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韋錦田)鄉鎮衛生院上劃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之后,如何利用鄉鎮衛生院近年建立起來的硬件條件,充分發揮農村衛生資源的效用,以滿足農民健康需求?廣西的思路是:既然統一管理,就得統一作為。
截至目前,廣西全區103個縣(市、區)所轄1330個鄉鎮衛生院已將人員、業務、經費上劃,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為充分發揮農村衛生資源的效用,滿足農村健康需求,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提出了“抓住兩頭,帶動全面”的鄉鎮衛生院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抓住兩頭”指的是,一抓“樣板”,樹典型。衛生廳制定了功能定位準確、基本設施齊全、管理高效精干、人員結構合理、滿足農村居民多層次和多樣化衛生服務需要的“示范衛生院”標準,要求2003~2004兩年間,每個縣要建立起一個示范衛生院。經衛生廳驗收合格后授予“示范衛生院”牌子,并給予適當獎勵,作為衛生院建設的“樣板”,帶動其他衛生院向前發展。二抓“落后”,對口幫扶。從全區技術水平差、條件相對落后、管理薄弱的鄉鎮衛生院中,篩選出383個鄉鎮衛生院,組織縣級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對口支援,幫助受援衛生院提高業務技術、管理水平,改善院容、院貌等。
與此同時,衛生廳還制定了農村衛生人才培訓規劃、城市衛生支援農村工作制度,重點培訓鄉鎮衛生院產科和防保技術骨干等,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區1300多名鄉鎮衛生院院長得到了衛生廳為期一周的輪訓。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占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余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鞏固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關系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于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探索西部大開發的新路子。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社會進步協調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有重點、有步驟地解決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西部地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國家政策支持結合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21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紀頭10年,力爭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有較大發展,重點地帶開發步伐明顯加快,科技教育和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出現新局面,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西部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積極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推進重點地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類人才;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和國內資本參與西部開發;西部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二、四年多來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進展
2000年1月,黨中央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多次深入西部地區調研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對西部大開發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出了重要指示。國務院先后頒布了《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印發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四年累計4000多億元。
四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西部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西部地區投資和經濟加快增長,城鄉面貌出現新氣象。2000-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8.5%、8.7%、9.9%和11.2%,比1999年的7.2%明顯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提高,其中2003年增長30.7%。
(一)國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區傾斜,基礎設施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力度,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用于西部開發約3600多億元,其中,長期建設國債資金2200多億元。西部地區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增加9500多億元。國家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了50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7300多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青藏鐵路新線鋪軌317公里;西氣東輸東段工程全面建成,已向華東四省一市商業供氣;西電東送新開工項目總裝機容量2800多萬千瓦,建設輸變電線路9800多公里;新建和改造大型水庫43座,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治理初見成效,兩河下游胡楊林開始復活;新增公路通車里程累計7.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0公里;新建鐵路新線、復線和電氣化線路4570多公里,新建和改擴建機場30個,其中,竣工15個,在建15個。
(二)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啟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顯著加強。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從2002年起,退耕還林工程在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的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啟動。到2003年底,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2.28億畝,其中完成退耕地還林1.08億畝,荒山荒地造林1.2億畝,造林成活率基本可達到要求。四年多來,退耕還林工程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區農民糧食、種苗和現金補助收入492億元,促進了生態改善和農民增收。退牧還草工程開始試點,安排治理嚴重退化草原1億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全面展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進入實施階段。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
(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油路到縣工程已基本完成總里程2.6萬公里的建設;改造和新建300多個貧困縣的出口公路1.7萬公里;縣際公路工程總里程4.6萬公里,累計開工3.0萬公里,完成路面工程4400公里。送電到鄉工程解決了969個無電鄉的通電問題。廣播電視到村工程的實施使西部行政村通廣播電視的比例達到97%以上。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基本解決了西部地區2600萬人的飲水問題。2001年開始在云南、貴州、內蒙古、寧夏進行試點的生態移民工程,已使70萬生活在生態環境惡劣、不具備人類基本生存條件地區困難群眾得到易地安置。
(四)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才開發力度加大。近年來,國家在西部地區累計安排科技開發項目2100多個,建設科研基地18個,支持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230個。安排7000多所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支持240多所縣級職業教育中心、中專和技校建設,重點建設25所高校基礎設施和152所大學的計算機校園網、500多所縣級優質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示范試點等工程。支持西部地區建設260所貧困縣醫院、800多個疾控機構、290多個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備1190多輛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770多輛巡回醫療車,6萬多個廣播電視接收裝置和一批基層文化設施。中央國家機關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干部的培訓,與西部地區交流干部人數增多,僅2003年,省部級干部交流 17人,220名局級干部到西部掛職;454名西部、少數民族民族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東部地區掛職鍛煉。中央組織部、團中央、教育部等組織實施了博士服務團、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等活動。
(五)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西部地區水電、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棉花、糖料、水果、肉類等特色產品初步形成優勢。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2%提高到2002年的38.7%。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力度加大,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世界500強企業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區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四年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5億美元。東西部經濟合作和對口支援加強。僅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投向西部地區的資金就達1000多億元。
(六)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國家增加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資金投入和財政轉移支付,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納入西部開發的范圍。國家在西部開發投資中對西藏作了重點安排,第四次援藏建設項目117個,組織有關省市對口支援西藏建設項目70個,總投資400多億元。國家在新疆布局了西氣東輸、水利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交通建設、商品棉基地建設、優勢資源勘探等一批重點項目。內蒙古、寧夏、廣西自治區投資和經濟快速增長。
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生態環境局部有所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資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嚴重滯后,人才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在改革開放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投資環境存在不少問題,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既要有緊迫感,又要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準備,進行持續不懈的努力。
三、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的任務和措施
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把加快改革發展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中心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五個統籌",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西部教育"兩基"攻堅,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改善投資環境,努力開創西部大開發的新局面。
(一)堅持"五結合",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繼續抓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作重點是鞏固成果,在"五結合"上下工夫。2004年安排退耕地還林任務1000萬畝,荒山荒地造林任務5000萬畝。集中治理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特別是江河兩岸、湖泊水庫周圍的陡坡耕地。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注重實效。退牧還草工程要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政策措施。2004年安排退牧還草任務9000萬畝。要把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與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封山禁牧舍飼結合起來,解決好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長遠生計問題。
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落實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任務。加強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生態環境監管,加強江河上游水污染治理、工業污染防治、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等環境保護工程。加強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環保設施建設。
(二)堅持"抓兩頭",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抓好關系西部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和與群眾當前利益密切相關的中小項目。集中力量建設好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交通干線等重大項目,在抓緊續建工程的同時,根據規劃要求和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2004年適時新開工一批重點工程。加強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2004年再安排開工建設縣際公路1.6萬公里,繼續實施人畜飲水工程、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完善部分地區農網改造,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缺電縣電力設施建設。支持西部地區已通電自然村(20戶以上)通廣播電視建設。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三)推進"兩基"攻堅和公共衛生事業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強西部地區科技能力建設和重點科研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西部地區農村基礎教育。要用五年時間實現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集中力量支持西部未"普九"縣的中小學校舍和初中寄宿制學校建設。逐步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免除雜費、書本費,對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加強貧困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設,重點支持以鄉鎮衛生院為主體的農村醫療設施建設,加強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繼續支持西部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及鄉鎮文化站建設。
(四)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抓緊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把加快發展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根據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要著力培育能源、礦產、旅游和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走市場配置資源的新路子。由國家投資或需國家批準的重點項目,只要西部地區基本具備條件,有市場,有競爭力,應當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
(五)大力改善西部地區發展環境,擴大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合作。西部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形成社會信用制度。積極推進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把東中部地區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與西部地區的資源、市場和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實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建立市場化的地區之間企業協作機制。要依托優勢產業、重點工程、重點地帶,吸引外來投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優勢產業發展,參與國有企業改造、重組。
(六)加快法制建設步伐,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要認真研究、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結合西部大開發的實踐,加強對帶有全局性和制度性的重大法律問題的調查研究。在國家總體法制框架下,以制定《西部開發促進法》、《西部開發生態環境監督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為重點,以推動西部地區法制環境改善為中心,加大法制建設工作力度,為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制定靈活的用人政策,創造良好的用人機制和環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大縣處級以上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交流力度。建立大中城市專業人員到西部地區基層服務制度。加大人才培養和培訓力度 。
(七)研究落實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開展"十一五"西部開發規劃前期研究工作。要抓緊研究制定進一步推進西部開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中,要將本屆政府關于西部大開發的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到實處。開展"十一五"西部開發規劃的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啟動重點經濟區域規劃編制工作。
我女朋友就是在鄉鎮衛生院上班,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鄉鎮衛生院一般情況下是基層衛生系統事業單位性質的單位。
衛生系統事業單位主要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補款事業單位兩種,目前自收自支的鄉鎮衛生院事業單位還是比較少的。主要原因是鄉鎮本來就很難留住人才,如果沒有了事業單位作保證,更難吸引人,留住人才,穩定人才隊伍。
至于待遇,鄉鎮衛生院人員和很多公立醫院一樣分為兩種。包括在編人員和編外人員。在編人員就是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按照普通事業單位發放,絕大部分包括基本工資,職稱工資,和與單位收入有關的績效。這個各地情況不一樣,從2000元到8000都有,但是西部貧困縣大部分在編人員也在4000以上。收入比相同級別的鄉鎮公務員要高很多。
另外就是編外人員,也就是聘用人員。他們一般是鄉鎮衛生院為解決醫務人員不足問題,自主招聘的一些醫生和護士,他們的工資主要靠醫院的營業收入來分配,一半工資都不會太高,福利待遇也會差很多。流動性也很大。
總的來說鄉鎮衛生院屬于最基層的衛生系統,待遇肯定沒有縣級及以上單位工資待遇高,當然要求條件也低一些。在衛生系統待遇肯定不是太好,收入較低,工作也辛苦。
鄉鎮衛生院屬于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明確的政策規定。
鄉鎮衛生院編制內人員基本工資及應由單位承擔的五險兩金,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另外,績效工資及聘用人員經費由單位創收解決。實際上是差額撥款。
各地情況有差別,這兩年,去過本地幾十家鄉鎮衛生院,情況比較熟悉,就以本地為例。
各縣、市、區經濟發展狀況差別明顯,財政按預算實際撥款存在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
再加上衛生院所處的位置不同,轄區人口量、經濟發展水平、衛生院規模、個人業務能力等等因素決定了個人收入。
規范醫學教育專科或者本科畢業工作8 10年晉升中級職稱不是什么困難事兒。就以鄉鎮衛生院中級職稱人員為例,來說一說待遇。
正常運作的鄉鎮衛生院里,中級職稱人員年收入在5 7萬很正常,上規模的鄉鎮中心衛生院,業務開展得好,個人業務能力強,可以達到8 10萬年收入。
如果全面比較,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平均收入一般與所在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平均收入差不多,有些還稍高一些。
我是康醫生,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1、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卻被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主要是由于鄉鎮衛生院的公益服務屬性決定的,它承擔著農村醫保的大部分公益職能,確保新農合政策在基層的落實,以及農村公共衛生、 社會 保健、家庭醫生等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相比較而言,其經營、贏利模式反倒是其次,雖然有的鄉鎮衛生院非常有名。
2、鄉鎮衛生院是差額事業單位: 根據財政供養方式劃分,鄉鎮衛生院和大部分醫療機構一樣,都是差額事業單位,使用的是差額事業編制。其差額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據其收入情況,具體劃分,并按現狀進行調整。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唯一的差額供給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3、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除財政供給保障的部分之外,醫院贏利也占了一部分。 醫院經營情況差的,主要收入以財政供養為主;經營情況良好的,個人收入中獎金福利所占比重相應增大。因此,從實際收入來講,鄉鎮衛生院的正式職工,其個人收入最低水平與同地區事業單位人員持平,如果衛生院經營狀況良好,其收入就高于事業單位人員,甚至翻倍,也是正常的。
鄉鎮衛生院屬于衛生計生委下屬的事業單位,有些地方衛生院發展的不錯,收入好,一般這樣的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絕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還有一些地方衛生院發展的特別差,都沒有人去看病,沒有收入,人員工資全部財政負擔,有的地方已經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至于待遇好不好,這個地方差異很大,就是看醫院的發展了,醫院看病人多,收入就好,待遇自然就好,沒人看病,也就沒收入了,待遇好不了。當然了,物極必反,窮的讓當地政府給你改成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樣就會待遇好了。
鄉鎮衛生院收入以前確實不高,但是現在國家推家庭簽約醫生,分級診療,國家的目的是想以后病人看病先在基層,也許以后基層醫院收入就高了,不過誰說的準呢。
首先鄉鎮衛生院屬于醫療衛生類事業單位,一般是全額撥款,但是很多鄉鎮衛生院因為績效好,效益高也是可以發放獎金的,但必須在規定范圍內發放,有些衛生院因為績效低,待遇差,很難留下人才,一般大專生和中專生在衛生院,但也有很好的衛生院,本科生也是有的,一般是編制內的,我的大學同學就回自己家鄉,到當地衛生院上班,待遇還可以,效益也不錯,有各種補貼,當然還是編制內的。
對于在大城市的衛生院一般都不錯,待遇好,效益高。但在西部一些偏遠的,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就不一樣了,在這些西部省份,有些鄉鎮衛生院待遇還是有待提高的,有些衛生院工作人員一個月工資不到3000元,如果是合同制的話,那就更低了。
所以,要想待遇高,還是要往發達地區跑,工資高,獎金高,而在一些偏遠的衛生院,每月發工資后,還不知道怎么用,因為沒有用錢的地方,天天出門就看見大山,想要出門用錢,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我是一名工作二十一年的鄉鎮衛生院的工作人員,鄉鎮衛生院屬于基層醫療單位,屬于一級醫療衛生單位,現在,凡能考上鄉鎮衛生院的職工工資都屬全額拔款的,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共衛生工作,家庭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工作等,越來越重視基層醫療單位。在考職稱無論是在評評條件還是年限上.還是職稱指標指數上都有明顯的傾向,現在好多縣級醫療單位的職工考上職稱后在評職稱無望時,都會調入戶鎮衛生院工作。
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很辛苦,待遇呢,現在都有鄉鎮補貼,工資下來比基層醫療單位還多。工作中也有加班,值班的情況,但要比綜合醫院要清閑的多。
國家越來越重視為鄉鎮衛生院培養人才,現在有脫產培養全科醫生,還有千名醫生下基層活動帶幫基層醫生,總之,我覺得鄉鎮衛生院的待遇還可以吧。
鄉鎮衛生院屬于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同是地方醫院,縣一級醫院屬于公益二類,差額財政,但是縣醫院有很強創收能力,拿到手反而比全額鄉鎮衛生院工資高不少,就是人比較辛苦。
那鄉鎮衛生院待遇怎么樣,和一般事業單位工資基本上一樣的,就是多了教戶津貼300元左右,鄉鎮津貼200+工齡(每個工齡10元),職稱工資(基層混編混崗事業人員是沒辦法評職稱的)。我們這個五線小縣城工資下來4500左右,房價3000不到,其實挺幸福的。
在鄉鎮衛生院有什么優勢?一是待遇好,工資在全縣屬于中等偏上。二是工作清閑,壓力小,但凡有病人看病基本上推到縣醫院了,因為有財政兜底,工作績效不和工資掛鉤。三是鄉鎮衛生院人員少,中高級職稱多,閑時間多,職稱上去了就可以選擇跳槽。
所以鄉鎮衛生作為一類事業單位院蠻好的,祝你好運!!!
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已明確,未來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將逐步取消編制,變為合同制管理模式,其人員將被剝離體制推向市場,但單位的事業單位屬性不會改變(基本上被劃為公益二類)。改革后的公立醫院,將更加依賴市場生存,在人才的流動等方面變得更加自由、通暢。
雖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將面臨市場化的改革,但鄉鎮衛生院卻獨善其身, 被劃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行列。國家將鄉鎮衛生院繼續保留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行列,更多看重的是農村醫療政策的穩定,對于其經營的考慮倒在其次,畢竟,隨著農村新農合的全面實行,鄉鎮衛生院作為政策的保障機構,需要承擔一定的 社會 責任。
有意思的是,盡管鄉鎮衛生院被劃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但卻獨樹一幟差額撥款,沒有享受其他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全額撥款政策,顯得非常另類。由于是差額撥款,其人員的工資待遇,一部分由財政供養補貼,另外一部分則依靠醫院自身的經營收入承擔。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上的差距。效益好的,五六千上萬的月收入都有,效益不好的,月入兩三千的不在少數。因此,如果你要問鄉鎮衛生院效益好嗎?小公只能告訴你, 看情況 。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咨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鄉鎮衛生院是縣或鄉設立的一種衛生行政兼醫療預防工作的綜合性機構,其任務是負責所在地區內醫療衛生工作,組織領導群眾衛生運動,培訓衛生技術人員。 并對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會診工作。是農村三級醫療網點的重要環節,擔負著醫療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務,是直接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一關。
醫院的種類按 醫療 技術水平劃分:
1 三級醫院 主要指全國、省、市直屬的市級大醫院及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
2 二級醫院 主要指一般市、縣醫院及省轄市的 區級醫院 ,以及相當規模的工礦、企事業單位的 職工醫院
3 一級醫院 主要指農村鄉、鎮衛生和城市 街道醫院
隨著國家每年的醫改還有逐年加強分級診療,國家開始重視起下面的醫院,并且給予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要讓“小病不出縣,大病不出省”目前的待遇比以前好多了,如果你想生活的安穩點還是不錯的。
本人在鄉鎮衛生院工作三十余年,在鄉鎮衛生院最困難時期擔任過領導職務,那時還說不上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叫自負贏虧集體事業單位,能夠運行良好的衛生院免強發的起工資,但各種福利幾乎為零,稍有積余的單位領導會動員職工積資就作為改善工作條件,運行不好的單位幾乎處于半解體狀態,職工自找門路。這些年國家開始重視衛生,撥款增加,但是花樣翻新,隨著國家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視,鄉鎮衛生院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三天兩頭的各類裝修擴建,我所知道的有些鄉鎮衛生院才新建不到十年墻群地磚裝修就換了二次,據說是顏色格調不符要求。但職工待遇仍須以業務收入為支撐,待遇同其他單位仍有很大差距,過去疾控部門的很多業務現在都已下放給鄉鎮衛生院(主要是不收費)。但現在基層衛生院的各種規定動作增加如業務開展門類減少,藥品零加價及各類公衛工作,感覺鄉鎮衛生院成了衛生行政部門完成各項 游戲 的的道具,然后主管部門領導就可升官領貝賞,我們現在的家庭醫生制度就是這種現狀,毫無實際意義。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00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遼寧整治收受紅包
下一篇: 公衛體系建設──法治化應是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