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醫(yi)案日記 2023-06-09 07:56:30

麻黃(huang)杏仁(ren)薏(yi)苡甘(gan)草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出處】《金匱要略(lve)》

【分類】解表(biao)劑(ji)-辛溫解表(biao)

【組成】麻黃(6克(ke))杏仁(6克(ke))薏(yi)苡(yi)仁(12克(ke))甘草炙(3克(ke))

【功效】發汗解表,祛(qu)風除濕。

【主治】風(feng)濕(shi)在(zai)表,濕(shi)郁化熱證。一身盡疼,發熱,日哺所劇者。

【用法】上銼麻豆(dou)大,每服(fu)四錢匕(bi)(12克)。水盞(zhan)半,煮八分,去滓,溫服(fu)。有(you)微汗,避風。

?仲景用白術治(zhi)病的臨床體會(二)

白術的配伍運用
白術加麻黃:解表除濕,代表方麻黃加術湯。《金匱》「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太陽表濕證,胃寒,腰背酸痛,無汗,再加骨節酸痛嚴重,舌苔膩要加白術,說明它不僅是寒,還有濕。麻黃有發汗作用,白術也有一定發汗作用。配伍特點:麻黃得術,雖發汗而不致過汗;術得麻黃,并能行表里之濕,此方為濕病解表微微汗出的代表方劑。臨床運用:濕邪偏勝的痹證;風寒濕停滯肌表,營衛不和的蕁麻疹;寒濕在表,肺氣不宣,水道不利的肺炎。其類方: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解表祛濕,輕清宣化,治療「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
白術加桂枝:健脾化氣,代表方五苓散。主治太陽病表邪不解,隨經入腑,水蓄膀胱者。配伍特點:白術健脾運濕,桂枝通陽化氣,行水解表。其類方苓桂術甘湯治療「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現代臨床治療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性膀胱炎、功能性尿潴留、產后癃閉等。五苓散的經典配伍是桂枝與利濕藥配伍,桂枝起到通陽化氣,氣化利尿的作用。桂枝本身不利尿,它通過氣化,把水濕氣化到體外,達到利尿的作用。白術也有利尿作用,但它的利尿作用不強,加桂枝相得益彰。筆者在臨床上白術加桂枝配伍不僅用于治療痰飲病,包括肝硬化腹水、頑固腹水,還用于治療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性膀胱炎、功能性尿潴留、產后癃閉。
白術加干姜:溫中除濕,代表方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治療腎著證:「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帶五千錢。」即寒濕留滯腰部經絡肌肉。配伍特點:干姜、甘草辛甘扶陽,溫中散寒,白術、茯苓健脾利濕。白術是治療寒濕腰痛特別有效的藥物。干姜化水飲效果好。《金匱》「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所以國醫大師裘沛然凡是舌苔厚膩濕重者,干姜、白術一起用,增加氣化功能。干姜溫化寒濕同時溫化水飲,無論是寒飲、水飲、溢飲、支飲,包括肺部感染、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見痰稀薄,像泡沫一樣,劑量可以用9~18克。實際上干姜有抑制腺體分泌的作用,干姜一用痰就少了,起到化痰作用。這就是《金匱》里面提到的「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奧秘所在。脾為生痰之源,白術和干姜同用通過健脾達到化痰的作用。
白術加當歸:補血健脾,代表方當歸芍藥散。《金匱》「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婦人懷妊,肝脾失調,氣郁血滯濕阻。配伍特點:當歸、芍藥養血柔肝,茯苓、白術健脾化濕。其類方:「妊娠養胎,白術散主之」(白術、川芎、蜀椒、牡蠣)。「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當歸、黃芩、芍藥、川芎、白術)。臨床運用:治療婦科胎位不正、先兆流產、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等。內科中治療心絞痛、外科中治療慢性闌尾炎。
白術加黃芪:固表實脾利水,代表方防己黃芪湯。《金匱》:「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即表虛風濕證。配伍特點:黃芪補氣固表,白術健脾利水。水腫病表實證麻、術相配;表虛證芪、術相配。其類方有玉屏風散(《醫方類聚》)。現代臨床治療痹證、水腫、喘咳、臌脹、風濕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痛風、蕁麻疹等。
白術加茯苓:白術加茯苓一個健脾利水一個淡滲利水,屬于同類藥物的相須作用。代表方苓桂術甘湯主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即飲停中州。配伍特點:茯苓、白術健脾利水,桂枝通陽化氣。類方有五苓散。現代臨床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內耳眩暈癥、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
白術加附子:溫陽健脾,補火生土,代表方白術附子湯。治陽虛風濕病,以濕為主。其配伍特點:炮附子溫陽祛寒,白術健脾利濕。其類方: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棗)治療風濕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甘草附子湯(甘草、附子、白術、桂枝)治療風濕煩疼,掣痛不能屈伸。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補火生土。現代臨床除了治療風濕痹痛外,經常用于脾胃疾病中屬于虛寒的病證。
白術加澤瀉:健脾利水,代表方澤瀉湯。主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脾虛飲泛,蒙蔽清陽。配伍特點:澤瀉利水消飲,導濁下行;白術健脾制水。二藥相伍,清陽上達,濁陰下降。臨床運用于美尼爾氏綜合征、突發性耳聾、高血脂、慢性支氣管炎。加茯苓以減輕迷路水腫,石菖蒲通九竅,痰熱加黃芩、龍膽草,氣虛加黨參、黃芪,陰虛加生地黃、石斛、麥冬,鼻炎加辛夷花、蒼耳子、防風,高血脂加山楂、丹參、茶樹根。筆者經常用澤瀉湯加減用于降血脂、降血黏度,包括高尿酸血癥、代謝綜合征等。
后世配伍:白術加人參,白術膏,補氣健脾。白術加防風,白術湯,補氣固表。白術加枳實,枳實丸或枳術丸,消補兼施,根據輕重程度決定白術用得多還是枳實、枳殼用得多。白術加肉桂,桂術湯,溫中健脾。白術加黃連,術連丸,治療吞酸嘈雜。白術加白芍,治療腹痛泄瀉,痛瀉要方的組合。白術加黃芪可以安胎。
筆者經驗:白術加蒼術,治療脾虛濕困。白術加薏仁,健脾淡滲利水,治療脾虛濕困,比如夏天胃口不好夾暑濕,惡心納少,可用白術、薏仁、藿香、佩蘭、荷葉、砂仁。白術加藿香、蘇梗,健脾化濕。白術加蒲公英,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病。白術加拔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腺化生。白術加椿根皮,治療濕濁下注腰酸。白術加茵陳、澤瀉、生山楂,能降血脂。
白術的劑量
仲景29方中注明用量者21方。用2兩者8方,用3兩者6方,用4兩者3方,5兩、七錢半、18銖、6銖者各1方。
仲景經驗:用于祛風濕量重,如麻黃加術湯、越婢加術湯、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附子湯用4兩;用于化痰去飲者量輕,如苓桂術甘湯、澤瀉湯、茯苓干姜白術甘草湯用2兩。湯劑量大,散劑量輕,如五苓散用18銖。
筆者用大劑量白術經驗:肝硬化及腹水:白術用30~90克。用炒白術與黃芪、黨參、苡仁、茯苓、豬苓、大腹皮、葫蘆殼、車前子、商陸根等分配伍。「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白術崇土制水,有保肝作用。代謝綜合征:白術用30~60克。與茵陳、澤瀉、生蒲黃、茶樹根等配伍。「脾氣散精」「脾主運化」,治療脾不能散精致水濕、痰飲、瘀血等。治療大便秘結:用生白術30~90克。
病案舉例
陳某,男,57歲,于2012年12月13日初診。
主訴:腹脹2月伴尿少肢腫。現病史:乙肝肝硬化病史,近2月來出現尿少、泡沫尿伴腹脹,入住某三甲醫院,診斷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腹水形成,腎病綜合征,因患者系病毒復制以及肝功能失代償,故未使用激素,對癥處理,癥狀穩定出院。刻診患者自覺腹脹,飲食無味,疲勞,尿少。現每周2次靜滴白蛋白,口服速尿片2粒半,一日3次,安體舒通 5粒,一日3次。 既往史:高血壓,乙肝后肝硬化病史,2011年脾切除。體格檢查:神清,面色蒼黃,腹部膨隆,按之硬滿,雙下肢腫脹,按之凹陷,舌質淡紅苔薄,邊有齒痕,脈弦滑,舌下瘀斑。輔助檢查:2012年12月12日肝腎功能:白蛋白24克/升,球蛋白33.7克/升。
中醫診斷:臌脹(肝病血虛,脾病失運,連及腎臟,水濕積聚)。
西醫診斷: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償期、腎病綜合征。
治法:「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宜重劑健脾行氣利水,分消中滿。
方藥:炒白術60克,豬茯苓各15克,澤瀉15克,商陸根12克,苡仁30克,車前子30克(包),腹水草30克,大腹皮15克,葫蘆殼30克,川樸9克。7劑,水煎服,日1劑。囑記24小時尿量,并每日清晨空腹測腹圍。
復診(2012年12月20日):尿量較前略增多,24小時尿量900毫升,腹脹略輕,微微發熱,胃納差,口乾,大便每日一次,質干,無腹痛,舌質紅,苔白膩,脈細。24小時尿蛋白7867.5毫克。治法:健脾利水分消中滿,咸寒軟堅散結,利尿消腫。
方藥:炒白術60克,大腹皮30克,葫蘆殼30克,豬茯苓各30克,桑白皮15克,茵陳30克,商陸根15克,桂枝9克,烏藥9克,車前子30克(包),螻蛄9克,將軍干6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七診(2013年3月7日):口乾,胃納正常,食后無腹脹。右脈弦,舌質嫩紅,苔薄。2013年2月28日查24小時尿蛋白1714毫克,尿微量蛋白916毫克,尿量1730毫升。治法:健脾利水兼以養陰。
方藥:炒白術60克,豬茯苓各15克,腹水草30克,僵蠶12克,葫蘆殼15克,金蟬花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12克,大腹皮15克,玉米須20克,米仁根30克,將軍干6克,蘇葉12克,川斷15克,黨參15克,枳殼12克。14劑,水煎服,日1劑。
隨訪(2015年8月):前(qian)后治療至今已2年余,腹水未再出現,利尿(niao)劑已停(ting),自我感覺(jue)良好,小便正常(chang),肝腎功能(neng)指(zhi)標均正常(chang),唯有24小時尿(niao)蛋(dan)白(bai)定量仍然較高,目前(qian)正在進(jin)一步治療觀察之中。

止咳平喘(chuan)“苦(ku)杏仁(ren)”

性味 :苦,溫,有毒。

歸經 :入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潤(run)腸(chang);下氣(qi)開痹。主外感咳嗽;喘滿;傷燥(zao)咳嗽;寒氣(qi)奔(ben)豚;驚癇;胸痹;食(shi)滯(zhi)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zhang);濕熱淋證;疥瘡;喉痹;腸(chang)燥(zao)便(bian)秘。

《本草綱目》:杏仁能散(san)能降,故(gu)解肌、散(san)風、降氣、潤燥、消積,治(zhi)傷損藥中(zhong)用(yong)之。治(zhi)瘡殺蟲,用(yong)其(qi)毒也(ye)。治(zhi)風寒(han)肺病藥中(zhong),亦有連(lian)皮尖用(yong)者(zhe),取其(qi)發(fa)散(san)也(ye)。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yong):搗敷。

注意: 陰虛咳(ke)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復方: 1.麻黃湯(tang)《傷(shang)寒(han)論》,用治外感風(feng)寒(han)。2.三(san)拗湯(tang)《太平惠民和劑局方(fang)》,用治感受風(feng)邪,鼻塞身重,語音(yin)不出,或傷(shang)風(feng)傷(shang)冷,頭痛目眩,四肢(zhi)拘(ju)綣,咳嗽痰多,胸滿(man)氣短。3.大青(qing)龍湯(tang)《傷(shang)寒(han)論》,用治風(feng)熱襲肺,或風(feng)寒(han)郁而化火,壅遏于(yu)肺的喘咳證。4.麻黃杏仁(ren)薏苡甘草湯(tang)《傷(shang)寒(han)論》,用治風(feng)濕(shi)(shi)在表的風(feng)寒(han)表濕(shi)(shi)證。

食療: 杏仁粥

處方:杏(xing)仁15克(ke)(ke) 白米50克(ke)(ke)

做(zuo)法:將杏仁去皮、尖,水研濾汁,同(tong)白米煮粥(zhou)食用。

食品功(gong)效(xiao):1、鎮(zhen)咳(ke)、平喘;2、 抗(kang)炎、鎮(zhen)痛;3、降(jiang)血(xue)糖;4、 降(jiang)血(xue)脂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2866.html.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yu)保(bao)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chu)(chu),未(wei)能及(ji)時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xi),或有(you)版權異(yi)議的,請聯(lian)系(xi)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chu)(chu)理,本站(zhan)部分文字與圖(tu)片資源(yuan)來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chuan)遞更多信(xin)息之目的,若有(you)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shan)除,并(bing)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yi)篇:

相關文章