞入豬肚、豬肺管和鴨腹內,三物同時下鍋,加水,燒沸,文火燉4個小時,至爛熟將三味分別盛人碗內,慢慢食用。
本方適用于脾肺俱虛之咳嗽。
[方二十三]
紅蘿卜 200克,紅棗12克,加水3碗,煮取1碗,1日,1劑,隨意飲用。
本方理脾肺之氣而止咳。
[方二十四]
落花生45克(不去紅衣),懷山藥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花生、山藥搗碎,后與粳米相和煮粥,候熟,人冰糖調勻,佐餐食。
本方適用于脾肺皆虛之久咳。
[方二十五]
甜杏仁100粒,核桃肉、豬板油、飴糖、蜂蜜、生姜汁各120克,鮮梨汁250克。
前二味共研細末,豬板油切塊,下鍋炸油,去渣留油,下杏仁、核桃肉末炸炒,至油被吸盡,放人梨汁、姜汁,炒勻,人飴糖、蜂蜜,炒至水汽末全盡,起糖泡,香氣四溢。每服1湯匙,日1次,白開水調下溫服。
本方益腎補肺,適用于肺腎雙虛之咳。
[方二十六]
杏仁、胡桃肉各15克,粳米50克。先搗杏仁,水磨濾汁,取汁和胡桃肉、粳米同煮粥。
本方補腎舒肺,適用于肺腎不足的咳喘氣喘。
[方二十七]
桂枝、附子、熟地黃、山茉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人參、胡桃肉、生姜。水煎眼,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益肺補腎,納氣止咳,適用于肺腎氣虛所致咳嗽。
[方二十八]
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各70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脾胃論》補中益氣湯,功能健脾補肺,理氣化痰,適用于脾肺俱虛所致之咳嗽。
[方二十九]
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各4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溫病條辨》中的沙參麥冬湯,功能養陰清肺,化痰止咳,適用于肺陰虧耗所致的咳嗽。
[方三十]
黃芩、山梔、橘梗、麥冬、桑白皮、貝母、知母、瓜蔞仁、橘紅、茯苓、甘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本方清肝瀉火,潤肺化痰,適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三十一]
清炙麻黃6--9克,生石膏20---30克,杏仁、甘草、黃芩、浙貝各6--9克,魚腥草20---30克,細辛、玉桂(后人)、紫菀、款冬花、炙把葉各6--9克。先用凈水浸濕,水高于藥面1寸,1小時后煎藥。石膏先煎半小時,后人群藥,玉桂最后放人5分鐘后即停煎,取藥汁1碗,溫服。隔6小時再煎,亦取藥汁1碗溫服。藥量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酌情加減。每日1劑。
本方為上海著名中醫顧銘浩驗方,功能宜肺化痰止咳。
用于外感初起,邪人肺經,痰阻氣道,清肅失靈,咳嗽劇發,痰稠色黃,早晚發作更甚,看似痰熱阻肺,實則寒氣內伏之證。
[方三十二]
干絲瓜花10克,蜂蜜適量。絲瓜花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溫浸10分鐘,再調入蜂蜜。趁熱頓服,每日3次。
適合用治肺熱咽痛、咳吐黃痰、喘息、胸痛等癥。
絲瓜花甘苦寒,清肺熱為長,兼清熱解毒。臨床適用于急慢性咽炎、鼻竇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癥。
[方三十三]
四角蛤500克,火腿肉片、清水筍片各50克,鹽、酒、麻油、肉湯。四角蛤洗凈后,置面盆內,以開水沖過,剝殼取肉,去雜洗凈。將蛤肉、火腿、筍片同時人油鍋中煸炒幾下,烹入料酒,注人肉湯,加鹽,煮至蛤肉熟爛淋上麻油即成。
此湯以咸寒滋陰、利尿、化痰、軟堅散結的蛤肉配竹筍調制而成。竹筍,《本草綱目》稱之有“消渴、利水、益氣、化熱、消痰,爽胃”的功效。故此湯常可作為瘰疬(淋巴結核)、癭瘤、消渴、痰咳以及肺結核等病的食療菜譜。
以上供您參考,還請在正規醫院診療下用藥。
祝您早日康復。
石榴,又名金罌、丹若等,為安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和食用價值,而且自古就是一味良藥。石榴有多種治病功效,可治口腔潰瘍等疾病。下面我們具體看看石榴的治口腔潰瘍的功效以及藥用驗方。
石榴的藥用部位主要有根皮、莖皮、果皮及花等。其皮性溫,味酸澀,歸大腸、腎經,有澀腸、止血、驅蟲之功,主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癩等;花性平,味酸澀,主治鼻衄、吐血、中耳炎、痢疾等;根性溫,味苦澀,有殺蟲、澀腸、止帶、收斂等功能。
現將石榴藥用驗方介紹于下:
口腔炎、口腔潰瘍:石榴皮煅炭研末,搽患處,每日兩次,或加青黛少許同用。
石榴用藥得當的話也可以治療口腔潰瘍
www.kuilike.com
,真是太神奇了,大家現在知道這個方法了吧,潰立克專家建議口腔潰瘍患者可以試試,如果想要藥物治療的話,可以用潰立克噴劑治療!
如果你想(xiang)了解更多關于治口腔潰瘍的內(nei)容(rong)可(ke)以(yi)登錄(lu)潰立(li)克(ke)的網站查(cha)詢(xun)!
石榴不僅汁多清甜,而且還是美容與治病兩不誤最佳保健型水果。?接下來我為你分享一下石榴的藥用作用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石榴的藥用作用
1.咽喉疼痛
鮮石榴1-2枚,取其子肉搗碎,以開水浸泡,晾冷后過濾,每日含漱數次。
2.久瀉久痢、腸風下血
石榴果皮12-18克,水煎后加紅糖適量,每日兩次分服。
3.治虛勞尿精
取石榴皮、桑白皮各五合,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4.治痔瘡腫痛出水
取石榴皮一兩,黃柏五錢,加水煎湯洗過,以冰片一二厘,納入痔瘡破爛出,效果明顯。
5.治小兒腹瀉、痢疾
石榴皮、干荷葉、云岑、山楂曲、白芍、黃岑、炒炒二芽各6克,葛根4克,將上面的藥材加水煎服,少量頻服。
6.治大便前有血
用酸石榴烤乾,研細為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茄子枝煎為湯服用。
7.牛皮癬
鮮石榴皮,蘸明礬末擦患處,每日3次。
石榴的功效
1.強身健體
石榴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壓,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欲、益壽延年之功效。
2.抑制大腸桿菌
石榴皮有明顯的抑菌和收斂功能,能使腸黏膜收斂,使腸黏臘的分泌物減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癥,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3.驅蟲
石榴的果皮中含有堿性物質,有驅蟲功效。
4.止血、明目
石榴花性味酸澀而平,若曬干研末,則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亦能止赤白帶下。石榴花泡水洗眼,尚有明目效能。
石榴的營養價值
1.石榴的營養特別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果實中含有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有機酸、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據分析,石榴果實中含碳水化合物17%,水份79%,糖13~17%,脂肪、蛋白質的含量較少,果實以品鮮為主。
2.石榴以維生素C而言,比柑桔、香蕉、木瓜、番茄、西瓜、鳳梨都高,鐵、鈣、磷含量也豐富,種子中鐵的含量更勝于其它水果,所以最好能一起食下去。
3.石榴果皮(pi)中含有蘋果酸、鞣質、生(sheng)物堿等成分。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3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yu)(yu)保護作者版(ban)權,注(zhu)(zhu)重(zhong)分享(xiang),被刊用文章(zhang)因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neng)及(ji)時(shi)與(yu)作者取(qu)得(de)聯系(xi)(xi),或有版(ban)權異議的,請聯系(xi)(xi)管理員(yuan),我們會立(li)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yu)(yu)網絡,轉載是(shi)出(chu)于(yu)(yu)傳遞(di)更(geng)多信息(xi)之(zhi)目的,若(ruo)有來源(yuan)標注(zhu)(zhu)錯誤或侵(qin)犯(fan)了(le)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li)即通知我們(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di)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皮膚(fu)破潰別涂花露水
下(xia)一篇: 藥食兩用話酸角(j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