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小承氣湯

醫(yi)案日記 2023-06-09 09:56:45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瀉(xie)下劑-寒下

【組成】大黃(酒洗,12克(ke))厚樸(pu)(去皮,炙(zhi),6克(ke))枳(zhi)實(shi)(炙(zhi),9克(ke))

【功效】輕下熱結。

【主(zhu)治(zhi)】陽(yang)明腑實輕證(zheng)。譫語潮熱,大便秘結,胸腹痞(pi)滿,舌(she)苔(tai)老黃,脈滑而疾(ji),或痢疾(ji)初(chu)起,腹中脹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以水四(si)升,煮取一升二合,去(qu)滓,分溫二服。初(chu)服當更衣,不(bu)爾者(zhe),盡飲之。若更衣者(zhe),勿服之。

【禁忌】斟酌。

【方解】小(xiao)承氣湯不用(yong)(yong)芒硝,且三味同(tong)煎,枳、樸用(yong)(yong)量亦減(jian),故攻下之力較輕(qing),稱為“輕(qing)下劑”,主(zhu)治痞、滿、實而(er)燥(zao)不明(ming)顯(xian)之陽明(ming)熱結輕(qing)證。

《傷(shang)寒雜病論》厚樸組方用量分析

八兩或一尺厚樸主消中焦腹滿;五兩厚樸主除胸滿,化痰降氣;四兩厚樸主消上焦胸中氣結脹滿;三兩厚樸主降氣化痰;二兩厚樸主降肺氣以平喘或降氣以助通便。

即便按古之一兩,今為一錢,那么,八兩厚樸應為24克,也遠遠大于《中藥學》教材中3~9克的規定,可見,若按《中藥學》規定藥量來用厚樸,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

厚樸,《神農本草經》載其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在《中藥學》教材中,厚樸被放在化濕藥中,其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效燥濕行氣,平喘,臨床主要用于濕濁中阻證、胃腸氣滯證及肺氣壅逆喘咳證,用量為3~9克。

在《傷寒論》中,厚樸入6方次;《金匱要略》中,入11方次;整部《傷寒雜病論》中,有厚樸組方的方劑合計12方,而其用量又有半斤(八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一尺之別。可見,厚樸用量不同,其功效亦異。茲簡述如下。

八兩厚樸組方用量分析

在整部《傷寒雜病論》中,厚樸量用半斤(八兩)的方劑包括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大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和厚樸七物湯4方。

《傷寒論》第66條:“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厚樸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兩,人參一兩,生姜半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本方是治療脾虛腹脹的高效方。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在講《傷寒論》時,舉了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無效的案例,其存在失敗的原因有二:一是厚樸貨源緊張,二是老藥工對年青醫生不信任,后請本院老中醫任應秋治療,調整厚樸用量后,便取得佳效。任應秋先生說:厚樸半斤姜半斤,一參二草須當分。半夏半斤善除滿,脾虛腹脹此方真。由此看出,藥物用量在組方中起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方劑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良好療效的關健。

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大承氣湯方:大黃四兩,厚樸半斤,枳實五枚,芒硝三合,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反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從原文看,使用大承氣湯的主證為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氣喘,潮熱,手足濈然汗出等。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第8條:“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厚樸七物湯由厚樸半斤,甘草三兩,大黃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姜五兩七味藥組成,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厚樸三物湯出自同篇第10條:“痛而閉者,厚樸三物湯主之。”由厚樸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組成,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

以上4方,都用厚樸八兩,重用厚樸除腹滿脹痛,但因病機不同,配伍藥物不同。其中,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病機為脾虛腹脹;大承湯病機為陽明腑實,以脈遲,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潮熱,大便秘為主癥;厚樸七物湯是太陽陽明合病,用桂枝湯去芍藥解表,厚樸、大黃、枳實理氣通便,消滿;厚樸三物湯則以腹滿、腹痛為主癥,用厚樸、枳實理氣助大黃通便瀉實。可見,仲景用大量厚樸主要是消腹滿,其藥理作用主要在中焦腹部。

一尺厚樸組方用量分析

在《傷寒雜病論》中,厚樸用量一尺的方劑有麻子仁丸和厚樸大黃湯2方。

《傷寒論》第2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博,大便則鞕,其為脾約,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大黃一斤,厚樸一尺,杏仁一升,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本方側重通便,從組方中其它藥物用量來看,一尺厚樸,不會少于芍藥、枳實、大黃的用量,當在半斤和四兩之間。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癥并治》第17條:“支飲胸滿者,厚樸大黃湯主之。”厚樸大黃湯方:厚樸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從用量來看,本方厚樸、大黃、枳實都大于小承氣湯中的藥量,故本方證除“支飲胸滿”外,當有大便秘之癥,重劑厚樸消滿,與大黃、枳實合用,并有瀉下作用。因此,漢代一尺厚樸之量,應不大于八兩,才能體現方中的治療作用,但絕對不會少于小承氣湯的厚樸量。

二至五兩厚樸組方用量分析

《傷寒雜病論》中,厚樸用二兩、三兩、四兩及五兩的共有6個方劑。其中,厚樸用二兩的分別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和小承氣湯;用三兩的是半夏厚樸湯;用四兩的是梔子厚樸湯和枳實薤白桂枝湯;用五兩的是厚樸麻黃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出自《傷寒論》第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傷寒論》第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從原文來看,厚樸用二兩,主要作用是降肺氣助杏仁平喘。

小承氣湯由大黃四兩,厚樸二兩,枳實三枚組成。《傷寒論》第208條:“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第18條:“下利譫語,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可見,小承氣湯重在通便,厚樸用二兩,與枳實配伍,降氣助大黃通便。

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并治第二十二》第5條:“婦人咽中如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組方為: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干蘇葉二兩。可見,厚樸用三兩作用是降氣化痰。

梔子厚樸湯出自《傷寒論》第79條:“傷寒下后,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用四兩厚樸伍枳實除脹滿,并用梔子除煩。《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第5條:“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湯主之。”用四兩厚樸治胸中氣結之脹滿。可見,仲景用4兩厚樸主要作用于胸部上焦以消脹除滿。

厚樸麻黃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第10條:“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組方為: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雞子大,杏仁半斤,半夏半升,干姜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此癥以咳嗽喘逆明顯,風寒水飲兼肺胃熱,當是哮喘重癥。另據《千金方》卷十有“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等句,可知用五兩厚樸主要作用是除胸滿化痰降氣。

牢記方劑藥物間比例

療效是中醫能否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古人云:“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在辨證、選方正確的前提下,制約療效的最主要因素便是藥量。對中藥劑量的把控能力,是衡量一位醫生臨床水平的重要尺度。

中醫治病,有辨證、選方、用藥等多個環節,辨證準確,選方正確,若藥物用量比例錯誤,同樣影響藥效,所以,更應遵從各方藥物配伍的比例關系,方能效如桴鼓。

從《傷寒雜病論》厚樸組方用量分析,厚樸主要作用于上中二焦,主要用于脾胃氣滯證和肺氣壅逆喘、咳證,并以降濁氣為主。特別是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和厚樸大黃湯,三方藥物組成完全相同,但由于藥物用量不同,故所治的病證亦異宜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在學習《傷寒雜病論》辨證論治方法、方劑、用藥配伍規律的同時,更應將方劑藥物間比例用量牢記于心,溯本求源,原汁原味繼承先哲之經驗,才能在臨床中才能運用自如,提高療效。

此外,關于(yu)漢代用藥(yao)(yao)度、量、衡(heng),國家權威(wei)部門(men)已研究證實,有提出(chu)漢代一兩為今(jin)15.625克者,有提出(chu)為13.8克者,兩者相差不(bu)大,但(dan)在臨床(chuang)中(zhong)(zhong)很少這樣用。即(ji)便按古之一兩,今(jin)為一錢,那(nei)么,八兩厚(hou)樸應為24克,也(ye)遠(yuan)遠(yuan)大于(yu)《中(zhong)(zhong)藥(yao)(yao)學》教材中(zhong)(zhong)3~9克的(de)規定,可見,若(ruo)按《中(zhong)(zhong)藥(yao)(yao)學》規定藥(yao)(yao)量來用厚(hou)樸,是不(bu)能達(da)到預期效果的(de)。

郭(guo)生(sheng)白(bai)中藥方論(lun)之(zhi)八(白(bai)虎湯與承氣湯方論(lun))

目錄

一、白虎湯

二、小承氣湯

三、調胃承氣湯

四、大承氣湯

一、白虎湯

白虎湯方:

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或加人參

辨證:

里熱病勢,煩渴不解脈洪大。

病勢

白虎湯證有大渴,我們知道津液喪失的太多,我們撤熱用通便的方法排異,解決這個渴,如果不夠再加人參生津液,這是一種病勢。不是有有白虎加人參湯嗎?這兩張方子的差異就在渴上,渴不解加人參,記住,這個是要記住的。陽明病階段老有汗出,老喪失體液,大腸的強吸收,開始要有燥屎了。在沒燥屎的時候趕緊通腸,用知母通腸,知母吃了不是瀉肚子,是拉大便。和大黃不一樣,它就是通腸,讓你通不是讓你瀉,在這時候排便,把結腸的熱排出去。

白虎湯是比小承氣湯、比調味承氣湯還輕的一張的排異的方子,聽明白了嗎?還從大便排異的,是通腸法,我們不叫下法,這是白虎湯。這個白虎湯和什么非常近似,和肺炎近似,所以同肺炎的方子也近似。

配伍

知母為瀉火通腸藥,生石膏清里熱止渴,二藥配伍,通腸清里熱功效顯著,所謂通即輕瀉的作用。白虎湯證熱結在里,免疫反應清除異己的方式即排便,而大便并未結硬,所以輕瀉即可。選用了通腸利便的知母、石膏,以粳米湯補充喪失的津液,以甘草緩和病情與藥力。如果因發熱出汗過多,加人參以強心健胃。津液恢復了,大便通下了,熱與渴自然解除,病愈了。

白虎湯是通而不瀉的排異劑。方中知母治消渴,能通腸利便;石膏除肺胃之熱、胃腸中結氣,治大渴引飲;以粳米煮汁合藥增加體液;甘草和中。這個方劑是通而不泄的排異劑,正適宜發熱汗多傷津液的里熱下奪病勢,是通便排異益津液的良方。加人參以生津液、益胃氣。方中的人參42克應該是現今的黨參,不是吉林的野山參、朝鮮的高麗參,應是山西上黨所產的黨參。人參的效能是健胃氣、生津液、益血脈。汗多傷津,血汗同源,大汗出、大煩渴都是傷津亡血的癥狀。

知母為君

方中知母苦寒治消渴熱中,補水、瀉火,多服令人泄,能通腸利便。本方以知母為主,合石膏以加強清熱止渴之效能。只因其能清里熱所以才能止渴生津。只因能通腸,使腸胃之病理物質得以排除,所以才能清熱。本方雖為清熱之峻劑,但寒而不凝,通而不瀉清熱生津寓于祛邪之中。白虎湯證凡大渴不解的皆加人參以生津。

二、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方:

大黃、枳實、厚樸

辨證:

腹滿大便不通,無燥屎

配伍

小承氣湯大黃、厚樸、枳實三味,仍以大黃為主體,枳實、厚樸俱有促進腸的節律性運動的功效,與促進胃腸運動刺激腸壁大量分泌的大黃相伍,成為胃腸除脹、破滿、通便的第一方。大黃與芒硝相伍,潤燥軟堅而通便,泄熱;大黃與枳實、厚樸相伍為除脹,破滿通便泄熱。所謂“瀉熱”,是從現象而說,其實質是排除免疫障礙,清除掉致病物質,結束了免疫反應,病愈了。調胃承氣湯證與小承氣湯證的病理趨勢略有不同,其利導方法亦略有不同,其用下法祛邪則相同。以大黃為主,大黃的功能見調胃承氣湯的解釋。厚樸苦溫下氣,消胸腹脹滿;枳實苦寒利氣,消脹滿痞痛逆氣;枳實、厚樸合用,有促進胃腸節律性蠕動的功效。這三味合用,作為破痞滿通下排便的方劑,達到極為神妙的境界,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

小承氣湯證,不大便,肚子又脹、又痞、又滿,沒有硬屎,不是結成很硬的屎。大便是有的,有毒的大便是有的,但是它沒變硬,它是氣體,小承氣湯。大黃,腸子的蠕動是不能離開的。枳實、厚樸,這也是促進腸的蠕動。小承氣湯也是排便的,小承氣湯排便的特點,有很多的氣體排出來,為什么啊?他腸子里有氣體啊。

三、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芒硝、甘草

辨證:

燥屎初成

配伍

結腸中干燥,大腸蠕動極緩。免疫清除異己排便更加困難, 所以用調胃承氣湯,調和胃氣。承氣即平衡胃腸功能,利導免疫清除異己排便。病理物質從大便排除,而熱退身和神清而病愈。承氣者,平和胃腸功能也。怎么不能大便呢,情況是:水分吸收得太多,里頭有燥屎,這不是調胃承氣湯嗎?大黃、芒硝、甘草,調胃承氣。大黃促進腸子的劇烈蠕動,芒硝呢,大家知道蠕動有分泌,分泌就往下走,這是一致的。芒硝溶解在水里,這個水是什么,成了一個高滲溶液,不吸收,有一碗水在腸子里,一根腸子里這么一段是水,他這點水這么下來。而且這個硝水,他不是純凈水,他對干燥的燥屎有軟堅的作用,有潤滑的作用,這水不被吸收。從小腸到結腸,到結腸轉到直腸的時候,這水沒有少啊,這一杯水,反倒多了,多的是腸子的分泌液進去了。排出來了,硬屎就是那腸里的一個大疙瘩出來。這事見的太多了,調胃承氣湯就是這個作用。

如延誤時機,蒸蒸發熱,汗出已多,惡熱,不大便,是腸中干燥,知母、石膏不足通便,當以大黃、芒硝通大便以和胃氣。因大黃苦寒,下瘀血、留飲、宿食,有蕩滌胃腸,推陳致新的功效。據實驗:大黃的致瀉成分為結合性大黃酸類物質,能刺激大腸壁引起收縮和分泌增加而發生通便功效。芒硝的水溶液不被腸吸收,在腸中形成硫酸鈉高滲溶液,所以有潤燥、軟堅的作用,并引起機械性刺激而導瀉。大黃與芒硝相配作為潤燥軟堅通便的方劑,輕劑可潤燥通便,促進新陳代謝;重劑可滌蕩胃腸中一切瘀積、留垢、宿食、病理產物,奇效無比。張仲景指出:“少少溫服,以調胃氣。”其用意在適可而止,“調”為調和之意。“承氣”是平衡意,用意在生態平衡,不可太過,過猶不及。不足則不能和胃氣,太過則傷胃氣。

大黃和芒硝

大黃我說過是促進腸子劇烈的運動,知道這個運動大黃帶來的是什么嗎?是往下傳導,還促進分泌,為什么要用大黃芒硝?那腸子里的干糞蛋干了,多么干呢?出來以后用錘子砸不扁,我一點也不夸張,我砸過,砸不扁,這不是一砸就破了,哎呀,怎么就這么硬呢?它就這么硬。咱們說這個東西在腸子里頭,它出不來啊,它怎么出來啊?你知道那腸子什么樣呢?你看那豬大腸,一個兜一個兜一個兜,腸子不動怎么出來?他要在兜里能出來的話,你那票子在兜里出去轉一圈回來就沒有了。他必出不去那是個兜,出不去怎么辦?開刀吧,不行,他是一個和諧理念。他不考慮這個,他就想怎么出來,最后就有法了,大黃,讓腸子蠕動,讓你腸子分離,你分離出液體來了就不干燥了,這是第一,第二這芒硝,芒硝化水了,300毫升帶芒硝的水,喝了,這300毫升的水走到哪都是300毫升,不吸收。而且芒硝有一個功能,能把硬東西能軟了,老牛肉你煮了十個小時還咬不動,你加點硝煮,兩個小時就爛了。這芒硝有這個功效,軟堅,因為它的化學成份就有這個成分。你看這300毫升芒硝,在腸子里頭這么轉啊,上來下去轉來轉去,等轉到結腸那還是300毫升,還多了,因為腸液分泌出來,多了,把糞蛋子泡起來了,腸子往下走,就沖下來了。那表面是光滑,里頭還是硬的,這么你才用大黃芒硝,總是大黃芒硝一塊用,為什么啊?你想一想,你看這個東西在腸子里怎么走,聽明白了嗎?大黃是促進胃腸運動的,也促進分泌,要不是有特別干的屎不用芒硝,大黃就解決了,干屎他大黃解決不了。你加芒硝300毫升,芒硝水,這是水在轉的,沖它,泡著,往下沖它,一邊沖它一邊抖摟,一邊沖它一邊抖摟,它不下去它上哪去?它不愿意下來它也得下來,完了,解決了這個問題,大黃芒硝相得益彰。所以藥到病除。這是中國人的智慧。

四、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枳實、厚樸

辨證:

燥屎中毒,神昏譫語

病勢

熱性病發展到大承氣湯階段,不大便六七日、七八日、十幾日,不能吃東西,怎么呢?梗著呢。硬屎也有,痞、滿、硬、疼都有已經出現腦部癥狀,神志不清,譫語,摸床,不識人,正是危急之癥。但其病毒物質是在胃腸道中而不得排除。因體溫持續過高而傷耗水分,結腸因強吸收而使大便硬結,有毒物質在結腸吸收中進入循環,累及中樞而出現神昏、譫語不識人等神經癥狀。在此內部關系中制約全局的是通大便以排除毒害物。免疫反應因結腸干燥造成排便障礙,其勢已清楚。所以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樸以強化腸蠕動,芒硝水溶液在腸中不吸收,起到軟化硬屎的作用,同時又是通腸的液體,大便排下,毒物隨之排除而病愈。生態理念中的因勢利導,明白如見五指。一個危急之癥,復杯之間而痊愈。

用藥

大黃是要有的,芒硝可以用,枳實也可以用,枳實和厚樸,這兩個藥啊,都是向下走的。這個枳實啊是促進胃腸運動的。這個厚樸啊,也是促進運動的。但是厚樸,有利于功能衰退,枳實沒有。在胃功能衰弱的時候,用厚樸,如果不是胃功能衰弱,可以用枳實,枳實常常是有內容物比較多的時候或者是兩個同用,枳實、厚樸同用。

郭生白對承氣湯的發展

還有比枳實、厚樸更好的東西,比如說當歸、牛膝,幫助他排便。他沒有結硬,沒有燥屎,可以不用芒硝。牡丹皮也可以用,比大承氣湯要好。因為我們用通血的藥,就容易使外部的東西向內走。當歸、牛膝也是潤大便的,所以對大黃往下排是有利的。我也用過這種方法,我不是用的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沒有燥屎,就不必用芒硝。沒有氣體,不脹滿,不必用枳實、厚樸,大黃是不可不用的,沒有大黃這個方子就不存在了。可以用桂枝、牡丹皮、當歸、牛膝,皮膚的東西照樣往里走,從大便出來。

編者按:

臨證需要順病勢權變,切忌照本宣科和按圖索驥,所謂“讀書十年無可治之病”。典型的白虎湯和承氣湯癥很少見了,通過陽明病方論,郭老讓我們敢于運用知母、石膏、大黃、枳殼、厚樸、芒硝治療胃腸道里熱病癥,讓我們感受到本能中醫“一劑知兩劑已”的震撼效果。

不僅如此,郭老還發展了仲景承氣湯癥用藥,他說“還有比枳實、厚樸更好的東西,比如說當歸、牛膝,幫助排便。牡丹皮也可以用,比大承氣湯要好。”本能養生學派在臨床中,用當歸、牡丹皮、桃仁、牛膝來幫助通便,實現了一方多效、一方多病。

通便方(郭老方意)

當歸40克、牡丹皮30克、桃仁20克、牛膝30克、厚樸25克、枳殼20克

成人兩次分服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2929.html.

聲明: 我們(men)(men)(men)致力(li)于(yu)保護作者(zhe)版(ban)權,注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he)實真實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者(zhe)取得聯(lian)系(xi)(xi),或(huo)有版(ban)權異(yi)議的(de)(de),請聯(lian)系(xi)(xi)管理員,我們(men)(men)(men)會(hui)立(li)即處理,本站部分(fen)文字與(yu)圖(tu)片資源來(lai)(lai)自于(yu)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chuan)遞更多(duo)信息之(zhi)目(mu)的(de)(de),若有來(lai)(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nin)的(de)(de)合法(fa)權益,請立(li)即通(tong)知我們(men)(men)(men)(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men)(men)(men)會(hui)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nin)表示(shi)歉(qian)意,謝謝!

上一(yi)篇(pian):

下一(yi)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