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
【出處】《傷寒論》
【分(fen)類】解(jie)表劑-辛溫(wen)解(jie)表
【組成】麻(ma)黃(去節,9克(ke)(ke))芍(shao)藥(9克(ke)(ke))細辛(6克(ke)(ke))干姜(6克(ke)(ke))甘草(cao)炙(6克(ke)(ke))桂枝(去皮,9克(ke)(ke))五味(wei)子(zi)(6克(ke)(ke))半夏(xia)(洗,9克(ke)(ke))
【功效】解表散(san)寒,溫肺化飲。
【主治(zhi)】外寒里(li)飲證。惡寒發(fa)熱(re),頭身(shen)疼痛,無汗,喘(chuan)咳,痰涎清稀而量多(duo),胸痞,或干嘔,或痰飲喘(chuan)咳,不得平臥,或身(shen)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zhong),舌苔白滑,脈浮。(本方常用于支(zhi)氣(qi)管炎(yan)、支(zhi)氣(qi)管哮喘(chuan)、肺(fei)炎(yan)、百日咳、肺(fei)心(xin)病(bing)、過敏(min)性鼻炎(yan)、卡(ka)他性眼炎(yan)、卡(ka)他性中耳炎(yan)等屬于外寒里(li)飲證者。)
區別:大(da)青龍湯主要(yao)成分是,麻黃,桂枝(zhi),甘草(cao),杏仁,石膏,生姜(jiang),大(da)棗.屬(shu)發汗劑,主治(zhi),傷(shang)寒發熱惡寒俱盛.全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有(you)力(li)者。
小青龍(long)湯(tang)成分是(shi)(shi),麻黃,芍藥,細辛,干姜(jiang),甘草,桂枝(zhi),半夏(xia),五味子(zi).功效,解表化飲(yin),治(zhi)咳平(ping)喘,屬解表劑,青龍(long)湯(tang)是(shi)(shi)因為甘草和桂枝(zhi)是(shi)(shi)青色(se)的而已,小青龍(long)湯(tang)-外(wai)寒內(nei)飲(yin)證(zheng),大青龍(long)湯(tang)-風寒束表麻黃湯(tang)-外(wai)感風寒表實(shi)證(zheng),桂枝(zhi)湯(tang)-外(wai)感風寒表虛證(zheng)。
簡介:
青龍湯包括大(da)青龍湯和小(xiao)青龍湯。大(da)青龍湯有發(fa)(fa)汗(han)解表、清熱除(chu)煩的作用(yong)。主(zhu)要適用(yong)于發(fa)(fa)熱、無(wu)汗(han)、煩躁為特征的疾病(bing)。臨(lin)床常(chang)用(yong)于病(bing)毒性感冒、肺炎、急(ji)性蕁麻疹(zhen)、藥(yao)疹(zhen)、白癜風、汗(han)腺(xian)閉塞癥、空(kong)調病(bing)等疾病(bing)的治療(liao)。
小青龍(long)湯有解表散寒、溫肺化(hua)飲的(de)作用(yong)。適用(yong)于(yu)以(yi)惡寒、口不渴、痰(tan)涕唾等分(fen)泌物增多(duo)、量多(duo)清稀為特(te)征的(de)疾病。臨床常用(yong)于(yu)慢(man)性支(zhi)氣管(guan)炎、支(zhi)氣管(guan)哮(xiao)喘、過敏性鼻炎、病毒性結膜炎等疾病的(de)治療。
這一條一上來就已經給出了結論,證屬傷寒,“表不解”,同時“心下有水氣”,心下是指中焦這個區域。簡單說就是外寒內飲。那這個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呢?下面就是“證”,也就是證據。
首先是“干嘔發熱而咳”。干嘔發熱是常見的表證;咳嗽是小青龍湯的主證。下面的證前面都加了個“或”字,說明或許有,或許沒有。“或渴”。前面說過中焦有水氣,也就是有濕癥會渴。有濕癥為什么還會渴呢?濕氣囤積于中焦不氣化,等于就是廢水,沒有被吸收利用,人體的粘膜組織得不到津液的滋潤所以會渴。熱證也會渴,陰虛陽亢也會渴,但臨證上最多見的渴是有濕癥的渴。所以治病不能一見到渴就用麥冬生地滋陰,滋陰只適用于陰虛陽亢癥。“或利”。
表不能解邪氣的時候,人體就會尋求別的出口來解決邪氣。腸道是最方便的出口,所以感冒病人常常會腹瀉。如果有濕氣的話,更有可能發生腹瀉。“或噎”。吃東西會噎住,食道里不潤滑,也是因為濕證造成的上部津液缺乏。“或小便不利,少腹滿”。人體是一個整體的大循環,當中焦不氣化不運行的時候,小便的下行能力也會變弱,水濕也會囤于下焦,所以“少腹滿”。“或喘”。表氣不通會喘;有濕氣也會喘。
為什么有濕氣會喘呢?我們看有沒有濕氣經常會看舌頭,舌頭胖大有齒痕就是有濕氣,說明濕氣會讓人的肌體組織浮腫,自然人體內部也是浮腫的,浮腫會讓體內的空間變得狹小,肺的壓力就會增大,就要用喘來釋放壓力。有濕氣的時候氣短氣緊,不能平臥,也是這個道理。
剛才大家在討論四逆加人參湯的問題,說得都很好。我說四逆湯里沒有人參,是想說明張仲景不會用人參去救陽。事實上人參是寒熱不禁的,四逆湯里加人參也能加速津液的生成。好,接著講小青龍。為什么上面這些證都加了個“或”字呢?因為咳喘也好,渴也好,下利也好,小便不利也好,腹滿也好,這些證狀不止濕氣會出現,別的原因也會出現。所以我們需要多條證來共同得出一個結論。比方說,同時有渴,又有小便不利,那這個渴就應該是濕證的渴了。這就是《傷寒論》的辨證方法,跟破案一樣,需要多條證據指向一個答案,最后再印證于脈。這樣的得出的結論才能保證準確。
現在說說這個方子的組成。麻黃和桂枝是解表的;干姜和甘草是建中溫陽的;半夏是降水之逆,也能化痰。這幾味組合在一起既能解決表證,也能解決濕證。中氣有了,氣化也就有了;氣化有了,小便也就有了。前面說過,這兩個功能本來就是一體的大循環。用芍藥是因為有腹證,芍藥的苦降能瀉腹部之實,有下行之性,是治腹痛腹滿證的主藥。苦瀉下行當然也是有助于利水的,所以利水的方劑里也能用它。細辛這味藥,藥如其名,有細而辛烈的香氣,是疏通孔竅的。在這里是疏通肺竅,起到宣散止咳的作用。《神龍本草經》上說它“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這段話有兩個信息,一是說明細辛的香竄疏通之性無所不至;二是說明這個藥是可以久服的,且能輕身長年,不是后世說的“過錢有危險”。五味子主要是酸的,有收斂的作用。為什么要用這味藥,需要從人體的大循環來解釋: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人體的功能是有吸就有呼,有散就有斂,就像宇宙一樣,永遠是對立統一的二元雙向力的。比方說,我們說肝主疏泄,是說肝以疏泄為主,事實上肝也有收斂的功能,也要斂肝血,不可能只是疏泄。整個人體的收斂功能是下焦元氣所主,也可以說是腎所主。人體代謝剩余的精氣自上焦下行,交由腎來封存和再利用。
咳嗽等于是人體一次次強行的宣肺和解表,這是很消耗元氣的。此方中多數是宣散氣化劑,也是耗散的。耗散多了,則越發不能收斂,于是我們需要增強收斂功能,收斂足夠的元氣,才能更好的宣散以驅邪,就像我們要蹲得深才能跳得高一樣。所以我們需要五味子來增強元氣的收斂作用,才能更好的宣散和止咳。在經方里,只要是以咳嗽為主證的方子都會用到五味子這味藥。
后世說五味子補腎,我認為五味子在小青龍湯里所主的未必是這個作用,因為補腎要有補腎的方證,諸如有尿多腰疼之類方證才需補,用藥不能不講依據;再者,補腎有補腎的方法,借個后世醫家的說法,腎陽虛是要用姜附的,腎陰虛才用五味子這樣的酸斂藥,用藥不能不講法度。小青龍有寒飲,要補也是補腎陽,不可能再去補腎陰以助濕邪。后世為了自圓其說,說五味子酸斂且燥濕,酸斂之物如何能燥濕呢,最多也就是不那么滋膩而已。所以這樣的說法是很難成立的。要說酸為涌泄,能引水下行,倒還有幾分道理。
小青龍湯治療咳嗽很常用,用對了往往有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這是因為咳嗽的時候外寒內飲這種局面很常見。
總結一(yi)下,大青龍(long)湯(tang)(tang)是治外寒(han)內有(you)標熱的(de);小(xiao)青龍(long)湯(tang)(tang)是治外寒(han)內有(you)寒(han)飲的(de)。
小青龍湯服下后有酸酸的感覺。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味甘溫)
芍藥(三兩。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溫)
干姜(三兩。味辛熱)
甘草(三兩,炙。味甘平)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半夏(半升,洗。味辛,微溫)
細辛(三兩。味辛溫)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huang),減(jian)二升(sheng),去上沫(mo),內(nei)諸藥,煮取三升(sheng),去滓,溫(wen)服一升(sheng)。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2931.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li)于保護作者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被刊用(yong)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zhen)實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者取(qu)得聯系(xi),或有(you)(you)版(ban)權異議的,請聯系(xi)管(guan)理員,我(wo)(wo)們(men)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fen)文(wen)字與(yu)圖片(pian)資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zhuan)載(zai)是(shi)出(chu)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you)(you)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或侵(qin)犯了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wo)(wo)們(men)(管(guan)理員郵箱(xiang):),情況屬(shu)實,我(wo)(wo)們(men)會第一(yi)時(shi)間(jian)予(yu)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小建中(zhong)湯
下一篇(pian): 瀉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